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无视的可怜人,我很想知道那种破罐子破摔?
他们的心理很好分析:对现实失望,对未来无望,苟延残喘的活着,活一天算一天。
而我们比较困惑的是,本来他们努力一点就会过上很好的生活,如果他们想改变至少能和普通人活的差不多,但为什么他们不去改变?或者为什么他们会安于现状?这很值得探讨!
从认知层面看,他们认为自己根本做不到!记得有个故事,动物园里的大象被拴在了一根很小木桩上,本来很轻易就能挣脱,但是大象尝试过逃走,游客都很费解。直到管理员说出了原因:当它还是小象的时候就已经被栓在这跟木桩上了,当初小象无论怎样挣扎都没有成功,所以渐渐的小象不在尝试了。其实很多堕落的人不是在生活中没有尝试过努力,也许是不够幸运,都已失败告终,最后他们认命了,觉得自己真的就是个失败者,最后只有蜷缩起来,舔舐伤口。就像那头小象一样,它认为自己永远也不可能挣脱那根木桩。
从心理层面看,他们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状态!人是最容易接受暗示的动物,而大多时候都是自己对自己做心理暗示。很多时候我们面对困难挫折时候都会在心里莫名的担忧、害怕、焦虑,任何失去信心,失去了一正常理智的头脑,最后会对自己说:我做不到!“我做不到”这个答案一点都不靠谱,因为我还没有做呢!但每一次得出这个结论之后,我就真的做不到了!(因为我觉得做不到我就不会去准备,我也没有信心尝试)当我面对很多问题都做不到,我就开始逃避问题,逃避现实。最后会找到一个容易满足的精神寄托,比如打游戏。而现实生活不会因为你逃避就对你心慈手软,问题只能越来越多,过日子就是一个问题叠加着另一个问题。逃避现实只能会越来越糟,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堕落的人真的很可恨,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其实他们的情况不是你想象那样的简单,很多时候是命运的安排。谁都想生来衣食无忧,可有些贫苦孩子因为缺少营养而不能正常发育,你能嘲笑他们的无知和软弱吗?有很多艺人成名之前都穷困潦倒,要不是命运的垂青,他们哪有机会从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每个人出生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性格不同,基因,智商,命运,这些东西我们都没法改变,那你怎么能确定你和他互换,处在他的境况下会处理的更好?所以面对生活无望,破罐破摔的人,如果不能给予帮助和引导,请不要嘲笑!
最后我想说人和人真的区别不大,你的优越感来源于你的幸运和地位,没有了权与利,别人还会尊重我吗?值得深思!
百年之后,都是粪土!
我是清涵,喜欢讨论问题的私信我!
你不帮他你就是罪大恶极的人?
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根据我的观察坏人同一切有毒动植物一样,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坏人,是有毒的;我还发现坏人是不会改好的。”把不懂感恩的人比做坏人也不为过,他们都是只为自己谋取私利,都是为了达到目,一定会表现出柔弱和可怜的一面,以赢得你的信任。”
林语堂的十大恶俗里第九恶俗这样写到:“借钱时其脸如丐,被人索债时其态如王”。求人借钱时唯唯诺诺的像孙子,该还钱的时候像个爷,不讲道义。还有一些人张嘴就要钱,好像钱就是他的一样。你拒绝他就是你的错,你没人情,你冷血,他的不道德行为最后却变成了你的罪大恶极,这种人大有人在。
季羡林老先生还有一个著名的处世法则:“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两个箴言—— 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卖弄作假;忍者,相互容忍也。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
现在有支付宝、微信等都可以贷款,有人再借钱建议他去那里,又简单又方便。有方便的途径不借,多可惜。
信任,并不是无底线的放纵。宽容,并不是无条件的原谅。这种只知道索取,谋私利不知道感恩的亲戚最好还是远离,客客气气,从此大路两边。
你是家里那个被忽视的孩子吗?
