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冲出敌营 电视剧,九阴白骨爪无坚不摧?

游戏资讯 admin 2023年07月05日 21:00 64 次浏览 0个评论

冲出敌营 电视剧,九阴白骨爪无坚不摧?

郭靖如果用了九阴白骨爪,也别为国为民了,趁早以死谢天下吧!

可以确定,咱们郭巨侠肯定知道“九阴白骨爪”的练法,至于为什么对敌时不见使用,不外乎两种情况:

1、不会,没练过。所谓汝之蜜糖,彼之砒霜,梅超风和周芷若把“九阴白骨爪”当个宝,郭靖有更厉害的降龙十八掌、空明拳、左右互搏等。

冲出敌营 电视剧,九阴白骨爪无坚不摧?

2、会,但不想或不敢使用。铜尸铁尸二人恃“九阴白骨爪”横行天下,恶名滚滚,郭靖即使会这门功夫,即使它原名叫“九阴神抓”,但武林中人不知道啊!人家谁管你那个,见你屈手成爪且具莫大威力,又知道你身上有《九阴真经》,那没得跑了,肯定是邪恶歹毒的九阴白骨爪,众口铄金,百口莫辨,结果要么是厚着脸皮由大侠变成老魔,要么是自裁以谢武林。

九阴白骨爪的前世今生

九阴白骨爪和摧心掌的功夫,最早记载在《九阴真经》之上。

《九阴真经》著作黄裳,北宋年间的及第状元,因受命校对《万寿道藏》而悟通武学义理。

多说一句,堪称网络始祖级玄幻小说的《风姿物语》里,传授李煜不动真剑的师父萧寒山也与黄裳一般,他本是帝国图书馆一杂役,遍阅馆藏后,某日于树下沉思,被树果砸中脑袋(如牛顿),便悟透了万物生化之理,由儒而得剑,并极于剑。(事见《风姿物语·爱菱篇》)

九阴白骨爪初现江湖,是在《射雕》第四回,为黑风双煞梅超风与陈玄风所使阴毒武功,根据《九阴真经》下卷误打误撞练成。陈玄风身死,梅超风远遁,这功夫由她传给了杨康。《倚天屠龙记》中,周芷若以屠龙刀、倚天剑互斫而得其中秘籍,又速成并再现了此功。古墓后人黄衫女制住周芷若后,亦曾用九阴白骨爪(不知道真会假会)吓唬过周芷若。

大陆的金庸新(傍名牌的人名)在《九阴九阳》中第一章,便安排了主人公段子羽以九阴白骨爪虐杀明教教众。

为什么说此功阴毒?

首先听名字,九阴当然是极好的,但“白骨”而“爪”,便使人心里极其不适。

其次,以人头练功。

黑风双煞于《射雕》第四回首登场。人还未现,单凭几堆人头骨,就将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糙汉子柯镇恶吓得惊惶失措。

只见骷髅的脑门上有五个窟窿,模样就如用指插出来的一般。他伸往窟窿一试,五只指刚好插入五个窟窿,大拇指插入的窟窿大些,小指插入的窟窿小些,犹如照着指的模样细心雕刻而成,显然不是孩童的玩意。

若是只虐杀过一人也就罢了,两人为了练此歹毒功夫,单是在大漠的山顶上便至少有三堆,“一堆九个,两堆八个”,这便是25条人命。

何况在中原他们便习练此功,大漠里这显然也不是他们惟一的练功之处,梅超风逃得性命后仍坚持不辍……两人手上的人命没有一百,也有八十,这只是最保守的估计,实际人数,恐怕犹有过之。

在《倚天》中,周芷若速成后曾有两次出手,一次是婚礼上,一次是少林寺屠狮大会。每次出手都是凌厉狠辣、形似鬼魅。

郭靖为什么不习九阴白骨爪?

郭靖与周伯通一见如故于桃花岛,经周伯通口诉,才背得《九阴真经》,此时他还在打怪跑地图阶段,按说修习真经中的速成法门,用来防身也算不错。

然而他终究没有学。只因他本性质朴善良,幼时便见过丧身在九阴白骨爪下的惨状,自不会再行练习。

而等到他成名后,从《射雕》末至《神雕》全书看来,即使已知道《九阴真经》乃正大光明之学,也仍未修习。

这是为什么呢?

