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终结者,当年苏联的核武器撒旦洲际导弹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北约编号SS-18 Satan“撒旦”导弹真正的名称是P-36M导弹,它是在P-36导弹上的改进。
首先来介绍一下P-36导弹。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民兵”导弹进入战斗值勤,它可以承受4-14百万吨级洲际弹道导弹的打击。为此,苏联决定必须研制2千万吨级洲际弹道导弹。这样只需要消耗1-2枚导弹,就可以摧毁美方的导弹发射井。1962年4月16日,苏联部长会议批准进行导弹总体研制。1962年5月12日,第586设计局开始研制采用偏二甲肼为推进剂的P-36(8K67)导弹并在1963年6月完成草图。该型导弹用于消灭美国“民兵”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装置,以及与工业和行政政治中心、电力系统中心、运输枢纽、洲际弹道导弹/防空/反导和海军基地、机场、航天发射场、经济和武装部队控制中心有关的最重要战略目标。
P-36导弹第一级发动机
导弹发射阵地采用6个独立单发发射井,发射井之间距离8-10千米,与P-16У导弹发射井不同,P-36导弹发射衬筒不转,靠导弹惯性制导系统发出的指令来实现导弹在射击平面的转动。这型导弹的发射准备时间为5分钟,极大提高了导弹的作战能力。
1963年9月28日进行了首次发射,不过没有成功。导弹产生爆炸,使得发射场地遭到破坏。之后在1964年又进行了16次发射并对导弹系统进行了改进。1965年1月14日,进行了地下发射井发射导弹的第一次试验。很不幸,这一次导弹又爆炸了,将重达200多吨的防护盖抛出几百米远。1965年7月,导弹开始飞行试验。这一年,导弹共进行了14次试验。从当年开始,先后组建了5个导弹师用于装备该型导弹。1966年11月5日,第1个P-36导弹团在克拉斯诺亚尔边区乌茹尔市进入战斗值勤。1967年11月7日,在红场阅兵始终导弹第一次亮相,不过拆除了游动发动机而且使用了非标准弹头。1967年7月,导弹开始列入装备,批量生产指定在南方机械厂进行,共部署260枚,该型导弹在1978年退出现役。
P-36导弹地下发射井
导弹最大飞行距离15000千米,射击精度1.3-1.9千米(极限偏差5千米),最大发射质量183.89吨,核装药威力500万吨TNT(携带重弹头达到1000-2500万吨TNT)。导弹弹长31.7米,最大弹体直径3.05米,采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推进剂,导弹接到发射命令后可以在4分钟内点火升空。导弹推进剂贮存箱采用带共底的整体贮箱,可以在加注状态下长期贮存,使用寿命为5-7.5年,为此使用了专用补偿装置。
导弹各级发动机采用开路主发动机和四燃烧室游动发动机。一级主发动机包括3个 由1台涡轮泵驱动的双燃烧室发动机组合,二级发动机则包括1个同样的发动机组合。
导弹制导系统为自主式系统,采用带滚准轴承的陀螺仪组和陀螺积分仪以及机电计算装置的陀螺稳定平台,具有法向、和侧向稳定通道、射程控制、视速度调节和导弹贮箱推进剂同步耗尽调控。
导弹通过陀螺稳定平台和地面光学仪器完成瞄准。此外,安装了专门的制动固体火箭发动机,从而减少后效冲量的影响并保证级间分离和弹头分离。
P-36导弹及其结构
