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dnf武器强化11技巧,解放军反坦克导弹哪款战斗力最强?

游戏资讯 admin 2023年06月06日 08:40 113 次浏览 0个评论

dnf武器强化11技巧,解放军反坦克导弹哪款战斗力最强?

国内目前服役的就那么几款,基本可以根据年代判断,越晚服役的肯定越先进,战斗力强不强得看怎么说。另外多说一句,虽然以前经常称“红箭”导弹,但目前自用型号被称作AFT系列 ,A代表导弹,FT为反坦克的缩写。

红箭-73D反坦克导弹(AFT-7)

dnf武器强化11技巧,解放军反坦克导弹哪款战斗力最强?

红箭-73属于舶来品,原型为苏联的AT-3“耐火箱”反坦克导弹。这款导弹并非从苏联获得,而是经过了所谓“特殊渠道”(据称是东欧某国)换回来的。整个项目从1971年开始到1979年研制成功并定型装备部队。由于红箭73的技术可靠,性能达到部队的验收标准,因此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生产和装备。

早期的红箭-73采用目视瞄准、跟踪、导线传输指令、手控制导方式,属于第一代反坦克导弹,静破甲500毫米,动破甲150毫米/65度。红箭-73导致分为战斗和运载两部分,发射架和制导系统分离,操作手使用制导系统时可以更隐蔽,以防被对方反击。后期的红箭-73进行逐步改进,使将手动控制改第二代导弹常用的半主动模式,使制导更加简便、可靠,增强战斗部威力提升穿深,加强车载性能,可以从步战车上发射。截至目前,红箭-73已经发展出A/B/C/D型等多个型号,同时中国也了大量生产了该型导弹。红箭-73导弹的成本相当低廉,据说单枚导弹的出口价格不足1万美元。

作为40年前的产物,红箭-73的反坦克能力已经不足以面对当前世界最先进的主战坦克,但大量的库存导弹又无法立即更新,于是解放军又为其开发了新的用途,将原来的聚能破甲战斗部改为多用途战斗部,不再执行反坦克任务,转而打击轻装甲目标、工事、碉堡等其他地面目标,节省成本的同时物尽其用。 目前,红箭-73导弹已经下放到机械化步兵的班组一级,每辆战车均搭载红箭-73用于支援步兵下车战斗。

红箭-8反坦克导弹(AFT-8)

红箭-8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二代中型反坦克导弹,整个项目于1977年展开,并于1984年定型。作为独立研制开发的第一款反坦克导弹,红箭-8的研制相当成功,导弹采用光学瞄准跟踪,红外半自动制导、有线传输指令,整体水平接近当时的西方产品。作为那个年代的典型,红箭-8还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红箭-8研制成功后大量装备,并有多个改进型号。早期的红箭-8导弹,弹重11.2公斤,直径120mm,全长875mm,采用聚能破甲战斗部,制导方式为目视瞄准,有线制导,用于攻击100-3000米范围内的装甲目标或防御工事,静破甲800毫米。后期的改进集中在增强导弹威力,加强便携性和抗干扰能力,提升射程,加装串联破甲战斗部等。比如可以单兵携带的红箭-8F,改进了制导系统红箭-8L等等。另外,作为自主研制的反坦克导弹,红箭-8的通用性很强,可由步兵、车辆或直升机等多种方式携带,对平台没有过多的要求。目前国内对红箭-8的需求已经减弱,正逐步转为出口。

红箭-8的多个型号

作为外贸产品,红箭-8也是当年出口创汇的主力,巴基斯坦从中国购买了数量不菲的红箭导弹,还通过其仿制了国产的“绿箭”反坦克导弹,沙特、伊朗、伊拉克、缅甸、埃及等国均进口过红箭或绿箭反坦克导弹。除此之外,红箭-8导弹在战场上更是取得过大量战绩,在前南斯拉夫内战中,就有流入的红箭反坦克导弹击毁T-72的传闻。而在叙利亚战争中,红箭-8的仿制型号绿箭反坦克导弹,更是大开杀戒,屡屡击毁叙利亚政府军的坦克,甚至美军连提供给伊拉克的M1主战坦克(猴版)也没有幸免于难。可见以红箭-8的性能水平,在今天的战场上仍有一战之力。

红箭-9重型反坦克导弹(AFT-9)