我觉得很好解释,因为他其时武功已与五绝并肩,更在降龙十八掌中悟出了连当年洪七公也不曾触摸到的境界。真经的武学再厉害,于他也只不过是锦上添花,而且若是添得不好,反倒会连本身的武功也跌落境界。

正如他与周伯通初识时评价王重阳之语:

我想,王真人的武功既已天下第一,他再练得更强,仍也不过是天下第一。我还想,他到华山论剑,倒不是为了争天下第一的名头,而是要得这部《九阴真经》。他要得到经书,也不是为了要练其中的功夫,却是相救普天下的英雄豪杰,教他们免得互相斫杀,大家不得好死。

郭靖在青年时期、武功三四流时便有如此气度和见识,又怎会越活越回去,武功大成后还行舍本逐末之事?

对九阴白骨爪的正本清源

为何“正大光明”的真经绝学会被铜尸铁尸练成阴险毒辣之技?

其实《射雕》第四回的旁白已经给出了答案:

这《九阴真经》中所载本是上乘的道家正派武学。但陈梅夫妇只盗到下半部。学不到上半部中修习内功的心法,而黄药师的桃花岛一派武学又是别创蹊径,与道家内修外铄的功夫全然不同。黑风双煞生性残忍,一知半解,但凭己意,胡乱揣摸,练的便都是些阴毒武技。

第十七回又借周伯通心中所想写道:

他口气中对《九阴真经》颇为憎恶,说道那是阴毒的邪恶武功。其实只因为黑风双煞单看下卷经文,不知上卷所载养气归元等等根基法门,才把最上乘的武功练到了邪路上去。

我一直觉得欧阳锋和黑风双煞是《射雕》中真正的天才,都是乱练便练出了名堂。欧阳锋逆转经脉而成天下第一,双煞一知半解而威震武林。但双煞又比欧阳锋更天才,胡乱摸索便成方家,如有《九阴真经》全本,可想而知他们能达到怎样的高度!

没有主角气运,奈何,奈何!

汉高祖刘邦为什么会说安刘者?

我觉得提问题时还是应该不要写错别字,应为「遗诏」。

刘邦遗诏为什么会说这句话,我们首先从当时的环境来看。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刘邦在平定英布叛乱中受箭伤,回到长安后病情加重,在刘邦弥留之际,吕后问他驾崩后的人事安排,有如下对话:

吕后:萧相国死后,由谁来接替?

刘邦说:曹参可以。

吕后再问曹参之后呢?

刘邦说:王陵可以在曹参之后接任,但王陵智谋不足,可以由陈平辅佐,陈平虽有谋略,但不能决断大事。周勃虽然不善言谈,但他为人忠厚,日后安定刘氏江山肯定是他,用他做太尉合适。(「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吕后再追问以后怎么办。

刘邦说:以后的事你也不会知道了。

这就是著名的病榻问相,出自《史记.高祖本纪第八》。刘邦能在临终之际说这句话,可见周勃在他心中的地位绝对非同一般,是他很信任并且倚重的人。刘邦手下那么多谋士将才,周勃又为何与别人不一般呢?

周勃与刘邦是老乡,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跟随刘邦起兵反秦,至此之后几乎参加了刘邦所有的军事行动,以军功拜为将军,赐爵位武威侯。我想刘邦看上周勃无非他的忠诚与勇敢。刘邦当皇帝后铲除异性王的过程中,周勃始终与他一条战线,在同这些曾经的故人战斗时屡立战功,周勃的忠勇刘邦肯定看在眼中。周勃本身原是生活在社会底层,这样的人是很容易满足,比起原来就在衙门里的萧何,曹参更能让刘邦放心。为人厚重,木讷少话同样也是刘邦看上他的原因。我们常常认为刘邦是地痞流氓,带着一群土老帽打下了一片江山,然而刘邦的成功绝对不是偶然。

在刘邦逝世后,吕后专权,吕后上台后公然违背「白马盟誓」,大肆分封诸吕子弟为王。周勃隐忍以待,最终在吕后死去后,周勃与陈平一起诛灭诸吕而拥立刘氏为王,还权于刘氏。

所以说,刘邦在临终时的判断还是相当准确的,安定刘氏江山的果然是周勃。

码字不易,欢迎点赞、评论、关注,谢谢!

