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基础精通者,你身边有真实的例子吗?

游戏资讯 admin 2023年06月07日 09:20 90 次浏览 0个评论

基础精通者,你身边有真实的例子吗?

首先很高兴能为您解答

彩票行业是否虚假这个问题相信不用我说了,说说身边的例子吧。

我身边有个朋友对彩票的痴迷程度简直让人震惊!体彩双色球刮刮乐十一选五等等无不精通,经常一买就是几百上千的。问题是家境根本不富裕,其二已经快三十岁的年龄了还没有结婚,注意,我们都是农村人,也没有太高学历,不创业不搞投资,只是打工,这样的年龄和条件在我们老家应该二十三四岁就该结婚了,就是因为玩这个东西搞得身无分文!

你说他不懂彩票是虚假的?不不不!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但还是忍不住买,买的时候基本上今天就把明天的工资买完了,但有一点,他从来不休息,因为不敢!一旦休息一天那么买彩票的钱就没有!很多次我都问他为什么明知道不会中奖还要这么疯狂去买?回答说万一呢?多了不敢说,五年时间买掉几十万不成问题,对我们农民工来讲五年也就挣个二十多万差不多了!但他不是,一年也不休息一天,每年都会挣到十万左右,不抽烟不喝酒,全部买进去!很多人劝也没用!

如果把这几年挣得钱存起来,我感觉他的日子早就过得很好了!

中大奖不是不可能,还是有几率的,大概是两千多万分之一,如果算一个星期开奖三次的话,正常需要几百年才能中吧!

所以我认为人还是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踏踏实实上班挣钱比什么都强。望题主采纳

再次感谢题主让我回答

基础精通者,你身边有真实的例子吗?

没基础学厨师难吗?

感谢邀请!个人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如果对美食对烹饪有兴趣,愿意学厨应该不难。但厨师也是分级别的,初、中、高、技师、高级技师及国家级的烹饪大师,家庭厨师与饭店厨师的要求不一样,饭店的与星级酒店的要求也不一样,星级酒店与人民大会堂的国宴厨师的要求又不一样,所以,要想学好学精学成大师级别的就比较难了,非十年八年的功夫是达不到的,跟演戏唱戏的一样"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实不仅是学厨,其它手艺也好工作也好,都需长期刻苦努力的学习专研,才能取得好的成就。

竟然能跨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说起丘吉尔的文学水平,我们可以先看一下,丘吉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

For his mastery of historical and biographical description as well as for brilliant oratory in defending exalted human values.(由于他在历史与传记叙述方面的造诣,同时也由于他那捍卫崇高人类价值的光辉演说。)

因此,我们注意的是,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丘吉尔并不是像某些回答里所说的,是因为他的那个特定的作品,而是因为他的一系列历史和传记,以及他大量演讲。换句话说,诺贝尔文学奖是因为丘吉尔的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语言的魅力及这种魅力背后所展现出来的人性的光辉。

丘吉尔最经典的一张照片(1941.12,Yousuf Karsh拍摄)

(来源:Wikipedia,下同)

在深入研究丘吉尔的语言魅力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估量他所取得的可观成就:44部著作(有关丘吉尔的著作,见Frederick Woods, A Bibliography of the Works of Sir Winston Churchill.)、约8000篇完整的论文和短文,甚至还有一部未完成的关于拿破仑的剧作。丘吉尔演讲有几千次之多(关于丘吉尔的演讲,可以去找一下八卷本的Robert Rhodes James, ed., Winston S. Churchill: His Complete Speeches (8 Volumes);他的数以万计的备忘录,本身通常就是文学杰作。除此之外,无论何时何地,丘吉尔每天都口述大量的信件。他曾就一个主题——关于他的祖先马尔博罗公爵的那部历史著作,在一年内口述了三百多封信。总之,产量大得惊人。

丘吉尔出生地,马尔波罗家族的布伦海姆宫

从某种意义而言,在丘吉尔的所有才能中,是他杰出的语言运用能力承载了他的成功。

丘吉尔的伟大之处,正如希特勒的邪恶天才那样,是他语言上的天赋。

丘吉尔能够以质朴而深刻的语言,将他那充满忠诚的心中所体验到的那种永恒的、无畏的大不列颠形象描绘的如此清晰与真实,以至于使得整个大不列颠、英语民族、甚至是世界都为他的语言魅力所折服。

