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会公主 安妮,发型对一个人的相貌影响有多大?
一个人的形象可以说从头开始。
发型可以修饰脸型。
发型可以改变肤色。
发型可以影响身高。
要知道发型对一个人具体影响有多大还要看图说话。
普通歌手vs天王
傻小子'秒变小仙肉
2018年过了一半了?
Saying:话剧《恋爱的犀牛》里的男主角能从一个人散发的气味判断他的身份、职业,和他刚刚干了些什么。视觉,有时候并不可信,它会被表象所迷惑,然而我们需要发现的,是人的本质。你的气质里,藏着你看过的书,走过的路,花样的年华。豆瓣上看到一句话:“人们内在的灵魂如同轻轻弥散的香气,而发现它的本质,需要我们动用敏锐的感觉和一颗真心。”中国国家地理出的图书风格略分裂,有人戏称“什么风格都有”,今天图书君就给大家推荐一些风格迥异的好书,每本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品性,有如沐春风,有简单粗暴,有絮絮叨叨,也有沉重沧桑......哪一本和你气味相投呢?
1.
清新农系
- 推荐书籍 -
《掌中花园》
一本完全来自“博物君”亲身经验
的观赏植物培育指南
数十种好玩、好看、好养的
观赏植物和盆景培育秘方,
超详尽的种植和养护步骤,一针见血的点评
让你轻松从“植物杀手”进阶园艺达人!
有多少人跟我一样,梦想着有一座自己的花园。
巴黎西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坐落着莫奈故居,吸引着全世界人们前来参观的原因却不仅仅是建筑本身,而是莫奈家的花园,先不说那几幅最著名的《睡莲》实景池塘。单是透过窗户,看到房前一片偌大的花园,没有多少人能抵抗住这种诱惑。
▲莫奈花园 丨李四 摄
如果你跟我一样,没养活过什么植物,心又痒痒,不妨从这本书开始走上清新农系。哪怕是一平米的阳台,也有绿色的容身之处。
▲图书君今年种的亚洲百合,这两天开花了
2.
地理系
- 推荐书籍 -
《丝绸之路》
《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师眼中的
丝路美景、人文、历史遗迹
1957~2017,用影像真实还原
丝绸之路中国段60年的沧桑历史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博士生导师侯杨方担任本画册科学指导
《极致之美》
《极致之美》画册收录了中国近70位摄影师的
近180幅精彩摄影作品
他们上飞机、登高山、爬冰川、潜海底、
入洞穴、闯戈壁、钻雨林、蹚沼泽、探天坑
为您呈现出隐藏在中国各个极致之地的绝美景色和生态
如果你也是地理迷,喜欢各种美景、人文、历史遗迹大片,一定不会错过这类书。《丝绸之路》是长期耕耘西部影像的《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师们,将压箱底的图片翻出来配合做出来的画册,十分难得。大航拍、大全景、大山大水大河,并不是一味追求气势,这些照片拥有神奇的治愈力,让我们“飞”到高处,看到更广阔的天地,了解自己所处世界之外的景象,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对自然产生敬畏。
《谁在世界中心》
钓鱼岛主权归属涉及的海洋权益有多大?
美日为何频频在南海“搅浑水”?
台湾问题的意义仅仅在于祖国统一吗?
“第一岛链”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未来的世界中心在哪里?
《谁在世界中心》
8年潜心创作
1700万点击量天涯爆帖《地缘看世界》
近60幅原创地图,全景勾勒中国大国战略路线图
一本书洞悉未来十年亚太地区战略博弈格局
3.
文艺仙儿系
- 推荐书籍 -
《诗画系列》
国学经典著作精粹+中国绘画艺术大家
中国国家地理诗画系列套装
文以入画,形以神出,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随书配套独家音频,扫描二维码,听配乐朗读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
一本好书,一段旅程。
一千个日夜,与你一同走过。
2011年10月,出版平装版,上市七天紧急加印。
2012年,被评为当当网“终身五星书”。
2013年,入选新闻出版总署“大众最喜爱的50种图书”。
2013年,亚马逊图书总榜第六名。
一辈子是场修行,短的是旅行,长的是人生。
每天都是一次新的旅行,
每一个和我们走过一段的人都值得感激。
最好的时光,你在哪里?
