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族,为何佤邦都是中国人?
佤邦族是缅甸官方及国际组织,对当地具有华人血统的宗族的称呼。他们当然具有中国血统。这里边分几个时期来到缅甸当地华人及具有中国血统的人,一是明末至清代中晚期来到这里的先明后裔,皇族及遗老臣子的后代,二是清代至二战前经由各种原因来到这里的华人先民,三是二战时期至今来到这里的华人,这里以当年的远征军将士子女及我们文革期间流落到此华人为主。
lpl司马老贼为什么不论版本还选大嘴?
这里是专注于有为青年游戏体验的敢为青年游场,我是敢哥!
大嘴是适合四保一阵容的ADC,只要还活着,就能打出成吨的伤害。老贼的后期团战处理能力是LPL数一数二的!
为什么司马老贼不论什么版本都选择大嘴,还总能赢呢?其实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只凭他是司马老贼。
他是LPL目前除了UZI以外唯一一个可以支撑四保一阵容的ADC选手,其他选手的个人实力都不足以让战队进行四保一。当然,这也和大嘴这个英雄的特性有关。
四保一阵容四保一阵容闻名是在老皇族的时候,战队围绕UZI为核心建立的一淘战术体系。其他队员都选择保护性强甚至带有无敌、复活的英雄,团战时保护核心ADC打,只要ADC不死,团战就能赢。
当然,这套战术是非常考验ADC的个人能力的,有很多战队都用过这个战术,但是成功的没有几个,因为除了司马老贼以外,其他ADC都做不到UZI的程度。
版本更迭我们在来看近来的版本更迭,整体上来说大嘴这个英雄并没有被削弱,相反从某些方面还加强了,这也使得本来就擅长玩大嘴的司马老贼更加得心应手。
ADC我们再来看下ADC这个位置在团队中要起到的作用吧,首先推搭基本要靠ADC完成,其次团战打伤害,这两个要点在大嘴的高攻速下都可以做到,再加上四保一战术,可以说只要不削弱大嘴不BAN大嘴的话,理论上这个体系是可以一直用的。
再一个说到老贼的个人能力,老贼大嘴的团战走位、输出位置和处理控制能力堪称LPL第一人(只说他的大嘴哈)!
所以教练和队员们都对老贼的大嘴有信心,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敢哥总结:司马老贼经常选大嘴是因为他对大嘴有深刻的理解,而且他出色的个人能力也撑的起团队的战术体系,最近的版本也没有怎么的削弱大嘴,所以他拿大嘴能赢是没毛病的。我是敢哥!日常帮大家解析各类游戏,喜欢的朋友记得点赞评论+关注哟!
历史上有哪些下落不明的神秘人物?
关于突然下落不明的历史人物,我想到这么几个。
荀谌东汉末年的荀谌,也就是荀彧的哥哥。
他是袁绍帐下谋士,曾经用计帮助袁绍骗取冀州。袁绍官渡之战时以其为谋主。
然而很奇怪的是,官渡一战中没有看到任何荀谌献计的记载,而且这一战之后他便在史书中消失了。以至于现在有人说荀氏兄弟是分头下注,甚至更夸张的说荀谌是袁绍军中的间谍,因而荀彧战前对袁绍手下的预言完全说中。
但这些都是猜想,荀谌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在官渡之战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战后他到底去了哪。这些都成了谜团。
虞松三国后期人物,晋书里说他和傅嘏是司马师最重要的两个谋臣。
虞松是陈留人,他的外公是被曹操杀害的名士边让。他最初是因文才出众而受到重用,在随司马懿出征辽东时,魏军的檄文和露布都是由虞松负责草拟完成。虞松由此得到了司马懿的赏识,被征辟为下属,虞松当时只有24岁。
司马师上台后,虞松成为重要亲信,后来被任命为中书令。中书令一职极为重要,不但要参与草拟诏书,还掌握机要,并且陪伴皇帝身边。也就是说虞松既要作为司马师的代理人参与诏书撰写,还要帮助司马师监视魏帝,并参与机密事务的处理,可见司马师有多信任虞松。司马师上台的第三年,魏军在东关惨败,吴国的诸葛恪趁势发起了大军北伐,同时联络蜀国的姜维一同出师呼应,司马师由此陷入执政以来的最大危机当中。司马师问计于虞松,虞松分析完局势后提议在淮南对诸葛恪采取固守,在西边发起关中诸军解救狄道。司马师采纳了他的建议,最后成功化解了危机。此外,虞松还和钟会关系不错,钟会最初就是受到虞松赏识并举荐给司马师,很快就被司马师重用。而如此一个才华、功绩、忠诚度都无可挑剔的谋臣,却在司马昭上台后很快便不知所终了。李自成李自成属于结局到底是死还是出家有所争议,如果说其他人说没有死,出家归隐之类的,大概率是野史传说或者民间戏曲的编造,但在李自成这里,因为有首级无法辨认的原因,于是连清朝和南明官方都有对李自成之死有所质疑,例如阿济格就被多尔衮训斥说他是为了邀功,谎报自成已死,还把阿济格降了罪。而南明那边大臣也对现在就开香槟宣扬李自成死了持谨慎态度。而且一些记载中说李自成以数骑或者十几骑出去讨食,被当地乡民团练所杀,也是很不符合逻辑的,彼时李自成尚有十多万遗部,只带几个骑兵出去讨食算是个啥事儿啊?何况李自成的身份,需要自己亲自出去找吃的吗?
