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sh皇族,全民烧脑于字加一笔?

游戏资讯 admin 2023年06月12日 18:20 79 次浏览 0个评论

sh皇族,全民烧脑于字加一笔?

王[wáng]

汉语文字

王(拼音:wáng、wà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指事字,其甲骨文像斧钺之形,“王”便是以斧钺象征王权。本义是古代的最高统治者。秦汉以后,帝王改称为皇帝,“王”就成为封建皇族或功臣封爵的最高项,如:诸侯王、亲王、郡王等。也指在某个领域、某一方面取得成就的人,如:故事大王等。以上义读wáng。“王”一般作为名词,但有时也作为动词使用,指称王,多用于古代汉语中,读wàng。

sh皇族,全民烧脑于字加一笔?

影视作品中有哪些未解之谜?

电影电视剧中经常出现一些老到吐血的套路,比如同房必怀孕,摔倒必流产,男女主伤痕累累永远死不了,撞车必失忆,等等一系列看到观众直接被逼疯,下面我们来说说电影电视剧的九大未解之谜

1.岛国电视剧之谜:主角这么好看会找不到对象?岛国的片子女主多是软萌可爱的,就是没对象,你们那边的男生都是近视眼难不成??

2.国产武侠剧之谜:反派怎么话这么多?最后都是死于话多,就不能把人杀了以后对着尸体再说这些话吗?就像唐僧肉一样,每次抓到唐僧都要细细研究怎么吃,直接吃就是了,死活不吃莫非等着悟空来救?

3.印度电视剧之谜:握草,他们怎么跳舞了?就连成龙出演的在印度投拍的电影也是一言不合就跳舞,小编看着都惶恐啊

4.韩国电视剧之谜:她怎么死了?男二哪哪都比男一号她为什么看不到??韩国经典《蓝色生死恋》《天国的阶梯》就是典型的她怎么死了?看过的人都知道,就不赘述

5.英国电视剧之谜:啊,这俩男的在一起吧!!!看见两位帅气的男主在一起交流,情不自禁跟着心花怒放啊,不要被女主糟蹋了,你俩在一起吧

6.台湾偶像剧:你们那长这样的叫丑女??陈乔恩、王心凌、张韶涵、杨丞琳、林依晨都是你们那边的丑女,还是我的审美出现了问题?

7.欧美电视剧之谜:他俩怎么睡了??估计好多小伙伴都不会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看欧美片吧,一言不合就尴尬了

8.泰国电视剧之谜:这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我虽然是人妖,却爱谁都不曾欺骗,虽然改变了身体,新却没有改变,变为女人,只能将他对我的爱带走,自行体悟

9.香港电视剧之谜:他怎么是卧底?他怎么是坏蛋?

宋太祖的后代中?

非常感谢悟空邀请!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陈桥兵变,这个典故对于稍微了解中国历史的人来说,应该都不不陌生。在历史上,一场陈桥兵变,让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上了皇帝,继而开创了宋朝。

然而,相比历史上其他的开国皇帝来说,赵匡胤却又有些不同。因为

赵匡胤死后,并未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史书上有很多说法。

有的说,赵匡胤是死于弟弟赵光义之手,赵光义暗中用斧头砸死了赵匡胤,夺得了皇位,这就是成语斧声烛影的由来;也有的说,赵匡胤的死赵光义无关,之所以传位给赵光义,纯粹是因为当时的宋朝还不够稳定。贸然将皇位传给小孩子,不如传位给弟弟更加稳妥。

但不管怎么说,宋朝的皇位,确实是传到了赵光义手里。

那么,赵光义即位后,宋太祖赵匡胤的子孙,又过的如何呢?

按照史书记载,赵匡胤一生有四子,长子滕王赵德秀,次子魏王赵德昭,三子舒王赵德林,四子楚王赵德芳。不过,这四个儿子当中,滕王赵德秀和舒王赵德林皆早夭。只有

燕王赵德昭和秦王赵德芳得以成年。

赵匡胤去世的时候,赵德昭25岁,赵德芳17岁。照理来说,年龄更大一些的赵德昭,是可以登基为帝的。但是,因为当时赵匡胤死的太过蹊跷,而且朝中大权,又都在叔父赵光义手里。所以最终,赵光义顺利登基。

而按照赵光义登基时的许诺,如果将来他去世的时候,是要将皇位传给赵德昭的。但是,不管是赵德昭还是赵德芳,都没有坚持到那一天。

赵光义登基四年后,率军攻打契丹,结果大败而回。当时败军之中,赵光义不知所踪,于是朝中大臣便计划立赵德昭为帝。但是,仅仅过了几天之后,就传来了赵光义安全无虞的消息。

等到赵光义回到朝中,听说此事后,对此事大为不满。而当时被群臣推举的赵德昭,自然也开始变得忧心忡忡。后来,因为赵德昭提议封赏群臣,被赵光义说了一句‘还是等你自己做了皇帝以后,再行封赏吧’。赵德昭因此惧怕至极,最后自刎而死!