第一代马尔波罗公爵约翰·丘吉尔,丘吉尔为之写了四卷本的《马尔波罗公爵:他的时代和他的生活》

丘吉尔的语言力量来自于这种事实,即他的风格既复杂宏大又平易近人,而不带有一点虚伪,一点也不装腔作势。他的这种风格是如此地突出,以至于深深地印入公众的头脑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丘吉尔的话语是激发人们勇气的潜在源泉。

1941年4月丘吉尔在利物浦向海员和码头工人演讲

他的言语力量,同样也来源于他在演讲中所倾注的情感。语言,如果要打动听众,首先就要打动自己。丘吉尔深明这个道理,他的每篇演讲,每部著作包含了他最为深刻的情感在内:

(作者)是大众激情的化身。只有他自己相信,他才能用某种情感影响他们。只有他的心充满了愤怒,他才能激起他们的愤怒。只有他悲痛不止,他才能令他们感到悲伤。只有他自己相信,他才能说服他们。(Winston Churchill, “The Scaffolding of Rhetoric”)

无论是从他那意气风发的演讲和鼓舞人心的广播,还是从他的历史传记中,都不难发现丘吉尔是一位杰出的语言交流艺术的大师。每当我们想到作为演说和历史与传记作者的丘吉尔时,他那优美的语言、洞察一切的智慧和铿锵有力而又简明扼要的论点就会立即浮现在我们的心头。但是真正使他伟大的是他那强烈的责任感,是他振奋、说服和打动他人的能力。比如,在丘吉尔关于他的祖先第一代马尔波罗公爵的四卷本传记《马尔波罗:他的时代与他的生活》中,丘吉尔就马尔波罗公爵的去世,就描述说

人生短暂,历史无穷;伴随着衰落和隐退而来的伤感(the tinge of melancholy)本身就是止痛剂(anodyne)。为人生戏剧的落幕而无谓哀伤太不明智。高贵的品质(noble spirits)在不断消退的记忆(falling shade)面前自愿退让,或被牢记,或被遗忘。

丘吉尔是一种真正古典的方式进行写作、演讲的。无论是从他的用词,还是从他的技巧和风格来看,丘吉尔的风格更多的是那种维多利亚式的,而非较为现代的。他的这种天赋就是他对单音节词的创造性的应用。最好的英语是那种既使用短句,又使用长句的英语。而丘吉尔对于英语的这种双重特性有着非凡的理解。丘吉尔在用词上,具有极为出色的能力。无论是在任何场合,他都能够找到最恰当的词句,来进行警告、传达信念、鼓舞士气、以及表达喜悦。不仅如此,他最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善于旧瓶装新酒,找到平常事物或者早已存在的事物的新表达方式。

雅尔塔会议期间的罗斯福、丘吉尔与斯大林

丘吉尔使用的言辞并非是新词;也不是长长的拉丁语。他们经常是那些短小精悍的词,是我们十分熟悉的词。在丘吉尔看来,越是古老的词,越能够反应民族的特性,越能激起民众心中的情感。在丘吉尔那里,很多即使是他同时代的人看来,都已经过时的词,例如“邪恶、和谈、勇敢的水手,反对,以及三倍(wickedness, parley, hardy tars, nay, and thrice)”,都是他的喜好,同样的,他也喜欢使用旧式的表达,他经常使用“请求(pray)”这个句式,比如“请给我一份报告”;比使用“请(please)”更频繁地使用这个句子,但是却很少有命令式的“给我(give me)”这样的表达。当然,他也有自己喜好的词:一致的,道德败坏的,坚定的,有勇气的,酷热的,黯淡的,巨大的,无情的,浩瀚的(solid, squalid, unflinching, courageous, sultry, bleak, vast, grim, immense)。他喜欢将形容词堆积在一起:捷克斯洛伐克是

不能说话的,悲伤欲绝的,被抛弃的,支离破碎的(silent, mournful, abandoned, broken);

英美关系就像密西西比河的流逝,是

无情的、不可抗拒的、良性的(inexorable, irresistible, benignant)”。

而在《马尔波罗:他的时代与他的生活》中,丘吉尔在谈到对战争与战争中的不确定性的认识时,就明确的用绘画来类比,

任何图景都不是清晰可见、黑白分明的。我们所看到的是为相互渗透、轮廓不清的神秘所掩盖下的灰色区域。如果没有对于环境的理解,那么对于事实和大致轮廓的简单描述并不能得到对于真实情况的理解。为了真正理解所研究的对象,我们就必须分析半色调(half-tone),理解最细微之处。最后,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必须以某种大异于当前流行的标准来进行判断。

