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马是怎么搞的,历史上有哪些以讹传讹的事?
最典型的就是雍正的名声,他的负面形象就是被那些无耻文人通过大量野史小说,造谣生事,最后以讹传讹,越抹越黑的。
过去,人们一提起雍正,自然就联想起文字狱,血滴子等可怕残酷的东西。这是由于大量野史小说的流传,进而以讹传讹,最后使得雍正被严重的妖魔化,并使其残暴冷血的冷面王形象深入人心。
但现在,随着我们后人对雍正的重新审视,就会发现,其实他是一个勤政爱民,大有作为的好皇帝,他在位期间的改革和图治,上承康熙,下启乾隆,对清朝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雍正即位之初,从其父皇手中继承的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江山。康熙晚年为政过宽,导致官僚腐败慵懒。而且在储君问题上的举棋不定,又引发九子夺嫡,致使朝廷党派对立,矛盾尖锐,加上各地接连的天灾,使得天下民生凋敝,国库空虚。当时,偌大的清王朝,国库中竟然只有区区300万两,实在尴尬。
但雍正继位后,以铁一般的意志力挽狂澜,果断推动改革,对康熙晚年遗留的弊政进行整顿。他顶住了朝中反对势力和保守势力相互勾结所形成的巨大政治压力;承受着全天下官绅阶级这些既得利益者的干扰和中伤。
雍正年间推动的三大改革: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开豁贱籍。极大的打击了官绅阶级的垄断利益,从而促进了社会公平,释放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一个被后世文人刻意淡化的事实是,雍正末年,清朝的国库已经积攒起6600万两之巨,这一数字是康熙的20倍之多。而且,雍正还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
也正是因为过度操劳,雍正的休息时间不足,才导致视力的下降,使他成为一位“眼镜控”,光是他用过的眼睛款式就达十余种之多。为了方便自己随时处理政务,在他的寝室,坐轿以及书房等地方都准备一副眼镜。其勤政程度可想而知。
然而,由于雍正的改革是让利于民的,触动了权贵们的既得利益,进而遭至那些无耻文人的口诛笔伐,大量诸如吕留良等所谓的大儒,借古讽今,干扰改革,而且还编造大量谣言,摸黑和妖魔化雍正。通过他们不断的以讹传讹,才最终导致雍正在民间名声狼藉……
这就是那些文人的无耻和虚伪,清朝如此,明朝的东林党也是如此。嘴上说着为国为民,忠君爱国,内心却自顾自身利益,罔顾天下!
首发不是原版人马?
感觉并不看好,孙红雷和黄渤,可是这个节目的灵魂呀,还有黄磊也要走,很不知道为什么,难道是年龄大了,玩不动了?
岳云鹏,这身板,能跑的动吗,还有迪丽热巴,完全不是一条线上的人呀,这怎么搞。
但收视率第一期应该很好,看吧,如果有意外惊喜也说不定,但我感觉不会超过原来的感觉
唐僧的母亲被强盗霸占18年?
唐僧的外公对于自己的女儿被强水贼占这么多年,是肯定知道的,但至于为何这么多年才会对这个强盗动手,这就是《西游记》中一个大谜团。
并且,唐僧的亲身父亲是谁,以及强盗刘洪为何可以霸占唐僧母亲18年之久等问题,都是一个大谜团。
可以说,唐僧的父亲绝对有可能就是强盗刘洪而不是陈光蕊,从刘洪能够霸占唐僧母亲这么久来看,其背景应该也很强大,强大到即便是作为宰相的唐僧外公也不敢轻易下手。
而这一切的推手,我个人认为就是观音,可以说为了能够让唐僧走上取经的路,上面安排了这一重劫难。
从唐僧母亲抛绣球给状元陈光蕊,后被水贼刘洪杀死,冒名顶替赴任,唐僧外公竟然不知道此事,以及最后观音大士出现安排唐僧去西天取经等一系列的事件,实在是疑点重重。
首先来说唐僧母亲殷温娇的疑点我们都知道唐僧外公是宰相,那么作为的官宦之家出身的大家闺秀是不愁嫁的。古代的婚姻都是存在政治目的,封建社会更是禁止与普通百姓通婚的,所以宰相的女儿去抛绣球就有点说不通。
古人会去抛绣球招婿,要么是实在太丑嫁不出去,要么就是招上门女婿。这里要注意一下,陈光蕊是在殷温娇抛绣球的时候才出现的,这就可以说明并非提前安排好的。
那么,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了,作为大家出生的宰相之女长得国色天香并不愁嫁,为何还要抛绣球?