这最好的时光,又去了哪里?
旅行,从不是说走就走的戏言。
生活,不再是勇敢者的游戏。
最好的自己,不在遥不可及的远方,而在每日必行的路上。
《有鹿来》
客居京都七年
深入街巷 静心体味生活真意
旅日作家 苏枕书 首次全面书写京都日常
以日常之眼和日常之心
用文字呈现古都的别样风景
空间·五感·岁时
朴实而充满情趣的私家路线
呈现独一无二的城市空间感
一个人的旅行,要带本好书。方便携带,文字读起来不累,随时打开随时合上,随时无障碍接着看,那这类书最合适了。旅行中见到的美景总是很难用言语表达,也许在这三本书中,无意读到的某字某句,正好能表达出你旅行中当下的心情。看,有人懂你。
4.
野子系
- 推荐书籍 -
《自然怪咖生活周记》
《自然野趣DIY》
《自然观察达人养成术》
《雨林野疯狂》
四时循序,为孩子在城市里寻找一片野趣,兴趣和特长不一定得是弹琴和奥数,童年在植物园里的花草、公园石头下的昆虫,也许会在很久以后变成一段美好的回忆,我们从自然里可以学到的东西其实非常多。
“如何从一个都市怪咖小孩,变成热爱自然的观察达人”?书中作者黄一峰母亲的教育与引导方式,以及与他的种种互动经验,亦可提供跟他一样背景的孩子以及父母参考。
5.
冰岛系
- 推荐书籍 -
《仍然》
著名作家庆山(安妮宝贝)
写作十六年纪念摄影册
十六年,十六本书,
180余幅亲摄影像。
从安妮宝贝到庆山,
从一个游荡的女子到成为母亲,
从即兴的文字游戏到天高地远的写作生涯。
《冰岛迷梦》
在悲伤的背后,她看到梦的出口。
那是年少时的梦中岛屿——冰岛,
它在世界尽头,温暖又冷酷。
夜晚,她像红色的精灵,和飞行器一同跌落人间。
她用镜头,记录一帧帧梦境——
在蓝湖寻觅大地的眼泪,在高山湖与水怪打照面。
在黑沙滩偶遇沉睡的女巫,在熔岩洞穴中找到精灵的住所。
登上月球表面探险,潜入冰冻海底冬眠。
走过四季,经历生死,上山入海,穿越一号公路,在空中飞离梦境……
在这没有杂质的空间里,灵魂也将变得透明
因为在世界的尽头,幸福与悲伤都是一样的……
就算梦醒是一切的终结,我们也不应放弃做梦的勇气。
在冰岛,放逐自己,重拾自己。
太阳太晒,没有言语。躲在背阴面,一杯香茗,一张小野丽莎的专辑,推荐这三本书陪伴你度过一个慵懒空白的下午。也不是真冷淡,有些书注定无法与人分享,无法言说,得你自己买一本读过才知道,书名就是我们的接头暗号。
6.
菜篮系
- 推荐书籍 -
《瘦:吃亦有道》
《嗜:戒不掉的甜蜜》
《嗑:做一只会吃的松鼠》
《我的时尚厨房》
《我的时尚烘焙》
《啤酒有什么好喝的》
《葡萄酒有什么好喝的》
蔡澜说过:年轻人不要自称“吃货”,把自己贬得太低。
不仅仅满足于口欲,吃要吃得明白,胖要胖得有道理,我们越来越关注食物背后的故事。
这是几本让你吃得明白、胖得理直气壮,大涨谈资的甜蜜秘籍。你的“菜篮”装的不仅仅是干粮,还有知识。
法国王后玛丽在被处决时?
