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大炮多少钱,dnf卡勒特的火炮师栗木护肩值多少钱?

游戏资讯 admin 2023年09月01日 10:00 50 次浏览 0个评论

大炮多少钱,dnf卡勒特的火炮师栗木护肩值多少钱?

这东西很纠结。

刷图不如假紫,可是PK很强。喜欢PK的一般又不会考虑这件装备 所以5000W就很多了,我能理解出粉不容易但却不值钱的痛苦 加油吧

大炮多少钱,dnf卡勒特的火炮师栗木护肩值多少钱?

为什么军事武器会这么贵?

这也得分情况来看吧,不是所有的武器都贵,尤其是那些作为一般商品的武器,它们往往很廉价。

比如AR-15步枪,这其实就是美军M16、M4突击步枪的民用版本,根据立法它们修改了部分机件,变成了半自动步枪。

然而AR-15自2017年来,居然价格一直在下跌,跌下了400美元,按老王截的这个售价,它最终售价仅需379美元。

上图那个也是,返利后仅需399美元。据说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特朗普总统上台前,许多零售商判断希拉里会获胜,因此囤积了大量枪械。再加上枪支制造业过剩的产能,枪支价格便迎来了一个降价潮。实际上,因为枪击案屡屡出现,AR系的销量并不发愁。

实际上,仅就枪械来说,其材料和加工成本并不高昂,这只不过是一些寻常金属零件,没有什么特殊的超出现代工业技术的地方。只是受限于市场原则,枪械在大多数地方无法获得市场准入,或者说被严格限制了售卖。

容量较小的市场造成了枪械成本的高企,它们无法像汽车工业那样,获得真正的大规模产业化零配件供应,否则如今的枪械会更廉价,廉价到令人发指。毕竟它们缺乏买方市场,无法最大限度享受现代产能。但即使是这样,枪械也绝对够便宜了,它们还没手机值钱。

很多武器装备都存在与枪械同样的问题,甚至它们的境遇更糟,比如战斗机,这东西只有军队可以购买,而本国军队购买力是有限的,外国军队是否购买又涉及到政治因素。冷战时,美苏欧都发疯一样造战斗机和买战斗机,而冷战后,似乎谁都没钱造了。

战斗机的成本远高于枪械的成本比例,因为这东西不像枪械是个低端加工业,它是实打实的前沿科技,需要耗费在研发、试验、组装、测试等前期的投入极大,每一个项目都是精益求精,为了获得更高的作战性能。

比如F22战斗机,它的单机价格其实只要8000万美金,然而算上200亿美元的研发费用,再加上通货膨胀率,以及各种研发分摊费用,最后F22的采购价格需要再加上1.5亿的研发成本,昂贵到姥姥家去了。

而且洛克希德公司还没办法,F22的一切都需要仰仗美军的采购,而美军的采购实际是个浮动的数值,他们刚开始会提供一个庞大的采购数,以供飞机厂商进行利润和成本核算,但往往装备到一半,采购数字就会发生变化。

像F16战机就获得了多批次的采购订单,扩大了几次产量,分成了十几个大批次,生产订单从1975年一路排到了21世纪。中间通用动力因为冷战结束,订单被巨幅缩减,将产权以15.25亿卖给了洛克希德,未想到之后美军又下了大单,再加上其它国家订单,F16产量超过了5000架。

因此,F-16成了洛马最赚钱的摇钱树,15.25亿美元收购成本换来的是生产成本不断被稀释、滩薄的金蛋。而正因为价格便宜,F-16的销售也愈发如日中天。

F22和F16其实就是尖端武器制造的活例,大多数如导弹、军舰、战机、坦克、装甲车、火炮等武器都是如此研究、生产,并按照国家采购赚取利润的。

如果运气够好,能争取到海外订单那就再好不过了,这是武器售卖中最血赚的部分,许多要价充满了政治性,而且还有“物以稀为贵”的原则。比如当年沙特购买东风快递的那个段子:沙特问价钱,我方领导伸出1个指头,心想要1000万够黑了,哪只沙特好爽的甩了1个亿。

后来沙特又购买了东风21,用于替换业已老旧的东风-3,花了多少钱众说纷纭,有种说法是他们给了600亿美元,外带23年石油供应权。

还有俄罗斯血宰印度的那些事儿,俄罗斯将航母“白送”印度,印度美滋滋的收了,结果很快傻眼,航母需要花费9.74亿的“改装费”,这个改装费还随着时间不停的加,最后变成了29亿,然后印度还采购了一堆俄式舰载机。

所以说,成本这事儿,真是个复杂的问题呢,毕竟高端武器也遵循着市场原则,谁叫你没有呢?

