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轩辕传奇破幽谷怎么打,有哪些搞笑小说值得推荐?

游戏资讯 admin 2023年07月03日 18:40 65 次浏览 0个评论

轩辕传奇破幽谷怎么打,有哪些搞笑小说值得推荐?

以前整理过一个搞笑小说的书单,放在这里,应该满足问题要求。

1《惊悚乐园》作者:三天两觉

简介:主要讲述以主人公封不觉为主导的各个人物通过一个名为惊悚乐园的超越维度的游戏在自己的生命中诞生了一条与常人生活轨道垂直的新轨道,在这条路上追寻真理,渐行渐远……

2《莲花宝鉴》作者:油炸包子

简介:一个小偷因偷窃菩提老祖东西,并算出他为百世恶人,惊奇主角为何还能转世投胎,所以为了让主角赎罪就强迫学习神功《莲花宝鉴》,欲练此功未得大成不得近女色,不然神功帮你自宫。该书作者是油炸包子。

3《异常生物见闻录》作者:远瞳

简介:一栋偏僻陈旧的大屋,一堆不怎么正常的人外生物,还有一份来自“神明”的劳动合同,三要素加起来让郝仁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忙碌的房东和最高能的保姆,最混乱、最奇怪、最不正常的房客房东的故事就此开始。

4《废柴道士爆笑生活》作者:轩辕小胖

简介:马力术,是一个以贴小广告为生的“文化工作者”。他出生在一个历代都有一个有通灵能力传人的道士世家,而这一代的通灵能力又刚好遗传到了马力术身上,于是他继承了他爷爷的二叔的大爷的曾孙子留给他的一座二层小楼,开始了他的道士生活。

5《一念永恒》作者:耳根

简介:一念成沧海,一念化桑田。一念斩千魔,一念诛万仙。唯我念……永恒.

6《贩罪》作者:三天两觉

简介:他用“心之书”贩卖“罪恶”,用惊世智慧布局谋篇。

7《修真聊天群》作者:圣骑士的传说

简介:突然有一天,潜水良久的宋书航突然发现群里每一个群员,竟然全部是修真者,能移山倒海、长生千年的那种!

8《网游之近战法师》作者:蝴蝶蓝

简介:主要讲述了一个超级武者却在学校当体育老师的顾飞,在学生推荐下玩起了网游,但却错误的选到了法师这个职业,最后成为一个近战暴力法师,踏上一条新的游戏之路的故事。

9《鬼喊抓鬼》作者:三天两觉

简介:一部氛围轻松的都市传奇,嗯……这简介不错,写了等于没写。

10《冒牌大英雄》作者:七十二编

简介:主要讲述了一个胆小怕事的胖子,却是机械修理兵、侦察兵、军事参谋,而后被迫卷入一场战争,由此展开的故事。

11《从前有座灵剑山》作者:国王陛下

简介:因彗星陨落,末法大劫而降临的奇才,来自现代世界的穿越者王陆,怀着千年未有的空灵根,踏入灵剑派山门,走上了一条成为智商碾压异界,成为绝世强者的不寻常路!

12《极品家丁》作者:禹岩

简介:林晚荣在空间传递的时候,又触发了时间逆转,重新回到了十八九岁那个年纪,可是思想却仍然是二十五岁的时候。

13《最强反套路系统》作者:太上布衣

简介:身披狂徒铠甲,肩扛日炎斗篷。左手无尽之刃,右手诛仙神剑。横扫修仙界无敌手,就问一声还有谁?徐缺他每天不是在装逼,就是在装逼的路上。

14《史上第一混乱》作者:张小花

简介:我叫萧强,外号小强,在一家冷冷清清的街道上,经营着一家冷冷清清的当铺,整天....无所事事,可是只要一遇到事,就能让人遇大刺激,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个叫刘老六的老头,自己声称是神仙,还莫名其妙的和他做了一笔交易。

15《宅妖记》作者:善水

简介:宅男漫画家许知乎,带着自家的老房子,穿越到了仙侠大杂烩的昆吾世界,还和盘丝洞的七个蜘蛛精妹子做了邻居,牛魔王铁扇公主石矶娘娘蜀山剑派白娘子苏妲己各种乱入……

16《我就是妖怪》作者:张小花

简介:我是一个妖怪,我是一个可以让时间停止的妖怪,我是一个可以让时间停止甚至倒退的妖怪。这些都没什么,我的身份远不止这么神秘。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侵删)

轩辕传奇破幽谷怎么打,有哪些搞笑小说值得推荐?

