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通宝,历史上的李自成是怎么死的?
李自成虽然是榆林米脂县人,究其身份却大有来头,建文帝朱允炆被朱棣逼宫,从皇宫秘道逃生,一路辗转,来到陕西,化名李阳,所跟随的18宫女皆纳为妻妾。
李自成乃朱允炆十二代孙,从小不忘国恨家仇,立志夺回祖上失去的江山。李自成能把军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发展如此迅速,得益于刘伯温十三代孙刘仁暖的帮助。
李自成九岁时,路遇云游的少林藏经阁高僧玄慈大师,玄慈见李自成骨骼惊奇,收为弟子,秘密传授少林绝学【易筋经】和少林三十六绝技。在李自成十六岁时,师徒分手,临别,师父把自己八十年功力,输入李自成体内。
19岁的李自成年少成名,在西北七省绿林道中,首屈一指。也许是李自成的初恋改变了他的人生,18岁的武林第一美女陈芳芳爱上21岁的李自成时,英雄美女,轰动了整个武林。陈芳芳温柔美艳 ,美貌远胜其妹陈圆圆。
也是李自成曾经的年少气盛惹下祸端,大力金刚指下,魏忠贤的十三太保五人毙命。从此结冤于东厂锦衣卫。汉中飞龙谷,李自成带着心爱的人陈芳芳正观山景,被大内三十六位高手团团围住。李自成虽然尽数击毙三十六位高手,怀孕三个月的陈芳芳倒在血泊之中,奄奄一息。陈芳芳的最后一句话是【成哥,娶圆圆为妻】。
万念俱灰的李自成终于决定起兵反明,西北七省绿林,一呼百应,半年内军队发展到百万,势不可挡。李自成作为陈圆圆的姐夫,由于忙于军务,无法脱身与小姨子取得联系。就在李自成反明的第二年,陈圆圆带着老管家和贴身丫环千里来寻姐夫。
那是个战乱的年代,一行三人走到巴山时,吴三桂带兵经过此地,见陈圆圆貌美如画,当场强暴陈圆圆,从此据为己有。李自成对大明的一路进攻,势如破竹,风生水起。最后夺得大明京城,崇祯吊死煤山。陈圆圆得知姐夫起义成功,对姐夫的思念和对吴三桂的恨更加强烈。
吴三桂知道陈圆圆一心爱着姐夫李自成,可对如此美丽的女人,又爱如己命。他虽然明白强扭的瓜不甜,还是对陈圆圆不舍。陈圆圆终日以泪洗面,面对吴三桂,她毅然决然,告诉吴三桂,你得到我的人,永远得不到我的心。
身为明将的吴三桂,看到大势已去,对李自成是惧怕的。成功的李自成没有忘记小姨子,在即将功入北京的前夜,他抬头仰望明月【芳芳,我一定找到圆圆,江山与圆圆比又算得了什么呢?我爱小姨子…………】。
李自成如愿以偿了,他夺回了陈圆圆,也让吴三桂狗急跳墙,引清兵入关。李自成带着陈圆圆两人一马冲出敌人的包围,夕阳西下,大河拦路,李自成看着岸边石上的几个字【霸王自刎处】,仰天长啸【李栆儿兮小姨痴,江山失兮圆来迟。圆来迟兮可奈何,圆圆圆圆奈若何】。李自成别圆,欲红河自刎 。
陈圆圆说,【姐夫,休学匹夫之勇,妹不羡王侯不羡仙,你挑水来我浇园,红尘有何恋?霸王若不别姬,谁敢说无小霸王顶天立地呢?姐夫 ,我想给你生个小孩……】。李自成看着千娇百媚的陈圆圆,欲罢不能,在河边终于上演了千古佳话【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陈圆圆情乱意迷,秋波惺眼,低声道【哥,我还要…………】。李自成遥望追兵,紧紧抱住陈圆圆说【好吧,牡丹花下,谁问生死?让你一次爱个够……】。
正在李自成儿女情长之时,忽听空中一声叹息,【孽畜,我乃你祖建文帝,你知罪吗?】。李自成如梦初醒,跪地磕头,羞愧难当。建文帝说【当年我遇高人传我易容术与缩骨丹,今传授与你……】。
李自成抬头,空中站着一位身穿龙袍的帝王,李自成知道是自己的先人建文帝,泪流满面说【孩儿该死,孩儿该死……】。建文帝佛尘轻摆,李自成顿时感到舌底生津,全身骨节格格作响,瞬间缩骨成孩童,接着一张形如面膜之物扑面而来,敷在脸上,十二分钟后,再看李自成,与康熙如出一辙,谁也分辨不出真假康熙。建文帝说【我助你大清为帝,再续祖宗基业,望勤勉为国……】。
李自成再次醒来时,已身在皇宫,而真正的康熙被建文帝带上九龙山,修炼长生之术,活到258岁,直到大清亡国,康熙无限感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红尘滚滚,不如静通黄庭三五卷,不惹凡间半点愁……】。
刘邦并没玩过政治?