P-36导弹结构示意图注释
1-弹头;2-仪器舱;3-二级氧化剂箱;4-二级燃料箱;5-二级游发动机;6-二级主液体火箭发动机;7-一级氧化剂箱;8-一级燃料箱;9-一级游动发动机;10-一级主液体火箭发动机
它的改进型P-36A导弹在1969年8月25日开始战斗值勤,同年11月19日开始列装,1979年退出现役。发射井间距8-10千米,深度41.5米,钢衬套直径4.64米。
P-36导弹发射
1970年8月28日,苏联召开国防委员会会议,专门讨论战略力量建设问题。会议上主要提出了两个完全对立的观点。中央设计局总设计师切洛梅提出了“还击-迎击”观点,苏联战略力量应该拥有巨大数量的非常容易使用和从简单、廉价的发射井中发射的廉价导弹,以及5000具发射装置。洲际弹道导弹采用气动发射,并装备廉价的模拟控制系统。装备导弹数量的巨大可以避免敌方的全方位打击,因为这么多数量的发射井被全部摧毁是不可能的。况且任何一个导弹防御系统也承受不起如此多的导弹饱和反应攻击。而南方设计局总设计师扬格利则提出了一个完全相反的观点,即“确保还击”,认为必须在最不利的条件下都要确保对侵略者实施核报复的能力。他建议研制新型多弹头采用预包装技术的威力更大、准确性更高的从发射装置上发射的液体导弹,发射装置具有可抵御敌方反应打击的防护能力,控制系统采用计算机。他还提出了两种液体-带同样战斗部的P-36M巨型导弹和MP-УP-100轻型导弹,区别在于战斗部组成不同。他的观点得到中央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科学研究所所长莫兹若林的大力支持,此外科学院院士克尔德什、亚历山大德罗夫和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也表示赞同。经过讨论,最终国防委员会采纳了他的观点。不久他去世后,方案实施工作落到了新任总设计师乌特金肩上。
撒旦导弹的奠基者-苏联著名导弹设计师扬格利
P-36M(PC-20A)洲际弹道导弹是在之前P-36导弹基础上的一次全新改型。1969年9月,苏联部长会议作出决议,批准进行导弹的总体设计。之后由于原总设计师扬格利的去世,新导弹研发工作由号称苏联导弹设计教父的乌特金担纲。1973年2月21日,导弹进行了第一次飞行试验;到1974年共进行了35次试验发射。1974年12月25日第一个导弹团在多姆巴罗夫斯基开始战斗值勤,1975年12月30日开始服役,1983年退出现役,共部署190枚。
P-36M导弹及其结构
P-36M(PC-20A)导弹(在运输发射筒内)结构示意图注释
1-固体燃气发生器;2-底盘;3-底盘上座;4-一级发动机;5-横向支承(环);6-一级燃料箱;7-氧化剂输送导管;8-一级氧化剂箱;9-运输发射筒外壳;10-一级反推喷管;11-过渡段;12-二级游动发动机排气管;13-二级游动发动机燃烧室;14-二级液体主发动机;15-二级燃料箱;16-二级氧化剂箱;17-过渡段;18-二级反推喷管;19-仪器舱;20-运输发射筒的适配器;21-导弹弹头
导弹结构比之前更紧凑,总长度比之前缩短0.4米,但推进剂贮量却增加约11%,有效载荷增加约40%。导弹最大射程11200-16000千米,单枚1800-2500万吨TNT当量弹头或者8枚50-130万吨TNT当量弹头,发射重量210吨,投掷重量7.2吨,弹长33.6米,弹体最大直径3.05米,命中精度1.6千米,导弹保存期限10年。