谁能提供古代100句优美的诗词?

要说古代流传下来的优美的诗词可以说是数不胜数,灿若星河,可是要整理出100句出来而且是十句一分类,也要花费不少的时间整理一下,自己整理出来了“梅花”、“桃花”、“荷花”、“竹子”、“雪花”、“梨花”、“爱情”、“菊花”、“兰花”、“牡丹”这十类诗词。

1.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2.桃花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

茫茫天意为谁留,深染夭桃备胜游。

千株含露态,何处照人红。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花在舞楼空,年年依旧红。

千叶桃花胜百花,孤荣春晚驻年华。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3.荷花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杨万里(宋)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宋)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长恨歌》白居易(唐)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采莲曲》王昌龄(唐)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亿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李白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古诗十九首》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苏幕遮》周邦彦(宋)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望海潮》柳永(宋)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乐府

4.竹子

窗前一丛竹,青翠独言奇。

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

清风一榻水云边,不独柳眠竹亦眠。

拔地气不挠,参天节何劲。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溪光竹声两相宜,行到溪桥竹更奇。

插棘掠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5.雪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6.梨花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

红袖织凌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启朱唇、金风桂子,唤残梦、微雨梨花。

梨花有思缘和叶,一树江头恼杀君。

7.爱情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8.菊花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菊花》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陶渊明《过故人庄》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 郑思肖《画菊》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明·唐寅《菊花》

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唐 刘禹锡《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 《重阳席上赋白菊 》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唐·白居易《咏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宋·苏轼《赵昌寒菊》

9.兰花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

幽谷出幽兰,秋来花畹畹。

夏浅春深蕙作花,一茎几蕊乱横斜。

10.牡丹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辞三首》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赏牡丹》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红牡丹》

簇蕊风频坏,裁红雨更新。眼看吹落地,便别一年春。——元稹《牡丹》

牡丹奇擅洛都春,百卉千花浪纠纷。国色鲜明舒嫩脸,仙冠重叠剪红云。范纯仁《牡丹》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赏牡丹》

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白居易《牡丹》

若占上春先秀发,千花百卉不成妍。——司马光《和君贶老君庙姚黄牡丹》

天香夜染衣犹湿,国色朝酣酒未苏。——辛弃疾《鹧鸪天·祝良显家牡丹一本百朵》

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诗》

崆峒山传说?

传说:黄帝见广成子

远古仙人广成子驾玄鹤来到崆峒山,只见林木葱茏,幽谷滴翠,泾河与胭脂河如两条素练环山而流,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便想住下来养神化气。但美中不足的是,崆峒山还不够高,不足以隔断尘嚣,影响修炼。玉帝知道后,立即派二郎真君挑泰山之石加高崆峒山。二郎真君神力无穷,往来如飞,不日即将崆峒山加高到天廷准许的高度。最后挑来的两块和房子一般大的巨石,不能往上加了,只好丢在山下,这便是今天人们看到的“二郎石”。

浦江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1、景区名称:仙华山风景名胜区

景区地址:浦江县七里乡仙华村

景区级别: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景区特色:山巅多峰林,峡谷有古寺,仙湖映翠峰,山体多洞穴,景区多传说。以山顶峰林为特色,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

历史传说: 相传轩辕黄帝少女元修在此修炼得道升天。明代大文豪宋濂称其为“天地间秀绝之区”。刘伯温叹曰“仙华杰出很是怪异,望之如云浮太空”。

主要景点:最高的少女峰是景区的亮点,云雾飘渺间,一览众山小,俯览浦江城景,感觉还是不错的。

景区简介:仙华山又名四姑山,主要看点一是奇秀山峰多,每座山峰都有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主要的山峰为:华柱峰“雄健挺拔’’,少女峰“奇异险峻”,莲花峰“含蓄俊秀”,一指峰如一手指指向蓝天。二是奇石怪洞多,人们给这些奇石起了一些有趣的名字,如白蛇、跳涧猫、迎客猴、虎头石、情人岩、笑口常开、定海神针等,比较有名的洞穴有“鼎湖洞”,又名通海 洞(相传轩辕在湖北鼎湖升天之际,因爱女心切,通江达海,由地下到此看望爱女)、织绢洞(传为少女纺织处)。三是到达山顶,登高望远,享受一览众山小的快感,云雾飘渺间,只见青山连绵起伏,远处梯田层层,民居参差,阡陌交通,尽收眼底。

