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tenvf警告码(吃槟榔有什么作用)

游戏资讯 admin 2025年09月25日 16:17 66 次浏览 0个评论

tenvf警告码,吃槟榔有什么作用?

先来说吃槟榔的作用吧。槟榔能入药。本草纲目对它有过记载,说是:与扶留叶合蚌灰嚼之,可辟瘴疠,去胸中恶气。

民间还认为槟榔能杀虫,以前有给新生儿喝“四磨汤”的传统,据说有利于婴儿的肠胃。四磨汤里,除了人参、沉香、乌药之外,就还有槟榔。

另外呢,南方,还有东南亚很多地方,有嚼槟榔的习俗。

槟榔里的儿茶酚胺类似物能使人的神经系统兴奋,能提神醒脑。嚼槟榔的习俗由来已久,能追溯到汉代。明朝也有诗为证:

绿玉嚼来风味别,红潮登颊日华匀。心含湛露滋寒齿,色转丹脂已上唇。

从这个角度看,槟榔可以算做是瘾品了。

再来说吃槟榔的副作用。不是说历史悠久的东西就是无害的,槟榔是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认定的一级致癌物质。

一级致癌物,是导致人类癌症的证据很明确的物质了。

而且确实有很多研究都发现,咀嚼槟榔会让口腔黏膜病变的可能性增加,口腔癌的发病率增加。在嚼槟榔流行的东南亚和南亚,口腔癌的发病率也很高。

我国也是,台湾每10万男性居民里有27.4例口腔癌患者,嚼槟榔盛行的湖南,也是口腔癌的高发区。

槟榔对于口腔黏膜的损害是多方面的。

一是,槟榔纤维会在口腔里摩擦,口腔黏膜可能会因此有损伤。一次两次能痊愈,但长期嚼槟榔就会导致损伤难以愈合,可能会有炎症、细胞增殖等等情况。

二是,槟榔里还含有槟榔碱,槟榔碱会促进上皮细胞凋亡,还会干扰胶原、弹性蛋白等等细胞外基质大分子的沉淀降解,是具有一定生物毒性的。

加上很多爱嚼槟榔的人还爱吸烟,烟草加槟榔。。。。。危险系数up。

怎么看待日本将成为世界第二海军大国?

日本的确是一个能够忍耐的国家,但是其野心依然没有因为二战给亚洲各国带来的伤害而放弃。一直以来日本都是以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来为日本松绑。日本建造了更加现代化的海军,其中就包括2艘16000吨的16DDH直升机航母和2艘24000吨的22DDH直升机航母(日本自称是直升机护卫舰)。然而日本在得知美国的F-35战机计划,就积极参与,并且早就进行了提前的军事建造计划与部署。而22DDH和16DDH这样的直升机航母完全通过部分改装可以上F-35B这样的舰载机。

而最近日本更是语出惊人,据国内媒体11月28日转载《日本经济新闻》27日的报道,近日,日本政府拟定了新版《防卫计划大纲》,并将出资1万亿日元,向美国追加F35订单,要加购100架F35,其中包括可实现垂直起降与上舰的F35B,还准备装备到22DDH“出云”号直升机航母上,“出云”号也可被称为准航母。而在这之前的的日本已经与美国订购了42架F-35A战机的订单,并且洛马公司允许日本在国内建设一条生产线。可见日本的野心和部署是多么的叫人担心。而这次要与美国购买的重点就是F-35B战机,而F-35B战机已经在美军形成战斗力,这也是日本想要购买的又一大动力。

今年的3月美军首个F-35B中队——VFMA-121中队的10架F-35B跟随“黄蜂”级两栖攻击舰出征中东,并且在今年的9月在阿富汗F-35B首次进行了实战。这让日本看到了希望,也让日本想要把自己的22DDH也变成美国的“黄蜂”级。于是才有了最近日本通过新《防卫计划大纲》,来追加1万亿日元,来购买美国的F-35B战机。

在亚洲国家中,如果日本在2-3年内真的获得了足够数量的F-35B战机,凭借2艘22DDH的搭载,确实日本可以称得上世界第二海军实力强国。但是在随后的日子里和在某些区域内,日本还真的不是什么强大。之所以说日本能够前期的强大,主要是日本的提前战略布局,我们先看一下这一点,再说随后的日子里日本还是做不到亚洲最强。