而传说中李自成出家成为的奉天玉和尚,以及在传说中作为奉天玉和尚地位非同小可,有一个叫做野拂的弟子,侍奉他十分恭敬,也作为佐证,证明这个奉天玉和尚可能是李自成。而现今的情况下,考古来说,奉天玉和尚与野拂和尚的墓穴都找到了,证实了俩人是真的存在,但是考古文物同样颇有疑云,出土的有“奉天玉诏铜牌”、“西安王铜制马铃”、“永昌通宝铜钱”、“敕印”,虽然都能跟李自成联系上,但毕竟没有一锤定音的决定性证据。而野拂和尚的墓碑上却刻着他“敢逐寇林“、”追李闯于澧水”,似乎又在显示他跟李自成是敌对关系。但是换个角度也能说这里的寇是在骂明军或者清军,毕竟把敌军称之为寇是古代常见的,而“追”也可以理解为“追随”。
但不管怎么说,目前史学界对李自成的结局没有定论,而奉天玉和尚墓中,看样子尸体是火化的,那么寄希望于DNA验证,也没啥指望了。
李自成洪宣娇曾经在很长时间里洪宣娇被视作天王洪秀全的妹妹,嫁给了西王萧朝贵,在诸多的野史传说、评书戏曲中,洪宣娇的形象不一,比如有说他跟杨秀清有私情,有说她在天京事变都有所参与,但不管评价正负,她的存在感都很高。
但严格来说洪宣娇这个名字都是错的,洪仁玕口述给韩山文的《太平天国起义记》明确说过,“萧妻名杨云娇",《太平天国起义记》来源是洪仁玕口述,如果洪宣娇是洪秀全的妹妹,那么自然也是洪仁玕的同族姐妹,记错名也就罢了,连同族姐妹的姓都记错,绝无此理。
而太平天国官方出版的《天父天兄圣旨》在1984年在英国图书馆被发现回国,作为太平天国又一官方资料,书中很清楚的揭示了洪宣娇的真实出身。
杨宣娇肉父黄权政亦拜天父上主皇上帝。天兄基督题黄权政诗云:`黄金财宝是名头,一拳一脚自难谋。正人自有异天日,天堂享福万千秋。'黄权政回归。天兄基督吩咐他,毁除家中各邪神。他归至家,有些疑惧,复使其妻林官妹、子黄芸忠到萧玉胜家来复问天兄基督。所谓洪宣娇其实姓杨,之所以姓杨目前推测有可能是她曾认杨秀清为兄长,是以改姓,而这里她的“肉父”也就是生身之父,姓黄,当然这里的黄还有一种说法是太平天国将王姓避讳为黄,所以她也有可能姓王。但不管怎么说,此女其实跟洪秀全完全没有血缘关系。
而且由于杨宣娇曾经自作主张,自己也搞过一次天父下凡,导致杨秀清十分恼火,杨秀清为了彰显自己这里的天父上身才是真的,立刻就搞了一出天父下凡,说杨宣娇所言是“乱言”,并把杨宣娇和听众都判了六十大板“乱言讲者六十起,听者亦杖六十尔。”
自此之后杨宣娇在太平军内部的地位就进一步下降,天兄圣旨也批评杨宣娇"未能遵正",要知道"天兄"萧朝贵是杨宣娇的丈夫,尚且以天兄的名义训斥她,可见此事影响恶劣。此后,稍微正式一点的史料中,就完全没有关于她的事迹了。
虽然历史上的杨宣娇不是洪秀全的妹妹,但作为西王的妻子,早期在太平天国十分活跃的人物,后期不见于史料,却也算是一个谜团了。
《梵天庐丛录》“庚子失去宝物清单”记,“洪宣娇”牙齿原存故宫,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丢失。但这说法感觉太离谱,一方面清廷为啥要收藏她的牙齿?另一方面,这书里的记载中也是属于把她的名字都搞错了的,可信度本事就不高。
为什么皇位会传到弟弟刘恒手里?
