湘君理财堂,历史上著名的常败将军都有谁?
常胜将军我们都知道,你比如说战国杀将白起,再比如说常山赵子龙,那都是百战百胜的典型人物。
任何事情都有反面,偏偏就有一群人一直打败仗。
说他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一点也不过分。
出道即是巅峰——赵括不错,首先上场的选手正是来自赵国的赵括同学!
赵括,赵国名将赵奢之子。
俗语有云:老子英雄儿好汉,按理说赵括应该继承了父亲赵奢的英明神武,可事实告诉我们,其实不然。
赵括自小在刀枪剑戟中长大,他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一切都是纸老虎。
现在有个成语,专门形容赵括的,叫什么?
没错,纸上谈兵。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地点来到长平。
这里爆发了秦国和赵国的长平之战。
咱说这赵孝成王急于求胜,中了秦国使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了老将廉颇。
本来廉颇和白起还可以打打,结果赵括屁颠屁颠来了。
老哥哥啊,长江后浪推前浪,您老回家歇着吧。
临阵换将,此乃兵家之“大祭”。(事实证明,数十万大军的确是被“献祭”)
新官上任三把火,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然后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发起攻击,向秦军发起进攻。
赵括可能觉得,这才叫新年新气象,咱们要打出气势,一直窝在这里那多憋屈。
秦军开心坏了,好家伙,你这是自投罗网,自己要往陷阱里跳。
秦国大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埋伏圈周围;另外派兵去切断赵军后路,来了个反包围。
深入敌军的赵军粮道断绝,被困于长平。
有多惨呢,根据相关记载,赵军整整四十六日不得食。
手下将军急啊,分四路突围,一连冲了五次,五次都没成功。
大将军赵括不信这个邪,他亲自率敢死队突围,一路上英勇杀敌。
然后就没然后了,被秦军射杀而死。
战士们没了主心骨,那不就像无头苍蝇吗?
这就直接导致数十万赵国士兵投降,后来全部被秦军坑杀。
以至于赵国失去了主力部队,从此一蹶不振。
不仅害自己,还害了赵国数十万勇士,更害了赵国。
成名作即是巅峰,一出场就是永恒,这就是纸上谈兵的赵括。
打仗没赢过,升官没停过——夏侯惇夏侯惇(dun),曹操最器重的一个独眼将军,(你这不废话,本来也没几个独眼将军)虽然人家没什么本事,但是很受曹操钟爱。
有趣的是,不管是《三国志》这种正史,还是《三国演义》里的虚拟形象,都是败仗之王。
夏侯惇跟着曹操一起打吕布时,在乱战之中,一不小心还被敌军射瞎了左眼。
从此,“盲夏侯”上线。
猛地一看,这盲夏侯是不是还挺可爱的……
不知道是不是没了左眼,以后只能“右眼跳灾”的缘故,从那往后,夏侯惇就开始了“败军之路”。
夏侯惇镇濮阳,你说你只要不开城门,好好跟他耗着就行了呗,你后面又不是没人,三国里面最强的不还是你曹家阵营吗?
结果城池失守。
间接导致轻信了吕布一方的降将,结果主帅夏侯惇被俘。
《三国志》: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
自己身为大将军,在万军之中,让敌人给绑了做了人质,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演。
你看看夏侯惇干得这些事,尽扯犊子了。
尽管夏侯惇老是变着法儿的坑害老领导,但是曹操却不生气:曹军兵马无数,将领也数不过来。
那根本不差钱儿。
一代枭雄曹操享受着和夏侯惇没事喝喝茶,蹦蹦迪,解解闷。
“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
219年,此时曹操与夏侯惇两人都已年过六十,曹操呢,越活越年轻,他有事没事常常主动找夏侯惇聊天。
你要知道,曹操本人深谙权谋,早年间也曾带假借献宝刀之名刺杀董卓。
所以曹操戒备心很重,疑心更重。
那夏侯惇呢,人家就可以随意出入曹操卧房,一般的将领还真比不了。
打仗没赢过,升官没停过,就问你服不服。
由此可见,只要你懂得照顾好领导:
常败,那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