当然不是,家里五个孩子,我有四个哥哥,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子,又是老小,妈妈说我是她求来的,喜欢的不得了。
哥哥们都特别照顾我,虽然爸爸有点儿重男轻女,但是对我是真的好,我是在全家人的呵护下长大的。
如今虽然嫁人快30年了,因为生了个儿子,在家里我还是被儿子和爱人关怀着,我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顺便把我家先生养的花发给大家看看,希望大家喜欢[微笑]
你如何看待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
松子一生故事的源头,皆在于她与父亲的关系--------很多人 一辈子也走不出原生家庭的影响,松子也是如此。
在松子的家里,父亲是主导和中心,在爱的付出上,父亲没有让松子感受到过他对她的爱,而父亲对妹妹的爱又太明显了——这份无意识的忽略,对松子的心灵造成了致命的创伤和打击,不能不说,这是做父亲的严重失职。
所以,当幼年的松子单独和父亲在一起,很高兴地做鬼脸来讨父亲高兴,以至留下可笑的后遗症,我对这个女孩充满同情。
——松子是通过牺牲自己去讨好父亲,完成将自己的存在价值建立在父亲的态度上,以至于没有形成独立的人格。这份欠缺,在她以后的成长中,始终没有得到愈合。
成年后的她离开家庭,冲妹妹大吼:你一点也不可怜。这份出离的愤怒,我也完全可以理解。
在松子做了老师,学生龙洋一偷窃之后,她抢着代人受过,处理不明,让我们觉得她单纯糊涂。 实际上,是她天性中不可遏止的想要取悦他人,做老好人的心理在喷薄而出。
在任何相互的关系中,愿意承担远远多于一半的的责任、罪过和非难-------不是为了搞明白事件原委,只想平息事件,以至造成百口莫辩的误会,就是父亲给她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心理阴影。
松子一怒之下离家出走,开始了坎坷多舛的一生。先与怀才不遇的作家男友同居,受尽欺凌虐待,但她甘心跟着男人,就像享受痛苦一样,在一只眼被打肿,盖着眼罩的情况下,辗转开口向已与她断绝关系的弟弟借钱,言谈之间,语气轻松,表情淡然,一看就不是凡人。
作家男友死后,松子一直跟着本能走,就是说,一直在追逐男人和情欲,她还没有意识到,她要的,其实是爱。
但是她选择的这个男人很不行,而松子竟然看不出来,自以为是地主动上门去找他的夫人,还想嫁给他,怀抱这种天真的设想,坚信她一定能赢。
被抛弃之后松子一直不懂,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片中很多次,她都这样问着。显然,她是无法找到答案的,
她怎么能呢?
在童年的时候,她就不能衡 量自己与父亲的关系,长大之后又怎么能很好地衡量自己与男人的关系呢?她当然也意识不到:之所以与男人的关系经常被弄得一塌糊涂,主要是因为,对方无法 忍受她这位这心智不健全的女主角。
前后两位作家的一死一走,对松子的打击很重,她走上了不归路------- 做了浴室女郎,其实就是色情服务。从此走向坠落。
为什么松子会越反抗越堕落呢?纵观松子的一生,她的每一个男人都处于社会的中下层(潦倒的尚未发迹的才华作家、才华不甚高的有妇之夫、包括后面,忠厚老实却缺乏深情的理发店老板、小混混学生),性格都有着明显 的缺陷(脾气暴躁、背叛妻子、愚鲁、莽撞)等等,不一而足。
因为松子自身的缺陷,她只能遇上这样的人,也就只有这条路等着她,只能遭到一次次伤害和背叛,但或许,她爱的就是每段惨剧中间那股子夹杂着轰隆隆的悲壮和滑稽感的戏剧张力美。
松子因为逃避杀人,偶遇理发师,其实不是峰回路转,而是加重了悲剧色彩。
对于那位貌似深情的平凡理发师,松子迸发出比原来更加期望并更努力地取悦于人的热情,她这次是全心全意地追求着幸福,毫无退缩,但也毫无技巧,毫无头脑。自己用八年时 间来怀念和等待的人,从自己被抓后,从未联系探望过她一次。而松子却在监狱里精神抖擞地活着,以为被爱着,每天都有目标。
出狱的时候神采奕奕,直到站在理发店前,从玻璃外看到人家已有家室,连儿子都老大了,她才神情凄然地退出。
-------很多时候,自己的很多行为都不理性,得不到回报是很正常的。得到了才反常!
松子最后的选择对象是最初害了她的学生-------龙洋一,我认为这是松子个性的致命错误,是他害了她,但是多年之后仍然选择了他。理由竟然是,既然两头都是地狱,还是选择不那么孤独的地狱吧。
孤独真就那么可怕?只要不是一个人,再怎么受虐待都可以忍受?这真叫没办法了。
女人一旦沉溺于感情上的痛苦,那种失去自我的奉献精神发作起来,真像洪水决堤一样,一发不可收拾。想停而停不下来。没法子可救了。
而被中选的男人-------龙洋一呢,果然不负众望,对松子表现爱的方式还是不停地打!