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简介:刘邦(前256——前195年),字季,沛丰邑中阳里人氏。豁达大度,喜施乐交友,不事生产。初为泗水亭长。前209年,于沛、丰县起兵反秦。前207年,由武关攻入秦都咸阳,建立灭秦首功。后获封汉王,并以汉中、关中为基地,和项羽展开四年楚汉之争。前203年,迫使楚霸王项羽自刎乌江,结束混乱。第二年于山东定陶汜水之阳设坛即皇帝位,建立大汉王朝。前一九五年崩于长乐宫,享年六十一岁,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
一、起兵丰沛,破秦首功
1.陶唐之后
汉代旗帜(想象图)
关于大汉刘氏族源,班固在《汉书·高帝纪》中提到:“汉帝本系,出自唐帝(尧帝,陶唐氏);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汉书》又记载:“汉承尧运,德祚已盛,断蛇著符,旗帜上赤,协于火德,自然之应,得天统矣”。刘氏为五帝之一尧帝的后代,火德而王天下,旗帜的颜色崇尚红色,自然之应,天命所归。
前256年,刘邦生于丰县(徐州丰县)农家,他生性豁达,喜好交游、不事生产。后为泗水亭长,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队人马出巡,羡慕道: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见其志向之远大。
2.斩蛇起兵
刘邦斩白蛇图像(永城芒砀山中)
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阳城人,今商水)、吴广(阳夏人,今太康)率领军攻占陈州(今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同年,刘邦联合萧何、曹参、樊哙等人杀掉沛县令,在沛县、丰县一带起兵响应,建立一支三千余人的小队伍。为壮大力量,刘邦往见楚国贵族项梁、项羽,加入他们领导的反秦军,项梁予其兵卒五千人,五大夫将十人,刘邦实力大增。
3.刘项联合
前208年,项梁得知陈胜身死,召集刘邦等诸将拥立原楚国王族后裔为楚怀王,以从民望。在项梁的领导下,刘邦、项羽二人合兵,在东阿、定陶、雍丘等地连续击败秦将章邯。九月,在得到增援之后,章邯在定陶大破楚军,项梁战死。刘邦、项羽诸将迁楚怀王于彭城,在彭城东、西及砀郡方向展开防守。楚怀王封刘邦为砀郡长、武安侯,项羽为长安侯、号鲁公。
4.破秦首功
刘邦灭秦形势图
前208年十月,楚怀王遣刘、项两路灭秦,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率军转战千里,经南阳郡,翻越秦岭,由武关、峣关进入关中,大破秦军。前207年冬,秦王子婴素车出降。刘邦派人收秦图籍、封锁秦宫室财货,与关中秦人约法三章等,尽得民心。
“鸿门宴”情节汉画像砖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击溃秦军主力。闻刘邦已定关中,将兵攻破函谷关,率军至戏,贴近刘邦军队扎营,并在新丰鸿门设宴以待刘邦。在张良、樊哙、项伯等人的帮助下,刘邦在鸿门宴中得以脱身。前206年春,项羽分天下王诸将,违背此前的约定,将刘邦封到偏远贫瘠的汉中为汉王。
二、封王汉中,楚汉相争
1.还定三秦
韩信横戟立马像
前206年8月,刘邦拜淮阴人韩信为大将军。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引兵入关,先击败雍王章邯,又迫降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雍、塞、翟三王本来是项羽安插的秦军降将,用来震慑关中、监视刘邦。至此,关中地区尽为刘邦所有。刘邦任命萧何为丞相,让其署理后方。萧何收巴蜀、汉中、关中租税,计户转漕调兵给军,故刘邦在争取天下时得有军实之需、而无后顾之忧。