心随景动(我的感想):仙华山风景名胜区在浦江的名声还是很响亮的,它若排在第二名,估计没有景点能排在第一。广义的仙华山风景名胜区非常大,分为峰林仙华山、江南第一家、富春野马岭、幽谷古禅寺四大景区,总面积约66平方公里,一天之内根本看不完。

旅行建议:体弱者慎行,如果不能登上山顶,来这里游玩没有多大意义,特别是少女峰有一段很窄很陡峭的路,要扶着铁链才能爬上去,门票大约50元。

2、景区名称:神丽峡景区

景区地址:金华市浦江县浦南街道丽水村

景区级别:4A级旅游景区

景区特色:影视基地,自然峡谷景观。

历史底蕴:景区内有长达3公里的古驿道,历史上是文人墨客游览的好去处,留下了大量诗篇,如吴思齐等。

主要景点:丽水秀湖、陈老祖公庙、秋波潭、桃花寨、水帘洞、古驿道、百步岭、金牛望乡、西施潭。

景区简介:神丽峡景区系横店集团投资开发,景观内有山有谷有林,山峦嵯峨,峡谷幽深,古道盘山,巨石林立,植被茂密。

心随景动(我的感想):神丽峡距离义乌的和何斯路景区非常近,据何斯路村何姓族谱记载,秦国灭掉韩国后,部分韩氏弟子因为害怕秦国追杀,改为“何”姓,向南逃亡,美其名曰“从师”(有点像慈禧太后,八国联军侵华期间,西逃路上美其名曰“狩猎”),他们安稳下来后,定居地取名“何师路村”,意思是何姓人家在从师的路上成立的村。“师”改为“斯”,网上的说法普遍是:此地缺水,“斯”从五行上说属水。我感到奇怪,逐水而居是人类的本性,何斯路向南几公里有岩口大水库,向北几公里有丽水湖,战国时代也许没有这些湖泊,最起码说明这里地势低洼,是不容易缺水的地方,而且神丽峡风景更加秀美,不知道他们为何选择在如今的何斯路村。

我还想起来神丽峡景区好像有一段不光彩的历史,景区管理不太好,大概是前年,新闻报道神丽峡景区存在环境卫生整治不力、综合管理能力下降等问题,被通报批评了。

旅行建议:门票大概30元,儿童半价,这里适合春天踏青、夏天避暑。

3、景区名称:嵩溪古村

景区地址:金华市浦江县白马镇

景区级别:3A级旅游景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特色:古民居,乡村游景点,浙中地区保存最完善、体量最大的古村落。

历史底蕴:800年历史的村落

主要景点:嵩溪十景:“鸡冠望潮”、“ 屏山 拱翠”、“样貌禾浪”、“溪桥月色”、“庵岩晴雪”、“ 石潭龙映”、“西岭秋阴”、“燕诒春诵”、“东壁石斧”、“嵩麓灶烟”。

景区简介:依山傍水的古村,有很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黑瓦白墙的房屋,木结构顶梁,石头堆砌的墙壁,很有怀旧的故居韵味。古村因地势而建,古屋错落有致,老街纵横交错,清溪百转迂回,村里民风淳朴,是一个清净的乡村游景点。

心随景动(我的感想):不得不承认,嵩溪(sōng xī)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比较生僻,外地游客不一定知道这个山中的小村庄。群山环抱、溪流环绕的嵩溪古村,现在讲起来是多么的诗情画意,是都市居民向往的返璞归真、远离尘嚣之地,但是在交通信息都不发达的年代,群山环抱的村落是经济落后的代名词,所以才有了“穷山沟”的说法。

让我感触颇深的不是这里的景色,而是嵩溪人的奋斗精神,他们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人类生存法则运用得淋漓尽致。

计划经济年代,为了粮食增收,嵩溪人就“撸起袖子加油干”了,铁锹挖,锄头刨,两肩抬,一肩挑,兴建了官龙桥水库、东坞水库,石姆岭水库等许多水利工程。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开始之际,嵩溪人抓住契机,利用山上的石灰石资源,兴建了很多石灰窑、炼灰厂等,嵩溪因石灰经济开始繁荣。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了市场经济,嵩溪村民购买丝织机,建起了织布厂,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冲出亚洲,远销非洲。

旅行建议:免费,清净小众景点,远方外地没有必要特意去。

安徽省有哪些著名的山?