为何不能装空调呢?

坦克装空调,并不是很难的事情,现代许多坦克的确装了空调,例如卖给泰国的VT4,以及中东地区某些大户的装备都有人用空调设置。

但是,各大国陆军的坦克基本就没有空调一说,装甲兵们宁可在恶劣的温度下煎熬,也不会使用空调。例如美军,他们多年来都在寻求各种坦克降温工具,从动脉降温器到放冰袋都试过,最后伊拉克战场上干脆给坦克兵打起了吊瓶,靠生理盐水降温。

其实美国坦克也不是没有空调,但是,这些空调不是给人降温的,而是为了维护极端条件下娇贵的电子元件,它们比人更熬不住热。再说人值几个钱?

现代先进坦克都要求有“三防”功能,三防即防核、防化学、防生物,超压式三防装置启动后,坦克内外气压不一样,由专用的过滤装置进行通风。这时候加个空调,根本就是破坏密封。而且坦克里面气压大,外面气压小,空调的风叶得多大的劲儿才能换气?就算能换气,这不是给三防装置添乱吗?

至于有些人挂在嘴边的“热源”说,认为坦克空调会产生热量,造成目标暴露。这显然是错误的,坦克启动时产生的热量比空调强的多,作战时的坦克根本无所谓这点红外特征。

怕热源暴露的是冷车隐蔽阶段,同学们应该都看过《士兵突击》,演习时许三多揣了个热鸡蛋,结果天上一架直升机飞过,很快就暴露了目标。所以还是不要痴心妄想在坦克里吹着冷暖气哼哼唧唧上战场了。况且冷车时发动机关机,也没有动力使用空调。

空间维护因素也很重要下,坦克的内部是个集成结构,每一丝空间都是宝贵的,东西的摆放和安置都有讲究。为了便于战时从内部应急修理,坦克的仪器都尽量采用裸装,和难以开启的设置,能平铺在表面就不要叠加放置,本来空间就不够,再加个空调机不嫌乱么?万一战时起火或造成拥挤,难道死了怪董小姐?

空调机本身不牢靠也是坦克拒绝空调的因素之一,坦克开动起来天翻地覆,空调能不能正常工作都难说,泥里泡、土里钻、坦克炮巨大的震动,空调的外机怕是瞬间就得罢工;如果要进行潜渡下水工作,密封怎么办?水压怎么办?外机还要吗?

要是这么搞,空调机怕将成为坦克最常更换的装备之一。

空调压缩机对坦克的安全也是个影响。无论是氟利昂还是制冷液都存在爆炸风险,它们本质是甲烷的衍生物,与你家天然气差不了太多,这种东西安放在坦克中真的冇问题?而且这类压缩机制冷液通常都有毒,一不小心整车人给闷死炸死就搞笑了。

所以真正经过装甲战考验的国家对坦克安装空调都处于一种审慎的态度,当然有的国家要享受也不是不可以,当兵上下班打卡嘛,轻松点很正常。

不是说空调不好,人机工程谁都明白,温度适宜一度,战斗力就能增加几分。可万事都要权衡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诸多缺陷面前,现有的空调系统不是很适宜装在坦克上面。除非未来有更安全,更可靠的空调系统出现。

但现在的思路也很多,比如采用半导体贴片技术降温,它不需要复杂的机械。或者通过纳米材料来降低金属的热传导性、通过一些纳米材料达到“透气”的目的,总之,在不久的将来,符合战术性能的新型空调技术肯定会被应用在坦克上。毕竟,人这一份战斗力提升,也实在太宝贵了。

坦克世界3号k和玛蒂尔达L哪个贵?

都是5级车,卖的话都是60万银币,三K火炮奇烂无比,渣穿深渣炮控不像德系车,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血量了,金币弹都不穿KV,玛蒂尔达L至少有装甲,用金币弹能穿KV,欺负四级以下所有非TD车辆

导弹已经基本取代了海军的火炮?

