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苍龙大炮,山本五十六是怎么死的?
作为日本在二战期间最著名的海军将领,山本五十六可谓“威名赫赫”,他成也珍珠港,败也珍珠港。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回顾那段历史,回顾山本五十六的兴起和覆灭。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毕其功于一役偷袭美军珍珠港,成功实现了既定目标。作为这次偷袭事件的总导演,山本五十六受到了国内各个阶层的顶礼膜拜,俨然就像“战神”一样被人供奉敬仰。
高兴之余,山本内心的担忧也越来越强,毕竟他曾经担任过驻美武官,深知美国强大的国力是日本难以比及的。果然,美军的报复很快就开始了,罗斯福总统立即前往国会发表演讲:
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突然地、有预谋地进攻,危害到了我国的安全和生存。我请求,国会即刻向日本宣战!
当天,参议院以82票对0票,众议院以388票对1票的结果,毫无争议地对日宣战。为了报复日本,也为了鼓舞国民,罗斯福还秘密下令军方实施远程轰炸,目标东京。
通过缜密的侦查和研究,美军准备使用B-25大型轰炸机执行这次任务。但是,由于距离实在太远,这些战机在完成轰炸任务后很可能无法返航。即便如此,一大批英勇无畏的美军飞行员,还是踊跃报名参加。
1942年4月2日,“大黄蜂”航空母舰在数艘护卫舰的伴随下,从旧金山悄悄抵达了预定海域,距东京720海里。为了降低暴露的风险,在16架轰炸机起飞升空后,航母舰队迅速撤离该海域。
针对东京木制建筑的特征,这些轰炸机装载了大量的燃烧弹,一直采取低空贴海飞行的方式,成功突破了日军的外围监测。在飞抵东京上空后,虽然遭到了地面火力和防空力量的阻击,但还是成功投掷了燃烧弹,引起东京大面积起火。
完成任务后,轰炸机编队已经燃料不足,根本无法返回航母,只好一路向西飞往中国,并成功在浙江的沿海一带迫降。据统计,在我国境内跳伞的75名美军飞行员中,有3名不幸身亡,有8名被日军俘虏,其余64名全部获救并成功返回了美国。
这次轰炸后,日本的朝野上下都一片震惊。看来,美国的太平洋舰队虽然受损,但依然具备相当的实力,丝毫不敢懈怠和小觑。
在此背景下,日军统帅部决心继续加强在太平洋战场的攻势,尤其是要重点打击美军的航母,以削弱其远程作战的能力。于是,“珊瑚海战役”爆发了,美日双方都互有损失。
可是,日本在中途岛海战惨败后,通过偷袭珍珠港才积累起来的微弱优势终于不复存在了,丧失了自己在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以此为标志,美国开始在太平洋战场进行战略反攻,一步步攻向日本本土。
1943年初,日军野心勃勃集结了重兵,意欲阻挡美军的攻势。不过,它在付出巨大的代价和损失后,还是被美军攻占了所罗门群岛的大部。尤其是,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丢失后,东京统帅部开始质疑山本的指挥作战能力,不断对他进行施压。
为此,山本五十六亲自巡视新不列颠岛,指挥200多架各类型战机升空,轰炸驻守瓜岛的美军。本来,这次轰炸双方战机互有损失,日军只击伤了数艘美舰,可为了不让山本失望,竟然谎报炸沉了二十多艘美舰。
见到战报,山本很高兴,并且据此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命令战机轰炸新几内亚。山本以为驻守瓜岛和驻守新几内亚的美军都受到了重创,竟然不顾阻拦,坚决要亲自前往肖特兰群岛去慰问和鼓劲。
1943年4月13日,日军将山本五十六即将突访前线的消息以密电的形式发出,甚至还提到了他乘坐的机群信息和准确时间。殊不知,美军在中途岛战役前已经破译了日军的密码,这封电报很快就被美军情报部门掌握了。
作为当年偷袭珍珠港的元凶,山本早被美军列入了必杀名单。掌握他的行踪后,美军将领尼米兹迅速下达作战指令,要求前线进行空中拦截,务必击落山本的座机。
美军很快选定,由洛克希德生产的双引擎P-38G“闪电式”战斗机执行这次空中击杀任务。
1943年4月18日凌晨,就在山本的机群出现之前,美军部署了18架“闪电式”战机飞抵布因海湾以北50公里的布干维尔岛上空,悄悄隐藏在这片伏击区域的云层中。接近10点时,山本的机群终于“如约出现”了,包括2架轰炸机和6架战斗机。
面对美军战斗机群,日机显然吓懵了,只好摆正队形开始“护驾”。不过,美军并不知道山本究竟乘坐哪架轰炸机,在几轮空战后,一架轰炸机落入了丛林,而另一架则坠入了海洋。
事后侦察得知,坠海的那架轰炸机乘坐的是山本五十六的参谋长宇垣,他受伤后被日军营救了。而坠入丛林的那架,乘坐的就是山本五十六本人,他同机上的所有机组人员全部都坠毁死亡,死得干脆彻底。
日本高层闻讯,担心此事会严重挫伤军国主义的士气,决定隐而不发。但美国却欣喜若狂,大肆报道这次刺杀事件,宣扬为珍珠港死难的美国同胞报仇雪恨了。
眼看无法遮掩,日本官方才公布了山本五十六的死讯。他的残骸和坠机的残骸,一同被运回了东京,天皇裕仁还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并将其供奉于靖国神社,以祭奠这位军国主义的死硬分子。
作为二战期间日本海军的旗帜和标杆型人物,山本五十六的下场实属罪有应得。@文史不假
cf大炮是哪种好一点普通战龙翔龙苍龙?
