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基金汉兴,钱是怎样出现的?

游戏资讯 admin 2023年07月16日 05:20 97 次浏览 0个评论

基金汉兴,钱是怎样出现的?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金属货币的国家。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记载的吕底亚金银币,大约铸造于公元前640年,时间相当于我国春秋中期,而早在4个世纪之前的公元前11世纪左右(商代中晚期),我国即已开始铸造铜贝,进入了金属铸币时代。

东方货币文化以古代中国为代表,影响覆盖到朝鲜、日本、琉球、越南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与西方交相辉映的东方货币文化体系。

基金汉兴,钱是怎样出现的?

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使用纸币的国家。纸币萌芽于唐末号称“飞钱”,产生于北宋名曰“交子”,盛行于金元称作“交钞”。

宋代因所谓“钱荒”等一系列原因,催生出了比较完整的纸币系统。纸币制度历经宋和金的发展,到元代日趋完备,开始实行纯纸币制度。周边的朝鲜、日本、越南以及南亚的印度、西亚的伊朗都曾仿照元朝使用纸币。可以说,元代的纸币制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货币制度。

钱币简史

谷帛本是人们的衣食必需之物,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古代,自然成为人们易于接受的交易工具。自先秦以来,谷帛的货币属性就始终存在,特别是当遇到战乱、灾荒,或是币制混乱、货币严重贬值之时,谷帛(主要是布帛或绢帛)的货币作用就会显著地增强。

秦统一全国后,用半两钱统一了全国的币制。统一之前秦使用圜钱,秦国早期的圜钱(圆形圆孔),“半圜”钱,文字古朴浑厚,虽是秦钱,钱文却不纪重,与秦钱体制有别。秦国方孔钱中,最重要的是“半两”钱。

秦朝虽然统一了货币的形制、单位及名称,并从制度上禁止了民间私铸,但是仍有地方铸币。直到汉初,铸币权实际上并未真正统一,直到汉武帝收回郡国铸币权,推行五铢钱后,才最终实现了货币铸造权的统一。

西汉元帝时贡禹曾主张废钱,用谷帛。东汉时布帛已取得支付地位。魏晋南北朝时,因战乱,谷帛的使用更为普遍。这一时期在货币流通上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金属货币长期隐匿不现,二是钱币的形制重量复杂多变,如材质上除铜钱外,还铸有大量的铁钱。

终隋一世,专用五铢钱一种,统称隋五铢。统一的隋五铢钱币的铸造和流通,结束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货币流通的长期混乱局面,并使衰退的商品货币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

唐开始货币不再以重量为名,而是称“宝”并冠以年号;配料比例上,直到唐代才有统一的规定;数量上,唐之前炉数不见记载,也是到了唐代才有这方面的详细资料;文字上,秦以前是大篆,后为小篆并沿用至隋。开元通宝为隶书,此后虽偶用篆书,但属例外;尺寸上,唐代才基本统一。

唐代币制流通以钱、帛为主。除钱币外,绢帛几乎也是十足的货币,终唐之世,货币流通始终保持着钱帛兼行的局面。

两宋币制虽然各有特色,不尽相同。但总体上有两大共同特点贯穿了宋朝300多年历史且影响深远,一是铜铁钱兼行,二是持续的钱荒。钱荒问题几乎贯穿两宋各个时期,成为长期困扰朝廷的难题,而铁钱却是宋朝正式长期广泛流通的货币。

官铸铁钱最早见于东汉初年割据川蜀的公孙述,再见于南朝的萧梁政权。此后,铁钱虽然时有铸造,但都是地方割据势力所为且为时甚短。《宋史·食货志》明确记载“钱有铜铁二等”,作为中央政府正式铸行铁钱的则仅限于赵宋王朝,前不见于唐五代,后不备于元明清。宋代实行铜铁钱兼行的钱法,有其特殊的背景及原因。在我国古代两千多年的货币流通历史上,只有两宋时期正式铸行铁钱。

为缓解钱荒压力,明朝实行本朝制钱与历代旧钱兼行的政策。对于完整的旧钱一般都和本朝制钱同等对待。明代流通的铜钱,明钱仅占一小部分,大部分是唐宋旧钱。明初的币制,从形式上看,似乎是一种很完美的设计,百文以上用纸币,百文以下用铜钱。有高度的统一性,层次上也便利,并切合实用。