红箭-9的研制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历经十年公关,在1999年的阅兵典礼上,第一次以车载反坦克导弹系统正式亮相。相比于红箭-73,红箭-8,红箭-9属于重型反坦克导弹,导弹重量超过30千克,直径达到152毫米,长度超过1.2米,射程突破5KM,采用半主动制导(光学/红外瞄准跟踪,使用激光/毫米波传输控制指令,取消线导传输),使用串联破甲战斗部,可对付爆炸反应装甲,其静破甲垂直穿深超过1200毫米,动破甲达到320毫米/68度(即靶板法线夹角为68度,倾斜放置),能够应对2000年前后的各国主战坦克。

不过需要注意,红箭-9反坦克导弹系统不单单是导弹本身,由于其重量大,单兵不易携带,因此往往以车载或者机载的形式使用。阅兵中的红箭-9系统由导弹、武器站、底盘车、检测维修设备和模拟训练器等组成,发射车采用4x4轮式装甲车,发射制导装置在发射车的顶部,可以自行升降。发射装置装载4枚导弹,车内可另外贮存8枚导弹,其自动装填装置可自动装填导弹。红箭-9系统能在行军和静止状态完成导弹的抛弹、装填等复杂动作,使发射车快速进入战斗状态。因此可以伴随机械化部队行动,随时执行反坦克任务。

解放军中的车载红箭-9系统属于炮兵火力体系中的一员,在军改前属于集团军/师一级的师团属反坦克支援火力,军改后整编到合成旅下属炮兵营,加强了基层反坦克火力。

红箭-10多用途光纤制导导弹(AFT-10)

红箭-10导弹是近来新进服役新式重型车载反坦克导弹系统,该型导弹最大的特点使用了光纤制导,这种制导方式和早期的有线传输指令相似,但最大的不同在于光纤传输的信息量和速度远大于普通线导。导弹的电视/红外成像引导头可以将观察到的情况转化成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回发射车,显示到车内屏幕上,车内的发射手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实时修正,达到人在回路的效果。这种鲜明的特点使得导弹不必沿直线飞行,可以攻击隐蔽在后方的目标。光纤制导的红箭-10在战斗中极为有用,例如导弹可以使用高抛弹道,先向上飞行然后再向下俯冲,避开干扰,达成攻顶目的,或者先发射,在飞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目标,具备先发射后锁定的能力(非光纤制导必须先锁定或发射),甚至可以直接打一发用来侦察和监控敌纵深阵地情况。

红箭-10导弹系统的具体参数尚没有确切的技术参数,在阅兵中红箭-10导弹搭配履带式装甲车组成一个车载武器系统,说明红箭-10属于重型反坦克导弹,只能以机载或车载的形式使用。根据目前的消息判断,红箭-10导弹的射程至少可以达到10公里,可同时攻击两个目标。严格来说,红箭-10导弹系统,目前其作为替代红箭-9系统的新一代多用途导弹装备于解放局集团军,属于军一级支援火力。红箭-10即可以执行反坦克任务,又能打击地面工事、碉堡或者低速飞行的直升机,属于多用途导弹。

红箭-11反坦克导弹(AFT-11?)

和红箭-8/9导弹等以车载使用为主不同,红箭-11属于步兵携带的轻型反坦克导弹,采用仍为半主动的激光驾束制导,该导弹亮相时间尚短,各种技术参数仍不明确,但性能水平应该不低于国外同类产品(短号、陶-2A)。

红箭-11反坦克导弹首次亮相于2017年的中国北方工业公司“装甲与反装甲日”活动。说明这款导弹有着很强的外贸性质,虽然在国内的军事报道中,也有疑似红箭-11导弹的出镜,但其大规模装备并未得到证实。如果未来服役,那么红箭-11会装备在步兵分队中以加强其反坦克能力。

红箭-12反坦克导弹(AFT-??)