认真想了想,有很多啊。

1、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黄山是安徽旅游的标志,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的山岳风光。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黄山代表景观有“四绝三瀑”,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黄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著名景点有以下这些:四绝三瀑黄山四绝,是指中国安徽省黄山的四种独特景观。分别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三大名瀑:“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龙瀑”。奇松奇松即形态奇特的松树。最著名的黄山松有:迎客松、望客松、送客松、探海松、蒲团松、黑虎松、卧龙松、麒麟松、连理松,这就是黄山的十大名松。黄山名松上百,最著者为“黄山十大名松”:迎客松:位于玉屏楼东,黄山标志。送客松:位于玉屏楼右。2005年冬天枯死。后于玉屏楼右翼再找到候补松树。蒲团松:位于莲花溪谷。竖琴松:位于卧云峰侧北坡。麒麟松:位于清凉台。探海松:位于天都峰的鲫鱼背旁。接引松:位于始信峰。连理松:位于散花坞与始信峰中间。黑虎松:位于北海至始信峰岔道口。龙爪松:位于始信峰。西海景区还有经胡志明起名的团结松。怪石黄山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各异。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黄山几乎每座山峰上都有怪石,其形成期约在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奇松怪石,位于北海的梦笔生花、以及“喜鹊登梅”(仙人指路)、老僧采药、苏武牧羊、飞来石、猴子望太平(猴子观海)等。云海自古黄山云成海,是云雾之乡,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观、尤以冬季景最佳。依云海分布方位,全山有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黄山一年之中有云雾的天气达200多天,水气升腾或雨后雾气未消,就会形成云海。红树铺云,成片的红叶浮在云海之上,这是黄山深秋罕见的奇景。北海双剪峰,当云海经过两侧的山峰约束,从两峰之间流出,向下倾泻,是黄山的又一奇景。温泉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古称汤泉),源出海拔850米的紫云峰下,水质以含重碳酸为主,可饮可浴。传说轩辕黄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返老还童,羽化飞升的,故又被誉之为“灵泉”。黄山温泉由紫云峰下喷涌而出,与桃花峰隔溪,是经游黄山大门进入黄山的第一站。温泉每天的出水量约400吨左右,常年不息,水温常年在42度左右,属高山温泉。黄山温泉对消化、神经、心血管、新陈代谢、运动等系统的某些病症,尤其是皮肤病,均有一定的功效。三瀑黄山有36源、24溪、20深潭、17幽泉、3飞瀑、2湖、1池。黄山之水,除了温泉之外,尚有飞瀑、明荃、碧潭、清溪。著名的有“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龙瀑”,并称为黄山三大名瀑。人字瀑古名飞雨泉,在紫石、朱砂两峰之间流出,清泉分左右走壁下泻,成“人”字型瀑布,最佳观赏地点在温泉区的“观瀑楼”。九龙瀑,源于天都、玉屏、炼丹、仙掌诸峰,自罗汉峰与香炉峰之间分九叠倾泻而下,每叠有一潭,称九龙潭。古人赞曰:“飞泉不让匡庐瀑,峭壁撑天挂九龙”。是黄山最为壮丽的瀑布。百丈瀑在黄山青潭、紫云峰之间,顺千尺悬崖而降,形成百丈瀑布。近有百丈台,台前建有观瀑亭。

黄山年平均有雾凇62天,雨凇35.9天。黄山大部分是粒状雾凇,气温在-2至-7℃时,就容易形成当雾滴扩大到毛毛细雨时,就能形成雨凇。

2.天柱山

安庆市潜山县西部的天柱山,又名潜山、皖山、皖公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万岁山、万山等。为大别山山脉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或称余脉)。一般指潜山县境内以其主峰天柱峰为中心的山地,有时也指其主峰。据1980年航空测定,主峰海拔为1488.4米,规划保护区面积为333平方公里,风景区面积为82.46平方公里,中心位置(天柱峰)地理座标东经116°27′,北纬30°43′。

天柱山因独特的自然景观,名列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早在汉武帝时就封为“南岳”,历代都有人文活动。建国后开发为风景名胜区,景区于2011年获A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2011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

天柱山在历史上被道教、佛教视为宝地。道家把天下名山洞府封天柱山三祖寺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称天柱山为第十四洞天,第五十七福地。