至于赵匡胤的另外一个儿子赵德芳,死的就更加诡异了。在赵德昭自杀两年之后,当时的赵光义虽然也已经去世。但却最终没有传位给赵德芳,而是传位给三子赵恒,也就是历史上的宋真宗。当时年仅23岁的赵德芳,便因病离奇去世。关于赵德芳的死因,

《宋史》上只用了“寝疾薨”三个字,

再无更多记载。

至此,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全部英年早逝。

对于赵德昭和赵德芳的死,很多史家都归咎于赵光义之手。认为是赵光义害怕他们两个和自己争夺皇位,暗中杀掉了他们。不管这种看法是不是真的,赵德昭和赵德芳确实是英年早逝了。不过,在他们两个人死后,两个人的子嗣,却并没有被斩草除根,而是顺利活了下来。

赵德昭有五个儿子,分别是赵惟正、惟吉、惟固、惟忠、惟和,赵德芳有三个儿子,分别是赵惟敘、惟憲、惟能。

在北宋一朝,赵匡胤这一脉,除了赵匡胤以外,再无人当过皇帝。而这些赵匡胤的子孙后代,日子其实也不好说。因为当时宋朝的政策,和后来明朝不同,是不禁止皇族参与政务的。就是你出身皇族,一样可以通过科举去做官,去经商之类的。所以,赵匡胤的后代当中,有的混的就比较好,有的就相对落魄。

但是到了北宋末年,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因为北宋末年,发生了著名的靖康之耻,宋朝的皇族,几乎被金国人一网打尽。所以南宋建立的时候,只能推出一个仅存的赵构,登基做了皇帝。

但是,赵构临死之前,却发生了很奇葩的一件事。

因为赵构早年在靖康之变的时候受过伤,自身一生无子。所以临终之前,只能从旁系过继一个孩子,做自己的儿子。而当时赵构过继的这个孩子,就是

后来的宋孝宗,正是赵德芳的六世孙,赵匡胤的七世孙!

也就是说,北宋是赵匡胤这一脉,做了一任皇帝,其他的都由赵光义这一脉来做;而到了南宋,第一任皇帝是赵光义这一脉,而其他的所有皇帝,又都是赵匡胤的子孙。

历史,有的时候真的是一种巧合!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表示柔弱的成语?

弱不禁风、软弱无力、楚楚可怜、手无缚鸡之力、弱不胜衣。 一、弱不禁风 白话释义:连点儿风都经受不住。形容身体虚弱或娇弱。

朝代:宋 作者:陆游 出处:《六月二十四日夜分梦范致能、李知己、尤延之同集江亭》:“红蜻蜓弱不禁风。”

翻译:红蜻蜓连点儿风都经受不住。

二、软弱无力 白话释义:形容身体衰弱无气力。也可比喻处事不得力,不中用。

朝代:近代 作者:巴金 出处:《我的故事》:“你看我是一个多么软弱无力的人。”

三、楚楚可怜 白话释义:本指幼松纤弱可爱,后形容女子娇弱的样子。

朝代:清 作者:许豫 出处:《白门新柳记·补记·喜龄》:“大有楚楚可怜之致。”

翻译:十分地有娇弱的体态。 四、手无缚鸡之力 白话释义:形容力气很小。很柔弱。 朝代:元 作者:佚名 出处:《赚蒯通》第一折:“那韩信手无缚鸡之力。”

翻译:那个韩信力气很小 五、弱不胜衣 白话释义:胜:禁得起。形容人很瘦弱,连衣服都承受不起。

朝代:元 作者:萨都剌 出处:《雁门集》:“体弱不胜衣。”

翻译:人很瘦弱,连衣服都承受不起。

120公里行程?

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在成功偷袭珍珠港,瘫痪美国太平洋舰队之后,日本开始执行进攻东南亚的“南方作战”。因为当时欧美各国将主要精力集中到纳粹德国身上,日本几乎横扫东南亚,只在菲律宾巴丹半岛上遭到美军的抵抗,日军比原定计划晚了四个月完成作战。1942年4月9日,78000名美国和菲律宾士兵向日本投降,但这些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战俘待遇,而是迎来了残酷的“巴丹半岛死亡之旅”,短短6天内上万人死于非命,这是二战远东战场的三大屠杀事件之一。

