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中农,为什么有的银行存款利率只有375?
这个是正常的啊,现在银行的竞争激励程度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现在是银行人员全员揽储啊。有一些银行的任务达成压力比较大,所以就会调高自己的存款利率,达到揽储的目的,原因就这么简单。
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其实这个就是央行规定的一个最低利率,现在一般把一年期的定期存款作为基准利率。
对于各家商业银行而言,存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任何银行的存款利率是按照基准利率进行结算的。
最近一段时间,央行频频在调整基准利率,释放的一个信号,就是要加大刺激消费的力度,继续扩大内需。
所有的银行都是按照基准利率的调整而调整自己的存贷款利率的,一般都是正相关的关系。
银行全员揽储及部分人员放贷现象现在银行基本都是以网点为营业单位,每个营业单位都有自己的任务,每年或者每个季度,甚至是每个月都有储蓄任务目标。这个目标和这个网点所有的人员绩效挂钩,如果达不成,很可能绩效奖金就没有了。
所以以前出现过一个现象就是在短期内集中大批的资金进入银行,尤其是月底比较多一些,到了下月月初全被转走或者取走了,实际上就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做的一些动作。
还有一种现象就是银行有大笔的闲置资金,没有人来贷款,导致经营成本增加,所以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个现象,就是有专门的放贷人员电话联系老客户或者是上门咨询,是否需要贷款,因为贷款也是有任务的,但是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为什么利率差距大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国有四大银行的利率基本上都一样,而一些地方性的银行或者是你听说的很少的银行反而利息给的非常高。
我们看看四大行在全国的网点和其他银行的网点就知道了。
基本上四大行根本不用考虑揽储的事情,毕竟那么多网点,每天的流量客户存款就可以帮助他完成任务了,而其他银行就受限于没有那么多得网点,所以需要不断地揽储。
在我国人们对于银行的认知度还是是非常高的,人们觉得在哪家银行存钱的利率都一样,所以也不会追究去哪儿存,只要方便就好。
但是一些中小的银行为了生存,为了揽储,必须出一些非常好的政策才能吸引到别人来存款,所以就出现了利率的差异。
甚至于在以前觉得不太可能的事情现在都变成可可以商量的事情了,例如协议存款,以前一般都是非常大的资金量才有可能和银行谈协议存款,现在一些银行为了揽储已经放低了身段,有一些银行的协议存款已经将限制放低到20万起存了。
老炮建议:银行存款的利率差距比较大,如果想通过银行存款实现比较高的回报,建议在存款之前多咨询几家银行,这对个人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
韶关市第一中学是哪年创办的?
清末,在市一中校址东北角与县背街(今北直街)交邻,为范家祠所在地,办有蒙馆收范家子弟就读。
清光绪30年(公元1904年)选派范郁材去北江(又称韶州)中学堂(广东韶州师范前身)读初级师范科(一年制)。
清光绪31年(1905年)结业后,回范家祠始办范家祠小学堂,按小学规格教育学童,这是 韶关市一中校史沿革的开始。 当时,这座小学堂面积不大,只有260平方米左右。是年,德国基督教巴陵会在曲江城南互励路创办私立德华女子小学堂(在今中共韶关市委大院内),当时,曲江县城(今韶关城区)之官立、公立小学堂均未设立。范郁材及范氏家族基于民族自尊心,除祠堂外还捐了两栋祖屋办小学堂,兼收外姓学童入学,有二十多名学生,分男、女班,时韶州中学堂监督林耀东和之后的省立韶州中学堂张国熙校长,还派优秀师范生襄助范郁才办小学。
光绪33年(1907年),因范郁才讲课出色,后为曲江官立高等小学纳入辖编,从起,统一用曲江官立高等小学校名。
清宣统二年(1910年),韶州府中学堂林耀东校长(是时不称监督)举荐范郁材担任曲江官立高等小学校长。清宣统三年(1911年),广东省视学汪佩声视察曲江小学情况,对范郁材的讲课甚为赞赏。
民国二年(1913年),曲江官立高等小学(范家祠址)毁于一场大火。 据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韶关市教育志》中记述:“民国8年(1919年)前后,……意大利天主教会在孝悌路(即今西堤横街)创办励群学校。”具体准确的来说,意大利天主教慈幼会收购被火烧毁的原小学堂及附近地皮,由当时天主教韶州慈幼会会长雷鸣道 (St. Louis Versiglia)主教(1873~1930)在1918年办起小学,1919年建起天主教堂大楼并办起了励群工艺学校。1920年4月,雷鸣道被罗马教廷传信部任命为韶州教区首任主教,仍然热心办学。