法国皇后玛丽在被处决时,却向举起屠刀的刽子手道歉,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了解这个故事前,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玛丽皇后其人。
(玛丽皇后)
对于玛丽皇后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在欧洲的皇室成员中,她并不像茜茜公主、维多利亚女王那么广为人知。
但是大家可能会听过这句话:“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这句话出自茨威格的传记《断头王后》,短短几句话,正是对玛丽皇后一生的记述。
1755年11月2日,一位娇小而健康的婴儿在维也纳霍夫堡皇宫出生。
她被取名为玛丽·安托瓦内特,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一世与皇后兼奥地利大公、波西米亚及匈牙利女王玛丽娅·特蕾莎的最小的女儿。
(童年时期的玛丽)
这一连串的头衔,对年幼的玛丽来说,既代表着无上的荣耀身份与地位,也是缠绕她一生而无法挣脱的枷锁。
年少的玛丽,性格活泼可爱。生长在中世纪的奥地利宫廷,玛丽自小便接受了最好的教育。
她举止优雅,待人亲切温柔,有着过人的艺术天赋。而且她长相十分美丽,楚楚动人,甚至得到了莫扎特的喜爱。
(莫扎特)
但是,玛丽性格也有不好的一面,比如她不爱学习,骄傲任性,奢侈无度。
作为一位颇受宠爱的公主,玛丽仍然逃脱不了联姻的宿命,成为政治上的一枚棋子。
1766年,法国王室向年仅11岁的玛丽公主求婚。在三年后,玛丽踏上了前往法国的旅途,成为法国王储路易·奥古斯特·德·波旁(也就是日后的路易十六)的太子妃。
(路易十六)
根据历史上的记载,路易十六是一位不理朝政的暴君,生活糜烂,挥霍无度。
但其实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路易十六不过是一名典型的心软好男人,昏庸、懦弱,成天恐怕得罪贵族。 玛丽成为皇后时,才十八岁,她还延续着一贯以来的奢靡生活。
对于这位年轻皇后来说,她所关心的,只是昂贵的宝石,漂亮的时装,华丽的宫廷舞会。
(宫廷舞会)
每当她产生什么新的念头,便像个孩子一样,冲着路易十六撒娇。
懦弱而心软的路易十六,根本拿她没办法,只能委婉劝说,而且常常是不管用的。
玛丽皇后的奢侈无度,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其中,光是修建小特里亚农宫,就花掉了七十六万六千法郎。
有人做过统计,在路易十六执政的十二年间,法国负债达到十二亿五千万。
(小特里亚农宫)
18世纪,法国经济由于通货膨胀而一落千丈,天主教会又对谷物征收税款,大大加重了人们的负担,法国国库十分空虚,债务累累,社会开始动荡不安。
在这种情况下,玛丽皇后奢侈无度的生活,引起了人们的不满。法国大革命随之爆发了。
(法国大革命)
人们对国王和王后的糜烂早已恨之入骨,在这场革命中,玛丽和路易十六都被送上了断头台。
那么,玛丽为什么要对刽子手道歉呢?
其实,并不是玛丽良心发现,悔悟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原因很简单——被推搡上断头台时,玛丽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的脚。
(断头台)
玛丽满脸羞愧地跟刽子手道歉:“对不起,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作为一个家教良好的贵族,讲究礼节是很重要的。
玛丽自小便接受着这样的教育,即使在临死前,也不忘为自己的无心之失而道歉。
从礼节方面看,她确实可以称得上一位合格的贵族。
但是,评判一个人是否是贵族,决不能从外在的礼节来判断,而应该从一个人的内心来判断。
作为一国之母,玛丽只顾自己享乐,却让成千上万的农民忍饥挨饿,不配为贵族,不配得到人们的尊敬。
她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结局,也是咎由自取了!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微隌
王杰最红的三首歌?