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宏大而华丽的特质。但就是在他的这些华丽的语言中,他都有一种天赋可以让任何人都能够理解他

他有那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能够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就像将一束野花变得新鲜而又美丽那样。

丘吉尔在二战中留下的众多脍炙人口、振奋人心的名言都是短词,单音节词。当1945年5月丘吉尔临危受命组织新政府时,纳粹的铁蹄已经占领了挪威,法国已日薄西山。英国马上就要独自面对海峡对面几个世纪都未曾遇到的强大敌人了。当时,人们都在想,英国什么时候会媾和?几乎没有人认为英国可以坚持下去。但是,就是丘吉尔,带着坚定的信念,向着全世界宣布:“如果必要,那就独自战斗”:

组建这样规模和结构复杂的政府本身就是一个严肃的任务,但必须记住我们仅仅处于一场最伟大的战斗的起始阶段,我们在挪威、荷兰的许多地方采取了行动,我们必须在地中海做好准备,空战正在继续,国内的很多准备工作必须做好。……如我对那些加入政府的人所说的,我也一样会对下院这样说:‘我所能奉献的,只有血、汗、苦、泪。(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这四个平实、质朴的词,虽然平凡,但是一旦为丘吉尔联系在一起,就被他赋予了最伟大的涵义:血、汗、苦和泪既表明了英国所面对战争苦难的悲壮,又表明了丘吉尔所代表的对抗击纳粹侵略的坚定信心和无畏勇气。而丘吉尔在谈到战争规划的时候,他反对将战略规划看作是通向胜利的蓝图的预演和冰冷的数字的拨弄,

战争神秘莫测。一下错误的步伐、一个错误的方向、一种战略失误、盟国间的不和或疲乏,都可能很快地给共同敌人以力量,将新的、险恶的事实横在我们面前。

从而体现出他那种深刻的人文主义精神。

1945年5月丘吉尔通过BBC进行演讲

丘吉尔的作品,还有另外一种突出的技巧,那就是简单而又生动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例如,在敦刻尔克撤退后发表的演讲(1940年6月4日)中,将那种演讲中的语言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表达的淋漓尽致:

We shall go on to the end, we shall fight in France, we shall fight on the seas and oceans, we shall fight with growing confidence and growing strength in the air, we shall defend our Island, whatever the cost may be, 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 we shall fight on the landing grounds, we shall fight in the fields and in the streets, we shall fight in the hills; we shall never surrender, and even if, which I do not for a moment believe, this Island or a large part of it were subjugated and starving, then our Empire beyond the seas, armed and guarded by the British Fleet, would carry on the struggle, until, in God's good time, the New World, with all its power and might, steps forth to the rescue and the liberation of the old.

这篇演讲的伟大在于它那简单而又生动的节奏感,从不可能中发现可能的图景。每个人都在这个图景中找到自己的写照,战斗“在海滩上,街道上,群山中”:每个人都将因发现了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因“假如大家都尽到自己的责任,假如大家都一丝不苟”而精神振奋。而且,丘吉尔在混乱与失败中向人民展示了胜利的希望,那怕是“这个岛国已经疲惫不堪,忍饥挨饿”。

1945年大选中的丘吉尔

与丘吉尔在语言上取得的成就相联系的是,丘吉尔对于英语语言的杰出应用。这种应用不仅仅局限在他的演讲、他的著作之中,也体现在他那杰出的将模糊不明、晦暗不清的某些情感、事件用某些生动、具体的形象化的语词进行概括与总结的能力。通过这种概括,他或者让人民明白了他们心中存在但却模糊不清的情感,或者让某些充满了不确定性的事件具有了确定而又直观的范围或性质,便于了大战略领导人的掌控与规划。丘吉尔运用这种能力的案例很多。他充分明了这种语言的力量。例如在他写道他与罗斯福和斯大林的会议,