1922年,澳门无原罪学院院长金以义神父,把父母留给他的遗产用于建励群制鞋工艺学校(后改称鲍思高工业职业学校),第一任校董会理事长为雷鸣道,董事有毕少怀、温普仁、白卓如、郭怡雅、汤迪光、夏学谦,首任校长为毕少怀,后为邓镇鋆。
1924年7月6日,鲍思高工业职业学校建成招生。
1926年(民国15年),因军阀混战,不少县师范办学经费无着落,粤北大部分师范学校停办,鲍思高学校改办为励群简易师范学校,有男、女学校各一所,聘请原在乐昌等地停办的简易师范教员任教,由韶州天主堂温普仁副主教总管。
1929年(民国18年),法国教会加盟联办励群师范。意大利神父毕少怀管男子师范,法国教会修女容婉管理女校,男女校之间用围墙隔离。
1926~1932(从民国15年至21年),励群师范共办了十期简易师范班,总共培养出男、女简易师范生120名左右,为粤北各县输送了受过专业培训的初小教员。当时简易师范学制三年,男校每级只十来人,女校每级才几个人。励群师范采取封闭式(学生校内寄宿)管理教育方式,学生每两周可以出校门8小时。但教员与省立三师(韶州师范前身)教员有来往,学生亦有参加当时工农商学兵的反帝大示威,1926年就有学生许宗熙(广州市水电局退休高级工程师)因参加学生运动,领头呼喊“打倒毕少怀神父”口号而被开除。1930年,附属励群小学1~6年级才86人(其中二年级一个班只有8人)。
1930年2月,主教雷鸣道去连州视察教务,为救护同去的女传教员和两名女名学生,于连江口遇难。雷主教遇难后,耿神父升为主教,天主教韶州教区仍坚持办学,励群师范由邓镇鋆任校长。
1932年(民国21年),励群师范奉命停办,校园全部用来办小学,校名改为励群学校。励群学校共设六个班,每班30至40人,班主任都是中国人,担任教学工作或参与管理的为外国神父,按外国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学校,他们大多成为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启蒙老师。小学采用当时商务印书馆编的教材,开设的课程有国文、算术、公民、社会、自然、历史、地理、理工、尺牍,还有英语、图画、手工、音乐、体育等课程。教室座位为单人单桌黑板用石料制成,据说是专程从意大利运来的。
1933年(民国22年),根据社会上中学生就读难的情况,意大利天主教慈幼会在励群校园腾出一半,创办私立励群初级中学,学制三年,延请受过高等师范科培训的教员入校任教,民国24年(1935)9月,向广东省教育厅申报批准正式立案。此时励群中学已是一所比较完整的综合性学校,主要是全日制完全小学,还办有初中班、师范班和其他专业班。学生主要来自贫困子弟,衣食由教会供给,他们后来大多成为天主教徒。
1924年~1934、1936~1938年间,励群中学校长为邓镇鋆,1935、1938~1946年间,校长为黄芳仁。初期,每年级各1个班,每班约30余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发展到每年级各2个班,每班40人以上,已形成可容250~300人左右的较为正规的初级中学。
1941年因日军大肆轰炸韶关,学校几经艰辛,搬迁到连县天主堂复课,校园被国民党军队占为“警备司令部”。学校在连州改组了董事会,由汪德忠为董事长,黄芳仁为校长,陈兆辉为教导主任。由于励群中学的很多老师是意大利籍,而意大利当时是日本的同盟国,所以国民党军队对意大利老师管得很严,对每名意大利老师公开派出至少2名特工监视,限制人身自由。
1945年1月,日军占领韶关,把励群中学改为“宪兵司令部”,占领了8个月。
1946年励群中学由教务办事员黄登云将图书、仪器、体育器材、西乐器、教具等搬迁回韶关原址上课,董事会聘赵博生为校长。为了让穷苦人家子弟能继续接受教育,励群又增加了中学班,有中学生280名,小学生460名。
1947年8月,赵博生辞职,由黄芳仁接任校长,不久黄又辞职,由吴新铨接任校长。
1949年10月,韶关解放,励群中学由人民政府接管。学校在校长吴新铨带领下,并没有跟随教会南迁,坚持留原址办学。据1949年11月的报表统计,励群中学有校长吴新铨,教务主任利如汉(后为邓怀远),事务主任孟基路,训导组长胡仕毅,体育组长陆刚毅等教员,初一2个班共99人,初二1个班33人,初三1个班23人,学生共155人。
1951年4月,经当时粤北行署文教科批准,“私立励群初级中学”与韶关广属同乡会办的“私立广育初级中学”合并于励群中学校址,称“私立励群广育联合初级中学”,故广育中学的办学情况亦纳入韶关市一中校志的范畴。 远在清代光绪年间,省内各地在曲江县的工商业者,纷纷成立各地区的驻曲江同乡会,如兴梅、西江、四邑、广属同乡会。其中以广州为中心广府语言系统的广属同乡会势力最大,他们多数从事百货、金银首饰、粮副食品加工等行业,在各同乡会中财力雄厚。
