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赚钱,是伟大的使命,是深刻的修行!

资源杂货 admin 2025年09月24日 22:37 952 次浏览 0个评论

2011年4月4日,我在微博上写了一段文字:“当你40岁时,没有4千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这是我对研究生的要求。培养其财富意识是我工作内容之一,当然前提是合理合法致富。自己富了意味着创造了很多GDP、税收、就业岗位,社会贡献大,也帮助了低收入者,并避免了自己、家属及亲属成为社会负担。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这本是我随意写的一条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努力成才的微博,没想到引起轩然大波,央视、人民日报及海外众多媒体都加入了讨论(当然大部分是批评文章),网上的文章估计上万篇,很多著名人士加入了批评者行列。从那时到现在,全国中学语文老师一直把这场争论当做重要的议论文写作题材,媒体和网络上也时常提起这个话题。

这场由励志言论而引发的持续近十年的舆论风波,使我深深感到,中国人的财富观存在大问题,再加上遭遇当今社会的仇富语境,必然产生这样的结果。这在某种意义上,又说明了中国教育存在的巨大缺陷:一直缺乏财富观与财富创造技能的内容。我们总是强调从道德角度去教育学生。学校除了政治、道德、常规学科知识教育外,还应教学生如何生存。我讲的生存之道是合理合法地致富。我们要教会他们生存的本领。作为与房地产投资有关的专业学习者,我们在课堂上是必须要谈钱的。我说学生到40岁的时候要达到4000万身家,那是十七、八年后的事情,不是指眼下的4000万。另外,我是对着学习房地产投资的学生说的,与数学、历史、政治等专业的那些远离财富创造的学生无关。

在当时的争论中,我也接受了新华社等媒体采访,通过《我们的教育观需要一场财富革命》、《“4000万”争论映射出仇富文化的泛滥》等报道,阐述了我的观点。但是,当时我的观点很难让大家接受,很多人不听论述,本能地反对我“唯利是图”的说法。
978223ebdbf29992bab3c6c4981d1b8f52221012.jpg不久前,又有人把中国学术界、文学与文化界、外交领域顶级学者资ZhongYun女士对我的批评转给我。这与此前文化界、学术界的周立波、郎咸平、孔庆东以及央视那些主持人等对我的批判完全不同,她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她以其辉煌的履历、渊博的学识和崇高的声望,把我钉在了耻辱柱上,足见此问题的严重性。面对我无比敬重的ZhongYun前辈,我觉得自己必须挣扎一下,辩解几句。


【通知】本公号“藩丝财智厅”之“公开课堂”推出解答财经特别是房地产投资问题的系列小讲,如《投资此回报最高的超大城市:你行,只是不知道》、《选LPR利率好还是固定利率好?你想错啦!》、《要不要用低息的企业贷替换高息的按揭贷?》、《钱不够,可以对首付加杠杆吗?》、《菜鸟买首套,咋准备》、《车位投资要注意什么?》、《可以买法拍房吗?》等,欢迎收听,也欢迎大家加入VIP私聊群交流。


首先,我想说的是,资ZhongYun女士一定没有看到我微博上那些话的完整表述,自然也不清楚我要表达的价值观。如果她给我一个小时的时间,允许我当面向她阐述,我相信她会认可我的说法的。当时全国各地很多记者气势汹汹地来讨伐我,但在听了我的详细陈述后,大多转向赞同我的观点,没有接着写最初想写的那些批评文章。

其次,我与她之间确实存在着学问高低、见识多少、贡献大小等问题,这其中的差距,正是我崇拜她的原因。但说到教育的目标,我们都是想培养优秀人才,只是我们对“优秀”的理解因为理念、学科差别等原因而不同,不存在高贵与堕落问题。对教育和钱的理解不能停留在传统道德层面,而且要想到不同学科各自存在的意义与不同的教育使命。我们投资类学科,就是教大家如何进行投资决策、如何赚钱的,难道能说国家不需要企业家、不需要投资者吗?

最后,不要羞于谈钱,不要谈钱色变,要弄懂其经济学的意义。只要不违法,不违反公序良俗,爱钱、追求财富,跟热爱真理、追求真理一样伟大!对财富的追求,也一直是推动社会进步、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的基本力量。没有这样的力量,人类可能还处于原始社会中。赚钱,是一种伟大的使命,是一生最深刻的修行!


【私密交流报名】10月24-25日,北京。内容:(1)小讲:《五中全会新精神与民营企业发展新要求:做个政治上的明白人》(董藩教授,因时间问题,会议结束后在群里补讲);(2)主课《私募股权投资与并购》(著名资产管理与资本运作专家张贞智博士主讲)。报名咨询:mingyue77077


资ZhongYun女士是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大家,担任过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的所长,对美国发展史及著名政治家都很熟悉。美国的大政治家、外交家、发明家,被誉为“国父”之一富兰克林曾说:“赚钱不是贪婪与谋生,而是使命与追求,是使人生绚丽多彩和满足个人价值的最佳途径。”我想,资ZhongYun女士一定非常赞赏他的表述。而我在微博上的说法,除了表达更通俗一点儿外,从哪里看出来“堕落”的呢?

中国高校体制内的财富教育,除了房地产、金融专业略有涉及外,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为此我提出了一个在业内广受关注,也得到王健林等多位行业领袖大力支持的“335工程”——退休前,除了北师大的常规工作之外,争取培养500位房地产精英人才,让30万董事长、总裁听到我的课程,也让30万普通投资者听到我的课程。我认为我的“335工程”对中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老百姓投资理财来说意义很大,住建部老领导也曾给予肯定。但在体制内,各种制约、掣肘,这是不可能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