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弹药武器,dnf女弹药100级神话排名?
dnf弹药武器,dnf女弹药100级神话排名?
DNF女弹药改版后神话前十是时之魅影、大幽魂上衣、军神耳环、大幽魂手镯、次元耳环、工作服手镯、777手镯、大魔法师上衣、呐喊手镯、工作服上衣。

目前主流步兵班是什么武器配置?
现在的步兵班是有9个人左右,一般这9个人中会装备1-2挺轻机枪,剩下的人员是配发自动步枪。如果是美军的步兵班,由于是分成2个火力组,美军的火力组中包括一挺M-249轻机枪,3支M-16系列的自动步枪,其中一只安装M203枪挂式榴弹发射器。这个是美国陆军的轻步兵班,如果是海军陆战队的步兵班是要多一个火力小组,一个班有13个人。美军步兵班中是会配发AT-4火箭筒。俄军中机械化程度高,所以俄军的步兵班里边都会包含一辆步战车或者装甲输送车。这是德军的机械化步兵班,包括9支步枪和1挺机枪。
俄军的步兵班是分成两种,一种是使用装甲输送车的步兵班,有9个人,包括正副班长,班长是兼车长,副班长兼炮手,驾驶员,3名步枪手,机枪手,火箭筒正副射手。8人班是使用步兵战车的步兵班,包括正副班长,驾驶员,火箭筒正副射手,机枪手,步枪手。在9人班里边,两名步枪手里边有一名使用狙击步枪。日军的步兵班中是每个班都有一门古斯塔夫无后坐力炮。
象日军的步兵班通常是10个人,武器包括一挺机枪,8支步枪,1门无后坐力炮。对于照片中解放军步兵班的情况就是看看就完了。
步兵班中,一般都是会根据任务的不同来配备一些一次性火箭筒,这些一次性火箭筒都不占编制,只有苏俄还保留着配备配有副射手的火箭筒,其他国家的步枪手都是到时候需要再发一具。日本人是在步兵班里边配一门无后坐力炮,这个是专门对付坦克的,冷战时期,日本和中国一样,都是要注意苏联的钢铁洪流,这种情况下,中日双方的步兵班中都是大量配发反坦克火力。
图片来自网络。
如何能使用到这个军火库的武器和装备?
空的是阵营要有单位是玩家后才出现编辑器,空的,弹药,武器箱
日本战败投降后上缴的武器是如何被处理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被美国佬立了规矩,那就是日本国连军队都不能够有,美其名曰《和平宪法》。既然军队都不能有了,那么日本作为战败国家,自然必须要上缴手中的武器。那么日本那堆破烂,击败日本的美国和苏联自然是看不上的,那么日本上缴大量的武器枪支到底是怎么被美国和苏联处理的呢?今天咱们就来说一说,日本这些上缴的武器是如何被报废的。
(1)为啥美苏看不上日本武器?
据相关的资料显示,美国一度在二战最巅峰时刻拥有恐怖的1400多万军力,随之而来的是天量的武器,这也不奇怪,因为美国一度号称世界工厂,生产武器非常容易。但是在二战结束之后,美国并不需要那么多美军了,因为当时的世界已经厌倦战争了,除了局部战争,其他地方都在重建家园,没有战争爆发的条件,所以美军进行了大幅度的缩编裁员,将美军的总兵力直降到一百多万人,于是出现美军天量的武器装备都用不完,所以美军怎么会看得上日本那堆破烂呢?还是二手的!
而苏联人的情况也差不多,苏联人打赢二战就是靠的强大的生产能力,坦克都是数以万计的,日本这堆破烂还真的看不上。
(2)日本的破烂武器怎么报废的?
虽然日本的武器都是垃圾,但是不收起来还是会形成祸害,所以该收缴还是要收缴,不过收缴起来也是占地方,于是美军决定一次性给他们安排了,所以美军将德国和日本军队上缴的枪械弹药集中投入到了西五岛列岛的各个海域,然后进行统一处理。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日本是有名的穷鬼帝国主义,但是日本的家当也不少,单单是被缴获的日军弹药枪械,就有80多万吨之多,其中更让人眼馋的是美国人还更是有大口径的火炮上万门,还有投掷弹筒4万多门,当然掷弹筒这玩意也就在二战前的中国这种农业国好使,出了东亚战场,玩不灵,所以美国真就把这些当垃圾。
当然被当垃圾的也不仅仅是日本货,也有美国货和德国货,从1945年9月底到1946年4月这7个月期间,美军就处理了美国、德国和日本飞机处理了10万多架,很多留着也没用,其中日军的战机也就占到了8000多架,真是不够看,不过考虑到日本后期玩神风特攻,还有飞机剩下就不错了,还要啥自行车。除此之外,美国人还扔枪,他们在日本附近的海域投下了160多万支枪,真就是不差钱的土豪扔法。
而相对于武器随便扔的美国,苏联当时的表现就显得比较靠谱,对于从敌人手中缴获的枪械弹药,苏联人也舍不得浪费,大多数的武器都是打包了,送往了非洲和中东附庸国,让这些国家乐呵乐呵。其余那些不能用的、报废的武器,要么选择掩埋,要么进行物理爆炸销毁、实在不行也扔入海中,反正苏联人处理武器的方式比较科学。当然,苏联在击垮关东军的时候,也缴获的大批量关东军武器弹药,有比较多的一部分转给了我们。
(3)结语
总而言之,美国和苏联这么浪费敌国的武器,最主要还是因为两个原因,首先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国内就有着可怕的军工制造业,所以武器对他们来说是唾手可得的东西,不像咱们二战时那么困难。第二点是二战之后经济建设成为后来的主流,大幅度的缩减兵力导致武器得不到重视。在这两大原因的加成下,日本人的武器绝大部分成为了世间的垃圾。
我是蓝白旗帜,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
机关枪的子弹怎么连接的呢?