红箭-12也是一款用于外贸的单兵反坦克导弹。这种导弹属于具备真正的“发射后不管”能力,属于真正的第三代反坦克导弹,红箭-12导弹整个系统总重量为约为22千克,发射箱长1.25米,直径约为约为180毫米左右,使用串联破甲战斗部,破甲能力据称高达1100毫米(垂直静破甲),最大射程达到4000米。可以打击坦克,也可以用于攻击小艇、低速直升机、工事、碉堡等目标。

红箭-12的设计方法和使用性能参照了美国"标枪"反坦克导弹,有攻顶和直射两种方式,直射时和普通反坦克导弹流程相同;采用攻顶方式打击目标前首先利用系统的红外成像设备锁定目标,导弹发射后先向上爬升一段距离,之后向下俯冲,在俯冲时导弹上的导引头开启并寻找被锁定的目标同时修正飞行方向,最终以近乎垂直的角度一举击毁目标。

美国标枪导弹

红箭-12导弹属于外贸产品,迄今为止仍没有装备解放军部队。据估计,有可能是导弹的价格昂贵无法大规模普及(美军的标枪也存在价格昂贵的问题)。红箭-11/12均属于步兵分队级别的反坦克导弹,两者的装备范围有很大程度的重叠,解放军有可能以二选一的态度来决定这两款外贸品的未来命运(也可能谁也不选)。

红箭-12导弹

蓝箭-7空地导弹(AKD-10)

蓝箭-7空地导弹,是国产AKD-10空地导弹的出口型号。AKD-10空地导弹是国产武直-10的标准配置。出口型蓝箭-7导弹的基本性能:激光半主动制导,导弹直径为170毫米,导弹重46,长1775毫米,最大射程8公里,静破甲威力1400毫米,动破甲400毫米/68°,另外还可以根据需求挂载于无人机上实施攻击任务。由蓝箭-7可以基本得出AKD-10空地导弹的性能,其可以摧毁目前所有的主战坦克。

目前AKD-10空地导弹也没有更多的性能参数流出,但以目前的参考来看,基本性能可以媲美同类型的“硫磺石”和“海尔法”反坦克导弹。

舰载机尾钩制造和材料有什么特殊要求和难点?

对于目前的工业强国来说,制造适用的舰载机尾钩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困难,当然弱国也没有研制这个东西的需求。对于舰载机尾钩的设计、制造和选材来说,首先就是要搞清楚其工作时所面临的冲击动力、运动状态、受力情况等具体数据,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方法确定这些数据的准确性,然后选择相应符合要求的材料,设计尾钩装置的各个分部件即可,目前来说尾钩的主要材料还是以高强度钢为主,要说难点,则源于我们一直在追去更轻、更强的新材料,对于新材料的开发和制造工艺相对来说更难一些。

▲F/A-18舰载机的尾钩“钩头”

尾钩并非舰载机专属,但是舰载机尾钩相应要求更高

目前来说“尾钩”(拦阻钩)是舰载机的必备装备之一,但并非只有舰载机才会安装尾钩,欧美国家的一些陆基飞机也会安装尾钩,并与机场地面的应急拦阻系统一起作为应急着陆装置使用。我们知道舰载机尾为适应上舰需求,机体结构强度都进行了加强,而一般的陆基战机的机体强度相对较弱;此外舰载机的着舰环境(自然环境和跑道空间限制)都要比陆基飞机恶劣的多。

▲装备有应急“尾钩”的F-15重型战斗机(陆基)

而且陆基飞机使用尾钩的频次要远低于舰载机,所以陆基战机的尾钩设计就比舰载机弱化了许多(即使尾钩足够强,陆基战机战机的机体也无法承受过大的减速减速度,所以陆基应急减速的距离比较长)。举例来说,陆基版本的F/A-18战斗机的应急尾钩质量只有大约35公斤,而舰载版的F/A-18战机尾钩质量则高达70公斤,这也是为整体强度和结构复杂性付出额外重量的代价。因此,我们说目前对于舰载机尾钩来说,最大的难点莫过于开发可用的轻量化新材料。

▲F-35A(陆基)左与F-35C(舰载)右,战机尾钩初始设计对比

舰载机尾钩的设计

其实到目前来说,有研制舰载机能力的国家在“尾钩”设计、制造方面已经相当成熟,但是这并非说尾钩技术相当简单,相反其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相当复杂,且其性能的优劣关系着舰载机的着舰安全、可靠性、出勤率等。舰载机尾钩主要用于捕捉并钩住航母甲板上的拦阻索,保证飞机在短距离内制动,因此其使用特点是纵向过载大,承受着2-3个重力加速度的飞机着舰冲击载荷和动能,并将冲击载荷传递到飞机机体。