为何却错失良机放虎归山?

实际上,冒顿并没有在白登之围中错失良机,自始至终他都没有放弃过任何全歼刘邦的机会,只是在突围过程中,刘邦行事缜密,没有露出破绽而导致冒顿无机可乘,这才让刘邦逃出了生天。

白登之围

公元前201年,韩王信与匈奴多次交手,韩王信不敌,便向匈奴求和。此举引起了刘邦的怀疑,刘邦担心韩王信暗通匈奴,严厉斥责了韩王信:

“专死不勇,专生不任,寇攻马邑,君王力不足以坚守乎?安危存亡之地,此二者朕所以责于君王。”——《汉书•魏豹田儋韩王信传》

韩王信担心刘邦会对他不利,便投降了匈奴,割让了马邑等地,还与匈奴一起南下攻汉,拿下了汉朝的太原郡。

PS:韩王信是韩襄王庶孙,原名韩信,后世为与韩信相区别,故称之为韩王信。

刘邦得知韩王信投降匈奴的消息后大怒,随率军32万北上,打算在韩王信的部队与匈奴会合之前将其消灭,再与匈奴人决战。汉军兵分两路,刘邦亲率主力从洛阳出发进攻晋阳,韩王信则在刘邦赶到之前攻下了晋阳,陈兵上党;另一路由樊哙、周勃、夏侯婴、灌婴等人率领,绕到了太原后方,从代郡出发,往西进攻马邑,收服娄烦(今陕西神池)以北六县,在武泉(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击败匈奴一部,又往北攻占云中,将边境扫荡了一遍后南下太原,计划与刘邦主力会师。

韩王信在南北两路汉军的夹击下大败,只得带残部投靠匈奴。刘邦随后在晋阳城下与韩匈联军交战,杀匈奴将领胡白题,攻占了晋阳。接着汉军收复太原等地,刘邦进驻晋阳,汉军继续追击,在离石(今山西吕梁离石区)、娄烦等地连败匈奴。

匈奴人的连败,助长了汉军骄傲的心理,而匈奴之所以接连被汉军击败,并不是因为匈奴人战斗力欠缺,而是在山西那样的山地作战并非匈奴骑兵所长,匈奴人善于草原作战,一旦深入中原,再加上地理环境不熟,被久经战阵的汉军击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冒顿吸取了先前失败的教训,打算诱敌深入,把刘邦引到利于骑兵发挥优势的地带再予以消灭,对此冒顿命令匈奴不与汉军交战,一旦交战就诈败,并且将精壮的士兵和马匹都藏了起来,当汉朝使者来到匈奴大营的时候,看到的全是老弱病残,这又助长了汉军轻敌的心理。

迅速消灭韩王信主力,接连击败匈奴大军,又收复了山西北部大片土地,此时的刘邦正志得意满,当他得知冒顿单于主力在代谷,又从使者哪里得知冒顿的部队不堪一击,便想一举歼灭匈奴主力,将北方边患的问题一次性解决。不过毕竟刘邦也久经沙场,即便他之前派出的十多个使者都跟刘邦说,匈奴人很弱,但刘邦并没有完全打消疑虑,他又派了娄敬出使匈奴打探情况,娄烦到了匈奴大营后,很快就识破了冒顿扮猪吃虎的计谋,回去奉劝刘邦不要轻敌冒进。但此时三十多万汉军主力已经越过句注山北上,刘邦害怕娄敬的话会扰乱军心,便将其囚禁了起来,自己亲率大军北上。

其实冒顿的计策并不算高明,刘邦会上这个当,主要是因为:一是刘邦本身军事才能并不高,楚汉战争的胜利主要是依靠韩信、彭越、英布这些人打赢的,对战场形势的反应不够敏锐;二是此时的刘邦对匈奴人的真实战力还缺乏了解;三是这个时候的刘邦刚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又在之前的作战中屡次击败匈奴,产生了严重的轻敌心理。