首先看日本的战略布局。前日本防卫相中古元称日本正在研究引进美国海军的NIFC-CA项目,他是海军综合防空火控系统的简称。美国是通过NIFC-CA系统进行整合,改变多平台的各自为战。将每艘舰艇、每架飞机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情报整合并且分发共享,以获得协同作战的能力。按照设想,美国是以标准-6舰空导弹为防空核心。,E-2D预警机和以基线9为主的宙斯盾系统为搜寻目标。F-35B战机具有隐身优势,可以前出危险区域,这样组成一个完备的防御网络。这是日本所看中的。

其次日本已经提前进行了战略部署。我们从日本购买的相关系统设备就能看出日本的远见和先知。㈠2016年8月,日本与洛.马签署合同,将最新的两艘宙斯盾军舰“爱宕”级升级到基线9的标准,准备发射和引导标准-6舰空导弹。㈡2018年美国批准向日本出售了9架E-2D预警机,日本目前至少获得了4架。㈢2018年日本已经获得了5架F-35A战机,并且开设了生产线,缺少的就是海军可以使用的F-35B㈣日本已经开始升级F-15J可以升级的F-15DJ电子战战机,成为日本未来的“咆哮者”。可以说日本已经在进行着前期的部署。NIFC-CA示意图

最后,日本在确定了了购买F-35B战机后,就可以让其海军拥有空天的保护,和进一步的打击行动。同时F-35B战机在亚洲的海军中属于第五代战机,面对其他海军国家,拥有着一定的优势。毕竟F-35B的隐身优势和战场态势感知能力是目前其他海军国家舰载机无法具备的。在短期内F-35B拥有着绝对的优势地位。所以日本的22DDH准航母还是拥有绝对的实力的。

当然,日本的好日子也不会太远。毕竟整个东亚地区不是只有日本海军一家。还有其他的海军强国正在大力发展航母技术和第五代隐身舰载机技术。未来在2020年之后将会出现世界上第二款隐身舰载战斗机。那么,F-35B还能否称雄亚洲海洋的天空还是个未知数。更何况装备弹射器的海军强国的隐身舰载机的作战能力会远比日本装备的F-35B要强得多。

所以对于日本这样的计划也不必过分担心,毕竟日本还没有实现,而且日本想要实现也是有一定的难度,无论是22DDH还是16DDH都需要对其进行改造,要不然舰体甲板根本承受不了F-35B起飞和降落的高温腐蚀。而且配套设施还要进行安装。同时只有16000吨的16DDH似乎也没有改造的价值,毕竟吨位太小了,而日本可能的选项就是再制造像22DDH这样的准航母。不过那还需要绝对的时日,具体会走到什么程度,我们会密切关注的!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臣子高举免死金牌时?

那就要看皇帝的心情了,是免死还是催命,全凭皇帝一念之间。

需要纠正的是,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免死金牌”这个东西,它的官方名字,最早时叫做“丹书铁券”,后来则叫“金书铁券”。

并且,在丹书铁券刚被发明出来的时候,其本身是不具备免罪和免死等特权的。

那么,丹书铁券最早是谁发明的呢?它又是如何在历史的发展中,具备了免死这个特权的呢?这要弄清这个问题,就得说说大名鼎鼎的汉高祖刘邦。

没错,汉高祖刘邦,正是丹书铁券的第一个发明者。

汉朝建立后,为了笼络和封赏那些帮助他打天下的功臣们,同时也为了稳定和维护自己的统治,刘邦就下令,制作“丹书铁券”,以便用来褒奖那些功勋们。

而之所以叫做“丹书铁券”,说白了就是在制作时,用红色的丹砂,把需要写的文字内容写在一块类似于瓦片大小的铁板上,故而叫做“丹书铁券”。

那么,这丹书铁券上都写的什么内容呢?