这个是必然的。
当初,是他的无知害了松子,长大后,他主动找到松子,想赎罪,谁都以为他应该好好补偿 自己的老师了。但不,他仍然不改本性。这就证明,一个从小就说谎,偷钱的人,长大后,其素质是高不到哪里去的!包括最后,他也没有勇气与松子殉情。而松子 的选择让我们再次得到确认:这个女人选择男人的眼光,实在太差。
松子身着纯白色的大衣,手捧着一束鲜艳的玫瑰花等龙出狱这场戏,是十足的悲剧和滑稽剧,扮演松子的中谷美纪也坦言:自己的确花费了不少功夫去揣摩人物的心理和行为神态。
发现松子在等自己的龙洋一,发狂似的抓起雪球扔向她,不让松子走近。松子不顾一切跑到其跟前, 龙用拳头猛击,松子摔倒在雪地中。
松子被洋一打出了血,鲜红的血在白色雪地上如盛开的花朵,那应该是属于松子的用青春和热血来浇灌的花朵——象征着松子的热情,美丽,炫目地开在冰冷的白雪中,她是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最初的爱欲,那么热情,纯真美好,那么强的意志力,冒着热气,渴望在人世间造出天堂。
但她失败了,撞得头破血流,一败涂地。
松子流着鼻血不停地问为什么,如此强烈的歇斯底里--------自己的一生,她不断的去讨好别人,用鬼脸、用身体、用爱,但是那雪地上的一击,任谁都会被打垮吧?
从这次之后,松子不再反抗,也不再爱,因为善良终于被挥霍完毕了。直到最后死去。
被龙洋一抛弃的松子吃胖了,每天暴饮暴食,这说明什么?
一个女人,如果不能找到一个男人来依赖,就无法快乐,哪怕这个男人到头来只是一个虐待成性的怪物——没有男人,她就会变成一个疯癫的,臃肿的,蹒跚的孤独老女人。
可我一直怀疑,松子的内心对爱如此饥渴,根本无法一个人好好活着的人,怎么可能给别人正常而完整的爱?即使跟她在一起可以得到很多爱,终究会因为无法满足松子的需要而感到巨大的压力而退缩。后面的龙洋一出狱后毅然抛弃松子,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就是因为她的索爱之心,令人发指。
松子的结局是非常滑稽、可怕的——她最终在想要振作的时候被孩童杀死。
嘲讽吧——你以为人生要完了的时候它还在继续,你以为人生可以重新开始的时候,人生已完。
松子的死饱含深意:孩子是纯净的象征,松子一生都在追寻纯洁、纯粹的爱、感情,生活等等,但最终却也被这一生所追求的纯洁杀死。
这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龙洋一在曲终人散时以忏悔者的身份出现,表明松子成了龙洋一心里永恒的牵挂,至少有人爱着她。但这不过是一个光明的尾巴,只是用来推翻松子的弟弟的话:她的一生是很卑琐的一生。
往往下场很惨你怎么看?