民国33年(1944年)2月,广属同乡会决定腾出会所创办私立广育中学,即今峰前街市第四中学校址,当时,还办有私立广育小学(即解放后的市八小的前身),在校园西北角,中学则在校园的东边,校长麦炳桓,当年就向广东省教育厅申报批准正式立案。分春(2月)、秋(9月)两季招生,初、高中各招一个班,当年即有初、高中共4个班学生100人左右。
民国34年(1945年)1月,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因日机大肆轰炸,迁至江西省龙南县办学,民国35年(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又搬回原址上课。这两年均因时势紧张、经费不足,停办了高中,仅留初中各年级各一个班计80人左右,校长郑维邦于民国35年2月接任后,在相当艰苦的条件下,修复烂台烂凳,维持上课。
民国36年(1947年)2月,学校董事长张本初(金铺老板)延请原省立志锐中学教务主任易际良任校长,春季恢复招收高中一个班,初中保持各年级一个班,由于广属同乡会资金周转不灵,这一年招收春季高中生后,就再没有招高中,只坚持把初中各年级办下去。广育中学占地面积约680平方米。
在广育读书的多数是曲江工商界子弟,随着广属驻曲江的工商业者纷纷南归,每学期转学人多,生源越来越少,到1948年春,高中生全部转走。
1948学年第一学期,校长为易际良,总务主任邓本平,教务主任由校长兼,后期是潘青镇,教员只有潘少波、吴尚俊、卢俊文、陆幻墀、薛英、易继常、范景康、(1949学年增加青年教员蔡思义和教英语的梅老师、教音乐的谢爱芬、教体育的黄镇韶)、医务兼干事何丽翩,另有职工5人。1947年初三毕业生18人,1948年初三毕业生15人,1949年初三毕业生22人,1950年初三毕业生19人。 (1949.10~1956.1)
1949学年,励群初级中学有4个班155人,初中毕业生41人,1950学年有5个班185人,初中毕业生41人;1949学年,广育中学有3个班102人,教职工15人。两间私立中学还办有小学和幼儿园,分别靠校产租金及收学生的学杂费勉强维持办学。
韶关解放前,教职员生活没保障,随时都可能失业。解放后,不仅工作有保障,还可得到培训提高的机会,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私立学校教职员参加了1949年冬的首期教师研究班,还参加了1950年暑假的粤北区中学教师研究班,之后又参加教师思想改造学习,到私立学校因经费困难实在办不下去时,又由政府收归公立。现存1954年所填写的广东北江中学初中部的45名教职员卡片中有五分之一是私立励群、广育两间学校的教员。
抗美援朝开始后,为了在社会上造成摆脱帝国主义教会控制的形象,私立励群初级中学校长吴新铨在1951年春起,拒绝曲江天主教慈幼会每学期给予的一万斤谷。因此,办学经费难以为继,遂打报告请求政府扶持,另一间私立广育初级中学(1944年创办)办学经费失靠,也打报告请求政府扶持。
1950年2月,韶关市原两间公立完全中学“省立志锐中学”(校址在互励路现中共韶关市委机关所在地)、“曲江县立第一中学”(校址在现韩家山铁路俱乐部)与“省立韶州师范学校”合并为“广东北江临时联合中学”,中学部在原志锐中学校址办学,师范部在帽子峰南麓的平民路上课,校长先后由北江专署专员何俊才、李文华兼任,副校长先后有陈奎昌、黄开光。各校的实际管理工作仍由各校的原校长负责。
1950年9月,广东北江临时联合中学师范部复名韶州师范学校,中学部改名为广东北江中学。
1951年4月,经当时北江专署文教科批准,两私立初级中学励群中学和广育中学合并为“私立励群广育联合初级中学”,在孝悌路原励群中学校址办学,两校的小学合并为广育小学,在广育原址上课。私立初中合并后,原广育校长易际良请辞调至北江工农业技术学校任教育长,私立联中校长由原励群校长吴新铨担任,专署文教科调派原韶州师范副教导主任罗林(中共党员)为副校长。后来,由基督教会办的“私立普光初级中学”(校址在现东河韶关汽车修理厂所在地)因解放后学生人数不多也并入了私立励群广育联合初级中学。
1952年9月,全市公私立中学合并,私立励群广育联合初级中学并入广东北江中学,统一在孝悌路原励群中学校址办学,高初中共处一校,校长由当时中共韶关地委文教办主任李凌冰兼,副校长先后有刘碧、廖拔成、古师勋、张雪馨等,原私立联中副校长罗林则调回韶州师范任职。后因学生多,又在广育中学原址开设广东北江中学分教处。
1953年7月,广东省教育厅经教育部批准,确定广东北江中学为广东省的七所重点中学之一。1953年12月,刘碧任广东北江中学第一副校长,负责实际领导工作,1954年9月刘碧任校长兼任北中、韶师、卫校、农业技术学校党支部书记,副校长为廖拔成、古师勋、张雪馨,1955年后曹直任专职党支部书记。