强盗刘洪与殷温娇的疑点上面说到,殷温娇为何抛绣球的问题,那么有个可能的答案,就是比较狗血的段落:殷温娇与刘洪有问题。
我们在看《西游记》的时候有个误解,唐僧的父亲陈光蕊也是唐僧扮演的,这里就很自然的认为唐僧就是陈光蕊的亲生儿子。但貌似事实并非如此,这只是导演用的演员而已。
在剧情中,刘洪半路截杀了陈光蕊沉尸湖中,当殷温娇要投江自尽的时候,刘洪抱住她说:“你若从我,万事皆休;若不从时,一刀两断”。
注意“万事皆休和一刀两断”这两个词,从这里我们可以推测他们两个在以前是有牵连的,不然不会用一刀两断这个词。而万事皆休更是说明了,刘洪跟殷温娇的关系,所以说若从我,万事都可以解决。
刘洪的疑点如果是刘洪只是一个普通的水贼,按正常的逻辑他应该是拿了钱劫个色就跑路,最多是把殷温娇也带走做夫人。
但这个水贼的脑回路却不一般,他竟然直接让殷温娇当自己的夫人,然后再去冒充状元,这如果是说一般的水贼,谁信?
要知道,古代的官员都有自己的身份证明,比如朝廷颁发的文字说明、金鱼袋、腰牌等都是证明身份的物品。并且在职官员每隔三年都要回京述职一次,在这中严格的防伪措施下,假冒之人根本就无法通过吏部的考察。
如果各个都能够杀人越货后冒名顶替,那谁还十年寒窗考取功名,各个都当强盗截官去了,但你以为古代的官府都是吃素的吗?人家有各种手段预防这样的事件发生呢!
整件事情的真正答案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唯一的解释就是刘洪当时只是客串了强盗这个职业,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夺回殷温娇。
由于某种原因,先前刘洪和殷温娇好上了,但是宰相不同意两人在一起,但当时的殷温娇已有了身孕。迫于无奈下她只能选择抛绣球来招婿,而恰巧陈光蕊高中状元后经过这里,绣球就砸到他的身上。
殷温娇的父亲为了早日把事情解决,也就成全了两人的婚事,所以当时的陈光蕊完全就是一个接盘侠。
反观刘洪这边,本身背景也颇有势力,应该也是家族出生,不然就凭一个水贼可以冒充状元,然后做官18年把地方治理的紧紧有条,这也说不通。而殷温娇为了孩子,以及前面说的若从了刘洪万事皆休,所以便没有告发此人,一直跟他生活在一起。
这里可以解释了,为什么作为宰相的唐僧外公会“毫不知情”,事实上他是知情的,也知道刘洪跟殷温娇之前的事情,也是他拆散两人。但后来殷温娇怀有身孕,而陈光蕊葬身江底,既然事实已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装做不知道了。
观音大士的计划整件事情在中间部分观音参与进来了,在刘洪把陈光蕊杀害后,她派南极仙翁找到殷温娇说:
“满堂娇,听吾叮嘱。吾乃南极星君,奉观音菩萨法旨,特送次子与你。异名远大,非比等闲。”殷温娇听完后知道完蛋了,观音已经知道整件事了,自己肚子里的孩子并非一般孩子,对自己丈夫的威胁很大,于是就写了血书把孩子放在江中漂流。
得亏老和尚在江中救起唐僧,并取名“江流儿”,但未曾想到唐僧长大后拿着血书竟找到了宰相,而宰相并没有直接找刘洪,而是禀告皇上,让御林军去抓了刘洪。
这里也可以推测出刘洪并非普通水贼,不然一个大唐宰相的女儿被夺、女婿被杀、外甥逃难,还需要禀告皇帝才敢抓人吗?