蒋建国离婚后,好心让前妻王怡暂住楼下门面,结果王怡的房子装修好,却赖着不走,还带男人回来。12年后,蒋建国患癌,王怡拎水果看望,谁曾想,第二天蒋建国突然去世,儿子蒋超一口咬定,是王怡气死了父亲。
邻居们纷纷指责王怡忘恩负义,说蒋家父子就是因为太老实,才被她欺压了十几年。再婚家庭蒋建国年轻时,是村子里出了名的老实人,好丈夫。
妻子生下小女儿后,患上重病,卧床不起。
蒋建国一边照料患病妻子,一边拉扯着年幼儿女,却每天乐呵呵的,从不抱怨。
就连妻子娘家的乡亲们,都对他交口称赞。
妻子去世后,蒋建国对待岳父母,一如往常地孝顺,逢年过节,总会带着儿女上门看望。
几年后,岳父的村子传来征 收的消息,岳父母感念女婿的付出,体恤他日子艰难,便向大队申请,将女婿一家的户口迁了过来。
拆 迁指标分配完成后,蒋建国在乡亲的介绍下,与邻村的王怡,组建了再婚家庭。
王怡与前夫因为感情不合离婚,儿子判给前夫。
她嫁到蒋家时,继子蒋超刚上初中,继女还在读小学。
王怡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出去工作,在家负责一日三餐,对待蒋超兄妹,也挑不出错处。
一家人的生活,则靠蒋建国做保安,每月四五百元的工资维持,自然捉襟见肘。
后来,蒋超和妹妹因为成绩不好,先后辍学,外出打工。
他们感恩继母对家庭的付出,时常拿出工资,帮继母看病,给她买营养品。
最初的几年,日子虽然艰难,一家人却相处和睦,可随着拆 迁款的下发,往昔的和睦,逐渐不再。
蒋建国和妻子用拆 迁款,盖起一栋四层小楼,楼下两间门面用来出租,楼上则用来居住。
除此之外,蒋建国还获得一处在建的70平米安置房和40平米的门面。
按理说,一家人的生活无忧,可蒋建国不愿闲着,依旧做着保安的工作,每天工作12个小时,忙碌而充实。
“趁能动,我挣一点是一点,以后少给儿女添负担。”
而妻子王怡,却过上截然相反的日子,她也每天早出晚归,沉迷于打麻将。
夫妻俩因此出现争执,蒋建国嫌弃妻子不顾家,而妻子嫌弃蒋建国窝囊,没本事挣大钱,就是一辈子的劳碌命。
这对再婚夫妻,共同经历了困苦,却无法同甘,他们的婚姻只维持了7年,就走到尽头。
分割财产王怡提出离婚,而蒋建国也被每天的争吵搞得心力交瘁,点头答应。
既然离婚,就涉及分家产,可是纵观整个家,都是蒋家靠征 收得来的,哪里有王怡的半点财产呢?
蒋建国念在妻子曾抚养过自己的儿女,离婚后她又孤身一人,便主动表示,将70平米的安置房,过户给她。
结果,王怡却不满足,她拿出拆 迁协议:“我名下的指标,可不止这一套房子。”
蒋建国解释道,你嫁过来时,安置工作已经完成了,这是村委象征性安到你名下的,总份额并没有增加。
王怡却不依不饶,尽管村支书出面解释,也无济于事。
看蒋建国不肯松口,她又打起感情牌,泪眼涟涟地说道,自从嫁过来,她对蒋超兄妹视如己出,连亲生儿子都跟她疏远了。
“我当初带来的4、5万元私房钱,全用来贴补家用了,我的身体又不能干重活,以后怎么生活啊?”
看到妻子流泪,蒋建国心软了,答应了王怡的要求,将40平米的门面,也给了她。
夫妻二人约定,四层楼房归蒋建国所有,百年之后由儿子蒋超继承;而70平安置房和40平门面,归王怡所有。
就在他们签订离婚协议时,王怡又可怜巴巴地说道:“那边的房子还没装修,离婚后我住哪儿啊……”
于是,鬼使神差一般,蒋建国同意让王怡住在自家一楼门面房,等她的房子装修好,再搬走。
王怡连连道谢,她怕蒋建国事后反悔,硬是在离婚协议上加了一条规定:
离婚后,王怡享有一楼门面居住权。
蒋建国万万没想到,他的前半生,因为善良,获得岳父家人的青睐,有了翻身机会;
而他的后半生,也因为善良,为全家惹来长达12年的麻烦。
带男友同居王怡在楼下门面安了家,几个月后,她的房子装修一新,却闭口不提搬家一事。
更可气的是,她将安置房和小门面出租,做起了包租婆,日子是自在又惬意。
蒋建国一连等了1年,实在坐不住了,他想将门面收回来,让儿子成家后做点小生意。
王怡却再次诉苦:“我整天吃药,就靠着那点租金度日了。再说你不是有两间门面吗,让蒋超先用那一间练练手。”
蒋建国又一次于心不忍,摇摇头离开了。
就连附近邻居都看不下去,称他心太软了,才被王怡占了便宜。
他却叹了口气说道,都是苦日子熬过来的,她一个女人,也不容易。
谁也没有想到,又过了半年,蒋建国被这个“不容易”的女人,狠狠摆了一道。
王怡交了新男友,公然将男友带回门面同居,两人还利用门面,开了个小麻将馆,每天搞得乌烟瘴气。
这一下,前夫蒋建国被推上风口浪尖。
大家背地里叫他“冤大头”,用自己的房子,帮前妻养 汉子。
那一阵,蒋建国迫于流言蜚语的压力,每天除了上班,从不出门,就怕跟前妻打照面。
儿子蒋超看不下去,和父亲一起,再次找到王怡,让她搬家。
这一次,王怡不再诉苦,而是拿出离婚协议:“当时说好了让我住,为什么出尔反尔呢?”