2.出关争雄
刘项楚汉之争形势图
前205年正月,趁项羽北击齐地,刘邦在洛阳为楚怀王(义帝)发丧,联络各路诸侯讨伐项羽,并攻陷楚都彭城。项羽闻之,帅精兵三万回援,一败刘邦于彭城,再败其于灵璧东睢水之上,汉军死者十余万。刘邦狼狈出逃,老父和妻子吕雉俱为项羽所得。楚汉之争第一阶段,刘邦惨败。
五月,刘邦收罗残兵于黄河岸边的重镇荥阳,萧何亦发关中军、粮,汉军复大振。楚军乘胜逐北,同汉军战于荥阳南,两军遂成对峙局面。前204年夏,楚军包围荥阳,刘邦诈降,并借机与数十骑逃出。楚汉之争第二阶段,刘邦失败。
3.楚河汉界
楚汉对峙荥阳形势图
刘邦知项羽势大,于是采用迂回、疲敌的策略。他一面派韩信将兵三万北举燕赵,东击齐,迂回侧击楚军背部;另一方面,联络彭越、黥布等反楚势力,袭扰楚军,断绝项羽粮道。楚霸王项羽陷入四面夹击、粮草匮乏的境地。前203年九月,楚汉议和,割鸿沟而中分天下,以西为汉,以东为楚。楚国送回作为人质的刘邦父亲太公和妻子吕雉,引兵东归。至此,刘邦取得战略优势。
4.垓下之围
项羽兵围垓下
戏剧中的“霸王别姬”形象
刘邦接受张良、陈平建议,继续追击东归楚军。十月,围项羽于固陵(今淮阳北)。项羽逆击汉军,大破之,刘邦不得不坚壁自守。十一月,齐王韩信、梁王彭越会击楚军,终于在十二月将项羽和数万楚军包围在垓下。项羽夜闻汉军营四面楚歌,率麾下骑兵八百余人溃围南遁。汉军骑兵一路追击,项羽知局面已经不可挽回,于乌江自刎。楚汉之争以刘邦完胜结束。
三、威加四海,还歌大风
1.汜水即位
击败项羽后,在楚王韩信、梁王彭越、赵王张敖等七位诸侯王拥戴之下,前202年二月,刘邦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阳(今山东定陶),正式建立大汉王朝。初都洛阳,以为天下之中。后接受娄敬、张良的建议,据秦之固,西都长安。后世的史学家称刘邦建立的王朝为“西汉”。
2.剪除异姓
汉初七个异姓诸侯王示意图
汉朝建立之初,分封有七位异姓诸侯王,分别为: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长沙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他们都是刘氏取得天下的功臣。但是,刘邦越来越感觉到威胁,不能与他们共存。前201年,刘邦设计逮捕最大功臣韩信,废其为淮阴侯,后又借谋反罪诛杀。前196年,刘邦、吕后诱捕梁王彭越,杀之并醢(肉馅)其肉以赐诸侯。燕王臧荼、淮南王英布谋反被杀。刘邦女婿赵王张敖被废。韩王信亡入匈奴。独长沙王得以善终。
3.白马之盟
汉初三杰
诛杀异姓王的同时,刘邦大封同姓,他的庶长子、两个哥哥以及刘氏同宗等都被封到各地为诸侯王,以图拱卫王室。另外,助其平定天下的张良、萧何、陈平、曹参、樊哙等人也被封为列侯。前195年,刘邦在即将去世前,召集诸王功臣,于渭水之滨杀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以此来巩固汉家天下。
4.还歌大风
刘邦衣锦还乡歌大风
前195年十月,刘邦平定英布叛乱后回到家乡,悉召故人、父老等,置酒沛宫。酒酣,击筑自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乐饮十余日乃去。刘邦布衣出身,四十八岁起兵,征战十余年终于平定天下,可谓英雄豪迈,应天顺时、天纵之才。
四、大度宽仁,规模宏远
1.汉祖驾崩
汉高后吕雉画像
前195年四月,刘邦驾崩于长乐宫。五月,葬长陵,上尊号曰高皇帝。皇太子刘盈继位,为汉惠帝。刘盈性格仁弱,其母吕太后(《汉书》称高后)秉政,擅威专权。前188年,惠帝崩,吕后先后立惠帝两子为皇帝。又八年(前180年),吕后驾崩,其前后把持国政达十五年。
2.大度宽仁
刘邦宽仁大度,颇能得人