汉惠帝违反常理,皇位没传给自己儿子反而给了弟弟,这是因为他立自己儿子为帝,没有得到功臣集团的认同,导致自己儿子的皇位没被历史承认。
历史中有些大人物其实在活着的时候没有当过皇帝,比如曹操、司马懿、努尔哈赤这些人都是去世之后被追封为皇帝的;不过也有一些人其实在历史中确实登上过皇位,只不过因为很多原因,没有被历史承认。
很多人以为汉朝第三任皇帝是汉文帝,其实汉文帝并不是汉朝真正意义上的第三个皇帝,在惠帝与文帝之间还有不被历史承认的两个小皇帝。
自古以来有很多人觉得汉惠帝之所以传位给弟弟刘恒,是因为他没有子嗣,所以没有继承人。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汉惠帝在历史上其实是有六个儿子的,只不过都不是嫡长子罢了。
汉惠帝的儿子即位没有得到历史承认的原因大家都知道,汉惠帝和张皇后没有子嗣,其实这不是因为他们两个没有生育能力,只不过张皇后作为汉惠帝的亲外甥女,他们两个其实很难发生爱情。
毕竟张皇后嫁给汉惠帝的时候只有十一岁,一个汉惠帝看着长大、一直喊他舅舅的亲外甥女居然要成为他的妻子,这让汉惠帝怎么能接受呢?
所以汉惠帝根本不能用男人的眼光来看待张皇后,这也导致了汉惠帝与张皇后一直没有同房,既然没有同房,就不可能生出有传承皇位资格的嫡长子,这就违反了吕后让张嫣嫁给汉惠帝的目的。
因为在汉惠帝时期,当时朝堂的实际控制人是吕后,吕后为了更好地控制皇权,所以将张嫣立为汉惠帝的皇后,想要张皇后生下皇孙将来立为太子。
上面也说了,因为汉惠帝的缘故让张皇后迟迟没有怀孕,所以吕后找汉惠帝的一个宠妃借鸡生蛋,对外就谎称张皇后怀孕了,而宠妃生下皇子之后就抢夺了过来,对外说是张皇后生下的皇长子刘恭。
不仅如此,汉惠帝还有五个儿子,分别是淮阳王刘疆、常山王刘不疑、襄城侯刘弘、轵侯刘朝、壶关侯刘武。
皇长子刘恭因为对外宣称为张皇后生下的嫡长子,所以他被吕后确立为皇太子。汉惠帝去世之后,皇长子刘恭继位成帝,也就是前少帝。
因为汉惠帝年仅二十四岁之时就去世了,所以刘恭继位之时应该还在幼年时期,所以当时的朝堂依旧是吕后一手掌控。
随着前少帝年纪的慢慢增长,他知道了是吕后将自己真正的亲生母亲给杀掉的,但是他毕竟年轻太小,不懂得保全自己,所以非常愤怒地发出怨言:
“后安能杀吾母而名我?我未壮,壮即为变。”
意思就是说吕后怎么能杀掉我的母亲,还把我夺给张皇后当儿子呢,我现在还小,不能对她怎么样,等我长大之后,肯定会帮我母亲给报仇!