接着刘洪死了后,“父亲”陈光蕊还魂,这本是一家团圆场景,从此以后唐僧照顾母亲到老,一切结局都是那么美好。
但殷温娇却上吊自尽了,其实她的自尽真正的原因是,唐僧杀了那个自己的真正父亲刘洪,而殷温娇这才心灰意冷的寻死,而这一切才是观音的计划,其目的就是让唐僧从此无牵无挂的上路取经。
刘洪才是唐僧生父的证明在书中,陈光蕊与殷温娇的结婚时间写的很清楚,在唐僧被砸中绣球后当晚就拜堂成亲,接着就开始到地方上任,而唐僧的自述,其母亲在被水贼劫持后三个月自己出生。
唐僧在母亲肚子里时虽然说是“异人”,但书中也没有交代异人就必须提早出生,因此正常也是十月怀胎才能生产。
还有一点,刘洪冒充陈光蕊上任后治理地方很不错,并且对殷温娇十分疼爱,在三个月内也没对腹中胎儿采取手段,接着三个月后唐僧出生了,如果不是自己的孩子估计早就下死手了。
而这一切的一切,其实都是被计划好的,从刘洪到殷温娇,再到陈光蕊被砸中绣球,然后葬身江中,这里面发生的事作为宰相的父亲岂能不知?
就像上面说的,古代对官员的身份考察非常严格,刘洪如果是一个水贼不可能能够在一个地方安稳呆十几年,所以这里面是宰相一直装不知道,而对刘洪的身份问题一直在隐瞒。
但最后发现唐僧没死的时候,他终于爆发了,带在唐僧一起把刘洪给抓了回来,只是殷温娇会自杀是他没想到的。
但他们在厉害,却不知天上有一双眼睛盯着他们一举一动,他们的人生已经被安排好了,只等着唐僧的出生,然后他们的结局就是让唐僧无牵无挂的走上取经之路。
为什么扈三娘被称为一丈青?
“一丈青”是《水浒传》中令人十分费解的一个绰号。这个绰号到底是什么意思,施耐庵没交代,从书中也很难寻找答案。而且,施耐庵把这个原本属于张横、燕青的绰号给了扈三娘,更是令人琢磨不透了。
我在细读《水浒传》文本,探轶其真故事的过程中,逐渐对“一丈青”以及扈三娘有了一个比较模糊,但却越来越明晰的看法。以下,就与头条的朋友们分享。
梁山好汉两次杀梁山好汉的岳父扈三娘不仅绰号十分古怪,她的为人也是十分奇葩,奇葩得令人难以理喻。
一丈青原本是独龙冈西边扈家庄的大户千金,祝家庄老三祝彪的未婚妻。宋江二打祝家庄时,扈三娘被林冲活捉。
为保住妹子性命,扈三娘的哥哥扈成到宋江营寨投降,退出了独龙冈三家联盟,并承诺帮助梁山擒拿逃亡扈家庄的祝氏兄弟。巧的是,宋江打破祝家庄后,逃亡到扈家庄的正是扈成未来的妹夫,扈三娘的未婚夫小郎君祝彪。
扈成二话没说,亲手活捉了祝彪,绑去交梁山发落。
妹妹后来很奇葩,哥哥也不是个善类,即便是背弃盟约,也大可放祝彪一马,如此绝情无义,也难怪妹子嫁了个王矮虎,一辈子跟仇人称兄道弟。
扈成押解祝彪前往梁山大营途中,正遇杀红了眼的黑旋风李逵。李逵不问青红皂白,在明知扈成已经投降的前提下,斧劈祝彪,杀跑扈成,一对板斧兀自不歇,直奔扈家庄,杀了扈三娘的父亲及其一门良贱。
黑旋风嗜杀成性,这回杀得却倒有点道理。
这件事情扈三娘不会不知道,但却十分顺从的依宋江之命,做了梁山第一好色之徒王英的老婆。
这样,等于是梁山好汉杀了梁山好汉的岳父。
扈三娘的剧情足够狗血,东平府兵马都监董平简直就不是人。这厮爱上了太守程万里的女儿,却不好好守城,被梁山活捉。投降之后,便赚开城门,带头杀进东平府,杀了程万里,夺了他的女儿。