汉高祖刘邦出身细微,不修文学,但是宽厚爱人、慷慨有大节。这是他能够最终扫灭群雄、定鼎江山的重要因素。其宅心仁厚,故能解纵骊山刑徒,取得他们的信任,跟从其斩蛇起兵。其素宽大长者、不嗜杀,所以楚怀王派他入关,取得灭秦首功。进入咸阳后,刘邦秋毫无犯,与秦人约法三章,因此取得秦人的支持,助其灭亡项羽。也正是刘邦的这一性格,赢得张良、萧何、曹参、周勃等人的追随,连原在项羽阵营的韩信、陈平等也归之若鹜,建立奇功。
3.兴利除弊
秦朝因暴政而忘,汉朝建立后,刘邦十分注意割除弊政,与民休息。他先后颁布一系列诏令,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如:复员军吏卒、释放罪人和奴婢,鼓励生育,减轻徭役,根据政府开支征收赋税,节约财用,限制豪强富商对土地的兼并等。这些政策在吕后、文景时期得到延续,使大汉王朝逐渐强盛。
4.规模宏远
刘邦的成就
西汉司马迁《史记》
《汉书·高帝纪》载:天下既定,(刘邦)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在刘邦和汉初诸臣的共同努力下,汉朝的各种典章制度也日见规模。刘邦以其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开创了大汉四百年基业,也为中华民族开创了一个全新纪元。
古代虢国是怎样的一个诸侯国?
东虢、西虢与小虢
虢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因为基本上在同一时期,史书上针对虢国有着许多不同的称呼——有东虢、西虢、南虢、北虢、小虢——让人看了眼花缭乱,不明所以。不过,若要仔细梳理一下,其实不难发现,历史上所谓的虢国原本只有两个:东虢和西虢,分别是周文王的两个弟弟虢仲和虢叔的封国。具体谁是东谁是西,史料上语焉不详,很难分得清楚,我们也没必要深究。
东虢和西虢的关系,其实是有点类似于鲁国和周公的关系,都是同一封君的不同封地。鲁国之所以在诸侯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就是因为他们与在周王室任职的大夫周公祭祀的是同一个先祖——周公旦。这两个虢国的始封之君应该属于是文王的堂兄弟,一个留在宗周担任王室大夫,一个到东虢就封成为诸侯,两国共同祭祀同一个先祖,也就是虢仲和虢叔的父亲。
在东方建国的东虢位于河南荥阳附近,骊山之乱后不久,因收留郑人最后反被灭国,上演了一出农夫与蛇的故事。郑国在东虢设立制邑,也即是武姜起初要求分封叔段的地方,后来的战略要地虎牢关就在原东虢境内。
留在王室担任大夫的就是后来所称的西虢,西虢原本的封邑位于陕西宝鸡市东,属于虢公在王室的采邑,而不是独立的诸侯国。到周宣王初年,西虢因感到宗周局势微妙,整体东迁到山西平陆到河南三门峡一带,这与郑桓公的东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可见当时危机意识已经在宗周的上层弥漫了。虢公东迁以后仍然保留了宗周的采邑,一直到平王东迁之后,虢公无需到宗周朝王,这块封地也就废弃了。不过,大量未能跟随动迁的民众依然以虢为号,也就形成了后来所称的小虢,在公元前687年被秦国吞并。
南虢与北虢东迁到三门峡一带的西虢建都上阳(三门峡),由于地跨黄河两岸,被习惯地分为北方和南方。位于黄河以北现在平陆县境内的区域是北方称为北虢,中心在下阳(又称为大阳、夏阳);黄河以南三门峡境内的南方地区被称为南虢,中心在上阳。南虢和北虢不属于独立国家,它们都是东迁后的西虢的一部分,只是因为黄河的分界,被分成了北方和南方两个单元。
不过也有说法认为,西虢东迁之后本来是定都在黄河以北的下阳,在晋国第一次假道伐虢之后,为避其锋芒,迁都到黄河以南的上阳。两者的地理位置相比,迁都后的虢国被称为南虢,而迁都之前的就被称为是北虢,以示区分。也就是说北虢和南虢是人们对于同一个虢国不同时期的称谓,这跟人们根据都城位置而划分的西周东周、西汉东汉、北宋南宋是一个道理了。