▲舰载机着舰滑跑状态及航母甲板布局情况

更何况现代舰载机的着舰质量和速度不断提高,对舰载机尾钩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尾钩的设计和使用也要考虑诸多因素,比如舰载机本身的结构强度、操作特性、飞行特征,以及尾钩相对于起落架的位置,与甲板接触的初始姿态等情况;还需要考虑航母平台甲板着舰区布置、甲板细节和凸起等,拦阻索数量、跨度、高度;当然有关飞机在着舰引导中设置的下滑角、下滑道、基准迎角、钩眼距、着舰速度、航母运动速度和状态等也是息息相关的指标特征。

▲美军正在维护检修舰载机尾钩系统

总体来说,目前尾钩的基本才来和制造没有难度,难在设计和机构

目前舰载机尾钩一般使用高强度、高韧性的钢材制造主题,钩头还需要具备优异的耐磨特性,某些飞机的尾钩主题利用30CrMnSiA制造过,并非什么特别稀罕的材料。而要说起设计之难,则主要难在舰载机着舰时的工况过于复杂,各种力学分析需要大量的试验、实践数据作为参照。

▲舰载机着舰挂索动图

简单点说,单单一个舰载机尾钩碰撞动力学研究就很费事,一般情况下舰载机在进场后尾钩首先接触甲板与之发生碰撞;当尾钩在舰载机滑行的牵连作用下,钩头与拦阻索发生啮合,而这个啮合过程也是一个碰撞冲击过程,在这个极短啮合之间内,尾钩与拦阻索都将承受巨大的冲击载荷,有可能导致结构破坏。此外,当拦阻索拉住尾钩以后,产生巨大的应变动载荷,尾钩必将机身铰接点向上转,因此必须设置特殊的机构来抑制这个上转趋势,以防止过度上转伤害机身。

▲舰载机尾钩挂索后的向上转动状态

在实际使用中,航空母舰并非是绝对静止状态的,抛开其航行速度不说,就是其在海水中发生不同程度的纵摇(4°)、横摇(有时高达30°)、升沉等空间位移,为加剧尾钩碰撞引起的问题,不仅会加剧碰撞反弹的趋势,也会使尾钩相对甲板的运动更复杂,这也对尾钩系统中的纵向阻尼器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

▲舰载机拦阻钩(尾钩)装置中的纵向阻尼器(红圈内)

由于国外使用舰载机的经验更为丰富,其对舰载机尾钩的碰撞动力学问题研究已经相当成熟,但是由于属于关键军事技术,能够查到的文献资料非常少,能够看到的也顶多是一些在理想状况下的理论分析结果。因此仅仅要完成尾钩碰撞动力学的研究,就需要大量的试验研究,而我们知道舰载机要做大量的重复性、有针对性的舰上试验,其成本和风险都是非常巨大的。

▲F-35C舰载机的初始尾钩设计

美国无疑在尾钩设计方面具备最为丰富的经验,但是当其设计F-35C舰载机尾钩时,仅仅是钩头形状的设计也“吃尽了苦头”。如上图所示,由于为了在尾钩冲击啮合拦阻索时保护钢索,原始钩头设计的较为“圆润”。但是在进行特定拦阻着舰测试时,10次拦阻挂索全部失败,而且测试还是在陆上机场进行的,没有恶劣气候及海况、舰船俯仰横摇等因素影响。造成这种尾钩挂索总是失败的原因大致如下:

1、飞机主起落架与尾钩之间的距离过短:

由于F-35C舰载机与F-35B的机体兼顾问题,导致其尾钩安装位置前移,与主起落架的距离相对比较近。这会引起当舰载机主起落架轮胎碾过拦阻索后,尾钩将会以更短的时间尾随而过,此时在较短的时间内拦阻索还来不及回弹复位,拦阻钩此时无法有效钩住拦阻索。

▲各型舰载机尾钩与主起落架之间的距离

如上图所示,F-35C舰载机的尾钩与起落架距离是所有飞机中最短的,导致给予拦阻索回弹时间最短。

2、尾钩的钩头的形状不易于钩住低位拦阻索

由于第1条原因,造成F-35C尾钩在即将钩住拦阻索时,拦阻索距离甲板的高度过低,而原始设计的钩头相对不够尖,不能很容易的“挖”其拦阻索。

▲原始设计的尾钩钩头形状(蓝色),新改进的钩头形状(红色)

3、尾钩阻尼器性能缺陷,对尾钩碰撞弹跳控制较差。

综上所述,尾钩主要难在各种力学状态的分析方面,这单靠理论分析、建模计算是远远不够,必须要有大量的实践使用经验积累和试验数据提供参照。

曜最新连招技巧?

