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者网,支付宝现在里面的余额宝的利息怎么少了这么多了呢?
谢谢邀请!
有关余额宝收益率持续恶化的现象,相信大多数投资者都非常关注。毕竟这是一款开启全民理财新时代的产品,尤其是小白理财者最为青睐的互联网宝宝类产品。直至今天,在互联网理财产品琳琅满目的情况下,大家依旧难舍难分足以说明对其充满感情。因此,余额宝收益变化牵动着无数人的内心纠结。
余额宝自从2013年6月上市以来累计创造收益超过1700多亿,平均每天突破1个亿。一度高达6.7%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让所有余额宝用户无不为之欢呼雀跃。那么,今天的余额宝到底怎么了?
简单了解一下余额宝余额宝是蚂蚁金服旗下的核心业务板块之一,由天弘基金与支付宝联合打造,并由天弘基金管理并负责发售的一款理财产品,本质上属于货币市场基金。
余额宝作为现金管理类产品,具有安全性高、流动性强、收益较为稳定的“准储蓄”特征。以其随时转入、转出、消费、理财等功能于一体而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
经过短短几年时间的发展,余额宝已经不再是天弘基金一家独大的局面,而是引入博时基金等20家货币基金共同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基金大平台。截止目前,余额宝系总规模达到了1.94万亿元,用户数突破5.8亿。
余额宝诞生之前,国内老百姓几乎没有其他太多的理财选择,基本上都是以银行存款或者理财产品为主。而自从有了余额宝后,各种各样的互联网宝宝类层出不穷,且大多以余额宝为先锋,包括微信支付的零钱通更直接对标余额宝。因此,余额宝有互联网理财产品“风向标”的作用。
总之,余额宝是互联网宝宝类产品中最为大家熟悉的,国内74只互联网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都几乎与余额宝“共进退”。
余额宝收益变化根据4月5日,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余额宝当前最新收益率为2.3700%,其万份收益更是跌至0.6135。这已经成为余额宝史上最低年化收益率,也正是因为这一变化让很多投资者心理出现纠结。
但事实上,余额宝收益率跌至如此局面,并非始自于今年,而是从2018年开始就状况不断,最明显的一次出现在去年7月的央行定向降准之后,直接跌破3.0,之后就一路下滑。
后来,在这个收益不断下降趋势之下,大量的机构投资者开始选择撤离余额宝。随着收益进一步降低,不少个人用户也将余额宝里面的资金取出来存入银行或者其他渠道,比如说支付宝旗下的定期理财产品就备受欢迎。
余额宝收益率为什么越来越低余额宝收益率下降除了有内部主动分流的目的,更主要还是与央行货币政策性宽松趋向有关系。
首先,为防止流动性风险,在监管指导下,余额宝从去年年初就开启了限购。大家应该还记得那段时间,想要转入余额宝必须要在早上九点进行申购份额,但每天设置申购总量购完为止。于是,用户的抱怨四起,支付宝官方为破解限购令影响而改变策略,从当年的5月份起每月都会引入几家货币基金,直至今天的20家货币基金为用户提供服务。
然而,一开始大家熟知的只有天弘基金一家,为了让更多用户不受限购影响可以随时转入余额宝,就采取了分流和引流,将新老用户不断引入新的货币基金,最明显的举措就是提高新货币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其目的就是给规模过大的天弘基金“瘦身”,这也是监管为防止单只货币基金规模过大带来的流动性风险。
目前为止,余额宝里面的20只货币基金中依旧是天弘基金收益率最低,已经“破2.4”。
其次,就是市场资金面越来越宽松的影响,众所周知的就是去年央行连续4次定向降准。而今年年初再次开启全面降准,使得包括银行理财产品和货币基金在内的市场收益率都面临着下行压力。
由于余额宝属于货币基金,其主要投向就是银行协议存款等低风险产品,随着银行自有资金的增加,对于协议存款必定减少或者说提高了银行的议价能力。造成今天余额宝收益创下上市以来的新低。
由此可见,余额宝收益率跌破3.0,并非全部归咎于市场资金面。还有余额宝本身分流的目的。这一点,大家也可以从余额宝内的基金规模看出端倪来,一开始引进的基金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基金公司,自从绑定余额宝后个个都变得“膀大腰圆”了。
如何避开理财市场中的各种陷阱?
这个问题,小招邀请了招商银行App社区的理财达人来回答吧~
在投资生活中,大家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投资方式,其中有些是适合自己的,有些可能需要避而远之,那么到底哪里理财方式是我们要尽量避开的呢?