这番话传到吕后耳朵里后,吕后觉得这个小皇帝的发展已经威胁到她的权力,如果还留着他的话肯定会是一个祸患,所以吕后对外宣称刘恭生病要退居永巷,随后就废掉了少前帝,而功臣集团因为基本都站在吕后这边,所以也没有什么异议。
“‘今皇帝病久不已,乃失惑惛乱,不能继嗣奉宗庙祭祀,不可属天下,其代之。’群臣皆顿首言:太后为天下齐民计所以安宗庙社稷甚深,群臣顿首奉诏。”
所以说,无论是前少帝还是后少帝,都只不过是大权独揽的吕后所控制,从这一点上看,吕后可比汉高祖刘邦厉害多了,毕竟刘邦想换太子都换不了,而吕后却可以随意的废立,也难怪这两个小皇帝没有受到历史的承认了。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被吕氏家族压抑了十几年之久的刘氏家族与功臣集团终于迎来了翻身之仗,联合起来镇压了“诸吕叛乱”。
的汉朝君主是后少帝刘弘,而后少帝是吕后立的,所以功臣集团得妥善处理好这个小皇帝的问题,不然他们联合诛灭吕氏的做法是不受世人认同的,说不定这个后少帝会跟前少帝刘恭一样,从小就立志长大要清除功臣集团,所以刘氏宗亲和功臣集团决定重新扶持一个人担任汉朝的新君主。
而当时最合适做一国之君的人选就是齐王刘襄和淮南王刘长。刘襄是刘邦的长孙,是刘氏集团的人,而且他在诛灭诸吕中的功劳也是蛮大的。
在诛灭诸吕当中,是刘襄首先起兵征讨,揭开了刘氏宗亲与功臣集团联合铲平诸吕的序幕。而刘章在长安直接解决了吕产,后来又参与了捕杀吕禄。
可以说在整个诛灭诸吕过程中,如果说刘章的功劳排第一的话,刘襄肯定居功第二,而刘章又是支持刘襄的人,所以从功劳上来看,刘襄也是最有资格当皇帝。
而淮南王刘长呢?他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七个儿子,从正统性上来看也是能够继承汉朝的皇位。
但是很奇怪的是,功臣集团首先就排除了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刘襄和刘长。其实原因很简单,功臣集团害怕他们俩。
为什么害怕呢?因为刘襄和刘章太厉害了,齐王刘襄的外戚势力太过强大,可能会再次出现吕后专权之类的问题,所以齐王被排除出局。
哪有人会问了,那淮南王刘长呢?刘长的外戚威胁就更大了,因为刘长是吕后养大的,肯定有很深的母子之情,再加上刘长本人的武艺高强、勇猛无比,所以功臣集团害怕镇不住他,当然也把他排除在外了。
说白了,功臣集团想找的君主是自己能够镇得住的,而刘襄和刘长都不符合这个标准,最后刘氏宗亲和功臣集团选择了候选人当中实力最弱的代王刘恒,拥立了刘恒成为汉朝的第三任皇帝。
而刘恒为什么能够从这么多候选人当中被拥立成皇帝呢?第一个原因很简单,因为刘恒的外戚势力衰微,薄家的实力难以构成外戚专政,而刘恒的母亲薄姬非常聪明,她知道朝中的形势复杂,所以一直保持着低调行事。
而第二个原因就是刘恒所管理的封国实力比较衰落,而他也没有什么特别出名的谋士辅佐,一直没有自己亲信根基的君主只能重用朝中现有的功臣集团,功臣们能被重用,也能够抗衡皇权。
第三个原因就是刘恒的个人原因,他非常符合功臣集团与刘氏宗亲想要幕后控制大权的君主标准。
因为刘恒的母亲没有得到刘邦的恩宠,所以导致刘恒自然也不可能得到刘邦的重视,所以在受封封地的时候,刘恒获得的地方也是最差的。
由于长时间得不到父皇的宠爱,刘恒的个性变得比较内敛低调,但是他的母亲薄氏非常的聪明,从小对他的教导是要低调自立,这就导致了他的个性被世人认为是懦弱的表现,就连功臣和刘氏宗亲们也觉得刘恒是一个懦弱的人,比较容易被控制。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在朝臣们看来,刘恒是一个没有野心的诸侯。因为在吕后去世之后,几乎各个宗亲都趁势起兵,希望在平定诸吕中捞到一些捞取利益。
但是,只有刘恒在整场平定诸吕中没有任何作为,就好像整个大汉江山都跟他没关系一样,他只顾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的发展。
也正是他的这种“不作为”的态度,让世人都认为他没有什么野心。其实,刘恒也并非没有想过当皇帝的念头,但是他知道什么叫“人贵有自知之明”,因为他知道自己根本没什么机会,索性安稳度日就好了。
可是,无论朝臣和宗亲们怎么去选择下一任皇帝,后少帝刘弘还是在皇位中坐着,如果要把他换掉的话,肯定需要给朝廷给天下一个合理的解释,必须要找到一个合法正统的方式“继位”。