清代币制总体上是沿袭明制,白银、铜钱、纸币都曾使用,但以白银和铜钱为主。其兑换比例也相对较稳定。

民国时期分北洋政府(1912~1927)与国民政府(1927~1949)前后两个时期,共历时37年。虽然时间短暂,但在我国货币发展史上却具有重要地位,确立了银本位并铸造了国币(袁大头),实现了废两改元以及法币改革,初步建立了现代纸币制度。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同时发行人民币,统一了革命战争时期各根据地的货币,为支援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稳定物价、恢复国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山东新泰市北宅村有什么名人和功臣?

新泰名人 古代人物 1、师旷 (生卒不详)字子野,春秋时期鲁国平阳(今新泰市北师乡北师村)人,晋国乐师。他精通音律,认为奏乐可卜吉凶,音乐可兴邦,亦可覆国,靡靡之音不可妄听。他曾劝谏晋平公不要听商纣王的乐师师延所作的靡靡之音,平公不听。结果晋国大旱三年,赤地千里,国力大损。师旷也十分关心政治,他认为治国“惟仁义为本”“君必惠民”。晚年潜心研究音乐,不幸熏瞎双目。卒后葬于新泰。墓前有宋代建的师旷庙。 2、鲍叔牙 鲍叔牙(生卒不详)鲁国平阳(今新泰市汶南镇鲍庄)人,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善任著称。少年时与管仲友善,两人合伙经商,每次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鲍叔牙从不计较,这就是有名的“管鲍分金”故事。齐襄公乱政时,管仲随公子纠奔鲁,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莒。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桓公想任鲍叔牙为相,鲍叔牙却力劝桓公释放管仲代己位。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得以称霸诸侯,齐国成为强国。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少鲍叔能知人也。” 3、鲍勋 鲍勋字叔业,鲍信之子,泰山郡东平阳县(今山东新泰)人。生卒年不详。 因父战死而被曹操聘为丞相府掾属,后任太子中庶子,黄门侍郎,因刚正不阿,惹怒曹丕而罢官,不久出任侍御史。延康元年(公元221年)出任侍中,随曹丕出猎并力谏获罪,被降职为右中郎将。后因群臣力谏,曹丕不得不任命他为御史中丞。曹丕讨伐东吴时,鲍勋又因力谏而惹怒曹丕,被降职为治书执法。不久被人诬陷,曹丕即不顾群臣求情而将鲍勋杀死。 4、高堂生 高堂生(生卒年不详)亦称高堂伯。西汉鲁(山东新泰龙廷)人。专治古代礼制,汉初《礼》学最早的传授者,为《仪礼》的传授和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兴,鲁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讫孝宣世,后仓最名。戴德、戴圣、庆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学官”。 5、柳下惠 柳下惠即展获,雁时鲁国大夫,姓展,名获,字子禽,食邑柳下(今新泰市宫里镇西柳村),一称柳下季,“惠”是谥号。后世尊为“和圣”。生于公元前720年11月18日,卒于公元前621年冬12月3日,享年百岁。柳死后,葬于村北汶河北岸,其墓历代都妥为保护。因其于寒冬解救一名前来投宿的妇女,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并没发生非礼行为,传为千古佳话,有“柳下惠坐怀(槐)不乱”之美名。 6、盗圣—柳下跖 柳下跖(生卒不详)姓展,名雄,鲁国柳下(今新泰市宫里镇西柳村)人。“跖”,本指赤脚的奴隶,因他住在西柳,故称柳下跖。为了反抗诸侯暴政,柳下跖带领九千余人的起义军侵暴诸侯,使奴隶贵族闻风丧胆。其事迹,《孟子》《史记》《汉书》多次提及,荀子也赞扬他“名声如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史记》中称“其徒颂义无穷”。莱芜、历城、章秋以及山西平陆,都有他的墓。 7、羊欣 羊欣(370~442 ) ,字敬元,泰山新泰(今山东新泰)人,晋宋之际著名书法家。羊欣书法亲授于王献之,颇具神韵,当时有“买王得羊,不失所望”的谚语。羊欣继承家传书学,又得王献之亲授,成为承前启后的书法大师,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羊欣的传世书作有《暮春帖》、《闲旷帖》、《移屋帖》等。 