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恩选股方略,当调整来临大盘大概率会在哪个点位附近企稳反弹?
感谢邀请回答这个问题,自世界上金融股票投机市场诞生以来,全世界截止目前产生了无数与之对抗的各种交易方法,大致可分技术派和基本面两派,基本面派不必多说,技术派可谓琳琅满目,形形色色,江恩、道氏、波浪、缠论、各种指标等等。优弊参半,众说纷纭。伴随着也产生了无数神人大师级人物。交易学之深奥之难度之复杂性用任何言语都不可描述,就连号称宇宙最强大脑牛顿都顿首感叹!我能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无法判断人类在交易中的疯狂。好了,说到这里回归正题,人类大脑到底能通过逻辑思维预测股市未来走势?并做出正确交易选择来获取受益吗?我想下面一组图片能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4月18号大盘3270点时我预测大盘有一个回撤动作,通过量子交易体系数字推算,我测算出指数应该会落在3228点,在指数运行到此点位时指数将会开启强劲上涨,之后果然指数下跌,当第二天指数跌到3226.8点时指数戛然而止,像吃了兴奋剂一般强势上扬截止收盘以最高点3270点收盘。我也是在指数最低点时交易买进。这一连贯动预测,交易动作是偶然也是必然,向世界展示人类逻辑推理的伟大技术分析之精奥。最后欧阳祝愿所有投资者投资愉快
对于10万本金的新股民?
数据方向也是这样,刚进股市的时候梦想着每年能够赚百分之几十,多少年以后就能够成为中国的巴菲特,随着不断在失败中成长,在试错中总结,慢慢开始脚踏实地追求持续、稳定的投资收益。
对于新进投资者,给几点建议吧:
1. 要有明确的目标
想“快速做大”,这不是目标,起码不是明确的目标。
第一年N%,第二年X%,以后每年Y%。这才是明确的盈利目标。
有了盈利目标,再制定相应的行动目标,怎么样去保证N%、X%、Y%?为了保证第一年的N%,需要在一个月内学会看K线图和30种技术指标,三个月内学会看财务报表;为了保证Y%,需要在两年内建立自己的交易体系。
就这样,通过目标管理,来引导自己不断积累和成长。
2. 要建立自己的交易体系
所有的交易体系,最基本不可缺少的,至少由三个部分组成:选股模型、卖出策略、仓位管理。
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长来建立交易体系,举几个例子:
1)个人具有出色的财务分析能力。适合建立价值交易体系,通过对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找到低估值,并且成长性好的公司,买入并长期持有,一直到估值偏高或者成长性衰竭,再卖出,享受估值溢价带来的投资收益。
2)个人具有超强的技术分析能力。适合建立趋势交易体系,或者波段交易体系,通过技术走势识别出上行趋势或者波谷,买入并持有,一直到趋势终止或者波顶,再卖出,享受趋势或波段带来的投资收益。
3)个人具有大数据分析和挖掘的能力。适合建立量化交易体系,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每只股票上涨和下跌的概率,上涨概率大时买入,下跌概率大时卖出,享受概率带来的投资收益。
3. 要培养好的心态
能够在股市长期生存下来的投资者,他们都有超乎常人的好心态,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在市场上持续获得优势。
好的心态,就好像一位良师益友。他能够为你指引前进的方向,在你风光的时候提醒你成就来之不易,在你低谷的时候鼓励你光明就在前方,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帮助你保持冷静,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替你排忧解难。好的心态就是股票投资者最大的财富!
股票投资者应该具备的好心态主要有:
1.积极的心态
2.谦虚谨慎的心态
3.自律的心态
4.平常的心态
数据方向,每天都会在微头条发布《市场资金流向》信息,欢迎同道中人关注、交流!
股市怎么爆赚?
股市怎么爆赚?要回答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就是天天打板和抓主升浪股票。过去有大伽发表文章,每月抓主升浪股票,一年时间,十万本金可以升值一亿多。股市有句俗语,头板买进是专家,二板买进是行家,三板买进是炒家。炒股不在乎你股票知识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炒股是跟人斗智,斗勇,斗谋,因此,经验,盘感,心态更重要。人的眼睛和大脑就是扫描仪,你看见桃花,看见荷花,看见菊花,看见梅花记忆在脑海后,它们放在一起时,一定能分辨谁是桃花,荷花,菊花,梅花。炒股也一样,牛股,妖股形态记多了,在你选出的股票中,谁是妖股,谁是牛股,一看就能判定,这就是经验。炒股说复杂极复杂,说简单极简单,简单到一根均打天下。给出几只主升浪股票日线周期分时图,看看你能伯马相马,找出它们的特点吗?
这些股有什特点,你能总结五,六条吗?怎样选到它们呢?你看是不是首板连续涨停。首板股票一定昨天不是涨停板,涨幅小于9.5%,因此首板选股公式为:
REF((C/REF(C,1)-1)*100<=9,1) AND (C/REF(C,1)-1)*100>=9.5 AND C=H
选出来的股票是不是主升浪,还要看K线(蜡烛图)是不是在五日均线涨幅公式0轴上方等很多因素。
最后一张图片,是均线设置及美化函数,5日均线涨幅公式仅给出公式原码,美化就自己依葫芦画瓢去美化吧!知易行难,说的很容易,简单,要做到確实很难。
沪指能跌破2700点吗?