毕竟从春秋战国的宗法血缘制开始,皇位的继承方式都是皇子继承,而且这个“皇子”还是嫡长子,如果没有儿子才是兄终弟及。
就算功臣集团不信任后少帝刘弘,要拥立新帝也应该从汉惠帝的其他儿子中选择,而他们所选择的刘恒是汉惠帝的弟弟,并不符合正统皇位的继承。
所以,汉惠帝的其他皇子们是悬在刘恒头上的一把利剑,所以功臣集团和刘恒必须先解决这把利剑,而他们所想用的方法就是直接除掉那些皇子。
上面也说了,刘恒的性格是低调内敛的,他肯定不愿意自己对汉惠帝的皇子也就是自己的侄子们下手,所以刘恒不做恶人,就得功臣集团出手了。
功臣集团用了一个汉惠帝的皇子都并非皇室血统,都是吕后在民间找来的,既然如此,除掉这些皇子也合乎法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世人都觉得汉惠帝没有儿子的原因所在。
既然汉惠帝的儿子都是假的,那皇权继承就不符合第一个条件,那就只能兄终弟及了,这样一来,刘恒的继承帝位就具有合法正统性了。
不得不说,功臣集团这一招实在是太强了,既解决了自己未来可能会遇到的威胁,又给刘恒继位安排上了正统性。
怪不得唐代诗人白居易会说“自古帝王多薄幸,无情最是帝王家”,汉朝一代仁君汉文帝就这样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你知道哪些细思极恐的历史细节?
美国“大学航空炸弹客”案件,炸弹客高智商的作案手段,令人出乎意料!
炸弹客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美国上个世纪大名鼎鼎的“大学航空炸弹客”案件。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美国联邦调查局为了处理这起案件,花费了足足500多万美元,成为FBI历史上最昂贵的调查案件之一!犯罪嫌疑人是一位智商高达167的天才(爱因斯坦智商也才160),他16岁就被哈佛大学录取,25岁博士毕业。当时他写的毕业论文,在全美国就只有十几人能看懂。如果照正常的人生路途,他肯定有着一番大好前程,可为何最终却选择成为一名“炸弹客”了?这之中他又究竟经历了些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名“炸弹客”。
炸弹客——泰德.卡辛斯基1978年5月25日,美国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的一名工作人员,在收拾快递时发现了一个棕色的快递包裹,但由于包裹地址错误而无法派送。无奈之下,这名工作人员只得把该包裹退回给了寄件人。这件包裹被美国西北大学一名叫巴克利的教授接收了,巴克利在收到这份“礼物”时,也是一脸的纳闷,因为他自己最近根本就没有寄过东西。在检查包裹后,巴克利在快递盒的边角处发现了一行小字,上面写着:“这可能是一枚炸弹”。为了安全起见,巴克利首先通知了校警,当校警赶到并打开包裹时,突然一声巨响,这名校警的左手被炸弹碎片轻微划伤,不过好在并没有发生严重事故。从这枚“炸弹”的制作水平来看,其制作水平非常之低,甚至都可以说算不上是一枚炸弹。所以当时校警也并没有重视这起案件,他们认为这只是校园里几个调皮捣蛋学生的恶作剧,之后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然而,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这只是一系列爆炸案的开始!
1979年5月30日,美国西北大学一名叫约翰.哈里斯的研究生收到了一个陌生人的邮包,当他三两下打开邮包时,突然发生了爆炸。不过万幸的是,爆炸只造成了哈里斯轻微的割伤,而这起事件,依旧没能引起警方的重视。1979年11月15日,一架从芝加哥飞往华盛顿的飞机在飞行途中,行李舱突然冒出了大量浓烟,在危急情况下,飞机只得紧急着陆。在飞机安全着陆后,经过初步调查发现,在行李舱中居然藏有一枚邮包炸弹。这包炸弹可不得了,其威力足以把飞机行李舱炸出一个大洞,可直接导致客机空中解体。有惊无吓的是,好在当时邮包炸弹的计时器坏了,这才没有引爆成功。由于这起事件性质非常恶劣,并严重威胁到了美国民众的安全,此时美国联邦调查局便开始介入,并为此还成立了特别调查组。然而就在FBI全面调查的同时,爆炸案又发生了!