庄名弼《游大龙山记》中云:“道书所载,天下有八天柱,中国有三,潜其一也。”可见天柱山在道家眼里具有极其重要地位。东汉名道左慈就在此“炼丹得道”。从南北朝起,道家先后在天柱山建过五岳祠、灵仙观(真源宫)、天祚宫等著名道观,其中真源宫曾拥有道房3600多间。佛教的二祖、三祖、四祖,都曾把此山作为传授衣钵之所。

山间先后建起过山谷寺(三祖寺)、天柱寺、佛光寺等著名佛刹72座。鼎盛的唐宋时期曾有“三千道人八百僧”之说,方圆数百里的善男信女,来此朝仙谒圣者络绎不绝。宋舒州太守陆修曾吟“碧瓦朱栏拥绛霄,紫云深绕宝风飘”诗句,状写当时殿宇辉煌,烟云缭绕的盛况。宋后,多数寺观毁于兵火,或圯于废弃,虽有修复,终不能再现前朝之盛。现山中尚存三祖1寺,及第、齐云、上封、护国4庵,近年经陆续修整,佛教活动已恢复正常。千百年来,众多名道高僧在此讲经传道,采药炼丹,留下许多奇妙传说,给天柱山景胜增添一层神幻色彩。

景观云海,天柱山上经常云铺幽谷,雾掩危崖,到处一片。云天海浪。其中最为瑰丽奇绝处有三,即东关寨、西关寨和良药坪。宝光,登上渡仙桥,眺望天柱峰,若面前有浓雾密云,背后有强烈的阳光,则面前的云雾,会出现一个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光环,层层相套,绚丽无比。这时,若置身于阳光和云雾之间,阳光将人的身影投射到前面的云雾屏幕上,光环中就会出现人的身影,真是奇妙无比。这种奇妙的景象,就是天柱“宝光”,俗称“佛光”。日出日落,天柱山的观日台,是观日出的最佳地点,仲冬雪后和春秋两季,是天柱山观日出的最好时令。

天柱晴雪,“潜阳十景”之一。天柱寺东之五镜山,应是古“天柱晴雪”景点所在,即天柱寺东之晴雪崖也。由虎头崖去玉镜山,最近最便。“天柱晴雪”是天柱山独有的奇观,古今游人,登临观赏如入天宫琼瑶,无不为之陶醉。前人有诗赞曰:“巉绝奇峰自古闻,今观晴雪信超群。千寻玉照悬秋月,一柱冰霜散夏云。”“孤峰屹立耸层霄,积雪多年未易消。万丈寒光通碧汉,一团晴影动琼瑶”。

3.九华山

九华山(Jiuhua Mountain),古称陵阳山、九子山,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传说因唐朝李白《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诗:“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而更名为“九华山”。

九华山为皖南三大山系之一,主体是由花岗岩岩体组成的强烈断隆带。其边缘地区除部分为沉积岩外,大都是由花岗闪长岩组成的褶皱断块轻度隆起带。九华山地处北亚热带,不仅受到湿润季风的影响,而且受到山区海拔高度、地形地势的制约,所以具有温和、湿润、阴凉等山区气候特点。

九华山北俯长江,南望黄山,东临太平湖,西接池阳,绵亘一百余公里,主要有九十九峰,最高的十王峰海拔1342米。九华山区域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大致呈南-北走向,介于东经117°43′-118°80′,北纬30°24′-30°40′之间。

九华山自山麓至天台峰,名刹古寺林立,文物古迹众多,尚存化城寺、月身宝殿、慧居寺、百岁宫等古刹78座,佛像1500余尊,藏有明万历皇帝颁赐的圣旨、藏经及其它玉印、法器等文物1300余件。

4、琅琊山

琅琊山,位于安徽省滁州古城西南约5公里、现滁州市的西郊。主峰小丰山,海拔317米,总面积240平方公里。琅琊山享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皖东明珠”之美誉。因盛产多种中药材,而被人们誉为“天然药圃”。境内有醉翁亭、琅琊阁、城西湖、姑山湖、胡古等景点。

琅琊山古称摩陀岭,唐大历六年(771),滁州刺史李幼卿搜奇探胜,听闻传说琅邪王司马伷曾率兵驻此,因名,又称琅耶山。后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名扬天下。世事更替,历史变迁,琅琊山的古建筑历尽沧桑,多有毁损。现留存的大部分古建筑,多为清代光绪年间和民国初年营建或修复。建国后,1956年和196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两次发文,决定将琅琊寺、醉翁亭、丰乐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首批被国家林业部确定的国家森林公园。2001年1月11日琅琊山森林公园成为全国首批获得AAA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的景区。