机枪子弹的的供弹大体分为弹容式、弹链式。
弹容式即弹匣、弹鼓、弹盘这类,子弹无需连接,直接塞进弹容中即可。
如美军M249机枪就可以插弹匣,二战的苏军DP28“大盘机”也是鼎鼎有名,我军的班用机枪标配弹鼓。
弹链式,顾名思义,将子弹通过结构联系到一起,形成长长的子弹链条,直接压入机枪发射,能提供持续性的火力,一口气打出几百发子弹。
弹链要分类的话,可分为帆布弹链、不可散弹链,可散弹链。
帆布弹链是马克沁的专利,他在发明并申请了马克沁重机枪专利时,同步开发和申请了机枪帆布弹链专利。
帆布弹链结构很简单,就是个厚帆布条,中间用金属扣住(或铆钉、缝纫都可以),每个空档可以塞进去一枚子弹,每3发有个长金属条提供定位参考。
这种弹链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但用久的话可靠性就会变得非常差,重量还大。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许多装备马克沁的国家仍在不同程度的使用这种弹链。
美国人为了不踩马克沁的专利雷区,也开发了自己的帆布弹链。
采用30-06弹药的美式勃朗宁机枪虽然外观与马克沁比较像,但二者区别还是很大的,比如勃朗宁M1917使用的弹链与马克沁就不一样。
美国人的设计更轻盈简洁,弹链布条非常的小巧,而且支持打完就扔,不然留着上吊也可以。浸了泥水、霉烂的勃朗宁布弹带非常不好用,这种250发一条的弹带二战时恒产了4000万根,就是给他们打完扔的。
法国人连雷区的边都不想碰,所以给哈奇开斯机关枪开发了保弹板,这也算是种比较独特的供弹装置。
哈奇开斯的保弹板以24发为一板,金属制造,子弹直接卡在弹板上的金属卡位上,打的时候一板接一板的往上送。
法国人后来改进了哈奇开斯的保弹板,将整条直尺般的硬弹板从中间打散成一节一节的,变成了3发的小弹板。这些小弹板一节一节的连起来,可以拼成特别长的弹链。
于是它成了不可散弹链的祖先。实际上,法国人正是不可散弹链和半可散弹链的先行者。
使用金属不可散弹链的机枪非常多,而且很好辨认,因为弹链不会散掉,它们与帆布弹链的机枪差不多,弹链都会这边进那边出,有时候这是种麻烦。
你问这些子弹怎么连接的?看仔细了,子弹卡位之间互相用活动的金属环扣在一起,形成类似活页的链接。
当年德军MG42使用的就是典型的不可散弹链,打空的弹链会挂在机枪的另一侧,所以不可散弹链会增加武器的重量。
后来德国在开发MG3机枪时,改用了北约制式的弹药,也就跟着应用了美国的M13可散弹链。不过,MG3通用机枪兼容两种弹链,使用不可散弹链并不影响什么。
可散弹链采用的是更精巧的“组合”方式搭扣在一起,这种结构其实也并不复杂,它是个品字形的连续卡扣,一只脚卡住前面一颗子弹,两只脚卡住后一颗子弹,不停地连续下去,即可形成活动的链条。
因为这种特殊的搭扣属性,可散弹链在打完后,会随着飞出去的弹壳分散掉,等于机枪一边吞弹链,一边将弹链掰开吐出去,这样就不需要像不可散弹链那样还挂着长长的空弹链碍事儿。
最后还有种输弹式也得说说,这种结构多用于需要在极端环境下(如经常震动)稳定供弹,或者极高速供弹。
如M134米尼岗机枪就使用了半刚性输弹带,它包裹了一条弹链,将弹链安然地送到枪膛中。如果不使用这种工具,快速入膛的弹链会有伤人的危险,也容易被射手的活动影响,导致供弹故障,要知道这挺机枪的理论射速是每分钟6000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