1 收益莫名的高
每个投资者都希望自己购买的理财产品可以有很高的收益,但是在较为成熟的市场环境下,收益也同样是市场化的,目前基础的银行理财收益在3%-5%之前,部分信托产品可以到6%-8%,当然还有些风险更大的、或者对投资者有特殊要求的产品可能会有更高的收益。
不过有些不法平台,恰恰就会利用投资者这样追逐高收益的心态,推出收益高的离谱,但对投资者几乎没啥要求的产品,通常这样的产品还会有一件华丽的外衣,比如XXX大集团兜底,投资于XXXX政府项目等等,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选择直接无视他们就是最安全的投资方式了。
2 非正规渠道的理财
通过近几年的知识普及,大家对P2P有了正确和客观的认知,懂得回避一些本无资质的项目。但是还有一些理财方式依旧在用一些非正规的渠道发售,且他们的风险更大。
比如说黄金的理财投资。由于黄金是大家最熟悉的投资品之一,围绕他开发的理财产品也不在少数。但是还有不少公司会引导客户到他们所谓的正规平台上参与黄金或者黄金期货的投资,同时还会建议投资者配置杠杆以获得“收益最大化”。对于这样的理财方式大家是千万要拒绝的,随时可能血本无归甚至产生负债。
3 代客理财
确实很多投资者都会觉得,其实我不太会理财,总觉得赚的不多,听说谁谁谁特别厉害,买什么都能涨,要不就直接把资金交给别人好了,支付点“会员费”,或者进行收益的分配。首先把资金划至别人账户就会产生巨大风险,随时可能分文不剩,其次就算是在你自己的账户上操作,那么如果这个投资人真那么厉害,他为什么还要来赚一般投资者的利润分成呢?真正投资能力强的人和团队完全可以去发行私募产品。
如果你真的习惯将理财的事交给别人,那么你可以选择基金产品,基金公司只收取你管理费和交易费用等,由专业的团队为你理财,得到的收益也都属于你,何必去冒那样的风险呢。
总之,市场有市场的规律,你不会轻易得到天上的“馅饼”,当你自己觉得包住一个“馅饼”时,请低头看看脚下是不是有一个更大的“陷进”在等着你。
以上回答来自理财达人,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各家银行都给出了怎样的存款利率吸引储户?
又是年关将至,针对国内的各大银行来说,年底考核将至,事关业绩指标、个人年底奖金,各家银行肯定又会使出“浑身解数”进行揽储。但是,今天的情况与往年可能会有一点点不同,总的来说就是“线下抢人、线上抢流量”!
线下“抢人”每年的这个时候,老百姓身上的资金比较充沛,而各大银行又面临着考核压力,尤其是一些中小银行和民营银行,为了能完成业绩,银行各个网点必然也会进行“揽储”大战,特别是在部分乡镇的信用社、农商行等,通过打广告、送礼品,存款达到一定金额,送米、送油、送锅、送被褥……,活动层出不穷,但又毫无新意!
而我们很多储蓄就是喜欢这一套,存一万元拿一袋米、存五万元领两桶油,虽说利率不一定真的能比平时多多少,但拿到手的实际收益却多了不少。老百姓自然高兴,而银行又能完成指标,两全其美!只是,我们老百姓存款是一定要留意,莫要“贪小便宜”,为了多拿礼品,把存款变“保险”,可就十分不划算了!
线上流量之战相比于线下的“揽储”大战,我个人觉得今年各大银行的线上流量之战可能,更有意思!各大银行通过自己的手机APP,或者其他互联网平台,推出多款理财产品,吸引投资者来购买!比如,支付宝定期板块就新加入了南京银行专区理财产品,10000起购,保证本金安全,年化收益可达4.4%。京东金融里面也先后加入了民生银行、长江商业银行、南京银行的多款理财产品,预期收益也都可以超过4%以上!
总之,随着年关的接近,各大银行的“揽储”之战必然又会兴起!伙伴们,年底会选择把钱投到哪个银行呢,欢迎留言讨论哦!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财经问题就请点击关注【财经者思】,记得多多点赞哦!!!
用钱生钱有多简单?
《用钱生钱有多简单?你想错了,钱不能生钱!》
原创作者:屠龙有术
01
钱生钱是错误观念,实际上钱不能生钱。
有人说:
用钱生钱有多简单?陈旭在这里要提醒大家,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想法,如果信以为真,以为有钱就能赚钱,你最终可能破产,家破人亡。
钱是不可能生钱的。
道理很简单,假设“钱能生钱”成立,假设是真的……
那么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既然有钱就能生钱,那么钱多,生的钱就更多……
按照这个逻辑,亿万富豪钱最多,那么亿万富豪就不可能破产了。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台湾亿万富豪油麻鸡郭胜利,原来是亿万富豪,后来破产了,去街头摆摊贩卖油麻鸡。
万达董事长的公子思聪哥,做生意亏本,听说欠债很多万。
乐视前董事长贾跃亭,手握几千亿资金,最后据说亏本1500亿……
如果有钱就能赚钱,那么,王思聪和贾跃亭,就不可能亏本欠债了,是不是这道理?
所以啊,认为“钱能生钱”,这是门外汉的想法,这是想当然。
以为有本钱,就能赚钱,这是对经济规律一窍不通的门外汉的想法。
02
既然有钱,并不能生钱,那么钱是怎么增值的呢?
其实,金钱和权力,是正确解决问题的报酬。——屠龙有术
所以,有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善于正确解决问题。如果你善于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你发财致富是必然的结果。
金钱 = 权力 = 智慧 = 正确解决问题
一个人,只要他善于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他必然会获得上级领导和生意伙伴的认可,必然有贵人相助,他就升官发财了。
为什么会升官发财?