琅琊山以其山水之美,更因有千古名篇《醉翁亭记》和琅琊寺、醉翁亭等名胜古迹而传誉古今。始建于唐代大历六年(771年)的琅琊寺,至今已1200余年。建于宋代庆历六年(1046年)的“醉翁亭”,至今已900多年。继唐代诗人顾况、韦应物,北宋诗人王禹偁撰写了描绘琅琊山胜境的诗文后,欧阳修在出任滁州知州期间,又撰写了散文名篇《醉翁亭记》、《丰乐亭记》和其他有关琅琊胜景的诗文约一百多首(篇),并由宋代著名书法家苏轼专为《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书碑。

宋代的曾巩、王安石、辛弃疾,明代的宋濂、文征明、王守仁等诗人、文学家、书画家、教育家,都曾宦游或旅居于此,并作诗文以记其胜。琅琊寺及醉翁亭、丰乐亭内外,唐宋以来的历代摩崖、碑刻比比皆是,有数百处之多。其中,以唐代李幼卿、柳遂、皇甫曾等人的诗碑尤为珍贵。

民国年间和建国后,琅琊山继续成为诗人、作家向往的游览胜境。1936年4月,著名女作家方令孺教授,约同女作家丁玲、画家徐悲鸿等游览琅琊山后,写了散文新篇《琅琊山游记》。

1985年10月下旬,中国散文学会和中国作家协会安徽分会在琅琊山联合举办了“醉翁亭散文节”,王西彦、何为、柯蓝、艾煊、江流等散文作家、诗人、评论家和编辑、新闻记者共四十多人,聚会琅琊山,研讨当代散文复兴的前景,集中创作了一批描绘琅琊胜景的散文佳作。

5、浮山

浮山,又名浮渡山,位于皖中偏西南、长江北岸的白荡湖滨,铜陵市枞阳县浮山镇。最高峰海拔165米,面积15平方公里。

浮山是一座沉睡亿年的古火山。遗存下来的火山口、火山钟、火山渣(浮石)及溶岩流向,龟裂纹路和断层裂隙,均为全国罕见。

浮山又是一座佛教名山。早在晋梁时期(266——557),浮山就建有寺庙。晋梁以后,经过开发,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如孟郊、白居易、范仲淹、王安石、黄庭坚、左光斗、张英、方苞等。

1987年,安徽省正式公布浮山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同时申报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2年底,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2001年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2016年浮山入选“全球网民心目中安徽最美的地方”。