在我的一边是伸展开爪子的俄国熊,另一边是美国水牛,在他们之间是可怜的弱小的英国猴,他是这三个中唯一一个知道回家的正确道路的。丘吉尔在波茨坦会议

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遗产的丘吉尔,既具有理性实用主义精神,也具有感性浪漫主义的一面。他勇毅果敢,坚持对人类进步的信念;同时,又审慎而理智,始终以理性盘算为决策的基础。丘吉尔突出的信念是维多利亚式的爱国主义,是对君主的忠心,对自己家庭热爱和对亲友的忠诚。当英王爱德华八世几乎被所有的人抛弃时,他仍给予支持。他敢于顶住外界的批评,继续按自己的信念去做。他一生有过多次冒险经历,可是仍不退缩。他能在危急时刻保持镇静,这一点在他1940年临危受命担任战时首相后,在纳粹严重进逼的环境下,表现得尤为明显。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带来了丘吉尔人格上的魅力:勇毅果敢、坚忍不拔。这种素质并非是那种完全基于激情的,某种意义上鲁莽的武勇。它实际上,是那种经验丰富的长者在面对重大问题时的坚强意志。

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版

不仅如此,丘吉尔还能够将他的这种信念和他的人格魅力传达出来。丘吉尔熟读历史、政治和文学,精通演讲艺术,擅长写作,可谓是最有天赋的演讲家和作家之一。“修辞”在丘吉尔那里成为了他的演说中的巨大的说服力的来源。他懂得要领导国家,尤其是英国这样的民主国家,就要善于运用精心修辞的语言。如果没有这种对语言的炉火纯青的运用能力,他的大战略和他的领导艺术将大为失色。因此,用当时瑞典皇家学院院士在丘吉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奖项时的致辞来说,

很少有人既是伟大的国务家、战士,又是伟大的作家。有人会想到尤利西斯·凯撒(Julius Caesar)、马可·奥里利乌斯(Marcus Aurelius)、甚至拿破仑——他在第一次意大利战役期间给约瑟芬(Josephine)的情书充满了激情与华丽的言辞。但是真正能够与温斯顿·丘吉尔爵士相媲美,同样也是多才多艺的作家的只有迪士累利。……他(丘吉尔)在面对苦痛时,从不屈服。他的作品既是政治驱动力(springboard),也是情感冲动的安全阀。……他不只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演员,在历史的舞台上绽放出华彩的乐章。他完全可以与奥古斯都的告别辞相匹配:‘欢呼吧,我的朋友,伟大的戏剧(comedy)落幕了!’

从某种意义而言,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于英国人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将他的信念、他的勇气、他的无畏、他的坚韧和他的乐观传递给每个英国人,激起了深藏于英国民众内心深处的民族情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激情。从而构成了英国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支柱。

丘吉尔退休后大部分时间居住在位于肯特郡查特维尔的家中

总之,丘吉尔之所以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与他在他的诸多作品中所传达出来的人道主义、自由主义、爱国主义,责任感等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某种意义上,丘吉尔对他那位伟大的祖先,第一代马尔波罗公爵的评价,

马尔博罗感到了那种能降临到任何人身上的最大强制力——所有权和支配权的责任。这变成了他的战争。他是枢纽。他不能不履行责任。……只有他知道……(什么)将是导致他们摆脱自己的烦恼和苦难的道路,而且如果他可以的话,他将必不可免地强迫或哄骗他们获救。

其实更适合他本人。

丘吉尔的葬礼火车

黄帝内经是人人都可以看的懂吗?

《黄帝内经》是一部伟大而精准的医学书,其中辩病理论和自然相结合。人身健康最重要的是人身气血畅通,阴阳平衡,五脏调合。

但是光一个经脉论,现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弄不懂,相信西医解剖学。不俯视自己身体上的一条条络脉,别的理论更别说了。

自然现象,来自天文和地理知识。古天文是人们观察天象总结的,但是它比现在天文还精准,谁人又能弄懂?

学中医不会天文地理,搞天文地理不学中医。

所以现在的人,没有几个能懂这书所表达的医理。

大家从识字方来说,字都认得。但含义解释的都不对。如果对了,当前不会出现癌症。不会有这么多病人。

中国古代的青楼真实是怎么样的?