后面四种和第一种的区别就是增加了子弹数,另外就是涂装的更漂亮了,特别是战龙,不过,后面四种的威力和弹道其实都是一样的,要说大炮哪种好,当然是英雄级的比如“极光”这样的,其他的除了比普通的增加了子弹数,好看点,其他的都一样
日本偷袭珍珠港是不是一个愚蠢的决定?
确定是!
当一个国家的野心大过它的实际能力,或是一味侵蛮掠夺以解决它的国内现实问题时,就会发生这样的国策失误。日本是如此。二战时的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
第一,它们缺乏整体的世界认知。以小侵大,永远不可能稳定持久。
英法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虽凭船坚炮利,曾经暂时殖民全球,但力不胜任,这种旧秩序最终也土崩瓦解!
德国二战时遍扫欧洲,为何在斯大林会战时一败涂地?
当时日本旁侧有中国🇨🇳,地袤广大、人民众多,它还没有完全占领下来。西北侧又有苏联,一个更强大、钢铁般的国家。国土也更加广袤,不是短期战争就可以随便征服的。
日本有此两大强劲对手,根本无必胜把握,且无长久统治管理维护稳定之后续能力,却又妄想吞天,隔着太平洋想去吞下南北美洲最大最富裕且强盛的另一个国家——美利坚。
它这样四处树敌,就等于是一只蚂蚁闯入大象🐘群中,还肆意挥舞着前爪挑衅,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
国家再强大,军力再足,一旦以一己之力面对周围的群殴,胜负都难以预料。何况是日、德、意这样的小国家,将自己深陷在周围各国人民的战争海洋中呢?其结局,在开战挑衅之初,就已料定!
第二、越界相侵,发动野蛮侵略战争,毁坏各国之间的平等、和平、稳定、相谐,本身也不符合地球文明发展的正确方向,有悖世界人心,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当时美国🇺🇸中立。中国也非侵略型国家。日本悍然侵入,野蛮杀戮,毫无理由和在军事战争上的正义性。这就注定了它在国际舆论上和世界战争中不会获得肯定和广泛支持!实际上,除了日、德、意三个战争主义国家狼狈为奸以外,它们均缺少国际盟友。而世界人民的反战、反侵略、反军霸情绪,却势如汪洋。战争的非正义性,是日本珍珠港突袭挑衅必然失败陷于被动的内在逻辑。
第三、随着人类发展,国际间愈来愈需要良好秩序。血腥屠戮、同类相残,已为人类所不齿。日本在中国犯下的血腥罪行,形同野兽,令各国不齿,愤怒,早已激起了世界公愤。它如以此形式去挑战美国🇺🇸或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也势必遭到其他国家的誓死反抗!所谓军不仁,所过之地,遍地是敌。美国🇺🇸被逼由中立转为正式宣战,也是得到了国际与世界人民的广泛支持的!所以他很快能融入世界反法西斯统一联盟作战。这就使得美日之争,从一开始就不是日本与美国之间的国家矛盾,而是日本侵略主义、军事主义与全世界和平稳定、人民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本面对的是铜墙铁壁般的巨大力量。它以一国之力,一己之心,去对抗众人众力,以反应正,怎能持久?