1954年11月,广东北江中学将高中学生迁入西河黄田坝新校址,初中部留在孝悌路(即今西堤横街)原址,扩大招生,刘碧仍任广东北江中学校长,张雪卿为教导主任,张东海、卓广清、邓若驰、饶纪寰等为副教导主任,钟木元、成为仪为正、副总务主任,统一管理高中部和初中部。1954学年初中部有28个班,学生1362人,毕业生有410人。 (1955.9~1966.8)
1955年9月,上级指示将广东北江中学在孝悌路的初中部划出,组建成“韶关初级中学”,校长为张雪馨(1956年8月调离),第一副校长为邓若驰,第二副校长为饶纪寰。教导主任先后有王运明、梁义方,总务主任高潮,1955学年计有初中30个班,学生1502人,毕业生498人。
1958年9月起,校长潘平,副校长成崇正、饶纪寰,教导主任梁义方,副主任先后有黄德良、宾光祧、王永大、曾令显,总务主任先后有高潮、林松钦。党支部专职副书记先后有钟礼祥、龚学湘、戴振球。
因当时韶关市与曲江县合并,1959年2月学校改名韶关市第二中学,后来,曲江又恢复独立的县建制,1960年9月,学校改称韶关中学。1959学年学校发展到34个班,学生1774人的规模。
1960~1966年间,学校保持每学年32个班建制,其中1963年9月起,开办高中,招2个班,到1965年有高中毕业生99人,而1966年高中毕业生上升至4个班毕业生210人。此时,校园已建设成为居全市、全地区设施较全、教育教学质量较好的一流完全中学,省内知名度大为提高。1966年8月定名为韶关市第一中学,1963年9月起进入完全中学阶段。
五十年代的中学教育,也显示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特色。初期,文科按新编教材进行教学,理科暂无新教材,仍沿用旧教材,1953年9月后,才逐渐使用统编教材。当时学校的教育方式、方法,模仿苏联教育的气息较浓,还出现死搬硬套苏联教育模式的现象。
五十年代后期,才开始摸索自己独立自主的教育方式方法,但不久又卷入大跃进的冒进狂潮中,学校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每个星期安排政治学习及业务学习各一次,生产劳动过多,冲击了课堂教学,使教育教学质量大受影响。但是,学校师资队伍中还是出了不少人才,学校教导主任王运明于1957年被评为韶关市模范教师,推举出席广东省优秀教师代表会议;黄秀琼老师于1958年当选为韶关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张文中老师先后被评为市、地区、省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1959年作为广东省赴京国庆观礼代表团成员赴京观礼,1960年被推举参加全国群英会。
六十年代,由于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学校以每学年32个班规模稳步发展,尤其是1963年9月开办高中后,学校逐步克服左倾冒进做法,开始重视课堂教学,积极推进教学改革,韶关中学的声誉在广东逐步鹊起。原意大利天主教会主教楼(即后来的7号楼)
1961年9月至1966年9月,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已占65%~85%,学校中的党团员人数大幅增加,在全市性的运动会、文艺会演中,韶关中学频频得奖。
1949~1966学年,学校共培养出初中毕业生7423人,1966、1967学年培养出高中毕业生309人。
韶关市第一中学
(1966.8~1978.1)
1966年8月起,“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席卷全校,学校蒙受了一场空前的劫难。多名老教师如刘伯盛、廖乃康等在批判所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中首当其冲,成了全校的重点批判对象,大字报铺天盖地。校园内学生的 “造反派”组织林立,后来发展成两大派对立的学生组织“刺刀见红”和“毛主席红卫兵造反总部”。
1966年10月起,学校被“造反派”改名为“韶关市红一中”,学生纷纷外出“串联”,学校处于停课状态。1967年3、4月,全国停止串联后,各派学生组织从批判校内的“封、资、修”开始,发展到参与社会上的“打、砸、抢”活动。
1967年7月,两大派的学生组织卷入了全市的武斗,学校图书馆、仪器室、体育器材室被破坏殆尽,档案材料被查抄一空,校舍也给弄得残破不堪,学校领导被批斗“靠边站”,学校大权由群众组织掌权。
1967年10月,两大派学生组织根据党中央文件精神停止了派斗,逐步实行了“革命的大联合”,解放军代表进驻学校。
1968年1月成立了“三结合”的学校革命委员会,成为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驻校解放军宣传队负责人为首任革委会主任。2月,学校师生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复课闹革命”的号召回校上课。