导弹是采用串联配置的二级导弹,两级直径相同。为更有效利用空间和减轻结构重量,第一级不在用箱间段和尾段,第二级也不用尾段。在第二级,发动机安装在燃料箱的环形腔内。
主发动机采用液体推进剂(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一级动力装置包括一台闭路单燃烧室主发动机和一台开路四燃烧室游动发动机。
P-36M导弹发射
导弹制导系统采用弹载数字计算机,可以在导弹战备值班情况下遥控导弹系统的参数,自动进行射前准备、射前遥控更换攻击目标、实施导弹发射以及按照预先选定的飞行参数控制导弹的飞行。导弹飞行控制采用实际飞行参数而不是用运动参数作为俯仰角控制程序输入。
导弹借助固体推进剂燃气发生器将导弹从地下发射井内的运输发射筒中发射出去。导弹控制在一级飞行期间靠摆动主发动机燃烧室,在二级飞行期间靠摆动游动发动机的燃烧室来实现。级间分离和弹头分离利用气体动力方法,即打开专用窗口,使燃料箱内增压气体从窗口排出。
导弹的战斗部加装有反导弹防御突防装置,导弹存放在运输发射筒内,实施冷发射。导弹高度戒备状态下反应时间从之前4分钟缩短到62秒,使用期限也从7年延长到10年。
P-36M导弹第一级发动机
Р-36М УТТХ(15A18)(注:УТТХ表示УЛУЧШЕНИЕ ТАКТИКО-ТЕХНИЧЕСКИХ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战技术性能改进)导弹在1977年8月16日根据苏联部长会议决开始研制,1979年11月27日结束试验,1980年12月17日开始服役,共部署308枚。
Р-36М УТТХ导弹及其结构
Р-36М УТТХ(PC-20Б)导弹(在运输发射筒内)结构示意图注释
1-固体燃气发生器;2-底盘;3-底盘上座;4-一级发动机;5-横向支承(环);6-一级燃料箱;7-氧化剂输送导管;8-一级氧化剂箱;9-运输发射筒外壳;10-一级反推喷管;11-过渡段;12-二级游动发动机排气管;13-二级游动发动机燃烧室;14-二级液体主发动机;15-二级燃料箱;16-二级氧化剂箱;17-过渡段;18-二级反推喷管;19-仪器舱;20-运输发射筒的适配器;21-导弹弹头
导弹在结构上与P-36M一样,没有进行改进。制导系统上改进了指挥仪表系统和弹载计算机软件,从而减少了工具误差和方位误差。
与之前的相比,导弹改为携带10枚50万吨TNT当量子弹头,最大射程11000千米,起飞重量211.1吨,投掷重量8.8吨。导弹长34.3米,弹体最大直径3米,命中精度达到惊人的650米,发射井深度39米,钢衬套直径5.9米。
Р-36М УТТХ导弹地下发射井
撒旦导弹设计师乌特金
到了上世纪80年代,苏联还研制了改型的重型液体洲际弹道导弹P-36M2(PC-20B),它是第三代导弹P-36M和P-36МУТТХ的发展型号。1983年8月9日,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作出决议,要求南方设计局研制该型导弹,希望新型导弹具备即使在多次遭受核袭击的恶劣条件下仍然能够摧毁敌方防护严密的各种类型目标的能力。经过5年和26次飞行试验后,第一个P-36M2导弹团在1988年7月30日于多姆巴洛夫斯克郊区进入战斗值勤,到1988年共部署58枚。1990年8月23日,它的改进型Р-36М2 мод开始战斗值勤。
P-36M2导弹及其结构
P-36M2(PC-20B)导弹(在运输发射筒内)结构示意图注释