王杰的经典歌曲有:
1、《一场游戏一场梦》
《一场游戏一场梦》是王杰的首张国语专辑,该专辑于1987年12月19日发行,共收录了10首歌曲。
此专辑的制作人是李寿全,陈志远担任了整张专辑的编曲。1988年,专辑歌曲《一场游戏一场梦》获得第25届金马奖最佳电影插曲奖。
粤语版本《几分伤心几分痴》亦由王杰演唱,是香港电视剧《义不容情》的主题歌。
2、《忘了你忘了我》
《忘了你忘了我》,是王杰于1988年7月推出的第二张国语专辑,由李寿全担任制作人,由陈志远担任编曲 ,由飞碟唱片发行于1988年7月11日。
专辑收录了王杰14岁创作的第一首歌曲《娃娃在哭了》。 《忘了你,忘了我》和《你是我胸口永远的痛》是王家卫处女作《旺角卡门》 电影插曲。
3、《英雄泪》
《英雄泪》是陈大力作曲,刘虞瑞作词,Ricky Ho编曲,收录于1992年《英雄泪》专辑,由飞碟唱片于1992年07月06日发行。
歌曲的MV由导演朱延平执导。 歌曲的粤语版为《封锁我一生》。这张唱片,是为数不多的粤语先行,国语后发的专辑,颠覆了王杰以往的公式化出片模式。
有什么高智商犯罪电影值得推荐?
高智商犯罪出了很多经典电影,但今天我说的是个冷门。香港电影《魔警》,好歹也是林超贤的呢,豆瓣竟然分不高。电影背后的故事挺有意思的啊,浪哥说“完美犯罪”的时候给我讲的,分享给你们。
他用1分18秒劫了家银行,警方顺着一双运动鞋查了五年原创: 徐浪
大家好,我是徐浪。
之前有人问我有没有“高智商”的真实案例?
当然有,在我看来,英国的开膛手杰克、美国的十二宫杀手、韩国的华城连环奸杀案(杀人回忆的原型事件)等许多真实的悬案,都算是“高智商”犯罪。
我觉得“高智商”犯罪起码可以分四种:
一、明知道就是他做的,也有许多蛛丝马迹指向他,但就是没有能定罪的直接证据。
二、被凶手误导,误认为凶手是其他人,或者以为受害者是自杀。
三、完全找不到凶手。
四、警方没有立案,甚至没有人察觉到罪案发生了。
为了回答这问题,我整理了一个关于第三种“高智商”犯罪的故事,因为希望读者也能看见,所以同步发出来,算是给你们一个彩蛋。
2001年3月13日中午12点,香港梨木树警署收到市民投诉,大厦里有人噪音扰民。警署派警员到场调查,并没听到噪音,打电话找报警者但没人接听。
3月14日,第二天中午12点,又有人打电话到警署投诉,石围角邨有噪音扰民。警署派警员梁成恩到场调查。
梁成恩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
12点30分,警署收到报案,这次是石围角邨有人听到枪声。
他们迅速派人到场,发现梁成恩被人枪击,子弹从天灵盖射入,送院后死亡;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令他们十分焦虑——梁成恩的警枪和快速上弹器(有6颗子弹)也不见了。
警枪
快速上弹器
《南方都市报》在2014年的一篇稿子里披露,香港街头巡逻的警察,配枪里是真有子弹的,一般上膛的弹夹里有6颗,另外随身携带6颗,一共12颗。
也就是说,凶手一共抢了12颗子弹。
警方怀疑凶手还留在大厦内,迅速封锁了整栋大厦,每个出来的人都要双手抱头接受检查,但最后也没找到凶手。
梁成恩一共中了五枪,而凶手在现场留下的线索,只有一个口罩。
警方追查口罩来源,发现这玩意满街都能买到,根本没法确定从哪买的。而当时报警者所留的住宅地址,也根本没人住。