因为你善于解决人际关系,大家跟你关系都很好,提拔你对大家有利,所以大家都提拔你,提携你,最后你就飞黄腾达了。
03
大家为什么会帮助你,提拔你呢?
那是因为,帮助你,提携你,对他们有利。
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帮助你的。
如果帮助你,对大家不利,自然就没人会帮助你了。
所以啊,为了获得大家的帮助,我们必须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确保大家帮助我们,对大家有好处,有利可图。
这样一来,就会有很多人愿意提拔提携我们,就会有很多人愿意跟我们做生意,我们也就发迹了。
综上所述,钱并不能生钱,如果钱能生钱,亿万富豪钱最多,亿万富豪就不会破产了。
然而,身价曾经上千亿的亿万富豪贾跃亭破产了,万达集团的公司,身价60亿的亿万富豪思聪哥欠债了。
亿万富豪都破产了,足以证明,钱不能省钱;如果钱能生钱,亿万富豪就不会破产了。
04
唯一能赚钱的,就是正确的决策。
小时候,陈旭的亲妈(我妈是解放前地主资本家的女儿)亲口教我的:
一等人,未卜先知;
二等人,一见便知;
三等人,过后方知;
四等人,一无所知。
上面四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第一句话意思是,第一等的高手,事情还没有发生,高手已经提前预测,预知了“某事将要发生,结果是什么”……
所以高手就抢先行动,抢占最有利的位置,等事情发生之后,因为高手处于最有利的位置,于是高手就赚的盆满钵满,就升官发财了。
第二句话意思是,第二等人的人,事情没有发生之前,他预测不到事情将会发生,也不知道结果是什么,此刻二等人是懵懂无知的。
但是只要事情发生之后,二等人看一眼,就明白事情是怎么回事,最终结果会是什么。
第三句话是,第三等的人,事情没有发生之前,他无法预知事情将要发生,也不知道结果;事情发生之后,结果已经出来了,三等人看到结果,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已经晚了,耽误了时间,失去了升官发财的机会。
三等人等于对社会经济规律完全不懂行,所以属于社会和经济门外汉的水平。
基本上,我国14亿人,中产以上富人有3亿,还有11亿贫穷的人,这11亿人,基本都是经济门外汉,完全不懂社会规律和经济规律。
第四句话是,第四等的人,事情没发生之前,他不知道某事将要发生;事情发生之后,他看到了也不明白;事情已经发生了,也结束了,四等人还是不承认现实,还是不知道这个事情是怎么回事,还是无法预知结果。
这个四等人,基本上就是现在怀念40年前计划经济大锅饭的那一群人,他们对现代市场经济知识一无所知,导致他们处于最贫困的阶层。
只有提前预测事物发展方向,并作出正确决策,让自己处于经济活动中最有利的位置。
只有这样,才能赚到钱,才能发财。
低收入如何理财?
蓄水池投资法,
蓄水池投资配置法
在投资中,把最擅长的投资方法作为蓄水池,以这个投资方法作为基础投资,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其他中高风险的投资。
举个例子:
小惠手头有10万元积蓄,怎样进行配置?
本人风险承受能力一般,对于本金损失是相当头疼的,属于保守型,因此选择风险较低的银行理财(以年化收益5%为例)。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风险评估,选择适合的理财方式。
10万元本金都投入银行理财,一年后获得利息5000元。
——
第二年,小惠学了一点理财知识,知道了“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做任何事情都需保持不断学习提升自我。
于是,10万元本金依然放在银行理财,而前一年获得的利息就投入到网贷平台互惠理财,年化收益12%(反正是赚来的利息,亏了也不怕)。
一年过去,到手的本息为:
100000*(1+5%)+5000*(1+12%)=110600元
——
第三年,基于已经在互惠理财出借了一年,体验感觉也不错,于是决定加大投入,保留8万元进行银行理财,剩余的都投入互惠理财。
80000*(1+5%)+30600*(1+12%)=118272元
可以看出,3年内获取的利息,从5000元,5600元,7672元进行攀升,在这一套理财方式中,银行理财就是蓄水池,即这个例子中小惠最擅长的理财方式。
当然,以上只是作为保守型出借人资产配置的举例,并不构成投资建议。
以最擅长的投资方法作为蓄水池,能够持续获得较为稳定的收益,保证整个投资的安全,降低整个投资风险。
当然,依据个人偏好,蓄水池可以是任一形式的投资方式,当一定要选择自己所最熟悉最擅长的。
在家庭资产“4231资产配置法则”中,40%用于投资,创造财富,钱生钱;30%用于家庭生活开支,用在衣食住行等家庭基本开支;20%用于储蓄,以备紧急时使用;10%用于保险,用于意外情况的发生。
用“蓄水池投资法”对待40%用于创造财富的资产,能让你获取更多收益,并能够保证你的资金在不同产品间合理的流动。
风险承受能力强,则需要对自己投资的项目有深入的了解,保证蓄水池不会漏水。风险承受能力弱,就避开中高风险项目,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蓄水池”,安耽获取稳健的财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