大家好,我是峡谷百晓森很高兴为您解答,天美的套路,完全没有变,新英雄就是强势,非常适合用来上星,推荐大家使用,现在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曜的玩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小伙伴们。

我们来了解一下曜的技能,被动:星辰之赐,强化技能和强化技能后的普攻伤害,激活方式与李白和婉儿相比,简单很多,释放一次技能获得一层星尘,三层星尘可以激活被动技能,而且星尘可以优先存放的,不会消失,但是激活被动以后是有释放时间限制的,这也决定了团战时曜进场需要看机会进场。

一技能是一个群攻技能,也是曜需要主点的技能,虽然说伤害不是很高,但是这也是曜的主要输出技能,而且激活被动技能以后,伤害能力还是非常可观的,而且CD很短,可以频繁的使用,可以用来激活被动技能,也可以用来消耗敌人。

二技能是位移加伤害技能,二技能是曜的主要技能,很多的连招都是靠二技能来实现的,这也是曜强势的原因,注意小技巧,二技能是可以过墙的,逃生,刷野,入侵非常好用,在玩上单位或者打野位抓人时,距离不够可以存2层被动,运用小兵突进一段位移,在运用被动的强化的二技能突进打出控制,从而进行击杀对方英雄,二技能的运用相当灵活,可能需要大家好好练习。

三技能感觉跟LOL艾克的技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游戏(哈哈),还是有区别的,可以瞬间回到2秒前600码的位置,回复受到伤害的部分血量,感觉这个技能非常克制手短的英雄,但是对于射手和法师来说,没什么卵用,你600码,人家攻击距离都800码还多呢,但是这个技能对于喜欢设置最近距离的玩家充满了恶意,小伙伴们如果遇到对面有曜的时候,把设置改一下。

曜的出装比较灵活,半肉,全肉,纯输出都是可以的,但是默默推荐半肉出装,问因为什么?因为可以秀啊,曜可以进场打一波输出,然后运用三技能离场,让敌人根本摸不到身影,纯肉只能秀,伤害太低,纯输出进场后非常容易被控制,不容易出场,所以半肉出装还是比较适合曜的。

推荐出装:上单位时韧性鞋,暗影战斧,极寒风暴,宗师,破军,暴烈之甲或名刀。打野位时肉打野刀,暗影,宗师,破军,碎星锤,名刀或复活甲。

铭文建议选择:异变*10,鹰眼*10,隐匿*10,不建议带暴击,我感觉曜对暴击不是很需要,但是这种看个人习惯,如果你喜欢也可以的。

至于曜的连招很灵活,推荐一种常用的,存2层星尘,2技能进场激活被动技能,再次释放强化后的2技能,打出控制,接平A,然后一技能,3技能离场,这时候会再次激活被动技能,这时候看你自己的选择,可以2技能再次进场,接平A,也可以2技能位移逃跑,总结就是:22A132A1

打团时就运用这套连招进行消耗,可以进行一波消耗离场,然后等技能CD再次进场,曜的身板还是很脆的,入场一定要把握好,最好配合己方坦克进场。

关于曜的玩法,暂时就介绍到这里,后期会继续补充,麻烦动动小伙伴们的小手点个订阅感激不尽。

入伍后的强化性训练三个月是怎么过来的?

我们这茬兵是81年冬季来到部队的,12月初东北开始大冷,新兵连开玩,从这时候起,我才知道什么叫吃苦!

1.伙食

我们这些从城市入伍的城镇兵,来到了边防一线部队,在长白山的大山里,四面都是嵩山峻岭。

部队伙食每天主食是高粱米,这饭闷出来红呼呼的,吃起来又涩又硬,在家里从来没吃过,真的不好吃。

吃的菜也是白菜,土豆,冻萝卜为主,第一次吃这种饭的时候,有的新兵端着饭碗就掉眼泪,确实不知道部队还吃这个。

那时候军人的伙食费也是不高,现在好多了,那会儿我们一天伙食费才六毛多钱,吃的也只能这个水平了,不过高粱米饭挺抗饿的,感觉吃的胃都有点下坠了,现在连长指导员还经常说起当时的伙食,哈哈!