刘邦就在这样的错误认知下,带领三十多万汉军北上,此时已是深冬,大雪纷飞,来自中原腹地的汉军缺乏御寒装备,被冻伤者十之二三,行军速度被严重拖缓。刘邦求胜心切,便带了少量骑兵来到了距离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南十余里的白登山,而汉军二十多万主力则被他远远甩在了身后。

冒顿得知消息后,马上带领三十多万匈奴主力将白登山迅速包围了起来,匈奴骑兵严阵以待,队列整齐:西面骑兵乘白马,东面骑兵乘青马,北面骑兵乘黑马,南面骑兵乘黄马。刘邦一看这形势,立马就反应过来:自己是上当了。

白登之围的诡异突围

就这样,刘邦被冒顿在白登山整整围困了七天,既得不到救援也没有补给,几乎陷入了绝境。按照司马迁的说法,刘邦最后能突围,是陈平的计谋:

陈平带着大量的财宝来到匈奴大营,找到了冒顿的阏氏,希望阏氏能劝说冒顿放开重围的一角,让刘邦带领汉军突围。阏氏在收下了礼物后,便在冒顿身边吹起了枕边风,冒顿竟然被阏氏说服,真的在重围之中放开了一角,然后汉军就趁着大雾从放开的一角突围而出了。

这个说法见证于《史记》,可信度极高,但是陈平究竟是怎么样说服阏氏的呢?难道只是一些财宝就真的把阏氏打动了么?其实在陈平说服阏氏的过程中,美人图应该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我们很难知道陈平具体跟阏氏说了什么,按照《史记》的说法,是“其计秘,世莫得闻”,但我们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从中推测其情节出来,陈平肯定跟阏氏是这样说的,我家皇帝知道打不过冒顿,就献上了这些财宝,希望单于能网开一面放我家皇帝一条生路。如果单于还不愿意放行的话,我家皇帝就只好把汉朝最美的女子献给单于了。说着,就把一幅美人图交到了阏氏的手上,这幅美人图是汉军中的画工绘制的,就相当于用了我们今天的PS技术,画了一个世间不可能存在的美女。想必阏氏看了这幅美人图后,女人的嫉妒心马上就起来了。

▲PS技术画出来的美女,肯定会比真人好看不知多少倍

对于阏氏来说,这幅画上的美人实在太美了,美到连阏氏自己都黯然失色,如果刘邦真把这幅画上的美人献给了单于,那自己肯定会失宠。于是就跟陈平说,美人图你拿回去吧,这些财宝我收下了。陈平的计谋不可谓不高明,他就用了一幅美人图,就牢牢地把阏氏绑架在了汉朝一边,阏氏也不得不使出深身解数来说服冒顿,因为一旦刘邦真的被冒顿击败,献上了汉朝那位最美的女子,阏氏基本也就完蛋了,她就绝对不会得到冒顿的宠爱了。

冒顿放走刘邦的诡异之处

但问题在于,冒顿不是一个会被女人所左右的人。想当初他还是匈奴王子的时候,为了训练自己的士兵,便做出了一支鸣镝箭,只要他射出了这支箭,无论射向哪里,他的士兵们都要朝这支箭的方向放箭。第一次冒顿把鸣镝箭射向了他心爱的战马,一部分士兵射向了他的战马,一部分士兵犹豫没有射,于是冒顿就把那些没有射箭的士兵给处决了;第二次他又把鸣镝箭射向了他最心爱的妃子,还是一部分士兵将箭射向了他的妃子,一部分士兵犹豫没有射箭,于是冒顿就把那些没有射箭的士兵又给啥了。到后来,只要他射出了鸣镝箭,他的士兵就不会有半分的犹豫,马上就会朝着鸣镝箭的方向射箭。最后,冒顿就把鸣镝箭射向了自己的父亲老单于,老单于就这样被他干掉,他就这样夺取了匈奴的单于之位。

从冒顿的崛起我们就能看出,他是个为了利益而心狠手辣的人,无论是自己心爱的战马、心爱的妃子,以至于自己的老爸,他都毫不手软,甚至为了利益,他还杀死了继母和弟弟,对于如此一个冷酷无情的人,只是阏氏的枕边风就让他错失歼灭刘邦的良机,这肯定是说不过去的。