按照史料记载,当时刘邦所制作的丹书铁券,上面一般写的是皇帝与功臣、重臣之间的信誓,其中包括赏赐该铁券的日期、赏赐对象的名字,以及被赏赐者所立下的功勋等。

当然,也包括了皇帝授予被赏赐者的一些特权,比如免赋税之类的等等。

说得简单点,那个时候的丹书铁券,更像是一种荣誉证书,用这个来证明此人曾经是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大功臣。

并且,为了以示庄重,同时也为了防止假冒伪劣,刘邦还下令,所有铁券在制作完毕后,会一分为二,功臣持一半,皇室留一半。

功臣持有的这一半,自然是功臣自行保管,而皇室留存的另一半,则会被专人装在一个金匮中,并被收藏于一座用石建成的宗庙内。

“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刘邦时期丹书铁券颁布的大致流程

了解完最早版本的丹书铁券以及其颁布的流程,我们再来说说这丹书铁券的功能,正如前文所言,刘邦虽说创造了丹书铁券这个东西,但当时的版本,并没有免死和免罪这个特权。

也就是说,即使某个大臣是开国功臣或者元勋,并且也拥有了这种丹书铁券,但如果他犯了罪,那不好意思,律法怎么要求,那就怎么处理。

是杀是流放,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淮阴侯韩信,韩信可谓是汉朝开国的顶级功臣之一,他也被刘邦赐予了丹书铁券,但就在赐予他铁券的五年后,因罪被杀,并且还被夷了三族。

另外还有彭越,其情况与韩信类似,也是大汉功臣之一,同样也持有丹书铁券,但最终,封国被废,宗族被诛,本人也被剁成了肉酱。

而根据相关的史料统计,整个汉朝初期(刘邦至刘恒),差不多有将近一百个人被赏赐过丹书铁券,但这近百人到了最后,只有五个人是得以善终,其余的,均是因为犯了各种各样的罪,要么被杀,要么死在了流放途中。

从这个数据其实也能看出,纵然某个功臣曾经立下的功劳再大,一旦犯了皇帝的忌讳,那么办你是没商量的。

那么,丹书铁券什么时候有了免死或者免罪的特权呢?准确地说,是在南北朝时期。

最开始,是北魏的孝文帝,没事就给身旁的近臣或者宗亲颁发铁券,以示鼓励恩宠的意思,而被颁发的人有了这个就觉得脸上有光,四处跟人嘚瑟炫耀。

而那些没有铁券的人,看到之后就觉得酸溜溜的,这种心理,就好比我们小时候,邻居家的孩子期末考试得了一张奖状,自己却没有一样。

于是,那些没有的人,就变着法的求求皇上,给自己也来一块。

而对于这种情况,皇帝自然很高兴,毕竟一个铁片子也不值啥钱,用它能换来臣子的拥戴,何乐而不为呢?

在这种风气的带领下,南北朝的皇帝颁发丹书铁券就流行起来,那个时候,一个臣子家里要是没个铁券,都不好意思出门。

而到了北周时期,北周的太祖宇文泰,某次出征打仗,在战场上遭遇险情,被敌军团团围住,就在他几乎被擒的时候,一个叫做李穆的部下救了他一命。

事后,宇文泰十分感激,便赐给李穆一张铁券,并且,为了表示对李穆的感激之情,宇文泰还特意命人在这个铁券上加上了一行字:凭此券可免十次死罪。

“赐以铁券,恕其十死。”---《隋书》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李穆也是帮助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的大功臣,并且在隋朝建立后,隋文帝为以示恩宠,同样赐予了李穆一个丹书铁券。

“赐丹书铁券,可赞拜不名、无反不死。”---隋文帝赐予李穆的丹书铁券中的特权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丹书铁券真正开始有了能够免死的特权,并且,由于当时的生产力已经较之前先进了很多,因此,铁券上所刻的字,也由丹砂改为镶金,因此,当时的丹书铁券,也就改名为金书铁券。

有免死的特权,加上用镶金刻写的文字,所以传到老百姓口中,就成了“免死金牌”。

这便是丹书铁券的来历以及其发展的大致历程, 那么回到问题本身,也就是在古代,有了这玩意儿,真的可以免死吗?