2.训练

实际新兵没登火车之前就练了一把,在家乡俱乐部开完送兵大会,我们这一个区的新兵,几百人分成几列纵队,目标火车站,十公里跑开始。

跑的满头大汗,不跑不行啊,晚了赶不上火车了,跑的上气不接下气,全部跑到站前广场,还别说,真没有一个掉队的。

而后在站前广场上,全部列队点名以后登火车,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家乡,告别了送行的亲人。

这些新兵来到部队以后,第二天就开始训练了,要从一个地方青年脱胎换骨,转变成真正军人,必须得先磨练意志,锻炼其体能,还要服从命令,听指挥,这样新兵集训就开始了。

那会儿正是东北冬季最冷的时候,最害怕队列训练了,每天在训练场都得站8个多小时,大山里的风也挺硬。

队列训练棉军帽必须折上去,这耳朵和脸就露到外面了,任凭风吹,这天寒地冻的季节,把这脸和耳朵冻的像小刀割似的。

体能训练就会好点吧?跑起来身体就热乎了,但也是真累呢,十公里跑是限时间的,每个班都想争第一,每个人跑的浑身都是汗,差点没把人热死,上午队列训练还差点没把人冻死,一天换了两个季节,从北半球到南半球走了一趟。

新兵班长挺好的,偶尔到炊事班要点黄豆,拿到班里大锅炒熟之后,洗脸盆刷干净了,里面倒入豆油,酱油,咸盐,放点花椒粒,倒入刚炒熟的黄豆,盖上盖闷十分钟。

这道五香黄豆咸香味美,特好吃!班里小兵都爱吃,也有吃多拉肚子的,看来好吃的也不能多吃!

转眼离开军营很多年了,虽然军营这样艰苦,但依然留恋着军营,因为我们在这里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了坚强,磨练了意志,有了这些就不怕任何艰难困苦,这些够我们受用一辈子的!

高二要怎么开始复习?

2020年高考备考大战已经打响!准高三学生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要合理安排每日学习时间。既要抓紧时间,又该有张有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效率,以一个较好、较正常的心态去参加高考。

1.计划要有明确的目的。

或者说按照目的制定计划。例如某人数学基础较差,他就制定数学复习计划,目的就在于加强数学基础,提高教学成绩。某人英语单词记不牢,他就要制定一个目的在于掌握单词的复习默写计划。计划的目的是根据各人自己的学习情况确定的。

2.要有学习内容和完成时间,也就是自己规定自己在某段时间内要做哪些事情。

例如某人在自己的数学复习计划中,规定自己在国庆长假中,把必修一数学的知识点全面复习一遍,于是他就要把复习的内容排成序列,假期的时间也排成序列,然后再把这两个序列合成一张复习进度表。

3.要想订好计划,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个人学习计划应服从于学校、班级的大计划。

两个计划的目的是一致的,在时间安排上可能有矛盾,个人计划活动时间只能在集体活动以外的时间安排。

(2)坚决保证常规学习时间,充分利用自由时间。

常规学习时间主要用来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学习任务,“消化”当天所学的新知识,在这部分时的内,由于任务驱使,一般同学基本上是能保证完成任务的,自由学习时间是指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后所剩下的归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

在自由学习时间内,一般可以做两件事:补课和提高。补课,指弥补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提高,指深入钻研,发展自己学习的优势和特长。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来讲,开始自由学习时间几乎没有或很少,以后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常规学习时间会逐渐减少,自由学习时间会逐渐增加。

由于开始时自由学习时间比较少,同学们往往不容易抓住它,这也正是他们学习被动局面难以改变的原因。一旦抓住并体会到自由学习时间给学习带来的好处,他们就会努力提高常规学习时间的效率,来增加自由学习时间,使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3)长计划和短安排。

由于实际的学习生活千变万化,往往不好预测,所以长远计划不能订得太具体,不可能这个月就把下个月每天干什么全都列出来。但是,下个月在学习上应解决哪几个主要问题,心中应当有数。而本月的第一个星期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一个星期每天干什么,就应当具体些。这样安排以后,在每天学习时,心中就会明白今天的学习任务在学习全局中的地位,有了具体的短安排,长远计划中的任务可以逐步得到实现;有了长远计划,又可以在完成具体学习任务时,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4)制定计划要从实际出发。

