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千手罗汉,地下城与勇士里各职业的觉醒名字?
地下城与勇士全职业二觉
鬼剑士男/女
剑魂 剑圣 剑神
狂战士 狱血魔神 帝血弑天
阿修罗 大暗黑天 天帝
鬼泣 弑魂 黑暗君主
驭剑士 剑宗 剑皇
契魔者 剑魔 弑神者
流浪武士 剑豪 剑帝
暗殿骑士 暗帝 裁决女神
格斗家男/女
气功师 狂虎帝 念皇
散打 武极 极武皇
街霸 千手罗汉 暗街之王
柔道 风林火山 宗师
气功师 百花缭乱 念帝
散打 武神 极武圣
街霸 毒王 毒神绝
柔道 暴风眼 风暴女皇
神枪手男/女
漫游枪手 枪神 掠天之翼
枪炮师 狂暴者 毁灭者
机械师 机械战神 机械元首
弹药专家 大将军 战场统治者
漫游枪手 沾血蔷薇 绯红玫瑰
枪炮师 重炮掌控者 风暴骑兵
机械师 机械之心 机械之灵
弹药专家 战争女神 芙蕾雅
魔法师男/女
元素师 大魔导师 元素圣灵
召唤师 月之女皇 月蚀
战斗法师 贝亚娜斗神 伊斯塔战灵
魔道学者 魔术师 古灵精怪
元素爆破师 魔皇 湮灭之瞳
冰结师 冰冻之心 刹那永恒
逐风者 御风者 风神
血法师 血狱伯爵 血狱君主
次元行者 混沌行者 虚空行者
圣职者男/女
圣骑士 天启者 神思者
蓝拳圣使 神之手 正义仲裁者
驱魔师 龙斗士 真龙星君
复仇者 末日审判者 永生者
圣骑士 福音传道者 炽天使
巫女 神女 神龙天女
异端审判者 神焰处刑官 炎狱裁决者
诱魔者 断罪者 救世主
守护者
混沌魔灵 黑魔后 黑曜神
精灵骑士 星辰之光 大地女神
龙骑士 龙皇 龙神
帕拉丁 曙光 破晓女神
魔枪士
征战者 战魂 不灭战神
暗枪士 狂怒恶鬼 幽影夜神
狩猎者 征服之魂 屠戮之魂
决战者 无双之魂 圣武枪魂
枪剑士
暗刃 统御者 铁血统帅
特工 绝命谍影 弑心镇魂者
战线佣兵 战场王牌 巅峰狂徒
源能专家 源力掌控者 未来开拓者
暗夜使者
影舞者 梦魇 幽冥
死灵术士 灵魂收割者 亡魂主宰
刺客 银月 月影星劫
忍着 毕方之炎 不知火
黑暗武士 自我觉醒
缔造者 自我觉醒
福建名山有哪些?
福建名山众多,其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九成陆地面积为山地丘陵地带,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有些山巍峨壮观、气象万千;有些山与宗教文化融为一体。那么,福建究竟有哪些名山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 世界遗产 5A景区 风景名胜 自然保护 )
武夷山位于中国福建北部,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武夷山分布着世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拥有2527种植物物种,近5000种野生动物。武夷山是三教名山。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还曾是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
2、冠豸山风景名胜区
( 风景名胜 4A景区 国家地质 )
冠豸山风景区,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境内。冠豸山景区平地拔起,不连岗以自高,不托势而自远,外直中虚、山清水秀,与武夷山并称为“北夷南豸山,丹霞双绝”。景区面积123平方公里,核心景区5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龙湖五个游览区组成。冠豸山发始于宋元年间,在石门湖筑亭建阁,植以松竹、成为吟诗斗酒之地。元朝至正年间,县尹院楼阁,标全山十景,到了明代,垒城开池,筑南北堑关墙,凿石磴,建书院,成为闽西“上游第一观”。
3、青云山风景名胜区
( 风景名胜 4A景区 )
永泰青云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岭路乡与莆田市涵江区交界处,是国家级4A重点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永泰青云山风景名胜区是集峡谷、森林、瀑布、古火山口、高山牧场和鸟类自然保护区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旅游景点有九天瀑布、青龙瀑布、云天石廊、桫椤神谷景区及单独管理的天池草甸景区(中国云顶)。2003年7月31日,永泰青云山风景名胜区获得4A级风景名胜区荣誉。
4、清源山风景名胜区
( 5A景区 风景名胜 )
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东北岸,与泉州市区三面接壤。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
5、太姥山风景名胜区
( 5A景区 国家地质 )