1-头部整流罩;2-弹头;3-运输发射筒适配器;4-头部附件与仪器舱;5过渡段;6-二级氧化剂箱;7-二级燃料箱;8-二级液体火箭主发动机;9-二级游动发动机排气管;10-运输发射筒外壳
导弹射程8800千米,携带1枚2000万吨TNT当量核弹头或者10枚55-75万吨TNT当量核弹头,弹长34.3米,弹体最大直径3米,发射重量211.1吨,投掷重量8.8吨。
导弹是采用串联配置的二级导弹,结构布局与之前的P-36M导弹基本类似,一级动力装置采用一台单燃烧室主发动机,二级动力装置包括一台单燃烧室主发动机和一台四燃烧室游动发动机。
导弹制导系统采用高速弹载数字计算机和不间断工作并悬浮-启动工艺制成的高精度指挥仪表系统为基础,可以完成在末段直接导引弹头,自主进行自动瞄准和发射导弹。
导弹的发射、飞行控制、级间分离等工作均和P-36M УТТХ一致。
同时,为了提高抗打击能力,加固后的导弹发射井抗压力达到370千克/平方厘米。在结构设计上,导弹壳体采用新的焊接方式,更加牢固。弹体喷覆有特质多功能材料,增强了抗辐射能力。弹头采用卵形整流罩,既减小了核爆炸的影响,又能提高弹头的气动性能。
P-36M2导弹弹头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战略火箭军(后改称战略火箭兵)继续装备着Р-36М УТТХ和Р-36М2导弹。
冷战中一直是美国噩梦的P-36M系列导弹也终于后继有人。其实俄罗斯很早就开始酝酿研制新型重型液体洲际弹道导弹替代日渐老化的P-36M导弹。2009年底,俄战略火箭兵司令什瓦琴科中将宣布,俄罗斯将研制新型重型液体洲际导弹,以替换即将退役的P-36M2和УР-100Н УТТХ导弹。
随后不久,马克耶夫国家导弹中心、俄罗斯通用机械设计集团(原来的礼炮设计局,УР-100Н УТТХ 设计方)等单位开始新型导弹的预研工作,并参加项目竞标。
Р-36М УТТХ导弹发射组图
2011年初,该项目竞标结束,马克耶夫国家导弹中心的方案脱颖而出。同年,俄国防部副部长波波夫金表示,俄国防部已将新型液体重型洲际导弹项目列入俄联邦《2011~2020年国家武器装备计划》,预定于2016 年完成导弹设计研制工作,2018年装备部队(现已推迟到2020年左右)。根据《2011~2020年国家武器装备计划》,俄罗斯将为新型液体洲际导弹拨款770亿卢布,约合16亿美元。
根据马克耶夫国家导弹中心披露的消息,Сармат萨尔马特导弹可携带10个重型或者15个中型分导式核弹头,射程大于10000千米。该导弹预计将可能采用“一体两型”的设计思路,针对西欧和美国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其中针对美国的方案,导弹起飞重量150~200吨,射程16000千米,投掷重量达8吨,略高于P-36M2。针对欧洲的方案,导弹射程9000千米,起飞重量100~120吨,投掷重量5吨。两种设计都采用了分导式核弹头。
据介绍,“萨尔马特”将采用井基冷发射方式,发射时先用火药蓄压器将导弹弹射到发射井上方20-30米左右高度,然后导弹自行点火起飞。
“萨尔马特”将采用新型惯导+星光制导+卫星制导的复合制导方式,其分导式核弹头的打击精度比P-36M2更高,预计在250米左右。在导弹突防能力方面,由于导弹的投掷重量有所增加,其可以配备种类齐全、数量更多的诱饵,突防能力凸显。
2015年2月2日,俄国防部副部长鲍里索夫称今年将对该型导弹进行测试。当然,在导弹预计装备的2020年之前,P-36M2导弹这位老兵将继续站好最后一班岗。
萨尔马特导弹
cf生化模式终结者的所有形态?