答案是不一定,并且根据已有的例子,证明在大多数的时候,这东西真的不管用。

先说隋朝之后的唐朝,在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他就十分爱发免死金牌,曾给功臣以及李氏宗亲们发放了不少,基本上当时李氏宗亲是人手一块。

然而,等到李世民去世,李治登基后,他干脆来了个不承认,什么意思呢?就是不承认老爹发放的免死金牌是合法的。

这样一来,即便是曾被李世民赐予过免死金牌的功臣,只要犯了罪,同样也是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比如长孙无忌,他可是玄武门之变的大功臣,同时也是李世民的大舅哥、李治的亲舅父,并且他也持有所谓的免死金牌,但那又如何,到最后还不是照样被李治勒令流放,凄凄惨惨的自缢在流放路上。

所以,通过李治对待这种免死金牌的例子就能充分说明一句话,那就是铁券管不管用,全凭皇帝说了算。

换句更简单通俗的话就是,金书铁券的最终解释权,归皇帝所有。

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例子,就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的李存勖,他曾经给一个臣子颁发过金书铁券,并在上面标注可以免死九次,但到了后来,他想杀了这个臣子,但又不想违背自己说过的话。

那怎么办呢?最后,李存勖想到了一个主意,就是给这个臣子安了一个“十恶不赦”的罪名。

这意思就是说,我曾经免你九次死罪不假,但是你犯了十恶不赦的罪名,因此冲抵九次后还多出来一次,那么不好意思,只能说你“罪大恶极”,必须得杀。

所以你看,如果皇帝真的想杀某个人,总会想到办法的,到那个时候,金书铁券根本不管用。

而到了明朝时,朱元璋同样也颁发了不少金书铁券,并且为了强调自己的统治正统性,在制作金书铁券时,完全仿照了唐朝的样式。

不过,虽说样式仿照唐朝,但内容上朱元璋却做了一些改动。

比如,特意说明,犯谋反罪是不可以免死的,另外,对于免死的次数,也从唐朝一贯采用的九次,改为了三次。

当然,如果按照普通人的思维来看,三次虽说少了点,只要不谋反,这铁券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

但实际的情况是,凡是拿了朱元璋的“免死金牌”之人,不仅没能免死,反而加速了死亡。

比如李善长、冯胜、邓愈、周德兴等,他们都是大明开国三十四功臣中的一员,但最终他们的结局,基本上都被朱元璋以各种罪名处死。

而根据统计,大明三十四位开国功臣中,除一小部分战死之外,光是被朱元璋处死的,就足足有十九位之多。

剩余没被处死的,大部分也是被削除爵位,或是余生在大牢中度过,而能得善终的屈指可数。

要知道,他们基本上人手一个金书铁券,上面清清楚楚写着除谋反外可免死,但最终这金书铁券却没有起丝毫作用,照样被杀和接受各种刑罚。

所以你要问在古代臣子高举免死金牌时,皇帝会如何处理,那么答案就是看皇帝心情,皇帝若是想杀某个臣子,别说是金书铁券,就是用钻石做的券,照样不管用。

那么历史上有没有人凭借金书铁券成功免死的呢?这个还真有,并且也是发生在明朝的朱元璋时期。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在一次听取汇报时,得知建昌府(今江西)知府钱用勤在任上出现税粮短缺等现象,一向对贪官污吏恨之入骨的朱元璋当即勃然大怒。

大怒之后,老朱下令严查,而最终查出的结果,是钱用勤的罪证确凿。

接下来的事情,那自然就是按照《大明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并且,由于当时老朱对于贪污受贿的严厉打击,因此钱用勤最终被判了个秋后问斩。

按说事情到了这里,基本上就可以宣告结束了,顶多就是在史书上留下一句,某年某月某日,谁因何罪被斩。

但就在钱用勤基本就要宣告死亡的前几天,朱元璋却突然改变了主意,赦免了钱用勤的死罪。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就得说钱用勤的儿子钱俚了,他在听说父亲已经被判秋后问斩后,焦急地如热锅上的蚂蚁,同时开始想办法怎么能保住父亲的命。

但父亲是被皇帝亲自定的罪,寻常手段根本行不通,而就在钱俚感到绝望之际,他突然想起,家里珍藏许久的一个宝贝。

这个宝贝,就是一份丹书铁券。

当然,钱俚家的这份丹书铁券,可不是朱元璋颁布的,其历史,还得追溯到唐朝末期,也就是唐朝的倒数第二位皇帝唐昭宗在位期间。

乾宁二年(公元895年),时任威胜军节度使兼陇西郡王的董唱,在越州自立为帝,建立大越罗平国,公然与大唐对抗。

而在他称帝时,曾致信原本是同僚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钱镠(当时钱镠占据杭州),要他与自己一起对抗大唐。