蒋家父子也急眼了:“当时是顾念情谊,让你借住,现在你带男人住在我们家,我们的脸往哪搁?”
双方争执不下,可王怡就是死活不搬,蒋家父子尝试过换锁芯,可每次都被王怡撬开。
闹腾了一阵后,他们彻底断绝往来,即使见面,也不再打照呼。
中间几年,王怡又换了几任男朋友,都不了了之,麻将馆也黄了,她恢复独居生活,消停了一阵。
蒋超和妹妹都已成家,蒋建国也在儿女的劝说下,提前退休,过上含饴弄孙的生活。
可惜好景不长,一场重病,打破了短暂的宁静—蒋建国不幸罹患肺癌。
拒绝调解儿子蒋超拿着化验单,他想到父亲操劳半生,刚过几天好日子就患上绝症,顿时泪如雨下。
他和妻子妹妹商议,就算砸锅卖铁,也要给父亲治病,让他多享几年福。
而街坊亲戚得知蒋建国患病后,纷纷上门看望,鼓励他打起精神,战胜病魔。
人群中,唯独少了一个人,那便是住在楼下的前妻王怡。
王怡一如往常,该打牌打牌,该跳广场舞跳广场舞,从没有上楼看过前夫。
前继母的冷漠,刺痛了蒋超的心,他知道父亲虽然嘴上不说,心里肯定不好受。
经过一年多的治疗,蒋超很快花光积蓄,这时,他再次找到王怡:
“姨,我爸的病越来越重了,我想把这间门面租出去,收点钱给他治病。”
见王怡不吭声,蒋超又主动退让,要不你让出一半也行。
他本以为继母跟父亲做了7年夫妻,哪怕顾及往日情分,继母也会搬走。
谁曾想,王怡反过来劝说蒋超,不如早点放弃治疗,省得钱打了水漂。
那些天,蒋超为了父亲的病情,辗转难眠,继母的话,犹如戳中他的软肋,让他瞬间爆发:
“以后别再让我听到这种话,只要我爹有一口气,我也不会放弃!”
几次交涉未果后,蒋家人无奈之下,来到司法所调解。
病重的蒋建国不断劝说王怡,就算看在他即将不久于人世,早点将门面还给儿子,缓解下他的经济压力。
王怡却不为所动,起身离开司法所,中断调解。
蒋超的妹夫得知后,出了主意:既然她不肯搬,索性撕破脸,将她的东西全扔出去。
蒋超摇摇头,表示父亲正病着,实在不该将矛盾闹大,影响他养病。
强行拆家蒋家的矛盾,闹得沸沸扬扬,大家一边倒地指责王怡忘恩负义,专门欺负老实人。
一周后,王怡顶不住舆论压力,买了一兜水果,第一次去医院看望前夫。
蒋建国看到水果后,顿时气得喘不上气:“你买一兜梨,是咒我早点S吗?”
原来,按照当地习俗,大家认为梨与“离”是谐音,寓意不吉利,因此送礼时,从不会送梨子。
王怡却说,她是看蒋建国咳得厉害,买点梨帮他润肺。
接着,她又忍不住抱怨蒋建国太过狠心,都快离开人世了,还对她“赶尽杀绝”,搞得她在街坊邻居面前抬不起头。
两人争吵了几句,王怡便起身离开,而从家给父亲带饭的蒋超,得知经过后,当晚就将继母送的梨子,放到门面门口。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原本状态不错的蒋建国,第二天下午,突然病情恶化,撒手人寰。
蒋超的内心,被巨大的悲痛笼罩,同时一股30多年从未有过的仇恨,也在迅速滋长。
他认为,就是继母王怡的诅咒和争吵,才导致父亲提前离世。
当天晚上,在妹夫的帮助下,十几个年轻力壮的大小伙子,强行闯入门面。
他们三下五除二,就将所有的家具、家电等物品清空,堆在门前空地上。
随后,又焊死防盗门,连门缝都钉上大铁钉。
最后,蒋超像宣示主权一半,在卷帘门前放了一张桌子和椅子。
王怡被眼前的场面吓得六神无主,甚至忘记报警。
蒋超红着眼睛说道,我爸就是被你害死的,这个房子,你这辈子别想住,也别拿协议说事。
妹夫也恶狠狠地说道:“你别再闹腾了,我可不吃你那一套,我们咨询律师了,岳父去世了,你就没有居住权,现在房子归大舅哥!”