西虢君主世系历史上对于建国的东虢和留在宗周的小虢并无太多的记录,因此大多数关于虢国的记录,实际上大都是出自有贵宠在身的西虢。但西虢在史料中也并没有完整的君主世系,只有一些细碎的记录。比如周穆王时期,有一位虢城公与毛伯班同事天子;到周夷王时期,也有一个虢公随天子伐太原之戎,但没有留下谥号;周厉王时期又有虢公长父,谥号厉公的,曾随天子讨伐淮夷,周宣王初年,又举族迁徙到三门峡一带立国;厉公之后又有虢文公名季的,曾劝谏周宣王不籍千亩。
到周幽王时期,我们知道又有虢公石父名鼓的,伙同周幽王败坏朝政,结果在骊山之乱中为犬戎所杀。他的儿子虢公翰在携拥立王子余臣为王,与周平王对立,因此在携王被杀之后与王室的关系不甚融洽。但到周平王晚年和桓王时期,因为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虢公忌父被任命为王室卿士,以分郑庄公的权力。虢国由此获得了对西方事务的发言权,在位的虢君忌父和林父曾多次干预晋国的内乱,与后来统一晋国的曲沃势力结下了很大的仇怨。
到晋献公时期,虢国依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晋献公四年(公元前673年),虢公丑曾与郑厉公一道平定王子颓之乱,稳固了周惠王的地位。晋献公十三年(前664年),虢公丑又攻入樊城,讨伐樊皮的叛乱,为王室建立了功勋。四年后,又在渭水流域打败了犬戎的军队。
随着晋国的统一和国力的提升,使得晋献公能够与虢公平起平坐,但虢国仍然把晋国视为虢国势力范围内的小兄弟,屡屡干涉晋国内务,让晋献公很是窝火。比如晋献公九年时,因为晋国发生了屠戮公族的事件,虢公丑曾两度伐翼,让晋献公很是吃了不少的苦头。若要依照当时中原大国的脾气,受到对方的讨伐之后,不管能不能打得过,都会纠结一帮盟国前去找对方的晦气。可晋国由于一直弱小受人欺负,养成了隐忍的国家性格,其做法也就大不相同了。晋献公本来打算第二年就对虢国进行报复的,但在大夫士蒍的劝说下很快就放弃了执念,转而专心发展自身的实力,很快国力就完全超越了虢国。相比于积极进取的晋国,原本强盛的虢国则由于眼光的局限而逐渐走向了衰落。
虢公丑轶事公元前662年,也就是晋献公在位的第十五年,《左传》记载了一件奇异的事情。说是在这年七月,有一位神祇降临在莘地(三门峡峡石镇西)。这位神祇也算是神仙圈里的一朵奇葩,一般的神仙是不会轻易降临人间的,即便是有急事非要降临不可,也必然会找一个僻静的地方,找一个堪当大任的人,悄悄地把事情托付了就会飞升而去。可这位神仙呢?光天化日之下就降临人间,一住就是半年多的时间,而且还不说话,愣是要人去猜他究竟想干什么。
周惠王得知了这件事之后曾询问内史过,素来博古通今见多识广的内史过似乎是
对这样的事见惯不怪了,很是平淡地回答说:“一个国家将要兴盛,就会有明神降临,来考察受试者的德行,这时降临的神仙算是组织部派来考察干部的。一个国家将要灭亡,也会有明神降临,来记录他的罪恶,这时降临的神仙应该属于纪检委。这种事情在过往的时代都发生过,没什么好奇怪的。”
但不管这位神仙究竟是何目的,既然来到了人间,作为天下的主人总得接待一下吧!于是周惠王就又问他,我们究竟该用什么样的规格来接待呢?内史过说:“就把他降临的日子作为祭日,按照相应的规格如常祭祀即可。”周惠王对于这些跟鬼神打交道的事情了解甚少,只好委托内史过代表王室前去祭祀。
内史过到了莘地之后,发现事态比自己想的要严重,原因倒不是这位神仙架子大,而是莘地的地主虢公丑,竟然在公然腐蚀上天派来的这位使者。他派祝应、宗区、史嚚带了大量的礼物去贿赂这位天上来的主儿,希望能让神灵赐予更多的土地。这种事别说内史过了,就连虢国的太史嚣都被气坏了:“神仙降临人间是多难得的一件事,你不好好利用这个机会表现德行也罢了,竟然无耻地去跑官!简直太不要脸了!”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得出了一个结论:虢国将要灭亡了!