第四、日本是在错误的节点,挑战了一个错误的国家。二战时的美国🇺🇸,作为一个新兴资本主义国家,正蒸蒸日上。他强盛、团结、齐心,充满活力,国际对外合作力量也强大。日本不选世界薄弱处去进攻,偏偏找到最强悍的去下嘴,自以为是,犯了战略和战术上的同时错误。最后被痛扁一顿,也理所当然。要知道,美国🇺🇸当时为避免战争,集中精力发展国力,一直是内敛型的。他就像一个健壮青年,抱臂休养生息,有的是实力。而日本当时像什么?残弩之末。四处宣战,对域外无差别打击,连年征战,铺开的面实在太大,早已虚耗掏空了他的国内实力。连中国都已做出了持久抗战的决定。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战疲老人,再添一强大生力军对手,这是“找死之战”,必败无疑!
所以总结二战时日美之战的教训,当今诸国须明白:
1、和平共存、稳定和谐、互助合作、建设发展是全球大趋势。各国间的战乱悖反人心。逆流而动,是自寻不痛快,自找失败!二战以后世界痛定思痛,全球化发展近百年,国际秩序已更加整体如一、和谐稳定,相互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无间。这时想以一己之力挑动破坏全球者,势必会遭到比以前更大更强的集体反噬!
2、凭军霸思想去战胜他国,横扫世界,并维持一国在上,众国在下的不平等统治,以一国之力对抗众国,强压强迫,这种世界管理方式,二战战胜国美国🇺🇸以几十年的努力,都已证明是失败了的!地球很大,一极化发展,不合世界规律。至于日本、法、英等国,更不要心存幻想。还有那个乌克兰,更要认清世界全局和自身实力与国际地位,泽连斯基别动不动就以世界领导人自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是地球中心!过度的挑衅和侵迫,狂妄与自大,都是要遭受反弹的!只有遵守公序,谨守边界,与邻修好,共同发展,和平和谐和祥安宁,才是正路。
3、北约是个什么组织?为什么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即使美国🇺🇸想侵并俄罗斯和欧亚,它是否能吃得下?
野心太大,当心反胃![灵光一闪]
日本当年不可能战胜,现在也是。而美国🇺🇸常年外战,早已力疲。
这时再雄心勃勃去继续侵扰世界,是否合适?
优秀的战略家一定是基于全球看世界,而非只基于一国之势。
请问美国🇺🇸的战略家们,凭什么就认定美国🇺🇸一国,可以持久统治全世界呢?
他们是否与日霸当年一样,被什么蒙蔽住了呢?[可爱]
4、强者不会永远强,弱者也不会永远弱。世界各国实力,是相互转化的。那些致力于发展国内的国家,安心静气,慢慢也会逐渐强盛起来。而那些一味对外征战掠夺的国家,而不是和平发展共赢合作的国家,由于彼此对耗、用力过猛,往往会虚耗过度,慢慢疲惫衰老下来。这是自然规律,过外则无内。
表面的强,不等于真正的强。这次全球性新冠流行大疫,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些名声在外的发达国家的实际。
5、永远不要轻视那些新兴的弱小国家。亚非拉虽然弱,是表面的荏弱,但他们,却可能是世界的真正未来!
盲目、轻视、自以为是,是人类的大敌,也是各国军事战略家们最容易误入的深渊。
当年日本是错了(他们国内也有一些清醒者)。现在世界一些国家的个别人,还在、或想重复这个错儿!
全球是平的。我们也仅存于地球表面这一层,与地球生命共一个生物圈⭕️。你踩我压、肆意侵夺,并不会使你显得多高级,相反,事极必覆,下一步等着你的,不过是被削平。
过度的贪婪,是思想的蒙蔽。
却为何难以转换成先进的民用技术?