1980年6月10日,美国联合航空公司总裁珀西.伍德在自家厨房被炸弹炸伤,而且伤势很严重。奇怪的是,炸弹是被藏在一本掏空的书中,而就在收到这本书之前,伍德还曾经收到过一封匿名信,信中这样写道:“过两天你将收到一本你非常感兴趣的书”。伍德可是航空公司总裁,他这一受伤,令FBI深感震惊。可在这一时期,FBI对这一案件依然还是一头雾水。不过在伍德这起案件中,美国联邦调查局得出了一个结论:这起爆炸案和之前的邮包炸弹是同一人所为。他们把大学(University)、航空公司(Airline)和炸弹( Bomb)的英文单词组合起来,把这起案子命名为UNABOM,称凶手为“大学航空炸弹客”!
FBI调查过程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这个“炸弹客”在受到FBI高度关注的情况下,依然没有收手。1985年12月在加尼福尼亚州,当地一位38岁的电脑商老板休.斯克鲁顿,他走在在商店外的停车场时,突然之间就被炸开,当场死亡。经过FBI调查发现,这个“炸弹客”制造的炸弹威力是越来越大了。为了加快进度调查,特别调查组的人员直接增加到了150人,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汇聚一堂,但凶手十分狡猾,他制作炸弹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垃圾,比如废弃的易拉罐、钉子、树皮、树枝、树皮等等。而且在制作材料上还会刻意保留一些指原有的纹,进而来误导警察的调查方向。所以想通过分析炸弹的组成来找到凶手,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多位受害人之间也不存在任何共同点,案件一度陷入了僵局。
直到1987年2月,美国犹他州再次发生了爆炸案。这一次,同样还是一个电脑商店的老板,他在路过停车场时,被伪装成木头形状的炸弹给炸伤了。不过这一次美国联邦调查局经过调查,破天荒的找到了一位现场目击者。根据后来做的笔录,这名目击者说道:“我看到了一个“鬼鬼祟祟的男子,在停车场放下一个奇怪的东西后就迅速离开了,之后没多久就发生了爆炸”。警方根据这名目击者的描述,绘出了轰动一时的“炸弹客”画像。但当时炸弹客是带着帽子和墨镜,因此很难辨认出他到底是谁,所以这张画像对案件也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就在这起案件之后,炸弹客却神奇的消失了,几年下来再也没有发生过相似案件。直到六年后,1993年6月,炸弹客在短短三天之内连续制造了两起爆炸案。一位是加尼福尼亚州的遗传学家,一位是康涅狄格州一所大学的计算机教授,这两人都受到了严重的爆炸伤害。
泰德.卡辛斯基而此时,距离第一起校园爆炸案已经过去了15年,15年的时间里,FBI发现这个凶手对于木材是似乎有着异常的迷恋。在他自制的炸弹中,最常用的就是树枝、树皮等木料,而且有些受害人的名字也带有“木”这个字,比如之前的被书本炸弹炸伤的珀西.伍德(Percy.Wood)Wood翻译成中文就是“木”,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发现。案件调查迟迟没有进展,美国民众对于联邦调查局越来越怨声载道,而炸弹客也是越来越猖狂。1994年12月,一位广告公司的高管被炸没了; 1995年4月,一位林业协会的主席也被炸没了。而就在1995年4月24日这一天,这名炸弹客居然主动联系媒体,他要求在主流报纸上刊登他长达三万五千字的论文。如果媒体同意发表,他就停止持续17年的连环炸弹案,后来经过考量,为了尽早抓到凶手,当地主流报纸刊登了这篇论文,并将其命名为“炸弹宣言”。
然而这篇文章的发表,其内容在社会上评价可谓褒贬不一,甚至一些人把这名炸弹客当成了“精神领袖”和“偶像”。但所有的这些对于FBI来说,都不是重点。很快FBI发起了炸弹客的高额悬赏通告,呼吁民众积极提供有用线索,而这波操作很快就起到了作用,线索如洪水一样踊跃而来。FBI在接下来几个月时间里,每天都接到上千个电话,然而其中大多数都是冲着奖金来的,有用的非常之少。