冒顿放走刘邦的真实原因——战术选择

所以在这里我想给出更为合理的解释:冒顿对刘邦网开一面,其实是一种战术选择,当时冒顿无法拿下刘邦,他打算先对刘邦大军网开一面,如果刘邦大军在突围的时候士兵争相逃命,阵容不整,那么他就可以乘乱发动突袭,一举将刘邦大军全数歼灭。

而且冒顿之所以这样做,也是根据当时的情况来的:

第一,被包围的实际上只是少数骑兵,绝大多数主力部队正在外围赶来,而韩王信之前派遣的王黄、赵利等人的部队还没到,冒顿又怀疑他们与汉军勾结了起来。如果围攻刘邦久攻不下,匈奴主力就可能被白登的刘邦、汉军援军和韩王信军残部三面夹击,到时候就真的会危险了。即便发动强攻拿下白登的刘邦,自身也会损失惨重,而且杀了刘邦也不能灭了汉朝,因为此时的太子刘盈还在首都,刘邦死了以后刘盈就会在吕后的扶持下继承汉朝皇位,带领汉朝继续与匈奴作战。并且匈奴人也不擅长步战,缺乏攻城利器,根据之前的交战情况,冒顿也知道匈奴人一旦深入汉朝腹地,作战将会十分不利,到时候就会陷入与汉朝旷日持久的战争当中;

第二,匈奴刚刚征服浑窳、屈射、丁零、隔昆、新犁等国,打败了东胡和大月氏,而这些部族也只是屈服于匈奴的武力。如果匈奴陷入了与汉朝的长久战争,主力深入汉朝腹地而南下,这些被匈奴人征服的部族就会乘机在后方起事,匈奴就会面临腹背受敌的困境;

第三,匈奴人是游牧民族,即便征服了汉朝的土地,他们也不懂得如何农耕、发展工商业和城市,无法治理汉朝的领土,由此匈奴人必不能久居汉地,这也正如阏氏所言“今得汉地,单于终非能居之”,还不如在汉朝抢劫一些财富更为划算。

《孙子兵法》中有围师必阙的说法,意思就是对撤退回国的敌军不要阻拦,对被包围的敌军留下逃走的缺口,对濒临绝境的敌军不要过分逼迫。虽然草原民族没有读过兵法,但历史上很多伟大的领袖人物都是无师自通的兵法家,想必这也是在他们平时打猎过程中所领悟到的。

在冒顿“网开一面”后,刘邦突围的时候并没有出现慌乱的情景,他让夏侯婴殿后,由弩兵掩护两翼,然后乘着匈奴人打开的间隙突围而出。在突围过程中,汉军阵列整齐有序,冒顿看了也知道就汉军这架势,他就是发动突袭也起不了作用,就索性放汉军而去了,留着这点情面,以后还好跟汉朝谈判,从汉朝哪里要到更多的金银财宝,才是当时冒顿的最佳选择。

因此纵观整个白登之围,如果我们按照《史记》这些历史资料的记载,会觉得刘邦最后能突围是个非常窝囊的事情,还是靠着女人的枕边风才捡回了一条命。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当时的形势,把我们自己代入当事人的角度,就可以得到一个全新的场景:

匈奴人将刘邦围困在白登山的7天时间里,双方发生过多轮激战,由于被围的汉军战力强劲,匈奴人一时也拿不下白登山。到了第7天的时候,汉军外围增援部队即将赶到白登山,而韩王信增援匈奴的人马还迟迟未到,在冒顿看来韩王信有可能背叛了他而投靠了汉朝。既然汉朝派人找了阏氏,要让阏氏说服自己“网开一面”,不如就将计就计,放开一个缺口,这样刘邦部队在撤退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混乱的情景,匈奴人便可以乘乱发动突袭,一举将刘邦歼灭。

总的来说,白登之围,是刘邦的实力让他捡回了一条命,是汉军的奋勇作战才保全了全军,而不是女人的枕边风和冒顿的仁慈。在凶悍的匈奴人面前,如果只是靠着油嘴滑舌和金银财富就能捡回一条命,那才是真正的滑稽了。

杜淳冲出敌营开播了没?