说到CF里的终结者,大部分玩家都是首先想到这个蓝色的大怪兽,终结者模式一上线就成为了所有生化模式中最热门的模式,而蓝色的这位也是我们最常见的一位,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游戏里所有的终结者。
恶魔终结者:终结者-寄生模式的boss,当复仇女神出现时,其他进化至终点的幽灵可以进化为大恶魔终结者。
异形终结者:长得最丑的一个终结者,攻击方式也很原始,不会放电不会扔雷,是生化酒店等地图的终结者。
装甲终结者:是已经下架的恶魔剑客模式的boss,一局游戏可以出现好几个这玩意,只是那个模式已被删除我们再也见不到它了
变形金刚里面为什么没有女金刚?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在变形金刚诸多作品当中女性变形金刚一直都存在着,而且对剧情的推动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变形金刚G1动画中有一集题目就叫《女汽车人》,讲的就是擎天柱得知在塞伯坦的女汽车人有危险,率领铁皮等汽车人前去救援的故事。也引出了女性汽车人艾丽塔,火翼星,月娇,克劳莉娅……。她们一直留在塞伯坦星球抵抗霸天虎。
接着在动画中出场最多的女汽车人就是阿尔茜了,从86大电影一直延续到日版的《头领战士》。
而在IDW漫画中阿尔茜是覆灭煞君改造的女汽车人,战斗力极强。
到了《超能勇士》中,女性变形金刚是黑寡妇,她是霸天虎,却和原始兽合不来,最后加入了巨无霸。
在《变形金刚2堕落金刚的复仇》中汽车人和霸天虎均有女性变形金刚登场,汽车人是艾丽塔,阿尔茜,克劳莉娅,三者都变形成为摩托车,而霸天虎则是隐者战士以人类女性形态登场,去勾引山姆,套取情报。
而在动画《银河之力》中也有女性变形金刚登场,这就是雷娘,变成一艘战斗快艇,给汽车人造成不小的麻烦。
而在《变形金刚08动画版》中,艾丽塔是擎天柱的女友,在执行任务时掉入蜘蛛巢穴,变身成为黑寡妇,另外阿尔茜也有登场,可以控制大力金刚。
在《领袖之证》中阿尔茜和黑寡妇是死对头,阿尔茜对黑寡妇杀死搭档一直耿耿于怀。动画对二者塑造非常成功。
在领袖之证的设定集《普神圣约》中提到了女性变形金刚的起源:变形金刚女性领袖,继位前名为“赛坤迪(Secundi)”,第一位女塞星人领袖。《变形金刚:领袖之证》中赛天骄为元始天尊创造的十三使徒(Transformers Thirteen)之一,打造并使用天骄之锤。正史叙她与其兄揭开了反抗五面怪统治之战序幕。赛天娇Solus Prime是钛师傅的姐姐,第一位女性变形金刚,神器制造大师。她创造了星辰剑、天骄之锤、预言之笔、镇魂枪、咯迈拉神石、至尊神甲、无极组合、混沌之刃、塞伯坦之刃、时空之剑。后来被堕落金刚挖出了火种,化身成火种源之井。
另外在变形金刚动画,漫画和游戏中还有很多女性角色出现,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还要靠大家去发现和欣赏。女性变形金刚是变形金刚文化的一部分……
2060终结者v1跟v2有什么区别?
2060终结者v1和v2是人类创造的两种机器人,其主要区别在于外观和功能方面。
首先,v2比v1更先进,它具有更高的智能和先进的技术,如更强大的计算和更快的反应速度。
其次,v2拥有更先进的外壳和装甲,使其更加坚固和防御能力更强。
最后,v2的武器和装备也更加先进和多样化,使其在战场上更加占优势。综上所述,2060终结者v2是更加先进、更强大、更灵活和更具攻击性的机器人。
你心目中世界排名前十的科幻大片是哪些?
谢邀!
科幻电影自电影被发明不久就出现了,1902年乔治.梅里耶《月球旅行记》这部以同名小说改编的科幻电影一上映就征服了观众。至今,科幻电影历经百年发展,越来越受到观众的追捧,特别是9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科幻电影运用了计算机电脑合成技术,那种波澜壮阔的画面,绚丽震撼的特效以及让人无限遐想的未来,俘获了一大批观众的心。
我也是非常喜欢科幻电影的,由于每个人的审美角度不同,对于同一部科幻电影有的人喜欢也许有的人不太喜欢,正所谓罗卜青菜各有所爱,我喜欢的科幻电影有以下几部。
1.《阿凡达》
2.《星际迷航》
3.《星际穿越》
4.《盗梦空间》
5.《黑客帝国系列》
6.《2001太空漫游》
7.《火星救援》
8.《源代码》
9。《回到未来》
10.《流浪地球》
其实还有一些科幻加灾难的影片也是我非常喜爱的, 诸如《2012》 、《天地大冲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