他们事后分析,整个犯案过程都是事先计划好的,而且凶手很熟悉警队,有可能是警署内部或梁成恩的熟人所为。
首先,凶手报假警,打的是警署的内部电话,没有录音功能;其次,值日室警员当时按照当值表,只通知了一个警员去处理投诉;最后,凶手用噪音扰民的借口引警员上楼调查,有心算无心进行偷袭,抢枪杀人。
这件案子当年在香港非常轰动。
香港警方几乎用尽了所有手段进行调查。
他们找了1160间卖口罩的店,甚至找内地公安帮忙调查,可还是找不到口罩来源。
他们跟梁成恩身边的350多人(同学、同僚、朋友)聊过,调查梁成恩的背景,却一无所获。
他们还拿走了案发地点的闭路电视,调查凶手逃跑路线,几乎翻转整个香港,仍然找不到凶手。
这次案件,就是一次“完美”犯罪。
过了大半年,案子渐渐平息,凶手似乎就这样逍遥法外了。这时,第二件案子发生了。
2001年12月5日中午12点10分31秒,香港丽城广场,有人闯进恒生银行打劫。
丽城广场恒生银行
打劫者戴黑头套,穿红衣服,拿一支左轮手枪,威胁银行职员把钱拿出来。
银行录像拍下了打劫者的形象
银行守卫想反抗,举起霰弹枪与打劫者对峙:“做咩事?唔好乱黎!(干什么?不要乱来!)”
打劫者大喊:“放低枪!(把枪放下!)”,接着连开两枪打倒了守卫。
这期间,银行职员偷偷按了警铃。
打劫者站上柜台,想爬过玻璃,却发现守卫还没死,举起霰弹枪想瞄准他。打劫者跳下柜台,走到守卫身后,将他按倒在地,瞄准其后颈近距离再开一枪,守卫死亡。
警方和救护车后来赶到现场
紧接着,打劫者爬过玻璃,抢走近50万港币和1091美元后,迅速逃离。
12点11分49秒,打劫者逃离银行。
整个过程,只用了1分18秒,堪称教科书式抢劫示范。
警方经过来福线测试,发现打劫者所用的左轮手枪,正是被杀警员梁成恩丢失的警枪!
用杀警察抢来的警枪打劫银行,香港警方的脸被打的啪啪响。
银行监控拍下了打劫过程,打劫者是左撇子,左手持枪。
虽然戴着头套,但警方还是请专业人士通过面部轮廓素描出了凶手的样貌,向全港市民通缉。恒生银行还开出了100万港币悬赏——可惜我当时还小,不然肯定动身前往香港。
警方专家素描,打劫者有“兜风耳”特征
现场还找到了一个鞋印,查证之后发现是27号半(日本尺码)的美津浓运动鞋。这款鞋在香港一共卖了800对,其中130对是27号半尺码。
重点是,这款鞋可以在警队内部进行购买。
内部人犯案的可能加大了。
警方在内部刊物《警声》上发公告,说买了这款鞋子的警员可以用旧鞋换300元赠券。
最后来换券的12名警员,调查后发现都不是凶手。
从2001年到2006年,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就是港片里常说的“O记”)在警队秘密进行大规模调查。O记每天向3名警务人员问话,一共调查了3667人,可惜毫无进展。
第二次出手,同样是“完美”犯罪。
之后,是五年的沉寂期。
凶手这段时间为什么没再犯案,没人知道。有人猜,可能他有犯案,只是没用警枪,所以案子没联系在一起。
2006年,凶手再次犯案,这次他选择了在行人隧道动手。
行人隧道
这条隧道是两个警区巡逻的交界,有多个出入口,晚上人很少,且当时没安装闭路电视。隧道里有个签到本,值班警员巡逻经过时都得签个名。
凶手摸清了警员巡逻签到的时间表,然后选了在凌晨动手。