太姥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县境内,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遗产,有“海上仙都”之称,景区总面积100平方公里。2013年10月11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0年10月3日,包括太姥山在内的宁德地质公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获得“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称号。
6、万石山风景名胜区
( 风景名胜 )
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是厦门有名的旅游胜地,是AAAAA级景区,它位于厦门市南部,范围包括万石山地、鼓浪屿和厦门海湾部分海域。整个景区具海、山、岛、礁、滩、岩、寺、花、木诸神秀,兼备民族风格、侨乡风情、闽台特色,并蓄西方异域情调。景区以花岗岩地质为主,岩体露巨石遍布,其间沟谷、溪涧纵横,海岸线多变,沙滩相间,山、岛、海互为衬托。植物景观丰富多彩,形成亚热带海岛风光。
7、猫儿山国家森林公园
福建猫儿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福建三明泰宁县境内,濒临金湖十里平湖景区,是大金湖旅游线上一颗璀璨明珠,公园面积2560公顷,主要景区有金猫山景区,鹤鸣山景区,黄家湖景区,平湖景区。猫儿山国家森林公园已先后修建了景区内旅游公路、停车场、游船码头、主游步道、公园大门及管理房等,基础服务设施得到不断完善,目前公园已具备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的能力。公园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森林植被翠绿繁茂,物种较为丰富,峰岩瀑泉各具神韵,各种人文景观引人入胜,可谓是景多类齐,可览度很高。
8、白云山风景名胜区
( 风景名胜 国家地质 )
福安白云山位于福安市西北部穆云乡和晓镇境内,主峰海拔1450米,为闽东两大高峰之一。山脚下主要环绕龙亭溪、首洋溪、蟾溪、黄兰溪、秀溪等五条溪流,景观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独具特色的地质奇观,秀丽多姿的山岳、峡谷风光,美妙神奇的"佛光"胜境,稀有多样的生物种群,古老多源的文化传承。
9、天竺山森林公园
厦门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2015年批准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位于厦门市郊区西北部的国营天竺山林场内,距厦门市区36公里,离漳州35公里,福漳高速公路从南侧通过,交通十分便利。天竺山森林公园总面积为265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96.8%;乔木层树种以马尾松为主,有太姥山奇石连成景观,又有兔耳岭竹博园竹海风景。区内山峰连绵起伏,大多在700米以上,最高峰天柱山海拔933米,次高峰仙灵旗海拔916米。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种,区域内动物资源以鸟类为主,鸟类资源比较丰富。
10、鼓山风景名胜区
( 风景名胜 4A景区 )
鼓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州晋安区,闽江北岸,离市区7.5公里。据传山上有巨石鼓,每当风雨大作,便簸荡有声,故名。绝顶屴崱峰,海拔870.3米。峰岩秀拔,峡谷幽雅,古树名木郁郁葱葱。在众多的峰峦岩洞中,以屴崱峰、白云峰、喝水岩、白云洞、达摩洞等尤胜。还有溪洞峡谷,如鳝溪、磨溪、鼓 山溪等,有的溪水奔泻,有的细水长流,鳝溪瀑布更是壮观;典型的峡谷如喝水岩、灵源洞被称为“谷中之谷”。
11、北辰山
厦门北辰山位于厦门市同安区五显镇境内,为低山丘陵、花岗岩地貌,以十二龙潭瀑布为主要特色。下游的竹坝水库,水面宽阔,岸线曲折。坐落在山麓的古刹“广利庙”是闽王王审知兄弟兵变起事的“竹林间”王公宫。历代名人雅士在景区内留下许多诗词墨宝,如宋代朱熹的“仙宛”等。北辰山俗称北山岩,景区内主要山峰牛岭峰海拔779米,开闽王王审知入闽的典故就发生于此。景区内八仙、神农氏、七仙女的传说以及同安历代名人轶事,无不折射出北辰山璀璨的历史光芒。景区以厦门二十名景之一十二龙潭瀑布为主要特色。
12、梅花山
梅花山位于福建西南部龙岩市,地处上杭、连城、新罗三县边界,为玳瑁山的主体部位。海拔1811米,景观介绍:梅花山气候宜人,四季长青。境内群峰突兀,自然景观奇特,有延绵数公里的黄连盂大绝壁,美猴潭瀑布,鲤鱼寨瀑布,梅花湖以及大自然长期雕琢而成的老鹰石、禾仓石、金龟下蛋等奇岩怪石。还有马头山寺、南蛮王墓、梨岭步云书院等人文景观。
13、黄冈山
黄冈山位于江西与福建两省交界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海拔2158米,景观介绍:福建最高峰,也是华东沿海最高峰。动植物资源丰富,被誉为"世界生物之窗"。海拔1900米以上由于受到山地冰川侵蚀,地形平缓,山顶平圆,坡面宽阔;海拔1000~1500米左右的周缘地区,山势陡峻,山谷幽深。气候上属华中亚热带湿润区,又具有明显山地气候特点,是江西省日照时间最少,降雨量最多,湿度最大的地区。山顶为亚高草甸,遍布野生黄花菜、千里光等。