什么是青楼

青楼的基本意思,是用青漆装修出来的豪华精致的楼房,取自于东方万物萌生孕育之春季,是故有"东方青"之谓,青春不尽之处所。因此最初的“青楼”是帝王之居。故三国时曹植有诗云:“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青楼由来唐代至唐代,才开始分化。共同点都是与生活奢侈 ,芳华,腐朽,富贵,荣华,权利等等上层生活有关系。后来“青楼”的意思就参杂错出,如韦庄的《贵公子》“大道青楼御苑东,玉栏仙杏压枝红”,与大道、高门相关,与艳游、酒色有涉及了;“月华吐艳明烛烛,青楼妇人唱衣曲”,则指妓院。

帝王宫廷的市民化,使身份高贵的青楼,低级到了社会生活的最底层——妓院。

这些诗词都说明了青楼高大上,欢乐无穷,后来引申为固定的风月场所。

一,起源中国娼妓之起源,大概胚胎于周襄王时代,齐国管仲之设女闾,即其作俑者。

《战国策》二卷“东周”卷:齐桓公宫中女市女闾七百。按周礼制度,一闾为二十五家。管仲设女闾七百,为一万七千五百家。管仲设女闾,即是中国娼妓制度,自此以后,无代无之。唐承六朝金粉之後,娼妓之多,空前未有。

中国最早的娼妓,是最早进入制度化的一种行业。管仲治齐国设有“女闾”,女闾就是公娼--不是公家准许的窑子,而是官办的窑子。这是中国最早的“公营企业”,开办目的,是增加国库收入。

二,倡女与妓女的区别:卖艺和卖身

在《大秦赋》里面有个倡后,她就是从风月场所里面出来的。她的这个“倡”,应该不是娼妓的“娼”。这两个是有区别的。南朝梁刘邈诗:“倡妾不胜愁,结束下青楼。”这里的“倡”,古代泛指表演歌舞杂戏的艺人,她们是在青楼内卖艺的女孩。倡,多指卖艺不卖身的妓女。古代妓女中只有娼妓是卖身的,歌妓,舞妓等妓女一般都是不卖身的,称为清倌人。当然也有两个都卖的,称为红倌人。青楼里多是卖艺不卖身的妓女,也有卖身的,但数量很少,档次也比较高,接待的都是些达官贵人,风流才子,纯粹做皮肉生意的妓院称为“窑子”,档次较低。这是“倡”与“娼”的区别。

三,娼妓大致有两种:官妓与私妓

最早发明官妓的,是春秋时齐国的宰相管仲。他设置了拥有700名妓女的国家妓院。同时代的古希腊雅典的政治改革家梭伦,也开设了国家妓院,外国佬目的有两个:

01,是满足青年男子的要求,

02,是保护良家妇女不受骚扰。

管仲的妓院作用更大。

01,是通过税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02,是有利于社会安定。

03,是吸引大量人才。

04,是送妓与敌,兵不血刃。

管仲的发明很快被天下普及,一时官妓大兴。铺天盖地,到处都是,男人喜欢疯了,家庭问题就是社会问题了。

官妓中有一种专门为军队服务的,叫做营妓,最早的发明者是越王勾践,而正式成为制度则在汉代。汉代以后,家妓兴盛起来,到南北朝达到顶峰。

家妓的地位处于妾与婢之间。妾是满足主人肉体之需的,婢是端茶扫地,铺床叠被的,而家妓的作用是为主人提供艺术服务的。家妓普遍受到严格的艺术训练,实际上代表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中国的音乐舞蹈不但是她们发扬光大的,也是她们传续下来的。但不论官妓家妓,都没有人身自由,主人对她们有绝对的支配权利。

随着商业的发展,都市的繁荣,在官妓、家妓之外,出现了个体营业的私妓。

私妓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青楼妓女。私妓在先秦已经出现,到六朝时开始活跃,至唐代走向兴盛,一直持续到宋元明清,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一大奇观。

四,青楼文化,歌舞培训班: 教坊

白居易《琵琶行》“名出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教坊就是种管理机构。

长安都城中有所谓“北里”、“平康里”舆“教坊”者,即为当日歌舞风流培训机构。 教坊本是官方设置的艺术排演机构,是主掌俳优杂技、教习宫廷俗乐的官署,其中技艺高超的艺人能够经常给皇帝表演。从唐高祖开始创建,其后宋、金、元明各代均有设立,明武宗时将教坊优秀的艺人都招进了宫,常年在宫廷表演,而宫外的教坊因优秀的艺人流失而难以维持开始衰落,以致后来与邻近周边的妓院合流。