如果说王矮虎的岳父被杀,是梁山好汉间接的杀了梁山好汉的岳父,而董平的行为更是闻所未闻,真不知程小姐如何伴随这样一个杀父仇人,心甘情愿的做董平妻子的。
《残水浒》作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这部续书中,自作多情,说扈三娘当时不知道有李逵血洗扈家庄这事,知道之后便杀了李逵报了冤仇,程小姐也把董平送上了绝路。
其实,施耐庵这样写,大有寓意,《残水浒》不解其意,表错了情。
“一丈青”究竟是什么意思咱们先来个蒙太奇闪回,说一说“一丈青”究竟是何意思,再来接着讲梁山好汉两次杀梁山好汉岳父的事情。
关于《水浒传》故事的来历,我基本上只认同史料,施耐庵借鉴的是正史和野史,是比较正式的文本史料。在蓝本故事中,《大宋宣和遗事》有“一丈青”,这是《水浒传》中船火儿张横的绰号。到了《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中,“一丈青”则是浪子燕青的解读。
写到“浪子燕青”时,龚开是这样说的:
平康巷陌,岂知汝名?太行春色,有一丈青。
龚开这样赞浪子燕青,与《大宋宣和遗事》是能够对接得上的。这部南宋笔记体野史中,燕青是“铁天王”晁盖劫取生辰纲的七人之一。生辰纲案发后,燕青与晁盖、吴加亮、刘唐、秦明、阮进、阮通、阮小七一道,上了梁山泺。
后来,杨志在押运花石纲返回途中,因在颍州等候孙立而杀了一个泼皮二少,被颍州府刺配充军。李进义、林冲、王雄,花荣、柴进、张青、徐宁、李应、穆横、关胜、孙立这些兄弟在杨志的押解途中杀了解差,逃到太行山落草。
晁盖上梁山后,便邀请太行山十二个指使兄弟到梁山聚义。
把《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三十六人画赞》的故事连起来读,晁盖派往太行山联络杨志他们聚义的人,应当就是燕青。那么,“一丈青”应当就是生长在太行山的一种毒蛇。
如此说来,扈三娘真的是被施耐庵写成了一条毒蛇吗?
一丈青扈三娘难道是条美女蛇《水浒传》中的扈三娘长得确实很美丽,容与堂本《水浒传》在一丈青出场时,有一首赞诗赞道:
蝉鬓金钗双压,凤鞋宝镫斜踏。连环铠甲衬红纱,绣带柳腰端跨。霜刀把雄兵乱砍,玉纤将猛将生拿。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当先出马。
扈家庄时的一丈青,美得如海棠花。到了扈三娘率领梁山女将大战天王李成时,又有一首赞诗,其中说道:玉雪肌肤,芙蓉模样,有天然标格。
扈三娘不仅貌美,如花似玉,武功还比较好,我觉得她也是有能力占据一项《水浒传》第一的武功,那就是红锦套索。
独龙冈前,扈三娘从马背上活捉了王矮虎。又在梁山抗击官军的战斗中,先后用红锦套索活捉了彭玘、郝思文。
美女打仗很凶,追赶宋江时毫不留情,这也就招致了李逵的深恨,导致扈家庄被血洗。这难道是施耐庵把这样一个角色女子写成了“美女蛇”?
龚开笔下的“一丈青”是太行山的毒蛇,但他并不是把燕青写成毒蛇,反倒是《大宋宣和遗事》把张横写了“一丈青”。《水浒传》中的张横是浔阳江上的江湖大盗,专门在夜里杀人越货,倒很有点“一丈青”的意思。但书中比张横还狠毒的人大有人在,施耐庵也没有把张横写成“一丈青”。
扈三娘难道比张横还毒吗?