所谓“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仙是聪明正直专一的精神存在,就好比是一个严格的计算机程序,你输入什么因,就会相应地给出合适的果,神仙降临的是灾祸还是福气,全要看你个人的修为。偏偏你虢公是一个德行不昭的昏君,别说得到土地了,你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
虢公到底有多昏庸呢?史料上没有特别的记载,我们也不能全听古人的,就认定了他是一个失德的主儿,就活该被灭掉。虢公丑大概并没有什么让人非要惩戒的罪行,但就如同晋国讨伐霍国时非要给霍公求找一个罪行一样,既然要讨伐虢国,就不能让他清清白白地走。因此所谓神降于莘的记载,很可能是当时谣传的故事。
虢公丑贺鬼这个故事在《国语》中,则出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版本。据说有一天,虢公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一个长着人脸、老虎爪子、一身白毛的神仙,拿着一把大斧子站在宗庙西侧的廊檐下,正对着他呲目瞪眼。他见了之后慌忙逃走,结果听到那个神仙在他背后大喊:“别跑呀,虽然我长得丑,但我是天使啊!我是来传达上帝命令的!”
虢公丑一听是天使就赶紧跪倒听命,结果就听到那神仙说:“上帝要让晋国进入你的国门。”然后就消失了。
虢公丑在梦里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只是赶紧叩头谢恩,但醒来之后却越想越纳闷:“这什么鬼啊?有这样传达上帝命令的吗?让晋国进入国门,那你告我干嘛,你是不是走错门了?不行不行,得找人来给我算算。”于是他找来了负责占卜记事的史隩来给他解梦,结果史隩告诉他说:“按国君你所描述的样子,那个神仙应该是主管刑杀的大神,主要负责给人降灾祸的。我看你流年不利的样子,多半是快要完蛋了,还是趁早跑路吧!”
虢公哪儿爱听这话啊?他当即反驳道:“你业务水平太差了,上帝让晋国进入我的国门,意思就是晋国很快就要臣服于我了,你懂?连这点常识都没有还敢给我解梦,看来得吃点牢饭好好补一下基础业务知识了!”说完就让人把史隩关了起来,还下令让国人都来庆贺这个梦,好让大家都知道自己见鬼了。
虢国的大夫舟之侨莫名其妙地接到这个指示的时候,内心是崩溃的:“昏君啊!早就听说大虢国要完,我今天终于明白了。国家壮大并广治道义,小国进入国门是来臣服的,这没错。可是国家弱小还傲慢自大,让大国进来那就是诛讨啊!你以为晋国还是那个你随便就敢过去欺负的小弟弟吗?”