1968年8月,根据新成立的中共韶关市委、韶关市革命委员会的统一安排,由韶关柴油机厂派出“工人宣传队”进驻学校,领导学校的“斗、批、改”。
8月起,“清理阶级队伍”运动在全市中小学教师中开展。12月运动结束,学校原领导及不少教师被冤屈停职,黯然离开教师队伍下乡“改造”。同时,全市教师实行了大调整,从本校调出教师18名,从外校调进教师17名,毕业分配来校工作的2名。按1968年12月16日的报表统计,全校教职员工仅有59人。
10月,根据毛泽东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学校“毕业”学生到仁化、连山、乐昌、连县等地“上山下乡”。
1969年8月,罗嵘任校革委会主任。由工人、贫下中农、机关干部组成的“讲师团”登上了教室的讲坛。这个时期,尽管学校领导和相当一批有责任心的教师很想尽快恢复学校的教学秩序,把损失的学习时间补回来,但在当时的形势和政治运动的左右下,也无力回天。
1969年9月,学校复名为“韶关市第一中学”。
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学校还没有全国统一编制的新教材,只能根据上级规定使用自编的教材。那个年代,小学教师教初中,初中教师教高中,只经过一年简单培训的高中毕业生或“工农兵大学生”,也被派去教高中或当领导的现象十分常见。这样一来,学校行政领导和专任教师的专业文化及业务素质大为降低。领导班子研究的问题,大都是政治学习和参加政治运动的问题(如批林批孔、批《三字经》、反潮流、开展基本路线教育等),很少讨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问题。
从1970年起,为贯彻毛泽东的“五、七”指示,在提倡“学朝阳、学大寨、学屯昌”的运动中,学校组织师生学工、学农、学军。在校内小礼堂(原天主教礼拜堂约200平方米)内搞校办工厂,每次可容纳学生约50人;以韶关柴油机厂为基地,每月派一个班的学生50多人前往学工;在西联赤水建设农村分校,开辟了有自耕地104亩、建筑面积1180平方米的学农基地,每月派两个班的学生100多人前往学农。
实行“开门办学”,改革教学内容,高中办专业班,上专业课,劳动与教学时间平分秋色,正常的文化课学习颇受影响。1974年12月,学校党支部、柴油机厂党委联名向市委提交关于改革教育,在高中一年级进行半工半读试验的请示报告。经市委领导同意,学校于1975年上半年开始了这一试验,规定高一学生每学期下厂劳动、学习十周(后改为六周)。这让不少有识之士着实为学校的教育质量担忧。
1973年5月至1975年上半年,随着全国对各项工作开展整顿,开始纠正“左”的做法,学校的教育工作也进入了难得的复苏时期,学校课程按“文革”前的规定开设,教师认真教,学生努力学一度蔚然成风。但好景不长,到1975年下半年,全国上下开展批“回潮风”、批“翻案风”运动,学校教育又进入了低潮。
七十年代,韶关市第一中学的办学规模有了很大的发展,1970~1972及1976年共有37个班,1973年有36个班,1974、1975年有35个班,1977年竟有38个班,学生总数以1976年为最多,达1898人。但由于政治运动不断,1971年搞深入开展批判“17年修正主义教育路线”运动,1973年开展所谓的“批林批孔运动”,1976年初又开展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学校在当时左倾思潮的冲击下,又再度经受了一个大动荡阶段。
七十年代的学校行政,1973年9月到1974年9月,革委会主任廖拔成,革委会副主任黄兆华、林松钦、李曲生(任至1975.1),教改组组长黄玉波,教改组副组长罗英怀、黄次,办事组组长郭文魁;政工组组长邹李仁。
1974年10月到1976年8月,党支部书记兼革委会主任吴春荣,党支部副书记、工宣队长霍炎彪,党支部副书记兼革委会副主任黄兆华(任至1975年8月),党支部组织委员、革委会副主任林松钦,党支部宣传委员、革委会委员黄玉波,党支部青年委员、革委会委员邹李仁,党支部保卫委员、革委会委员郭文魁。
1976年9月到1978年8月,革委会主任:吴春荣,革委会副主任:林松钦、梁义方(任至1978年2月)、江海燕(任至1978年2月)。
1976年10月打倒“四人帮”后,学校拔乱反正,重新建立起正常的教学秩序,整顿校风、教风和学风,进一步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早已意识到“左”的做法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他们以实际行动抵制各种“左”的做法。1977年9月7日,学校党支部请示市委,要求同意撤消半工半读的试验。