杜淳冲出敌营未开播,前些年开播的是他演的敌营十八年。

薛仁贵遇到宇文成都会怎么样?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就是一切都是以文学作品为依托,无关历史,毕竟宇文成都这个人物是小说家虚构的。

其次,不同版本的隋唐类文学作品的武力设定是不同的。根据《说唐全传》和《隋唐演义》中截然不同的描写,薛仁贵与宇文成都大战的结果也大相径庭。

下面我们就以古白话小说《说唐全传》和现代评书《隋唐演义》为依托,来看一看不同的薛仁贵VS宇文成都。

《说唐全传》——一边倒的较量

宇文成都是上界雷声普化天尊临凡,一度被誉为“无敌大将军”。他的兵器镏金镋重达四百斤,在李元霸出世之前,是名副其实的天下无敌,即便裴元庆的实力比他不遑多让,但在知名度上却天差地别。某种意义上讲,宇文成都可以算作大隋的武力象征。

南阳关伍云召起兵报仇,接连击败麻叔谋、韩擒虎、尚师徒,大隋的将官被他枪挑剑砍杀死十余员。可是宇文成都一到,伍云召马上陷入被动,二人先后三度交手,伍云召最多一次拼死也只挡下二十合,完全不是宇文成都的对手。

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联兵二百三十万挡驾四明山,天宝将军宇文成都出战众反王,伍云召自知难敌,于是带领义弟雄阔海、族弟伍天锡三人出战,本以为可以一雪前耻。没想到无论单挑、双战还是三人围而攻之,都不是宇文成都的对手,三兄弟与成都苦战一日,最终还是支持不住,败阵而走。

结合表现和战绩看,宇文成都和李元霸有着难以逾越的巨大差距,其实力与排名第三的裴元庆属于同一档次,不过远胜排名四五六的海云锡,更不用说后面的罗成、杨林、秦琼等人。

再来说薛仁贵。薛仁贵登场于《说唐后传》,在罗成死后,白虎真灵临身,才为薛仁贵开了灵智,此前他只是一个连话都不会说的“傻瓜”。由于是后传主角,所以薛仁贵身上的光环很重,不仅误打误撞从九天玄女处获得了“一龙二虎九牛之力”,还得到了汉代樊哙留下、重达二百斤的方天画戟。

但是从战绩的角度出发,薛仁贵即便在后传也不算顶尖。与之堪称一世之敌的盖苏文是青龙星转世,二人曾大战一百四十八合,薛仁贵才以克制青龙的白虎鞭取胜。尽管后来盖苏文对薛仁贵的武艺很服气,但两人的差距不大,可以算作一个档次。

而通过盖苏文我们能够发现,他和前传中的真正高手比起来实在不值一提。首先面对力杀四门之后的秦怀玉,盖苏文十余合占据上风,但是生生被挡住半日也没能取胜。而秦怀玉的水平实际很一般,面对老年尉迟恭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被罗通四个回合杀得认输,与罗通伯仲之间的铁雷银牙也仅仅用了六七合便将秦怀玉击败。

另外,罗通联手已经力竭的秦怀玉四十合将盖苏文直接杀败,可以看出盖苏文比罗通差了至少一个档次。而书中交代与罗通实力旗鼓相当的左车轮在面对老年带了三分痨病的秦叔宝时足足用了三十回合才取胜。这样换算下来,薛仁贵面对老年带病三分的秦琼即便强也强得有限,最多不过和前传中的巅峰秦琼伯仲之间。

而秦琼在前传巅峰期被杨林三两棒击败,拼死只能挡下魏文通十五刀,而这二位在宇文成都面前完全都是被秒杀的水平。不客气的说,前传的宇文成都打秦琼和打普通士兵基本没什么区别,都是一招的水准。