俄军军工技术十分发达,但是却难以转化成先进的民用技术。其实俄罗斯现在的军工体系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是底子太厚,一时还看不出那么多的弱点。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留下的生产体系是不完善的
很多人认为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绝大部分军工产业,其实这有一个误解。俄罗斯很多武器的关键部位一直是从乌克兰或者其它前苏联国家进口的。这根苏联时代的工业体系有关系,往往是把军工体系分散到全国范围内。每个加盟国境内都有一部分工业设施。
俄罗斯之前的伊尔76运输机,图160轰炸机的许多部件都是无快乐安提供的。因为俄乌关系紧张,甚至影响到了俄罗斯武器的更新换代。俄罗斯多次表示要实现所有部件的国产化。
俄罗斯发展轻工业,成本太高
其实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是轻工业和信息化产品。比如说衣服、鞋子、家用电器、手机、电脑这些产品。这些产品的技术含量不见得有多高,但关键是生产成本。
俄罗斯的军工产业本来就有点粗狂,转民用后生产成本太高,老百姓恐怕用不起。俄罗斯其实也完全可以生产轻工业产品,这些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是显然进口的远远比自己生产要便宜。
俄罗斯人口稀少,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成本太高。所以世界上的制造业大国主要在东亚和东南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工相对便宜。而俄罗斯的人口稀少,恐怕很不适合发展轻工业。
高端制造业往往强调的是精密制造,这是俄罗斯的弱点,俄罗斯武器也不强调精密制造
既然俄罗斯发展轻工业有太多的限制因素,比如人口稀少,成本太高。那就发展高端工业啊?显然不是这样的。国家上的顶级制造业比如说车床加工等技术最好的是德国和日本。
俄罗斯在这些方面也有比较大的差距。苏联时代,苏联还需要从日本进口一部分精密车床仪器。可以说国际上比较高端的制造业还是被德国和日本垄断者。那为什么感觉俄罗斯的武器比这两个国家更发达呢?实际上俄罗斯的武器系统在精密上和西方一直有差距。
二战时期,苏联坦克性能一直不及德国,但生产力恐怖,所以最终把德国坦克耗光了。这就是苏系列武器的特点,粗狂耐用,能大量生产,不追求过于精密。时至今日,最强坦克是德国豹2A6,吨位最大的量产常规潜艇是日本的“苍龙级”。
所以,俄罗斯发展轻工业有诸多的限制。俄罗斯的人口实在不适合发展轻工业,比较高端的制造业,俄罗斯和德国是一直有差距的。俄罗斯真正擅长的是核武器和重型大杀器,但这些跟民用的关系不大。
二战时日本有哪些设计比较成功?
大家好,我是白齐光一个热爱历史的学生。下面由我来回答
三八式步枪+6.5毫米有板步枪弹的组合三八式步枪和6.5毫米有板步枪弹在网络军迷眼里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一部分人指责其杀伤力小、子弹直穿而过,“人道枪”,还从弹形、缠距等方面论证;另一部分人则强调三八式步枪近距离内命中子弹会翻滚破碎,杀伤力很大。
先说三八式步枪
其实三八式步枪还是比较适应中国战场的
虽然长度长了点,但是中国战场机械化程度很低,以徒步步兵为主,对全枪长度并不敏感。三八式步枪全长1275毫米,比仿造德国毛瑟短步枪的中正式步枪1110毫米也长不了太多。而且枪管长了,瞄准基线也长了,对射击精度还是有利的。
三八式步枪发射6.5毫米步枪弹,口径小,后坐力小,对射击精度也有好处。
三八式步枪使用成熟的毛瑟式枪机,前端闭锁,闭锁强度大,但又对枪机进行了合理简化,总的零件数量比毛瑟步枪枪机要少,生产便利性也不错。
为节约木材,三八式的枪托采用拼接设计,这个设计其实也不错。
注意枪托上的那条水平拼缝。
三八式步枪的主要争议,是那个6.5x50SR步枪弹。其实在20世纪初的时候,当时的全威力步枪也掀起了一阵“小口径”小高潮,有代表性的国家主要是日本、意大利、荷兰和瑞典等。在当时,小口径高初速弹道理论还没出现,和几十年后美、苏研发5.56、5.45毫米小口径步枪弹还不能放在一起讨论。20世纪初的“小口径”风潮主要目的是希望在不显著降低步枪战斗性能的情况下节约材料成本,这对日本、意大利这种资本主义国家里的后进分子穷光蛋尤其重要。
意大利设计了6.5x52mm卡尔卡诺步枪弹
日本设计了6.5x50SR有板步枪弹,早期是圆头弹,后来改为尖头弹。二战中日军用的都是尖头弹。
瑞典有6.5x55mm毛瑟步枪弹
荷兰有6.5x53.5R曼利夏步枪弹
至于为什么有的人说日本65步枪弹杀伤力大,有的人又说杀伤力小停止作用不足呢?其实他们描述的是6.5x50SR步枪弹在不同距离上,用不同武器发射产生的效果。