沪指能跌破2700点吗?这个问题我大胆一点儿直接可以回答,沪指不能跌破2700点,沪指为啥要跌破2700点呢。我是“有福自然来”股票评论人,每天给大家对股市及时分析和评说,共同分享经验。
首先,道指的未来走势预期不乐观,从道指周线来看后市还有下跌空间,目前处于顶部下降中,小幅度的下降通道运行形态,指标呈多头调整,如果绿柱缩短,在0轴上再次金叉就会重拾升势,所以道指调整还没有结束。
道指日线分析短时形成底部W底形态,而且W底的后面这个底部比前面的底部降低,上方又有压力的前提下,这个W底遇阻回落的概率极大。处于这两个图片所述,道指后市还有低点。
那么下面回头看看我们大A股为什么不能跌破2700点吧,首先处于消息面上也不可能,近期国家政策趋于平稳投资市场的利好消息不断,虽然是暂时出利好,但是,政策是长期性的,不可低估。A股技术上一旦修复结束,调整充分,不会受美股的约束,相信会走出自己独立的行情。
下面用沪指月线图给各位加以分析一下,利用黄金分割线分析,高低点连线后,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目前沪指处于黄金分割0.618最重要的支持位附近震荡,如果此处跌破,还有3000点整数关支撑,而且,月线指标仍然在多头中运行,本质上是没有完全走坏,就是往最坏上打算也是到不了2700点,在2016年的最低点是2638点,这个位置我相信往后在也见不到了,我可以试问一下题主处于什么样的想法要这么说2700点是何居心,是想给散户一捶之击吧!
所以,根据以上说明,奉劝各位不要一看大盘下跌就什么题目都出来了,提前有个最坏的心里打算是没毛病,但是也不要过于以此来把自己的心态搞坏,这样就得不偿失了。如有此功夫还不如把心思放在选好的个股上多分析多学习。
郑重声明,以上纯属本人原创,如有抄袭后果很严重,必追究。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如果意犹未尽,可关注随时观看。有不同看法,欢迎随时指点和评论,原创不易,请尊重珍惜,谢谢!上证指数能摸到或者站上3000点吗?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其实这个谁也不能给出明确的答复。
预测中国股市的上涨跌长期来看胜率并不高,如果想要去预测还不如直接扔硬币。因此,短期预测股市的涨跌其实没有特别的意义,当然网上各种的预测可以听听当成一种参考,感觉有用就看看。但是,如果你跟着财经媒体去买的话你自己要想清楚,尤其是做短线的那种,这种短期或许因为行情的原因能够赚钱。
中国股票短线操作赚钱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信息的不对称,而不是通过企业长期经营盈利分红赚取股息。如果你拥有信息不对称渠道你可以赚取超额利润,你跟不认识你的人分享这个消息的动力不大,一旦大部分人知道的信息,那么这种信息不对称优势就不复存在。因此,如果我能确定这只股票赚钱,直接自己就干干嘛公之于众,让这个消息的时效性快速消失。
股票会不会上3000点,未来一段时间内会不会有牛市,个人认为短期内很难。虽然,很多证券公司分析师说会有慢牛,但是这个周期应该很长。并且,劵商分析师作为卖方,职业的原因也很难在公众媒体做出不好的预期。目前,由于疫情的原因对世界经济带来非常大冲击,甚至比2008年金融危机还严重,同时还要面临疫情的反复。美国的疫情还没完全控制住,随着其复工复产的开始,后期很可能会面临二次冲击。非洲、印度已经有失控的迹象。疫情形势对经济冲击比大多数人想象的严峻。
其次,由于经济全球化矛盾日益突出,逆全球化形式日趋严重,从中美贸易战开打到美国对欧美增加关税,逆全球化势头越演越烈。全球化进程已经告一段落,即使没有疫情的影响,全球国与国之间的不平衡从2008年已经开始。疫情仅仅只是加速这一过程的速度。
统计过过去11年美国纳斯达克2800家上市公司,涨幅前10%的公司,过去11年累计涨了20倍,市值也达到了50%的占比,所有股票按涨幅排序,其涨幅中位数只有36%,即一半股票在过去11年当中没有什么上涨。标普500也是如此,每年在标普500成分股中选取对指数收益率拉动最大的10只股票,2015年至今前10大股票对指数的合计拉动每年均在40%以上,即标普500成分股中2%的股票贡献了指数至少40%以上的涨幅。且每年的10大股票名单是高度重复的,亚马逊、微软、苹果等公司反复上榜,马太效应明显。
所以说新兴行业崛起的趋势还是非常明显的,如果要做资源配置,我觉得还是配新兴产业,因为我们不排除未来全球经济会发生衰退可能,会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但就新兴产业的成长性而言,它可以覆盖这种系统性风险所带来的估值下滑。
美国股市在3月份出现技术性熊市,在3月份以后大幅反弹,又是技术性牛市,你会发现涨得多的都是新兴产业,那些受影响大的,像航空、酒店、餐饮、服务业根本没怎么涨,这个现象表面上看起来是印钞流动性泛滥所带来的上涨,实际涨跌幅上看,还是理性的,上涨的大部分都是新兴产业,如纳斯达克指数创新高了,传统服务受疫情影响较大,跌幅也较大,股票市场还是体现出产业的分化。因此,中国大概率还是会出现结构性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