原来,“一丈青”也可以是一件首饰,插在发髻上的首饰。这件首饰造型就像是一条“一丈青”,“蛇头”可以做挖耳。
首饰一般是妇女佩戴的,“一丈青”扈三娘就是被施耐庵写成了一个梁山美女。金圣叹稀里糊涂,根本没有细想“一丈青”是什么意思,便把扈三娘上应“地慧星”改成了“地彗星”。一条美女蛇当然就是扫把星,害得扈家庄家破人亡。
金圣叹歪解“一丈青”,不仅不知“一丈青”的含义,更不知施耐庵写扈三娘是何隐喻。那么,“一丈青”扈三娘的身上是不是真的藏有故事呢?
扈三娘的兵器是日月双刀杨雄、石秀为救被祝家庄捉去的时迁,便求鬼脸儿杜兴帮助。杜兴最先在《水浒传》中介绍了扈三娘:
西边那个扈家庄,庄主扈太公,有个儿子,唤做‘飞天虎’扈成,也十分了得;惟有一个女儿最英雄,名唤“一丈青”扈三娘,使 两口日月双刀,马上如法了得。
“日月双刀”是什么兵器?为何施耐庵以日月命名一丈青的双刀呢?谜底不猜自透,“日月”合起来,就是一个“明”字。原来,“一丈青”隐喻了大明朝的秘史。
《水浒传》隐藏大明朝的历史,施耐庵在开篇故事中就交代了,“洪太尉”身上有朱洪武的隐喻,他所误走的妖魔就是“孙立”。
我在讲“三打祝家庄”的故事中,写到了栾廷玉的失踪,隐写的是建文帝的去向不明。按照施耐庵写的故事,他更倾向于建文帝早在皇宫失火前就被杀掉了。
不要认为“施耐庵”死于洪武三年,这是“王道生”造的假,《水浒传》的作者绝对不可能是施彦端。假如施耐庵死于洪武三年,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如何把“朱洪武”隐写进去呢?
针对这个问题,有专家又出来说话了,称《水浒传》前十三回不是施耐庵写的。这样,似乎就解释了死于洪武三年的施耐庵,为何在《水浒传》隐写“朱洪武”这个蹊跷离奇的现象。
这个观点更不值得一驳,施耐庵七十回《水浒传》都是在“洪太尉误走妖魔”这条主线下展开,故事的逻辑性非常严密,根本无法割裂。假如以专家的观点,倒不如说施耐庵根本就没写过《水浒传》。
《水浒传》中的宋江、鲁智深、武松、朱武、孙立、黄信、燕顺、王英、郑天寿、李忠、段景住、郁保四,以及阳谷王婆、潘金莲、潘巧云、西门庆、黄文炳……,等等人物,身上都有大明王朝靖康之难的隐喻,这部书的作者绝对活到了靖难之役之后,而且,一定是这场灾难的见证者或亲历者。
回头再说“一丈青”,她手中的日月双刀从来就没有斩杀过敌将,反倒是红锦套索连捉两员朝廷将官。其中,捉郝思文就大有隐喻。扈三娘捉的不就是“好思文”吗?
郝思文绰号“井木犴”,是南方朱雀七宿之首。朱允炆不就是在南京做魁首吗?而《水浒传》中的玄武大帝(三月初三就是玄武大帝的诞辰)象征的就是朱棣,朱棣是最崇拜玄武大帝的,南北相应,“好思文”思念的是谁,不言而喻。
但是,郝思文却被扈三娘活捉了。但是,这件事与“一丈青”有何关系呢?
扈三娘为何泯灭父仇独龙冈下的祝家庄,实则“朱家庄”,左右两边是李家庄,扈家庄。李家庄的李应,为宋江打祝家庄大开方便之门,扈家庄也随之投降。这便是朱棣进入南京城的真实写照,有“李应”,朱棣占领帝城简直毫不费力,南京城守卫几如虚设。“扈成”到底是给谁护城,竟然帮助宋江捉了祝家的人。
如此扈三娘,当真就是“一丈青”了。为何?