师生团结一心,大力清除极左思潮对教育的影响,韶关市第一中学的名声才名符其实地重新打响了,从1977年开始,学校各项工作都朝气蓬勃地开展起来。
1977年,学校共有38个班(初中24,高中14),学生1830人,教职员工118人,其中专任教师99人,大专以上学历的58名教师绝大多数是有20年教龄的老师。校长吴春荣,党支部专职副书记叶刚,善于团结中老年知识分子,学校很快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教育、教学成绩显著。1977年度学校教职工有40人被评为市先进工作者,其中30人为中老年教职工和各科组、级组的骨干;1977年下半年,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市区中学的教学改革观摩课,近三分之二的科目安排在我校进行。
进入新发展阶段
韶关市第一中学于1978年3月被定为广东省首批重点中学,1994年7月被评为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
2001年9月,韶关市第一中学初中部转制为股份制初级中学,定名为广东韶关一中明星学校。
2004年11月更名为韶关市一中实验学校。
2007年1月18日,韶关市一中实验学校与韶关市中实文教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韶关市一中实验学校资产转让合同。中实文教发展有限公司取得了韶关市一中实验学校资产,按照民办全日制初级中学的办学体制,使用“韶关市一中实验学校”的名称,在原韶关市第一中学校址内自主办学。
2008年8月28日校址搬迁至市区东郊府管村(韶关市韶瑶路108号)占地324亩的新校校园。韶关市第一中学高中部仍称为韶关市第一中学,属国有公办。
2009年3月被评定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农业科技方面的股票有那些?
000048*ST康达
000061农产品
000557ST银广夏
000663永安林业
000702正虹科技
000713丰乐种业
000722金果实业
000735*ST罗牛
000780ST平能
000798中水渔业
000860顺鑫农业
000876新希望
000918S*ST亚华
000972新中基
000998隆平高科
002041登海种业
002069獐子岛
002086东方海洋
002100天康生物
002173山下湖
002200绿大地
200992ST中鲁B
600093禾嘉股份
600108亚盛集团
600127金健米业
600180九发股份
600189吉林森工
600195中牧股份
600251冠农股份
600257洞庭水殖
600265景谷林业
600275武昌鱼
600311荣华实业
600313ST中农
600354敦煌种业
600359新农开发
600438通威股份
600467好当家
600506香梨股份
600540新赛股份
600598北大荒
600695ST大江
600844ST丹科
600965福成五丰
600975新五丰
900919ST大江B
900921ST丹科B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买银行股?
因为买银行股比存钱在银行,划算得多,不少银行股的股息率,是定期存款利率的2倍,而且还能享受股价上涨带来的收益,一举两得。
股息率是每股分红的金额,和当前股价的比值。银行股的股息率,在A股市场中一直都是名列前茅。不少银行股的股息率,能达到4%-5%。比如工商银行的股息率,这几年基本都在这个区间,而A股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息率不到2%。巴菲特曾经就说过“买银行股,是一门好生意”。
那买银行股有哪些好处?1、收益比银行理财高
2020年工商银行每股分红0.266元,按每股5块的市场价格计算,相当于年化收益率5.32%,比银行普通理财和国债高。而且银行股分红很稳定,几乎年年分红,一边可以享受稳定分红的收益,一边又可以赚股价上涨带来的差价,持股超过1年的,还免征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
买银行股的,基本都是那些做长期投资的人。长期来说,买银行股的收益,比银行理财高得多,下图是股息和存款利率对比:
2、几乎没有退市风险
银行作为一个很特殊存在的金融部门,一旦破产影响巨大,国家不会眼睁睁看着这种事情发生,更别说有些还是国有银行,破产的风险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你不用担心银行股会退市。
3、是用来打新股的绝佳选择
银行股是典型的周期性股票,大部分银行股股价很便宜,估值又低,只要在它大幅下跌的时候买入,从长期来看,亏钱的概率很小,又不用担心它会退市。所以,银行股是打新市值的绝佳选择。