浮山玲珑剔透,景物奇秀雅洁,四时幻变,早晚殊同,移步换景,令人赏心悦目。

奇峰妙高峰,位于浮山之南,海拔165米,是景区第一峰。峰左有抱龙高耸,峰右与戗山相连。两旁若翼若拱,显示妙高博大伟丰。峰下昔有大华严寺,为江左名刹,后废于太平天国时期的战火。1924年,改建成浮山公学,成为推行新式教育的基地。峰顶昔有“望江亭”,系明桐城县令樊仿所筑,后毁。1986年重建。立此亭观景,四山飘缈,长江如带,九华、天柱俱在望中。元末,陈友谅扎寨浮山,在此起墩指挥兵马,人称“点将台”。明清之际,先后有胡其芬、詹砻匠沿峰筑堡,抗拒张献忠、洪秀全起义军。此处设有瞭望点,遇军情则举火报警,故又叫“大烟墩”。因峰形如锅反扣,亦名“锅底峰”。飞来峰,紧依妙高峰,绝壁悬崖,如斧劈刀削。石壁之上,一奇石如古之峨冠架在危石之上,有腾空之势,有下坠之危,故石名“飞来石”,峰名“飞来峰”。从浮山中学东侧上眺此石如“蓝天耸玉葱”,又似“海螺钉礁上”,奇幻异常。石下有缝隙透光,云气上升如炷香燃。石上刻有“何地飞来”四字,旁署“雍正四年刘珩群题刻”等字样。缥缈峰,在妙高峰下,飞来峰上,有一巨石如蘑菇,突出山表3米左右。上平如砥,“置身天半”四字刻其上,云蒸雾绕,石峰隐现,故称缥缈峰。登临此峰,可见江涛滚滚,白帆点点,平沙绣错、烟树迷离,人有羽化升天之感。如来峰,妙高峰东侧,一石耸立,如斧刻浮雕,常流瑶光玉气。自下上观,如大佛面东而坐,仪态万方,故名。文殊峰,一名闻虚峰,中折一罅,有泉喷流,注入垂虹井,夕阳西照,色彩纷呈。人立此峰,滴珠岩内悬瀑之声不绝于耳,故名“闻虚”。后因浮山成为佛教胜地,故皆误为“文殊峰”。文殊之半有绿萝岩,岩畔古藤纠结,与峰争翠,峭壁倚天,如笋拔地。立马峰在文殊峰之北。出金谷寺,左行二百步,迎面一峰垒石而立,中部洞穿,峰体如飞马凌空。上有“仙人床”,可卧可游。明月初上,峰幻变成兔,扑朔迷离,生机无限。此乃金谷、会圣两岩的往来要道,古称“盘谷关”,关上即为“立马峰”。翠微峰,在立马峰之北,下可通九曲涧,上可攀抱龙峰。南距望江亭数百米,北连会圣古刹和天池。峰顶古有“三友亭”,不知毁于何代,但满峰青翠,秀色娟然,云海日出,风光旖旎,故以“翠微”名之。西侧有一高地,为舞雩峰,峰上筑有“求雨坛”,久废,今仅存遗址。曲尺峰,靠翠微东北,抱龙之阴,一峰独立,高插霄汉,怪石槎牙,粗犷古拙。登其上则见湖水潋艳,云生碧岫。洞名藏丁,洞口藏于灌木丛中,鲜为人知。旁有两巨石,中裂一缝,是为浮山小一线天。峰下是曲直岭,岭下为枱华岗。岗附近有方氏三墓,即诰命夫人吴令仪,思想家、科学家方以智及文学家方中德祖孙三代的墓冢,游人常到此瞻仰。回龙峰,峰峦起伏,如巨龙回绕。头伸向如来峰下,尾摆至浮山中学内的东岗(俗称大和尚头),西翼如侧身不现,而东翼伸展到明镜池边的西岗(俗称小和尚头)。峰顶有“盘龙石”,人立如来峰上俯视,却似初放莲花,故又称之为“莲花池”。昔有亭,名“泛槎”,人立其中,满目江花云浪、风帆片片,如坐飞舟。抱龙峰,又名狮子峰,在翠微之东,与回龙峰隔九曲涧相望。转浮山中学东墙,正北一山如雄狮啸天,跃上翠微。“狮头”就是抱龙峰,“狮尾”摆成为佛子岭。在狮子的后爪上有一组风格别致的建筑物“双瞻阁”,昔为房秩五先生的别墅。“前脚”有明太史吴应宾之墓,有奇峰环拱,庄严肃穆。峰之巅峻石摩霄,上平若几,古名“望星台”,又名“露台”。登其上,则四望无所蔽,田塍相错,烟墟远树,历历如画。黄鹄峰,在妙高峰西侧,有大石压顶,状如天鹅,其色青黄,故名黄鹄。其下双石耸峙,如舟中桅夹,故名“夹桅石”。附近有“摘星”、“倚天”等岩洞和“灵芝石”等景观。峰拔云上,下临深壑,令人目眩心悸。超然峰,由翠微峰北行数百米即达。峰下有一石窦,内刻“浮家”二字,此即北岩。峰之巅,上平如砥,烟岚常翳。游者憩于石上,翠华迷目,花雨空濛,疑为仙都。元宝峰,由超然峰西行50米,见一巨石状如元宝,突出山表,故名。翘首西望,可见当年陈友谅的中军寨址,折戟沉戈,浮现脑际。石莲峰,又名菡萏峰。出会圣西关,上行数步,见一石突起,如莲苞欲放,此即“莲花峰”。峰上岩石千叶,簇口如瓣,纹理脉络清晰可见,仿佛叶托莲花。峰下是石坪和草场,约4万平方米,古时为演兵场。坪场周围,翠屏千仞,悬瀑生烟。石坪上多圆孔,为古人扎寨时立旗竿处,名为“旗迹”。梯云峰,在大天池下,张公岩顶。是张公岩通会圣岩的唯一通道。峰下绕云梯,本为天然石磴,后人工加凿而成,共有一百零八级,经五折而上。石级甚窄,仅容一人。梯尽即峰,峰不峻而险,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玉龙峰,由会圣出龙虎关,一峰突现,此峰纯系石骨,高18米,长140米,蜿蜒如龙,亦名“玉龙峰”。额题“石龙峰”三字,字难辨析,相传为“仙书”。峰半旧有石龙亭,为明桐城县令樊仿所建,不知毁于何代。亭旁有“仙人”足迹,长约40公分,相传为九华金地藏的圣迹。石龙两边均是峡谷,东为胡麻溪,西为潜龙峡。阴雨时节,山雾迷漫,流水铿锵,人若漫步峰脊,如乘龙遨游太空。