却说洪太尉在龙虎山上遇见了一只白额锦毛虎,一条雪花大蛇,以及张天师虚靖先生。这简直就是明初三代皇帝的大聚会。
白额锦毛虎说的是锦毛虎燕顺,与王英、郑天寿一道,说的是“燕王英武真天授”。雪花大蛇则是说的建文帝,朱允炆生于1377年,是一条冬月出生的“蛇”。张天师虚靖先生虽然九岁嗣教,但却从来没放过牛,做过牧童的,正是朱元璋。
一丈青是太行毒蛇,而施耐庵写到洪太尉遇到的那条雪花大蛇时,又有这样的描写:张开巨口,吐出舌头,喷那毒气在洪太尉脸上。这条蛇岂不也是一条毒蛇吗?
施耐庵一击双鸣,声东击西,“一丈青”原来如此。说施耐庵写书一击双鸣,声东击西,则又得回头说说梁山好汉斩杀梁山好汉岳父的事情了。
梁山好汉打下东平府,继而又进攻东昌府,写东平府的事全部是为东昌府做铺垫。靖难之役中,朱棣在东昌败得最惨,差点就丧失了夺取帝位的决心。这一仗,不仅迫使朱棣退守北京,而且,岳父张玉死于这次战乱。
梁山好汉杀梁山好汉岳父的事,原来却是这个寓意。这事,又与扈三娘、程小姐有何关系呢?
“一丈青”扈三娘的故事暂时讲到这里,提纲挈领,点到为止。假如要了解更多扈三娘的事迹,敬请关注本号,将为您讲一个五百年以来从来就没有解读过的《水浒传》真故事。
是如何建立起梁山的家业的?
一哥“俗人读水浒”之——
梁山泊首任理事长叫白衣秀士王伦,可不是无能之人,却被林教头一刀火并,实在是百味杂陈,可恨之处也是可怜之人。
一,“王总”小生意不错
话说落第秀才(准高中毕业)王伦在柴大官人的支持下合伙杜迁选址开办了水泊梁山抢劫总公司,又合了宋万、朱贵,生意红火,一则大宋将亡、此类项目各地开办甚多;二则选址好,八百里水泊绕山,山石密林深处设立公司总部,水泊外设分部;三则大额买卖一锤定音,小生意朱贵分部有权自理;四则通讯方式先进,画鹊弓联系总部分部。这样下来,温饱是可以解决的,吃喝是没有问题的,发展还是有希望的。
二,王总任职问题多
现将该公司班子及成员间存在的问题报告如下:1,工作无目标,思路不清晰,措施不创新,业绩不明显;2,一把手严重存在思想因循守旧、选人用人不当及“一言堂”等现象;3,股本设置不合理、分配不透明、约束激励机制不健全;4,班子不团结,各自不能摆清自身位置,不能“三省其身”,有严峻的内耗倾象。且老王本人不善、不愿引进新股东、招聘职业白领,无“将将”之才,下台也是早晚之事。
三、王总是死定了
自古有留任的将相,无留命的帝王,猴子尚是胜者为王,败者流浪,行走江湖,老大只有一个。王伦如果让位,以晁盖的大度或许会留下王总,但其位置面子都是相当尴尬的事,要知天王背后还有个阴险的吴用,后来还有一个黑三哥,这黑三哥可是敢对至交 “心腹”下黑手的主,看来这王伦不死于林冲刀下,也死于宋吴毒中,刀下之鬼,倒也快哉。嘿,内不稳、外主入,强龙要压地头蛇,留也死、让也死、赶也死,如此王总小命玩完矣。
真是:小本经营是王伦,梁山浑酒对月饮,不招不惹不想啥,咋就做了刀下人?风雪林冲苦命人,忍气吞声人下人,晁盖吴用外来人,一心要做人上人,勾勾搭搭一路人,无心难防暗箭人,火并小肚鸡肠人,强盗窝里无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