用价值上100万的导弹去攻击一顶帐篷,打个几十枚上百枚无所谓,若是成千上万枚,即便是财大气粗如美帝也做不到如此豪气。虽说打仗是你死我活的争斗,经济方面的考量应该不是主要的。而明明用一颗相对低廉的炮弹就能解决的事,犯不着要用高昂的导弹去攻击。

如果把大炮看成是步枪的话,导弹就相当于是机枪。不管是一战,二战还是近年来的其它局部战争,战场上都是步枪和机枪并存。机枪有火力猛,射速快的优势,若是步兵人手一支机枪,打起来肯定要带劲得多。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即便到了现代战争,机枪也没有取代步枪的位置。

事实上,火炮的地位是导弹不能完全取代的,他们可以说是各有优劣,还能做到优劣互补,来看看导弹和大炮各自的特点。

1,导弹的射程远,这个是毋庸置疑的,但又不是绝对的。一般的单兵反坦克导弹射程也就是2~4km远左右,单兵的便携式防空及一些舰载的近程防空导弹,还有一些机载的空空格斗弹,射程也就十几到几十公里远。

这些都属于导弹中的小个子,一般印象中的导弹射程是火炮望尘莫及的。洲际导弹就不必细说了,我国的东风系列战略导弹随便一枚都几千到上10000公里的射程,还有巨浪2型洲际级弹道导弹。这类型导弹是镇国利器,一般是不会轻易使用的。

其他类型的导弹,如红旗系列防空导弹,鹰击系列反舰导弹,霹雳系列空空导弹,还有东风系列地地战术导弹。远的是上千公里,近的也有几十上百公里。

而火炮的射程,主流的155毫米的榴弹炮,最大射程也就30公里左右。听说某些国家在研制射程超100公里增程制导炮弹,其实就是给炮弹装上导引头再装上助推器,说到底就是炮射导弹的范畴了。

2,导弹的精度高,导弹一般由制导系统,战斗部和推进系统组成。推进系统是导弹射程的保证,而制导系统就是导弹精度的保障。洲际导弹打到上10000km远的地方还能够保证误差不过几百米,反舰导弹能够准确击中茫茫大海中上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远的军舰,没有先进的制导系统是做不到的。

相对而言,火炮的精度就差了一些,以前的时候要士兵抵近前缘阵地去较正。用得也是望远镜和炮队镜等光学设备,后来才有了雷达和无人机较正。

3,导弹的威力大,战略核导弹就不用说了,一般的常规地地导弹,战斗部也有上百公斤,一栋小楼也是一枚报销,击中敌营也是一发入魂,就是一艘几千吨的战舰也扛不了几枚反舰导弹的打击。

还是以主流的155毫米榴弹炮为例,弹头装药量一般几公斤左右。爆炸时在10m以内属于绝对致死半径,10~20m范围内,重伤概率高达70%。20m以外冲击波的威力就少了很多,但是弹片还有相当的杀伤力。这威力看上去也算大了,在导弹面前只能算小儿科了。

4,火炮的成本低廉,这个低廉也只是相对于导弹来说。以前就有种说法: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一枚普通的155毫米炮弹也要3万元,按照一个营18门炮来计算,一次齐射几十万元就打没了。这还是一般的炮弹,有些的炮弹更是一枚就要十几万。

炮弹的价格动则就是几万元,几发炮弹下来就能买一辆还算不错的小车了。这看似不菲的价格比起导弹而言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几十万元是刚刚起步,几百万也不算贵,洲际导弹上亿也不稀其。在战争中每发射一枚导弹就是在烧一堆钱,这种打法就算是地主家也会没有余粮。

5,火炮便于操控,1门155毫米的榴弹炮所需的人也就5~7人,若是小口径迫击炮,所需的人更少,1~3人就足够了,而导弹就要复杂的多,操作和维护保障的人员也要多一些。一般的大炮都部署在离阵地不远处,可以做到随叫随到,反应时间短。对于阵地上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反应速度无疑是至关重要的,相对而言,导弹的反应速度有要慢一些。

事实上,在海军中,导弹也没有完全取代火炮,各型战舰都装备有1~2门不同口径的舰炮,对付一些低价值的目标也犯不着用昂贵的导弹。在陆军中,导弹更不可能完全取代火炮,一个标准的陆军师装备大大小小的火炮至少上100门,把数百门火炮全部换装成导弹也不太可能。

火炮价格相对低廉,便于大量生产和装备,导弹是好用却贵,制约了其的大批量装备。譬如,我国的歼20隐形战机最先进,也要搞一个相对低廉的歼31来搭配。美帝的F22很先进,要搞个F35来凑数,据说这段时间走回头路买三代机f15,这其中肯定有成本方面的考量。火炮和导弹有一部分可替换性,大部分情况下是各司其职,各有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