6、齐云山

齐云山,古称白岳,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城西十五公里处,是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五大仙山之一,历史上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美誉。齐云山海拔585 米,方圆一百一十平方公里;境内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崖,间以幽洞、曲涧、碧池、青泉,汇成胜境。齐云山景区面积约110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面积约150平方公里,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

齐云山素有“黄山白岳相对峙,绿水丹崖甲江南”之称。清乾隆皇帝赞誉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

齐云山,一名白岳,一名齐头,黄山白岳甲江南,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太素真人治之。环列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崖,二十四幽涧,黄山白岳相对峙,绿水丹崖甲江南。一石插天,直入云端,与碧云齐,故谓之“齐云”。百鸟衔泥塑真武,灵应昭著闻天下。昔道人邋遢仙绝粒羽化于此,正一嗣教致虚冲静承先弘化真人于此建醮祈嗣。是为四大名山,五大仙山之一。

齐云山是一处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历史上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与黄山、九华山并称为中国皖南三大名山;与武当山、龙虎山、青城山并称中国道教四大名山;还与武当山、龙虎山、青城山、景福山合称五大仙山。齐云山景区面积110公里,自然保护区面积150公里,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素有“黄山白岳相对峙,绿水丹崖甲江南”之称。清乾隆皇帝赞誉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齐云山风光奇丽动人,有各种奇峰、怪岩幽洞,以及诸多湖潭泉瀑。其中形似香炉的香炉峰、巧夺天工的石桥岩、幽幻莫测的仙洞、清秀静逸的云岩湖、抛金洒玉的珠帘泉最令人神怡心醉。齐云山为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旧有“江南小武当”之美称。

7、天门山

天门山雄踞芜湖市北郊长江畔,因李白《望天门山》一诗而天下闻名。天门山系“夹江对峙”的东梁山、西梁山之并称。天门二山中以东梁山最为陡峭,突兀江中,如刀削斧砍,巍巍然砥柱中流,令一泻千里的长江折转北去,形成『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奇特景象。千百年来,以其独有的山形水势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历代名流、墨客来遨游题咏,然最富气势的仍是李白《望天门山》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天门烟浪”的意境,正在于此。

天门山下还有两处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一是历史悠久的天门书院,始建于公元1246年,同绩溪桂枝书院,颍州西湖书院,歙县紫阳书院齐名。二是别具特色的铜佛寺,依山傍水,风景绝佳,多年来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信徒前来焚香拜佛,每逢佛事,香烟浓郁,香客如潮。因此,被评为芜湖市十景之一“天门烟浪”天门山本是东、西梁山的合称。芜湖天门山又名东梁山或博望山,海拔高度为82.12米,在芜湖城北大桥镇的长江东岸,与西梁山(又名梁山,高88.1米),两山夹江而立,宛如天设之门;远望又像妙龄女子的两道细眉,故又名蛾眉山。盛唐开元13年(725),即李白出蜀辞亲远游的次年,26岁的李白乘舟顺江而下时写了一首著名的七绝《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生动地描绘出天门山的风姿,极言春江天门日出奇观之壮美,抒发了诗人挚爱江山社稷的一腔激情。天门山山势陡峭,如刀削斧砍,突兀江中,隔江对峙,真可谓“天门中断楚江开”,二山中

又以东梁山最为陡峭,巍巍然砥柱中流 ,令一泻千里的长江折转北去,形成“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奇特景象。只见遥远的水天相接之处,各种船只从“天门”中穿梭往来,让游人赏不尽大自然这鬼斧神工的美景;船过“天门”顺江而下便可游览诗仙李太白江中揽月、骑鲸升天的采石矶和青山太白墓;再往下不远处就是和县乌江镇,可游览生为人杰死为鬼雄、兵败垓下的西楚霸王项羽庙。题咏天门山的诗词歌赋甚多,然最富气势的仍是李白《望天门山》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天门烟浪”的意境,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