巴丹死亡行军

“巴丹半岛死亡之旅”又被称为“巴丹死亡行军”,其实整个路程只有120公里,这对训练有素的军人来说并不是难题,为什么死了那么多人呢?珍珠港被偷袭后,美国本土和菲律宾的海运基本断绝;再加上美国高层奉行“欧洲第一”,在太平洋战争初期不愿意向东南亚投入更多力量,菲律宾的美军得不到增援,在物资匮乏、热带丛林的恶劣环境等因素下坚持作战,80%的士兵患上了疟疾、糙皮病、坏血病等疾病,这也是美军指挥官下令投降的最重要原因,官兵们实在打不下去了。

1942年4月9日投降,7.8万名美菲联军以为能获得正常的战俘待遇,但4月10日这帮人就被驱赶着出发,步行前往120公里以外的奥德内尔集中营,没经过任何的休息、治疗。菲律宾地区常年高温多雨,巴丹半岛自然也不例外,美菲联军官兵在没有任何防护,风吹、日晒、雨淋的情况下走路,健康的人都会出问题,更何况是一帮疲惫、患病的伤兵,很多人走着走着就摔倒再也没起来。

巴丹死亡行军

当然除了官兵身体状况、自然环境之外,日军的残暴才是大量死亡的关键因素。首先日军驱使美菲联军官兵几乎是不眠不休的赶路,不让吃饭、喝水,凡是体力不支摔倒在地的人不会受到救治,而是直接被日军士兵虐杀,很多有病在身的人甚至于被日军活埋。

其次日军用杀人取乐,在《活着回家:巴丹死亡行军亲历记》这本书中记录了很多这样的场景,比如巴丹半岛上路边有很多泉水和水塘,美菲联军官兵渴得实在受不了就向押送的日军请求喝水,日军士兵故意答应可以喝水,等到真有人去喝水的时候就都被杀了。再比如日军士兵挑人和自己赛跑,美菲联军官兵一旦输了就会被杀;还有日本军官进行“斩首技术”比赛,随机挑出美军战俘,在众人面前斩首,一帮日军士兵围观欢呼。

巴丹死亡行军

最后,坐火车转运途中大量人窒息身亡。前往奥德内尔集中营的最后一段路是要坐火车的,战俘们被押送进货运车厢里,本来能装二十多人的车厢硬被塞进了近百人,很多人因为缺氧昏迷、窒息,等火车到站的时候,日军要求只有靠自己能走出车厢的人才有活命的机会,其他人被留在了车厢里。

在这段120公里的路途上,15000人饿死、渴死、累死或是被日军杀死,就是到达奥德内尔集中营也不是噩梦的终点,好不容易从“巴丹死亡行军”中活下来的美菲联军官兵在随后的两个月内,又有大约26000人死于日军的拷打折磨、强制劳动等虐待行为下。此后日本开始用海运将东南亚地区的战俘分批转运到中国台湾、东北以及朝鲜半岛等地的战俘营中,这之中到底死了多少人根本就是糊涂账了。

其实“巴丹死亡行军”日军暴行背后并不单纯,牵扯到了日军高层权力博弈。日本制定的“南方作战”计划,主要目标是夺取荷属东印度的石油资源,补齐日本在资源上的短板,但在整个作战中最重要的是菲律宾群岛。菲律宾是太平洋、南海和印度洋的交通要冲,美军在这里建立了亚洲最大的空军、海军基地,控制着日本本土与东南亚之间的海上交通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日军控制不住菲律宾,那整个“南方作战”就成了笑话。而在很多日本将领观念中,人数稀少的美军根本不堪一击,菲律宾战役就是捞战功呢!

另外菲律宾从1565年开始先后处于西班牙、美国控制之下,特别是1898年美西战争美国取得菲律宾控制权之后,美国殖民地不多就加大力量建设菲律宾,意图把菲律宾打造成一个体现“美国精神”的样板,这使得菲律宾成为二战前东南亚开发程度最高的地区。日军二战中烧杀抢掠的做派不用多说,各级将领随着日本的侵略步伐捞足了好处,对菲律宾这块“肥肉”自然眼红,都想去捞钱。

日本非常重视对东南亚的作战,从关东军、中国派遣军中抽调大量精锐甲种师团组成“南方军”,这使得“南方军”从一开始就充斥着日军各派系的利益争夺,各方都想拿到最大的好处,对于菲律宾这能轻松捞到战功、财富的地方自然争夺激烈,最终率领第14军进攻菲律宾的“好工作”被内定给了本间雅晴。