因此,教坊到了明朝才变成妓院,在明以前都是官方的歌舞排演机构,即便唐朝风气开放,教坊也不是妓院,里面的是艺人,不是娼妓。

私妓可分两类。一类是向政府正式注册登记,隶属教坊的,叫做市妓。另一类无照营业户,是名副其实的私妓。私妓的艺术修养不如官妓和家妓。所有这些,都使得青楼文化充满了变幻多姿的色彩。所以说一种青楼是指古代富家女的住所,另一种便指妓院。

宋元以后,青楼成妓院大行于世成了烟花之地的专指,比起汉长安平康、北里、章台、行院等词更为风雅。作为上等妓院,青楼中的妓女,一般是艺妓,卖艺不卖身,无论如何,吟诗诵词、弹琴唱曲,仍是最主要的节目。她们中间不乏才华洋溢的诗人、说唱文艺家和戏曲表演艺术家,如薛涛、张窈窕、严蕊、周月仙、张玉莲、马湘兰、陈圆圆,柳如是,董小宛,李师师等等。

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瓜葛颇深,她们在中国文艺史上无疑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世界文艺史上,这倒也是我们中国的一大特异贡献。特别是对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

五,开青楼必然要有女人来源,不外乎是这样几个途径

管仲时代妓女的主要来源是奴隶,就是所谓“奚”。奚字在象形文字中,是手持绳圈套女人,这些女人被迫操皮肉生意,加入公营企业,这种妓女,就是“官妓”。官妓的制度在中国持续极久,《吴越春秋》里面说“越王勾践输有过寡妇于山上,使士之忧思者游之,以娱其意。”就是官妓。《万物原始》说“汉武始置营妓,以待军士之无妻室者。”就是官妓,帝王们要打仗,先要解决军士们的生理需要,倒还想得周全!《南史》说齐废帝三千后宫不要,专门喜欢去妓院。每天晚上走后门,趋之若鹜“每夜辄开后堂,至营署中淫宴。”皇帝喜欢官妓,这也奇怪了。官方设有专门的机构。这种机构,在唐朝属于“太常”,“教坊”,“乐营”管辖,负责收税。

官妓的来源主要有三:

01、罪人家属--古代的人权单位不是个人,而是家族。一个人犯罪,常常连累到一家。通常的公式是:男人给宰了,妻女则沦为官妓。

02、奴隶买卖--古代希腊罗马的奴隶,在人口比例上比中国多;但在时间持久上,比中国短。中国买卖奴隶,人变成牛马,女人卖到妓院,男人当苦力。

03、堕入风尘,被逼迫无奈,也是变相的一种人口买卖,只不过被买卖的,无所谓良贱了,原来的良家妇女被坏人陷害,卖到火炕就是这一类。

六,家妓,宋代的家庭生活,养妓养到老婆面前

家妓,是养在豪门中的妓女,算是自备的歌星、舞女兼酒家女,她们供男主人陪床,如果生了儿子,才有资格做姨太太。两晋南北朝时,家妓最多:看看这些记载就知道了,宋朝为什么抵挡不住外族的进攻:骄奢淫逸。

《宋书》里面的记载:“奢淫过度,妓女数十,声色放纵”;“家累千金,女妓数十人,丝竹昼夜不绝”;“家乐器服玩,并皆珍丽,妓妾亦盛饰”;“妓妾十余,常自娱乐国”;“唯以声色自娱,有妓十余人”;“居室豪富,妓妾盈房”。

别以为家妓只是豪门自己的规矩,其实是依法有据的。唐朝法令规定:“三品以上听有女乐一部,五品以上女乐不过三人,皆不得有钟磐乐师。”可见官做大了,就可以依法在家开“妓女户”“歌舞班”玩。相对的,官不够大,自然就不能乱开。

上世纪初期的人,自谦称自己太太做“内人”,如果这位太太是“从良”了的,倒真名符其实。原来唐朝称妓女叫“内人”。《教坊记》里说:“妓女入宜春院,谓之内人。”张佑的诗说:“内人已唱春莺啭,柳枝傞傞轻舞来。”都特指妓女。闹笑话了,如果老婆是良家女,怕是要闹离婚的。

历史上养家妓成风,也就出现许多祸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比比皆是。最有名的“落花犹似坠楼人”主角绿珠,石崇最爱的家妓,家妓引起家庭大血案。吴三桂因为一个家妓陈圆圆,引兵入关了, 闹到国家层面的成败得失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