我一个朋友用3个账户打新股,而且全部用银行股作为市值,年年中签,打新股收入甚至超过他上班工资。
4、安全边际大
目前A股已经上市的银行股有41只,市净率小于等于0.8的有23只,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银行股,其股价只有净资产的8折,这是什么意思?以工商银行为例,其最近季度每股净资产是7.72,今天收盘价是4.89元,也就是说你以今天收盘价买入,即使明天工商银行关门清算,你也可以拿回7.72元,还可以多赚2块多,相当的安全。
由于银行股的股息率很高,如果你能长期持有银行股,并把每次分红的钱再用来买银行股,进行复利投资,你的持股成本会慢慢趋向0。
银行股有什么特点1、是周期性股票
银行是“百业之母”,它的基本业务就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所以,银行的业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经济具有周期性,有好有坏,则银行的业绩也必然呈现出周期性。
2、估值很低
如果不考虑股价的涨跌,我们买股票,其实买的是公司的净资产。由于大部分人买卖股票都是不理智的,所以股票交易过程中会产生溢价,就会导致每股的股价,往往高于每股净资产。
每股股价÷每股净资产=市净率,市净率是看股票的价格,超过净资产的多少倍。市净率越高,说明市场对你越认可,股价相对于净资产就越高;市净率越低,说明股票就越低估,买入的话可能赚得比较多。贵州茅台的市净率是14.36倍,工商银行只有0.64倍,而且工商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大于10%,业绩很好,明显被低估。
3、股本大,不易被操纵
银行股股本很大,动不动就几百上千亿股的,主力想操纵银行股,起码得动用成千上万亿的资金,才有可能,难度太大,大部分主力没这实力。难以被操纵,这也是大部分银行股,股性不活跃的一个重要原因。
4、权重很大
银行板块的市值,在所有板块中位列第一,所以银行股在指数中权重很大,其涨跌对大盘的涨跌有很大的影响,意味着大盘要想走牛市行情,银行股得走牛。
银行股估值低的原因股票炒的是概念、是题材、是预期,说白了就是炒故事。估值高意味着公司有预期,有故事。没有预期也就意味着公司过于稳定,没有故事可讲,而大部分银行股就是属于没有预期。
我们拿贵州茅台和工商银行作为对比,贵州茅台当天收盘价2004元,每股收益37元,静态市盈率高达53倍,为什么贵州茅台是53倍,而工商银行6倍都达不到?因为贵州茅台有预期,工商银行没有。
大家都知道茅台酒是一种稀缺资源,产量有限,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企业拥有很强的定价权。所以,投资者相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公司利润会越来越高。比如大家预测未来十年,茅台的每股收益可以到200元,那2004元的股价,对应的市盈率也是10倍左右,很合理。由于每个人,都看好茅台未来10年的发展,所以大家现在就开始抢股票,先抢到就先赚到,相当于把十年后的股价提前炒到2004元,所以股票炒的是未来,不是现在。
由于银行的特殊性,其经营活动需要受到国家监管,不能随便投资、并购,不能随便提高利率,所以我们预测未来十年,银行的收益不会有太大变化,也就是太过于稳定,没有预期和故事可讲,这也是大多数中字头股票的通病。现在你就明白了,工商银行的股票估值,为什么这么低了吧。
银行股什么时候买比较好由于银行股是周期性股票,退市风险又忽略不计,所以一定要在大幅下跌时买,然后等它再涨回去。具体的买入方法可以配合BOLL指标,一旦从BOLL的上轨跌到下轨,并收阴线在BOLL下轨外时,在该阴线收盘价附近买入。
如果继续下跌,则每下跌10%补仓一次,我平常亏损后从来不补仓,但银行股是个例外。当股价上涨后,根据自己的盈利目标不断卖出,但最好保留一部分成本较低的仓位,用来打新股,以后再跌回下轨时再买回来,不断反复。
对银行股估值的思考为什么招商银行的估值,高于其它银行?因为它更像一个兼顾金融科技的公司,产品服务很灵活,理财业务等都比较领先,很具有个性化。
随着未来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当把它们运用到银行业务时,会不会让银行更具科技属性,在经营上引起一场变革,导致银行股的估值水平,发生大幅的变化,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写在最后:银行股由于高股息,高分红,波动小,又不用担心退市等特点,很受低风险投资者的青睐。但没有预期,估值低,是银行股的通病,很期待未来某天,银行股的估值会发生重大变化,那时应该又会走出一波牛市。
盐湖提锂大涨概念股?
那么A股哪些个股具备盐湖提锂概念呢?