但最终,钱镠在劝说董昌不可意气行事无果后,以“不忍百姓遭受战火涂炭”为由,拒绝了董昌,并表示,自己坚决不与大唐为敌。

钱镠的忠诚,令唐昭宗很受感动,他加封钱镠为浙江东道招讨使兼彭城郡王,并命其率兵讨伐董昌。

而讨伐的结果,是董昌大败被俘,钱镠也成了最大的功臣。

既然是功臣,唐昭宗自然不吝赏赐,在战后,唐昭宗不仅任命钱镠为镇海、镇东两镇节度使,又加其为检校太尉、中书令。

更重要的是,唐昭宗又赏赐给钱镠了一份丹书铁券,上面特意注明“恕其九死”。

“拜镠镇海、镇东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尉、中书令,赐铁券,恕九死”。---《新五代史.吴越世家》

当然,我们都知道唐朝最终是亡于朱温之手,但钱镠却因为占据了杭州等多个地区,让包括朱温在内的多个五代政权都不敢小觑。

加上钱镠历来是关起门闷头发展,对于中原抱着不参与斗争,同时花钱买平安的态度,因此,钱镠在唐朝灭亡后,不仅建立了吴越国,并且还顺顺利利的活到了五代中期方才去世,享年八十一岁。

而钱镠虽说去世,他所建立的吴越国却一直存在,一直到宋朝建立后,钱镠的后人钱俶结合当时形势,果断选择了“纳土归宋,舍别归总”的方针,最终吴越国并入大宋之中。

但也正是因为吴越钱氏的明智选择,不仅其疆土之内的百姓免遭了不少战火,同时吴越钱氏的族人大多也得以保全,而其家中的很多珍宝,也因此保存了下来。

而那块由唐昭宗颁发的丹书铁券,自然也完好无损地流传了数代人,史料记载,在宋仁宗时期,仁宗皇帝出于好奇,还特意命吴越钱氏的人带着这个铁券到宫里观赏。

当然,观赏之后又完好地还给了钱家。

而前文提到的钱用勤和钱俚,他们父子俩其实正是吴越钱氏的后人,而那份流传了数百年的丹书铁券,也正是他们的传家之宝。

所以,在眼看父亲钱用勤即将被处死的紧急情况下,钱俚自然就想到了这份丹书铁券,他也知道这是几百年前的东西,能不能管用都是未知数,但病急乱投医,钱俚只能去试一试了。

但让钱俚没想到的是,原本不抱什么希望的事情,居然成了。

朱元璋在收到钱俚送上来的丹书铁券后,找人鉴定了一下真伪,发现确实是唐昭宗赏赐的东西,最终,一向严苛的他下令,赦免了钱用勤。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朱元璋会认可这份几百年前的丹书铁券呢?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一来,钱用勤虽说有罪不假,但数额较小,不算太严重,如果放在其他朝代,根本就不叫事,因此,朱元璋完全有理由赦免他。

二来,朱元璋一直以中华正统为标榜,在大明立国之初,他就提出“上承唐宋”这个理念,如今见到大唐天子所赐,且经过宋朝皇帝认证的丹书铁券,朱元璋自然也会认可。

因此,老朱在一番斟酌之后,才会赦免了钱俚之父钱用勤。

而这份丹书铁券,钱家的后人一直在保存着,到了近代,钱家后人主动将其上交,目前它作为国家一级文物,保存于国家博物馆。

所以,通过钱用勤的例子,以及前文所提到的几个例子,就可以充分说明,古代所谓的免死金牌也好,丹书铁券也罢,其能不能真正免死,还是得看皇帝的心情,也就是说最终的解释权在于皇帝,如果皇帝愿意,几百年前的铁券依旧管用,如果皇帝不乐意,那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法德联合议会正式诞生?