王怡看来人气势汹汹,哪还敢吵闹呢?她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积攒了10多年的物件,像垃圾一般堆在门口。
接下来的半个月,她蜗居在小旅馆,隔三差五上门,可怜巴巴地向前继子诉苦,可无论她怎么说,蒋超都无动于衷。
王怡不甘心,又找来记者,哭诉了自己的遭遇。
没想到,在镜头的记录下,她却成了众矢之的。
口诛笔伐在王怡的讲述中,她是一个为继子女倾尽心血的好继母,结果前夫一去世,就被狠心继子扫地出门,老无所依……
可是,谎言很快就被戳破。
蒋超接受了采访,讲述了继母霸占自家门面12年的经过。
“如果没有我们,她连安置房和门面都没有,她却不知感恩!”
邻居们也自发站出来,为蒋建国父子鸣不平,他们甚至透露了更多的信息。
原来,王怡在娘家有她的拆迁份额。
娘家分了3套房和30多万元,她忌惮娘家大嫂强势,不敢索要自己的财产,专拣软柿子捏。
“蒋家爷俩,是我们这出了名的老实和心眼好,结果被王怡骑在头上这么多年。”
“都已经离婚了,她不去娘家要钱,却霸占蒋家房屋,实在欺人太甚!”
……
王怡万万没想到,自己本想找记者诉苦,到头来却成了她的“批判大会”。
到这里,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既然已经“房归原主”,此事就该告一段落。
可记者竟然劝说蒋超,顾念往日亲情,和前继母进行新一轮的协商。
蒋超拗不过记者反复劝说,不得不再次坐进调解室。
调解员立马认出这对“母子”,他告诉记者,早在一年前,调解就以失败告终。
在调解员看来,蒋建国已经去世,哪怕对簿公堂,儿子蒋超作为法定继承人,也有权处置门面。
律师也表示,王怡和蒋建国已经离婚,而离婚协议没有注明居住年限,因此王怡的居住权,默认随着蒋建国的去世而失效。
可是,记者却希望“母子”双方,顾念“亲情”,和睦相处。
王怡也一脸不解地反问蒋超,整个四楼都给你了,我只是想要居住权,又不是要产权,你为什么不同意呢?
就在这时,蒋超的妹夫闯了进来,中气十足地说道:“我们不调解,有问题法院见!”
记者指责他态度不对,他却指着王怡道:“跟这种人,不需要态度,也没有调解必要!”
说完,他拉起大舅哥,离开了调解室。
10分钟后,蒋超给调解员打来电话,说他愿意做出让步,会按照家电家具的折旧费,赔偿王怡,但坚决不会再让她入住。
一听这话,王怡有些迫不及待地说道,怎么也得赔我万把块钱……
蒋超立马火冒三丈:“我还叫你一声姨,希望你给自己留点脸面,不要把关系闹得太僵!”
王怡见状,改口道:“要不给5000也行。”
蒋超却表示,他只愿意给1000块钱,多一分免谈。
王怡听着电话里的嘟嘟声,一脸黯然,她表示跟家人商议后,再做决定。
结语“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就是蒋建国父子的真实写照。
离婚后,王怡得到了本不属于她的财产,却还不知足,她一步步试探蒋建国的底线,才敢肆无忌惮地霸住门面12年。
可怜的蒋建国,原本一番好心,却落得“请神容易,送神难”,就连重病在塌,也没得到安宁。
如果,他们能像女婿那样,早一点强硬起来,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麻烦。
所以,虽说要“与人为善”,但也是有条件的。
善良的人,值得敬佩,但不代表做事毫无底线,否则一旦遇上不知感恩的人,就等于主动递上后脖颈,任人拿捏。
有人说,如果蒋建国不是这么老实,早点和王怡划清界限,或许就不会患上癌症,对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我是米粥的阅读时光,热爱阅读,随时分享人生百态,欢迎关注~
欢迎点赞、评论与转发,您的喜欢,是我继续创作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