三八式步枪的子弹细长,偏偏缠距很短(枪膛中膛线绕一圈的长度)只有200毫米,是当时各国步枪里最短的。这就造成6.5毫米步枪弹出膛时转速很高,章动也很大。所谓章动,就是子弹在绕自己中心轴旋转的同时,轴心也会绕圈摆动的一种现象。转速越高,出膛时子弹章动也越大,待飞出一定距离后,章动才变小趋于稳定。出枪口100-200米距离上,6.5毫米步枪弹章动还未稳定,击中人体时容易失稳翻滚,造成很大的创伤。
到了300米左右的距离,章动基本稳定了,此时杀伤动能的释放主要依赖6.5x50SR步枪弹特殊的被甲结构。
这是6.5毫米有板尖头弹的剖面,注意其被甲结构,弹头前半部分的被甲较厚,靠近尾部的被甲较薄,这个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增大弹头重心靠后部分铅芯重量,让弹头重心靠后,有利于飞行稳定和存速,但是意外地出现了一个好处:在300米左右距离上,6.5x50SR步枪弹存速还有600米/秒,配合它的高自传速度(小缠距带来的),命中人体时弹丸很容易变形,尾部较重的铅芯朝前挤,把弹体后部较薄的被甲挤破,形成扩张,加大创伤。
所以,在300米距离内,弹头存速不低于600米/秒的时候,三八式步枪发射6.5x50SR步枪弹的致伤效果是很好的,近距离靠章动,远一点靠弹头被甲破裂变形。
而“一枪两个眼”的情况,主要发生在300米外。由于6.5x50SR步枪弹弹头轻,存速性能天生不好,出了300米,存速就降到600米/秒以下,此时章动没了,因为存速低,铅芯挤压变形的效果也没了,又偏偏弹头细长自转速度高,弹头过稳、翻转力矩不足,就出现了直进直出的情况。
一般步枪的实战交战距离不会超过400米,在这个距离内三八式步枪的致伤效果都是不错的,在当时世界上正式列装的几种6.5毫米口径军用步枪弹中,6.5毫米有坂尖头弹尽管不是威力最大,但弹壳长度最短,全弹质量也最轻,其尺寸、质量和威力三点的平衡把握得最好。该弹用在三八式步枪上时,具有很好的射击精度以及柔和的后坐力,有利于士兵提高作战效能,所以可以说槽点不大,甚至还要赞扬几句。而且子弹口径缩小后重量减轻了,全弹质量只有21.7g,而采用“S”弹头的毛瑟尖头弹质量达到23.7g,一名步兵同样是携行120发弹,前者就可以减轻240g的负重,还不用说因此带来的原材料减少所降低的成本。这对于日本这样一个地域狭小、资源匮乏的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而6.5x50SR步枪弹的缺陷,主要体现在机枪上,这就是我之前说的“不同武器发射”
上面这张图,左侧是6.5x50SR有板步枪弹,中间是6.5x50SR、7.7x58、7.7x58SR,7.7x58用于九九式步枪(右边那个桥夹就是)和九九式轻机枪,7.7x58SR用于九二式重机枪。
前面说过,6.5x50SR步枪弹的致伤效果需要较高的存速才发挥得出来,在三八式步枪上,因为枪管长,打得出较高的初速(770米/秒),虽然弹头轻存速性能不好,但是还能保证300米内存速够用。可到了机枪上,无论是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还是九六式轻机枪,枪管长度都比三八式步枪短,这个初速打不出来,子弹不到300米距离存速就跌过让弹头被甲破裂的600米/秒这个门槛,“直进直出”的现象出现得更早,致伤效果自然不够用了。用在三八式重机枪上作为重机枪弹使用时,因为口径太小远距离存能太低、压制能力差,而且过小的弹头不适合设计特种弹,影响重机枪战术作用发挥。更加糟糕的是,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抽壳速度快动作猛烈,发射6.5x50SR步枪弹时很容易出现抽断药筒、拉断弹底的故障;而且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的枪膛升温速度快,容易发生发射药自燃事故。为了在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上正常发射,日本还生产了一种减装药的6.5毫米步枪弹,发射药质量从2.3g减少到2g,并改用耐高温发射药,包装盒上有“十一式轻机铳”字样。由于减装药,子弹初速更低,“直进直出”的情况变得更加恶劣。所以日本后来还是研制生产了7.7x58、7.7X58SR枪弹,前者用在九九式步枪和九九式轻机枪上,后者用在九二式重机枪上。
所以三八式步枪并不差,搭配的6.5毫米步枪弹也不差,至少在火力密度不高、徒步步兵为主的中国战场上是很适应的,这也得到军阀部队和抗战时中国军队的肯定。至于有的人说“中正式步枪比三八式步枪先进一代”其实是强行套欧洲短步枪的发展潮流,强行拔高中正式步枪。西欧战场军队机械化出现得早,对步枪长度比较敏感,所以短步枪这一步迈得早,但是脱离战场环境强行要得出“谁先短谁先进一代”就不对了。6.5x50SR步枪弹的问题,主要是不适合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