1 ST盐湖公司亮点:盐湖提锂的绝对龙头,目前停牌。主导品"盐桥"牌钾肥是中国国内重要的支农产品,全国排名首位2 久吾高科公司亮点:公司与五矿盐湖有限公司签署了《五矿盐湖有限公司1万吨碳酸锂项目镁锂分离成套装置采购合同》,合同金额26,556万元。3 西藏城投公司亮点:公司盐湖大规模量产在即。公司已经拥有成熟的盐湖开发技术,2005年产出碳酸锂精矿近500 吨;2016 年产量目标1500 吨。一期计划碳酸锂产能5000 吨,已建成盐田面积12 平方公里,二期规划碳酸锂产能15000 吨,三期规划碳酸锂产能20000 吨。公司盐湖碳酸锂开采实现从0 到1500 吨的突破,其意义不亚于总产能实现从1500 吨到4 万吨的突破4 西藏矿业公司亮点:公司拥有独家开采权的西藏扎布耶盐湖是世界第三大、亚洲第一大锂矿盐湖,已探明的锂储量为184.10万吨,是富含锂、硼、钾固、液并存的特种综合性大型盐湖矿床5 赣锋锂业公司亮点: 公司持有的阿根廷Cauchari-Olaroz项目的含锂卤水资源量为约合2,458万吨LCE,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盐湖提锂项目之一,支持年产量超过4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并持续40年6 科达制造公司亮点: 公司通过收购股权的方式间接持有我国卤水提锂领域的领军企业——蓝科锂业43.58%的股份,蓝科锂业是我国卤水提锂领域的领军企业,主营业务为从青海省察尔汗盐湖卤水中提取碳酸锂并销售,拥有独特的锂镁分离技术7 华友钴业公司亮点: 公司通过控股或者参股的方式布局了阿根廷锂盐湖和刚果(金)锂矿资源,由于公司人力、财力等资源要素的限制,目前还处于储备阶段。8 天齐锂业公司亮点:公司通过参股日喀则扎布耶20%的股权和参股SQM 25.86%的股权,实现对优质的盐湖锂资源布局9 藏格控股公司亮点: 公司拥有察尔汗盐湖铁路以东矿区724.3493平方公里的钾盐采矿权证,已取得青海省茫崖行委大浪滩黑北钾盐矿492.56平方公里探矿权,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10 西藏珠峰公司亮点:公司控股的珠峰中国香港(股权比例54%)全资控制的南美阿根廷SDLA锂盐湖项目(盐湖面积87平方公里)储量超过200万吨LCE(碳酸锂当量),其中探明和控制的资源量达80%以上,目前已有产能2500吨/年LCE。后续如扩产项目正式实施,建成后LCE产能将达到2.75万吨/年11 蓝晓科技公司亮点:2018年3月26日公告,公司近日与格尔木藏格锂业有限公司签订年产1万吨碳酸锂的盐湖卤水提锂装置设备购销合同,合同金额为578,046,598元,占公司2016年度营业收入的173.90%,合同的履行将对公司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产生积极影响12三达膜公司亮点: 公司在盐湖提锂的技术包含原卤或老卤连交吸附工艺及设备、卤水分盐及锂的浓缩技术。公司自主开发的陶瓷膜、超滤膜、纳滤膜、反渗透膜等技术可以用于盐湖提锂;其中陶瓷膜、超滤膜主要是用于预处理应用,纳滤膜是实现分盐提高锂的纯度,反渗透则是实现锂的浓缩。13 南方汇通公司亮点:公司膜产品可以用在膜浓缩工艺的盐湖提锂中14国机通用公司亮点: 公司旗下子公司合肥通用环境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2016 年 2月,该公司会同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中科院青海盐湖所等单位经过多年努力,研制完成全球首条“千吨级高纯氯化锂”生产线15 比亚迪公司亮点: 2018年2月4日记者从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获悉,青海盐湖比亚迪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及青海盐湖佛照蓝科锂业公司的“3+2”电池级碳酸锂项目3日正式启动,此次启动的分别是两家公司3万吨和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两个项目总投资近80亿元。业界人士称,这是迄今国内最大的碳酸锂项目。在3日举行的启动仪式上,比亚迪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说,比亚迪在盐湖提锂吸附剂制备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掌握了从盐湖卤水中提锂的锂吸附剂的制备技术,这是盐湖商业化提锂的关键16 奥特佳公司亮点: 2019年,全资子西藏奥特佳以1.58亿元的价格受让青海恒信融锂业科技有限公司8.82%的股权。标的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向邻近企业采购盐湖卤水,以新技术提炼碳酸锂等金属材料并销售17 贤丰控股公司亮点:公司拟与中国农资集团、中农控股、兴元钾肥共同投资设立碳酸锂提取合资公司,从事工业级碳酸锂提取及制备业务。不晓得落实了没有,有人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