凶手归案直到有一天,一位叫大卫.卡辛斯基的美国人和他的妻子琳达,两人在看到报纸后,觉得报纸上所写的内容和自己哥哥泰德.卡辛斯基经常发表的理念,非常相似。而且文章中的一些用词和语法和哥哥泰德的风格几乎一致,因此两人怀疑哥哥泰德就是作案炸弹客。而为了谨慎起见,大卫找到了以前他和哥哥的信件,还请了私家侦探。私家侦探根据他提供的线索,基本可以确定,泰德就是“大学航空炸弹客”的幕后凶手。大卫和自己的母亲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心里非常难过,因为一边是自己的亲兄弟,一边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然而转手他们就将所有的线索提供给了FBI,并获得了高额赏金。1996年4月3日,炸弹客泰德在他隐居的小木屋里被抓获。到此为止,美国联邦调查局追寻多年的炸弹客,终于落网了。1996年4月,泰德被以非法运输、制造炸弹、谋杀三项罪名起诉泰德。而之前举报泰德的家人和他们请到律师却认为,泰德患有精神疾病,以此向警方申诉,企图逃脱罪名。
泰德.卡辛斯基被抓获(剧照)但炸弹客泰德却坚决不认同自己精神方面有问题,顺便还解雇了请的律师。1998年1月22日,泰德为了避免死刑,主动承认了犯罪事实,最终被判处为无期徒刑,不得假释!“炸弹客”泰德从1978年到1995年17年间,一共邮寄或亲自投递了16次包裹,导致3人死亡,26人不同程度的受伤。FBI在追踪泰德的过程中,动用了几百名专家和特工,总共花费了超过500万美元,抓捕了两百多名嫌疑犯,走访了上万名群众,调查了两万多条线索,最终又悬赏了一百万美元,是当时美国联邦调查局花费最多的调查案件。而当这名“大学航空炸弹客”的真实身份被公布之后,引起了美国民众一片哗然,因为这个泰德的人生经历真的太不平凡了。
泰德.卡辛斯基1942年5月22日,泰德出生于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他本人是第二代波兰的移民,他有一个弟弟,之前我们前面提到的,大卫.卡辛斯基。兄弟俩人从小就很聪明,1952年,当时正在读五年级的泰德接触了智商测试,结果显示他的智商高达167,而爱因斯坦的智商也才160左右。泰德如此高的智商,注定了他会有不平凡的一生。在中学时期,泰德对数学表现出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很快就掌握了更高级的高等数学,15岁时,泰德以优异的成绩从高中毕业,1958年泰德被哈佛大学破格录取了,而且进校之初就获得了一大笔奖学金。在大学期间,泰德依然优秀,当时很多同学对他的评价都是“是个天才”!1962年,泰德从哈佛大学得到数学学士学位后,进入密歇根大学继续深造,分别在1964年和1967年获得了数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而1967年泰德在博士毕业时,他所发表的论文“边界函数”,直接荣获了密歇根州最佳数学论文奖。但这篇论文让当时学校的老师满头问号,因为他们根本就看不懂。无奈之下,学校只得邀请了全美顶尖的几位数学教授,一起来研究泰德的这篇论文。结果这些资深教授给出的结论是:“论文太有深度,很多地方都看不懂”。后来经过研究,这篇论文全美就只有十几人能看懂。年仅25岁的泰德博士毕业后,成为了当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数学助理教授,不出意外的话,泰德肯定有一番大作为。可就在任教两年后,泰德毅然辞掉了这个职位。不久后,他搬到了蒙大拿州一处偏远的小山上,过起了几乎原始的隐居生活,这里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没有通讯设备,食物也只有靠泰德自己种地或者打猎来获取。
没有人知道他为何会这样做,本着大好的前途不要,却选择住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下,而且这一住就是好几年!然而,就是在这间小木屋内,泰德制定并实施了他的终极计划。天才和疯子往往只有一念之隔,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从一个高材生变成一个罪犯的呢?他那我们或许可以从他发表的那篇三万五千字的论文中,可窥探一二,他认为工业的发展将和人的发展起冲突,于是在这样的想法下,他将一些科学家和工程师一一作为他的袭击目标。大家对于泰德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是怎样看的了?
泰德.卡辛斯基文/壹刀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