据说舟之侨还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虢国内外局势,认为虢国必将灭亡。其一是国君奢侈放纵,不思进取。因为放纵私欲,导致国人痛恨,没有人愿意服从他的指令;因为不思进取,在面对可能的外敌来袭的时候不修整军备,反而鼓动国人庆祝欢迎,可谓是病入骨髓,无药可救。其二是公族弱小,且离心离德;其他诸侯疏远,无法得到帮助,导致其势单力孤,处于孤立无援的危险境地。其三是上天不佑,故意给他错误的指示,让他无知愚昧中更加放纵。上帝想让谁灭亡,必先令其疯狂,说的就是他啊。
舟之侨一边分析,一边打包行李,就在虢国上下还在为君主的美梦庆祝的时候,他早已带着一家老小一溜烟地就跑到晋国去了。舟之侨跑路去了晋国是真的,至于那一席的分析究竟是不是出自他的口已经不重要了,反正虢国最终的确是死在了晋国的手里。
第一次假道伐虢战役虢公丑不思进取,同时也有着昏庸的名声,使得原本强盛的虢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秩序中渐渐走向了边缘位置。虞公贪得无厌,本就地狭国小,在大国夹缝之中不仅不思进取,还不知廉耻,整日里只知道贪图享受。将这两个人放在一起,还真就构成了一对千古奇葩。
不过话说回来了,这两个人虽然名声不佳,却也并不完全是草囊饭袋,至少在应付晋国的这件事上,还显现出了一定的战略意识。特别是当他们看到晋国迅猛扩张的态势之后,便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抵御晋国的挑战。两国之间的这种亲密关系,给晋国人带来了不少的困扰:若要攻打其中的一方,另一方必然会前来救援,使得晋国不可能将其各个击破;可如果要同时对付这两个国家,晋国的军力难免又显得不足。因此当公元前658年(晋献公十九年),伐虢的事务被提上日程的时候,晋献公便常常为此寝食难安。
这个时候,有一位名叫荀息的大夫在对两国关系进行了细致分析,提出了一个绝妙的计策,这便是著名的假道伐虢之计。他让晋献公以晋、虢两国之间的恩怨为借口,通过外交手段借道虞国,并与虞国联合共同伐虢,虢灭之后再将虞国收入囊中。
晋献公依计而行,于公元前658年(晋献公十九年)夏,派大夫里克、荀息带着晋虞联军,通过虞坂古道直抵下阳(又名夏阳,在平陆县境内)城下。不久之后,下阳城被攻陷,虢国退守黄河以南的上阳(又名大阳,今三门峡境内),第一次假道伐虢战役结束。
第二次假道伐虢战役下阳是虢国扼守虞坂古道,封锁晋国南下之路的重镇,失去下阳,对于虢国来说意味着再无防范晋国的能力。但是虢公似乎并没有被这些事情所困扰,反而忙于建功立业,失去下阳没多久,就在桑田打败了周边戎狄。晋国的大夫郭偃(卜偃)听了这件事后评论道:“虢公丢失了下阳不感到恐惧,经历了战争不是积极防御晋国并安抚民众,反而去别处建功,这是上天不愿意让他反省加重他的衰势啊!过不了五年,虢国必然会灭亡的。”
郭偃对虢国命运的预测显然太过乐观了,也就是第一次假道伐虢三年后,也即公元前655年,里克、荀息再次借道虞国伐虢,虢国终于迎来了决定他们最终命运的时刻。
这年八月,晋国二次借道虞国围攻虢国都城上阳,到十二月份便将其攻克,虢公丑奔周,虢国宣告灭亡。在此期间,他们还忙里偷闲去打草谷,顺手把与虢国相邻的焦国也灭掉了。灭虢之后,晋军回师途中在虞都附近迁延不去,虞公对此也毫无对策,只能任由晋国大军在自己的城外驻扎。随后,晋军趁虞国疏于防范,趁机偷袭将其灭掉,并俘虏了虞公及一众大夫。荀息把之前贿赂虞国的马牵到献公面前,献公笑着说:“马还是我的马,就是牙齿有些老了。”
红绳怎样编织五帝钱?
首先用俩股绳子穿过顺治通宝的方孔,一股是从皇帝号穿进方孔,另一股是从满文到方孔,从而形成一个交叉。然后继续用这两股绳子穿过康熙通宝,按照五帝钱的顺序。一次穿过,最后交叉穿过嘉庆通宝。将五枚铜币捆扎在一起,并将尾绳穿入流苏管,打死结就完成了。
注意事项:
在穿五帝钱之前,一定要事先搞清楚五帝钱的排序顺序,五帝钱顺序排列为:顺治通宝、康熙通宝、雍正通宝、乾隆通宝、嘉庆通宝。
其次,要注意年号和满文都是一致的,五个铜钱要重叠一些,不然就会太松散。如果想要复杂一点的,还可以加上玛瑙珠或桃木珠之类,加强功效。
6224980属于什么银行?
6224980属于中国农业银行金穗通宝卡金穗借记卡是中国农业银行向社会发行的,集本外币定活期储蓄帐户于一卡,具有转帐结算存取现金、购物消费、代收代付、自动约转、临时质押、个人外汇买卖、A、B股银证转帐、银证通、基金国债买卖、电话银行等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金穗借记卡实行联线操作,实时入账,不允许透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