所以,即便后传把薛仁贵尽量拔高,但以他的实力也挡不住宇文成都三两合,九成概率被直接秒杀。

《隋唐演义》——势均力敌的两大将

到了评书《隋唐演义》中,结果就不同了,抛开胜负先不说,宇文成都和薛仁贵绝对算得上一对旗鼓相当的对手。

不同于《说唐》中的并驾齐驱,《隋唐演义》中的宇文成都要略胜同一级别的裴元庆。生死之战,宇文成都拼了命与李元霸大战八十合,最终阵亡。而裴元庆在四明山与李元霸斗了三十余合,双锤相碰以致兵败,尽管后来裴元庆二次学艺后出山,武艺或许有所长进,但也未必能够战胜宇文成都,两人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差距的。

到了后传,大唐遭遇厉害敌将猩猩胆,二代子弟无人是其对手,之后裴元庆赶到,可惜被其以“转马刀”斩杀。之后薛仁贵出现,与猩猩胆一番龙争虎斗胜出。

老实说这里写得让人多少有些“意难平”,单老特别喜欢用曾经的厉害人物来衬托新人物,为此不惜牺牲之间设定的框架。比如这里为了衬托薛仁贵,裴元庆被牺牲了。类似的还有《连环套》里的飞天玉虎蒋伯芳和《白眉大侠》里的展昭。

不过设定如此,也没办法。裴元庆经过多年的深造和沉淀,出战猩猩胆时的实力应该与宇文成都在世时的水平相差无几了,虽然中计被杀,但硬实力不逊色于猩猩胆。薛仁贵初出茅庐,加上主角光环,所以表现出的实力略胜猩猩胆,也就是说此时的薛仁贵实力≥裴元庆。

通过等量代换看,由于宇文成都与这时的裴元庆相差无几,所以他的实力同样≤薛仁贵。

所以,按照这部书的设定,薛仁贵与宇文成都交战大概率会不分胜负,若非要分个输赢胜败,恐怕最终获胜的会是薛仁贵,不过恐怕要百合之后才分得出输赢。

不同的文学作品不同的对比结果,一个是宇文成都碾压胜出,一个是伯仲之间,薛仁贵略胜一筹。

{!-- PGC_COMMODITY:{"charge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98844850101596374&origin_type=&origin_id=85777155145_3498855763747717246&alkey=1306_85777155145_0_3498855763747717246_011&c_biz_combo=2","client_goods_data":"{\"promotion_id\":\"3498855763747717246\",\"product_id\":\"3498844850101596374\",\"title\":\"隋唐演义 单田芳;单瑞林 整理 中国古诗词 文学 中国工人出版社 \",\"cover\":\"https:\\/\\/lf3-cm.ecombdstatic.com\\/obj\\/temai\\/7a043f82737a013c22b8278c4256327fce6b469cwww800-800\",\"price\":22932,\"market_price\":23432,\"cos_fee\":11466,\"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498844850101596374%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85777155145_3498855763747717246%26alkey%3D13_85777155145_0_3498855763747717246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yYjexb8CGgQIABAAIgAo1uGK9KebmccwMAE&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sales\":0,\"item_type\":4,\"cos_ratio\":50,\"favor\":false,\"in_shop\":false,\"platform_label\":\"小店\",\"h5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98844850101596374&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85777155145_3498855763747717246&alkey=13_85777155145_0_3498855763747717246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yYjexb8CGgQIABAAIgAo1uGK9KebmccwMAE\",\"selling_point\":\"\",\"coupon_amount\":0,\"captain_coupons\":null,\"elastic_title\":\"隋唐演义\"}","commodity_id":"3498855763747717246","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498844850101596374%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85777155145_3498855763747717246%26alkey%3D13_85777155145_0_3498855763747717246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yYjexb8CGgQIABAAIgAo1uGK9KebmccwMAE&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goods_json":"{\"original_price\":234.32,\"price\":229.32,\"real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98844850101596374&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85777155145_3498855763747717246&alkey=13_85777155145_0_3498855763747717246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yYjexb8CGgQIABAAIgAo1uGK9KebmccwMAE\",\"shop_goods_id\":\"3498844850101596374\"}","img_url":"http://p26-item.ecombdimg.com/obj/temai/7a043f82737a013c22b8278c4256327fce6b469cwww800-800","item_type":4,"origin_price":"","price":229.32,"promotion_id":"3498855763747717246","promotion_source":4,"source":"精选联盟","title":"隋唐演义 单田芳;单瑞林 整理 中国古诗词 文学 中国工人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