动手之前,他把隧道里的凸面镜都偷偷移动了位置,令到警员在隧道里没法看到转角的楼梯,而凶手就埋伏在那里。
隧道角落
3月17日凌晨1点12分,香港柯士甸道行人隧道,警员冼家强和曾国恒巡逻签到后准备离开。在转角楼梯处,忽然出现一个可疑人物——正是戴着假发的凶手。
冼家强刚想开口盘问,凶手突然从包里掏出手枪,“砰砰”两枪打中冼家强头部。
冼家强向后倒去,撞倒了跟在身后的曾国恒。
凶手紧接着又是一枪,正中曾国恒头部。
冼家强虽然头部中枪,但没有死,连开两枪还击。子弹虽然没打中凶手,但打掉了他的手枪。
凶手上前一把抓住冼家强的手,把枪口掰向冼家强——就像电影的常用片段一样,两个人掰着手腕,拼命把枪口指向对方。
更戏剧性的一刻,就在这时发生。
没等两人分出胜负,同样头部中枪但没死去的曾国恒,移动到两人旁边,对凶手连开5枪,将他干掉了。
后来我问过一个学医的朋友,他说即使子弹击中人的头部,中弹者也会有30秒到1分钟的反应时间。曾国恒就是在中弹后连开5枪,还呼叫了增援后才死去。
当时的情景;不得不佩服香港媒体,这都能拍到
警察和救护车很快赶到现场,凶手和曾国恒送院后被确认死亡,只有冼家强最终生还,但康复后身体仍留有后遗症,最后更是患上了创伤后压力症候群。
凶手伏诛后,香港警方通过凶手身上的个人证件,发现这个通缉要犯、“完美”犯罪的幕后真凶,果真是警察内部人员。
凶手叫徐步高,出生在福建,但很小就移民到了香港。中学时,徐步高是个胖子,常常受人欺负,课余时间开始自己练跆拳道。
毕业后,徐步高干了几年金融,收入不高,因为帮人炒股还赔了不少钱。之后他出国流浪,在希腊做过洗碗工。
1993年,徐步高回到香港,考入警队。他在警队表现十分优秀,左右手均能开枪,且打靶时枪枪中头。除此之外,他还在笔试中考到第二,接受过《警声》的采访。
最右:徐步高
可是,徐步高几次升职面试都被刷了下来,因为长官觉得他有“性格缺陷”。
1998年他去租婚纱,跟老板争吵,接着婚纱公司就收到恐吓;这件事虽然和解了,但徐步高有了不良记录,可能就是这个不良记录,成为了他升职上的障碍。
徐步高一直想升职,但总是受挫。
工作上受到打击后,他的生活也变成了一团乱麻。
花上百万买楼,结果一转头楼价就跌了;去炒股,赔得血本无归;跟老婆也不和,于是出去嫖妓包小三。
所有这些情绪累积起来,徐步高最终选择进行了两起“完美”犯罪,以此证明自己的能力,以此证明长官不提拔他是有眼无珠。
回头看,银行劫案后的素描已经接近徐步高的样子,但因为警方记录徐步高是右手射击,且个人照片看不出“兜风耳”特征,所以他一直没被怀疑。
对比
后来,香港媒体在报道中称徐步高为“魔警”。(有不少人分析认为,徐步高有“心魔”,即“精神分裂”。)
这几件案件最后都被搬上了银幕。
杜琪峰拍了《神探》,里面林家栋杀死同僚抢枪、结尾三个警察开枪互轰都有徐步高案件的影子。
《神探》
林超贤拍了《魔警》,在现实案件的基础上进行虚构发挥,探寻“魔警”徐步高犯下连串大案的深层原因。
《魔警》
除了“精神分裂”,徐步高身上还有些谜团至今仍没解开——被抢走的快速上弹器一直没找到,有人根据隧道枪击案的现场状况分析,当时有第4个人在场……
不过,徐步高已经死去,谜团恐怕永远也无法解开。
至于他有没有做过其它类型的“高智商”犯罪案子,就更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