所著的《采古来能书人名》,是我国最早记载书法名家的专著,记载了自秦至东晋的 69 位书法名家,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书法家辞典。羊欣素好黄老之学,兼善医术,撰有药方10卷。 8、萧大亨 萧大亨(1532-1612),字夏卿,明泰安放城(今新泰市放城)人。嘉靖进士,隆万时历任边职,长期跋涉于边塞地区,成为明朝独当一面的边防重臣。萧大亨力促与蒙古各部的友好往来,为民族团结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蒙古部落侵扰洮河以及史、车部落外叛事变中,萧大亨力排众议,反对妄开边衅,采用外交手段使蒙古顺义王归顺,并向朝廷擒献了外叛酋长。由于萧大亨的努力,明朝与蒙古的和平局势得到维护,塞北边境上再次出现安定、繁荣的景象。 此后萧大亨入朝出任刑部尚书,后改任兵部尚书。他立朝不畏权贵,两次弹劾炙手可热的权宦高淮,表现出超人的胆识。萧大亨去逝后,葬于泰安城西的金牛山下,墓地俗称“萧家林”,建有牌坊、石仪,蔚为壮观。遗迹至今犹存。萧大亨之生平事迹,周郢著《明代名臣萧大亨》一书(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有较详介绍,可资参阅。 9、羊祜 羊祜(221~278 ),字叔子,西晋泰山平阳(今山东新泰羊流镇)人。他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还是一位颇有影响的文学家。明代学者胡应麟《诗薮》卷二《杂编·遗逸·中·载籍》中说:“六朝以功名著,而文有其集者,杜预、刘琨世所共知外,录其僻者于左。古率文武相资,非若后世判而为二也。”首先列入的便是“太傅《羊祜集》二卷”。其作品描写了风云迭起的时代巨变,抒发了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是建安文学的遗响和回音。羊祜文学创作的显著成就在当时就赢得了盛誉。西晋文学家孙楚便在其《故太傅羊祜碑》中称其“文为辞宗”。羊祜的学术著述也令后世学界关注,唐代学者杜光庭在《道德真经广圣义序》中评价其专著《老子传》“皆明虚极无为、理家理国之道”。 10、羊祉 羊祉(458—516),字灵佑,泰山梁父(今新泰西北)人。仕北魏历官平北将军。《魏书》卷八九、《北史》卷三九有传。褒斜道 为古代沟通关中与巴蜀之重要道路,羊祉出刺梁秦时,奏请对此道进行大规模整修。兴工于正始四年(507)之十月,告成于永平二年(509)之二月。工竣。梁秦典签王远撰书此铭,以纪其事。《魏书》、《北史》羊祉传均未及重开褒斜之事,斯铭可补正史之缺。 当代人物 11、张玉梅 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之一,新泰市龙廷镇黄崖村人,是革命战争年代在沂蒙老区涌现出的一个女英雄群体中的一员。 12、王立群 1945年生,山东新泰人。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当时称“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出版有《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现代学史》《成书研究》等学术专著,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V文选)版本、注释综合研究》、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历代学文献辑考与研究》的研究。 13、王峰 1979.4.17 生,现役著名跳水动员,奥运会跳水冠军、跳水世锦赛冠军、世界游泳锦标赛冠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冠军。1984年在山东省新泰市体操学校练习体操,后进入省队改学跳水,2000年进入国家队。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秦凯一同勇夺跳水男子双人3米板冠军。 14、毕文静 体操运动员,退役著名体操运动员,世界杯体操赛高低杠冠军、奥运会高低杠亚军、全运会冠军。1981年7月28日出生,体操,6岁开始练体操,1987年进山东新泰市体校;1990年进山东省体工队;1995年进国家队。 15、翟墨 山东泰安新泰市新汶办事处,因为他只身驾驶无动力帆船环游世界,成为中国第一人。 2009年8月16日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授予翟墨“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荣誉称号。 2010年2月11日,当选为200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