法德两国成立“法德联合议会”,很显然是想干点事情,从这个机构的字面意思分析,成立的应该是一个帮助法德两国增加政治互信的纽带组织,目的很可能是协调两国政府之间的一些决议的操作,为今后两国的一些共同决定做好前期准备。

“法德联合议会”正式诞生,释放出一个非常强烈的政治信号,那就是法德两国在欧洲统一的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据欧洲时报网报道,2019年3月25日,经过法国国民议会与德国联邦议院的协商,两国议会在巴黎签定协议,联合创立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机构,叫“法德联合议会”,根据法德两国的解释,这个机构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权利,其任务主要还是以“帮助强化法德关系,加强推动欧盟建设”为主。

但是很明显,在欧洲人的意识心态中,任何冠以议会后缀的机构,都必将是掌握权利的,而从这个机构名称的字面意思来看,该机构冠以“议会”的后缀,其中透露出了一个很不寻常的信息。

那就是法国和德国似乎可能会在今后的时间里,以该机构为核心进行非常广泛的合作,甚至不排除在某一天将两个国家合并成,组成一个新的欧洲超级大国,这势必会对全球政治生态产生重大影响。

无论是历史还是今天,欧洲统一都是欧洲人最大的梦想,法国和德国的联合是这个梦想起航的重要一步。

在欧洲的历史上,无论是法国人、还是德国人或者英国人,都一直拥有着一个统一欧洲的梦想,在这个梦想的鼓舞下,无论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还是法国拿破仑皇帝,又或者是德国威廉皇帝,都不断的对外发动战争,意图一统欧洲,并继而成为世界的霸主。

但是欧洲人的这种图谋直到今天也没有实现过,因为从文艺复兴之后,欧洲一直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世界上没有一个欧洲以外的国家,能够对欧洲产生任何威胁,这导致欧洲各国在没有外部压力的环境下,开始不断内斗并彼此消耗。

我们今天看到的欧洲近代史中的历次战争,包括20世纪处发生的一战和二战,都是各国在为了争夺欧洲霸主的地位而战,而这种连绵不绝、无休无止的战争,最终将欧洲的数百年积累的财富,消耗的干干净净,最终让美国人摘了“桃子”一跃成为全球霸主。

等到二战之后,美国开始为了维护自身的全球霸权,便开始图谋掌控欧洲,为此美国在经济领域针对欧洲发动了《马歇尔计划》,将美国资本不断的向欧洲渗透;同时在军事领域,以苏联的威胁为由组建起了“北约组织”,将欧洲各国的军队牢牢的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对面这样的结果,欧洲各国领导人很显然是不可能接受的,也一直对美国人的渗透,秉持着抵制心理,1956年法、德、意等欧洲六国,组建起欧洲煤铁共同体(欧共体),从经济领域实现了欧洲各国的联合;然后等到1989年,欧共体规模扩大成欧盟,实现了欧洲政治领域的自由,并逐渐将欧洲所有的国家都囊括进来。

所以无论是欧共体也好,还是欧盟也好,又或是欧盟各国在北约军费问题上始终“恶意拖欠”,其实都是在以另一种方式,逐渐地将美国的影响力不断的排斥出欧洲,并最终实现欧洲的完全独立,2018年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纪念一战一百周年中,再一次呼吁组建属于欧洲人自己的欧洲军,实际上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体现。

欧洲独立意味着世界将再一次出现一个新的“超级大国”,而“法德联合议会”的诞生,则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法德联合议会”的诞生,对于欧洲对外政策而言,是一个非常明显和重要的政治信号,这意味着法国与德国在美国的挤压下,正在走向事实上的联合,即尝试建立一个全新的法德联动机制,如果今后政治环境允许的话,甚至还有可能将两个国家合二为一,为进步实现统一欧洲,打好前期基础。

这个现象对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来说,无异于天降好事,因为这标志这法德两国正朝着彻底摆脱美国的掌控,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而对于美国来说,这简直就是一记重击,因为这表明美国正在加速失去法德,在不久的将来必然还将失去整个欧洲。

而欧洲在摆脱美国之后,势必会成为美国争夺全球霸权的最大对手,与世界上的其他地区性强国一起,与美国争夺欧洲的话语权,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将有可能发生进一步衰退,并最终沦为一个美洲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