实际上本间雅晴在战功上非常一般,指挥作战也没有出彩的地方,而且因为他情史复杂、甚至和多位男演员关系暧昧,遭到日军很多将领的白眼、排挤,菲律宾战役这种“美差”为什么偏偏选了他呢?首先本间雅晴关系够硬,曾长期担任裕仁天皇的弟弟秩父宫雍仁亲王的副武官,和皇族关系密切;其次本间雅晴和陆军中任何派系都没关系,这让他获得了南方军总司令、超然于派阀斗争之外的寺内寿一的支持;最后让本间雅晴率军进攻进而掌控菲律宾这个战略要地,有压制陆军各派系,不让他们乱来的意思。

关系户本来就惹人非议,本间雅晴在菲律宾战役期间的胆小表现更让他被人看不起了。开战前本间雅晴就对战役计划吹毛求疵,各种要兵力、要物资,惹得参谋总长杉山元大怒,要将他撤职;开战后本来美菲联军已经被日军的突袭打蒙了,但本间雅晴为了抢占马尼拉,没有乘胜追击,让麦克阿瑟安全的将部队撤到了巴丹半岛重整旗鼓;占领马尼拉后,本间雅晴抱怨情报不准、后勤混乱、缺少援军等等,就不继续进攻了美军了,弄得首相兼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大为恼火,要不是裕仁天皇顾忌临阵换将不好,本间雅晴立马就会被撤职。最终日军大本营被逼得没办法,抽调第4师团、炮兵、航空兵增援本间雅晴。

1942年4月3日,本间雅晴下令进攻巴丹半岛的美菲联军,按照他自己的预计需要一个月结束战事,但实际上不到一个星期就粉碎了美军防御。本间雅晴晚了计划四个月才结束菲律宾战役,还放跑了美军将领麦克阿瑟,以及他在战役期间的拙劣表现,日军大本营终于不顾寺内寿一等人说情,于1942年8月将本间雅晴撤职,编入预备役,半拘留在日本本土,而“巴丹死亡行军”就发生在本间雅晴地位不保的时期。

本间雅晴是日本陆军中的英国通,号称军中英语第一,1918年曾留学英国牛津大学,此后多次担任日本驻外武官,参加过日内瓦会议、英国乔治六世加冕礼等重大国际活动,对于欧美各国的实力、规则有清醒的认识。因此与大多数自认日军无敌、蔑视欧美各国的陆军将领不同,本间雅晴并不赞同与欧美开战,成为菲律宾战役日军指挥官之后也是畏首畏尾、谨小慎微。实际上对于在菲律宾俘虏的美菲联军士兵,本间雅晴是采取宽大策略,菲律宾基本上直接释放,美国战俘也要善待,而这是与日军主流相违背的,也成了动摇本间雅晴地位的最后一击。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大本营下派了一个参谋叫辻政信前往东南亚,别看只是一个中佐,但因为他的后台是东条英机,就连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将他都敢多次当众诘责与攻击,更别说要丢官去职的本间雅晴了。辻政信是一个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他大胆、狂妄,坚信“皇军以一当十”,蔑视欧美军队;他残暴异常,出现的地方,必定伴随着大屠杀,甚至于吃人,被称为“豺狼参谋”。这样一个人自然看不上本间雅晴的做法,辻政信假借大本营的名义越级下令,无视本间雅晴这位驻菲律宾最高长官的权威,制造了“巴丹死亡行军”,而本间雅晴当时麻烦缠身也弄不了这位背景深厚的参谋军官。

“巴丹死亡行军”是日军中典型的“下克上”产物,看似是辻政信的私人行为,实际上是日军高层授意搞事,将本间雅晴这个和派系不沾边、阻拦大家捞好处的人弄走,毕竟一个管不住下属、命令被无视的将军也带不了部队了。

二战结束后,盟军开始清算日本战犯,对“巴丹死亡行军”这种大量美国人死亡的事件自然非常重视,要追究责任。为了报狼狈逃离菲律宾的仇,麦克阿瑟无视调查结果和美国最高法院副法官弗兰克·墨菲的抗议,将“巴丹死亡行军”归咎到本间雅晴身上,于1946年4月3日将本间雅晴枪决。

而“巴丹死亡行军”的实际策划者辻政信却因为见机得快,以及和中国国民政府的渊源,在日本投降后寻求庇护,在军统掩护下从曼谷逃到了南京,躲过了英美等国的逮捕,而且辻政信还成为日本战犯进入国民政府任职第一人。1948年,辻政信悄悄回到日本;1950年,盟军宣布对日本战犯搜索结束,辻政信立马公开露面,还写了本《潜行三千里》讲述自己的潜逃生涯;1952年辻政信当选日本众议院议员,1959年当选为参议院议员。这位满手血腥的刽子手竟然活得比很多人都好,也是讽刺了,直到1960年前后东南亚地区出现大范围的政局动荡,辻政信不甘寂寞化装潜伏前往搞事,最终于1968年在老挝被以“间谍罪”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