在制定汁划时不要脱离学习的实际情况。不少学生在制定计划时满腔热情,往往忽略了实际情况,结果实行起来就感到紧张、困难。什么是学习的实际呢?首先是自己的知识基础。基础好,就要拓宽加深进一步提高,基础差,就要查漏补缺巩固基础。其次是自己的接受能力。能做到什么程度就订到什么程度,任务不能太多,要求不可太高,应做到量力而行。第三是时间的实际。每个阶段,能提供自由学习的时间有多少,应量时而订。第四还要结合老师的教学进度而订,很多学生个人学习计划的“破产”,就是因为不了解老师教学进度的实际,而使自己安排的学习任务不是过紧就是过松,还会出现自己安排的学习内容和老师的教学内容相脱节的现象。

(5)计划要留有余地。

计划的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往往与后来的实际不完全吻合。例如,某个阶段有的学科难度大,作业多,这样计划中的常规学习时间就会增加,而自由学习时间就会减少。计划中的学习任务就可能完不成。再如,有时集体活动比计划估计的多,占用了较多的时间,也会影响学习计划的落实等等。所以,为了保证计划的实现,在订计划时必须留有余地。否则,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冲击时,会因没有办法调整而使计划落空。时间长了,就会对订计划的必要性产生怀疑而不订计划,成为无计划行事了。

(6)经常对照,及时调整。

计划订好之后,要贴在显眼的地方,经常对照,检查自己的执行情况。如果完成任务很轻松,余地较大,可以考虑进度加快一点。如果没有按计划完成任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对症下药,采取措施。必要时可调整计划,降低标准,减慢速度,使计划切实可行,为学习服务。

下面是所有的学习时间表都适用的一些总的原则:

1.消除无所事事的时间。

使每一小时都变成富有成效的时间单位,我们一生中有些最重要的功课往往是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内学到的。利用白天时间。研究结果证明,白天学习一个小时等于晚上学习一个半小时。

2.背诵型课程在课前要进行复习。

一门要求背诵或讨论的课程,在上课前复习会有很大的好处,这样做,可以使你对所学的材料记忆犹新。讲座型课程可在课后温习。对于一个讲座课来说,最后马上复习笔记,可以帮助你加深理解并记住讲课内容。

按事情的重要性排先后次序。把首要的事排在首位,你就肯定可以把最重要的事准时做好。

3.避免过多的细节。

在一周的时间表中排入过多的细节是浪费时间。这样说有两个理由:

第一,制订这样一个时间表所花的时间不如用来直接学习一个科目;

第二,你要想按这份时间表来工作学习是不大可能的。

4.弄清楚自己在什么时候需要睡眠。

我们每天都有困倦和清醒的周期。如果你的工作、课程和情况允许的话,在困倦的时候就睡觉,在自然清醒时就学习。

5.弄清楚自己应该学习多长时间。

你上一小时课,就应该复习两小时,这个粗略的统计至多只在大体上有指导意义。学习时间实际上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和不同的学生而有所变动。但是你可以从上课一小时复习两小时开始,在你搞清楚做完每门作业需要多少时间后,再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时间。

6.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医学研究证实每人每天必须有八小时的睡眠。我们应该清楚这一点,即学习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睡眠。

7.要均衡进餐。

三餐要吃得从容,吃得好。一般来说,大部分时间吃油腻的或其它低蛋白质的食物,对身体和大脑都是没有好处的。饮食不足会导致烦躁、疲倦以致没有干劲。

8.加倍估计时间,费时的事要提前做。

大多数人都会低估工作所需的时间。为了避免你在交作业的前一天晚上终于发觉在三小时内赶不出一篇一千五百字的文章,你就应尽可能早地着手写作,这样冰就会有更多的时间。

9.别把你的时间安排得太紧。

计算时间要精确,但你也得为在最后一分钟冒出来的问题留下解决的时间。制订一份生活计划,而不仅仅制订一份学习计划。生活是多方面的,你必须认清它的多面性。

坏习惯是不太容易改掉的,而新的习惯如果不是“自然而来”的话,也难以养成。但还是可以做到。下面是三条可以遵循的主要规则:

1.要有坚定的决心

为了克服或形成一个习惯,你必须有决心要有足够的力量去克服困难的处境。你每天所取得的成功会使你计划的成功更有保证。

2.千万不要允许有“例外”

你必须经常控制自己和自己的生活,不要心甘情愿地败下阵来。

3.抓住每一个机会来实践你的好习惯

换句话说,就是你想习惯成自然就要经常实践这些好习惯。这些规则能教你如何将下面节省时间的好办法变成你的好习惯:随身携带一本袖珍手册。这样,当你在排队或在某些地方坐下休息时,

以及其它空闲的时候,便可以拿出来念念。现实地排定次序。“首要的事先做”,立刻开始做。你已经做完一件事,这会使你做更多的事。

4.不要往后看

忘记一切不愉快的往事,要下决心马上开始更好地工作。不要仓促地作出判断或迅速地作出决定。总之,不要为过去的事情而浪费时间。

5.利用潜意识

当大脑处于休息睡眠状态时,潜意识却开始了它的工作。如果在醒来时你想将这些想法或解决问题的办法记住,就必须立刻把它们写下来,否则就会忘记。具有创造才能的都懂得这一点,所以他们的床头都有纸和笔。

另外一种利用潜意识的好办法是在上床前把你感到困感的难题记在卡片上。当你的大脑进入睡眠状态时,你的潜意识会整夜地思考卡片上的内容。

6.消除困倦感

学习时,如果规定的上床时间还未到,你觉得困倦了,不要马上躺下小睡片刻,相反,你把课本拿起来,站起来在房间里走走,大声地将课文内容念起来。一会儿困倦感便会过去,你赢了这场战斗,而你晚上也会睡得更好。

7.利用珍贵的空余时间来思考

从教室里走出来时,你可以回忆一下你刚才听过的讲课的一切要点;你到教室去上课时,亦可以回忆一下上一堂课上老师讲的要点;别的时间(如散步等等),可以思考作文的题目和标题。

8.学习时要有短暂的休息时间

把一个长作业用休息的方式分隔开来更好一些,这是因为:

第一,小歇片刻能够使你避免疲倦和厌烦;第二,在较短的时间内,你更易集中精力努力工作;第三,五分钟的休息能激发你的学习热情;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你所学的东西在休息的时间内可能渗透到你脑子里去。

开始小歇片刻之前,先复习一下你划上线或草草记下的材料,这会有助于你把它们长久记住。或者在休息前将一个特别难的题目或段落重新读一遍,这样,当你人在休息时,脑子却会思考着这个问题。

合理安排每日时间,最大效率得提高复习效果尤为重要。以下每日学习计划安排,考生可以参考进行。

早上6点-8点: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一般人来说,疲劳已 消除,头脑最清醒,体力亦充沛,是学习的黄金时段。可安排对功课的全面复习。早上8点-9点:据试验结果显示,此时人的耐力处于最佳 状态,正是接受各种“考验”的好时间。可安排难度大的攻坚内容。上午9点-11点:试验表明这段时间短期记忆效果很好。对“抢记”和马上要考核的东西进行“突击”,可事半功倍。正午13点-14点:饭后人易疲劳,夏季尤其如此。休息 调整一下,养精蓄锐,以利再战。最好休息,也可听轻音乐。但午休切莫过长。下午15点-16点:调整后精神又振,试验表明,此时长 期记忆效果非常好。可合理安排那些需“永久记忆”的东西。傍晚17点-18点:试验显示这是完成复杂计算和比较消 耗脑力作业的好时间。这段时间适宜做复杂计算和费劲作业。晚饭后:应根据各人情况妥善安排。可分两三段来学习, 语、数、外等文理科交叉安排;也可作难易交替安排。

以下是一位高考优秀考生的每日作息时间表,可供参考:

每天6:00起床, 6:30-7:30复习英语,7:40-9:40复习数学,9:50-11:50机动安排;中午 午休;下午2:00-4:00复习化学,4:10 -6:10复习物理;晚上2个小时复习语文;其余时间机动。

在每一门课的复习中,不同阶段以不同内容为主,多看课本或多做习题,要掌握好。

总之,在总体计划的基础上,注意小块的时间安排,既要抓紧时间,又该有张有弛,这样才能以一 个较好、较正常的心态去参加高考,才能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