14、戴云山
戴云山位于福建泉州德化县赤水戴云村,海拔1856米,景观介绍:又名迎雪山,以雄奇险峻,气势磅礴,有“闽中屋脊”之称,是福建省境内的第二高峰,与台湾阿里山遥遥相望。也是戴云山脉的主峰。
15、芒砀山
芒砀山位于福建省南平市西北部,海拔700米,景观介绍:内有保存完好的天然林,素有“天然植物园”誉称。“景物雄奇,秀绝一群”,山上千峰竞秀、万岩争奇,有仙人叠石、哈蟆石、百丈飞瀑、天湖、瑞龙桥、晴雨树等胜景几十处。茫荡山奇树异花甚多,其中尤以生长在宝珠村“晴雨树”最为奇特。茫荡山是一处极好的避暑胜地,人称“福建的庐山”。这里山幽林深,清泉潺缓,云雾缭绕,森林茂密,即便盛夏到此,也会感到凉意袭人。
16、大嵛山
福建大嵛山岛,位于福鼎东南海域,距离三沙古镇港5海里,是闽东最大的列岛,由大嵛山、小嵛山、鸳鸯 岛、银屿等十一个大小岛屿组成,陆地面积28.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0.12公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中“最美的海岛”第八名,大嵛山岛:山、湖、草、海在此浓缩.湖四周山坡平缓,是有“南国天山”之誉的万亩草场。在这里恍若置身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西北草原,你很难想象,在碧波万顷的东海之上竟有如此神奇的意境。
17、莲花山
古称金冠山,位于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后埔村境内,方圆12平方公里,主峰738米。山体突兀雄伟,山上古木奇石,珍禽走兽,奇花异草,山泉涌汩其间,自然风光极其秀美,山上名胜古迹众多。
18、青芝山
青芝山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琯头镇。 群峦峻峭,岩洞千姿百态,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故名“百洞山”。山上产“灵芝”色青,山寺也因之得名青芝寺。
欢迎朋友们多参与评论和点赞哦!
哪个菩萨的坐骑是老虎?
没有哪一位菩萨的坐骑是老虎。
1.地藏王菩萨的坐骑,叫做谛听坐骑,和老虎的外在比较相像,谛听有一个虎头,但是虎头上有一个独角,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虎。
2.文殊菩萨的坐骑是口首仙的青狮。
3.普贤菩萨的坐骑是灵压仙的六牙白象
4.观音菩萨的坐骑是金光仙的金毛犼
瘦柳残阳写的书?
是柳残阳写的书吗?
《玉面修罗》(1961年,处女作)《修罗七绝》《天佛堂》《金雕龙纹》《金色画具》(《荡鹰志》)《博命巾》《骠骑》《银牛角》《血笠》《七海飞龙记》《千手剑》《天魁星》《霸锤》《神手无相》《断刃》《渡心指》《枭中雄》《枭霸》(《青衣燕铁衣》)兄弟作)1966年以后出版,为柳残阳风格成熟之标志)、《大煞手》《大野尘霸》(《冤月刀》)《鹰扬天下》《幻剑毒刃》《铁血侠情传》《山君》《煞威棒》《伤情箭》《傲爷刀》《拂晓刺杀》《大雪满弓刀》《凤凰·罗汉·坐山虎》《火符》《十方瘟神》《天宝志异》《血魂山之誓》《沥血伏龙》《血刀江湖载酒行》《关山万里一飘客》《烈日冷鹰》《牧虎三山》《巨灵出阵》《血祭八荒》《明月不再》。提起柳残阳,资深的武侠迷都会有很深的印象,有超级喜欢柳残阳的会说“不读金古柳,枉在世上走”,可见柳残阳的作品真的很深入人心。 柳残阳的作品当年在大陆流行,一者因为他的笔名起的非常有意境;二者他的作品都让人看着过瘾;三者他的作品伪书算是比较少的而且质量也都很平均。 记得当年看的第一本柳残阳的作品叫做《鬼手大侠》,封面是一个古装人物伸出左手拈着一支飞来的羽箭,再配上鬼手大侠的书名很有让人一览究竞的感觉,因此便会租来看看。 其实《鬼手大侠》原书名叫《银牛角》,当然这也是后来才知道的。如果说柳残阳有五部非常经典的作品,那么《银牛角》(其实还是鬼手大侠这个名更有感觉)算得上一部。其次为《青龙燕铁衣》、《断刃》、《七海飞龙记》、《血烟劫》。 当然柳残阳的其他作品也都很值得一看,但比起这五部来,还是觉得这五部更吸引人。卢龙都有什么古迹?
你好,针对你提出的问题,下面是直接的古迹地址和简单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
卢龙各地先后出土了许多古生物化石,经对卢龙县孟团店村西出土的一件距今1.5万年前的马鹿头骨化石上遗存的多处砍砸痕迹进行考古分析。在卢龙县武山的北面,现存有“武山卡斯特溶岩化石洞遗址”一处,现为秦皇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十年代初被当地采石工发现,曾出土过大量的动物骨骼化石及一些粪便化石、用火烧过的烧结土块,还有许多的灰烬。1985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考古专业人员曾对该处进行考古调查.
在卢龙现已发现殷商时期的遗址两处。一是石门镇东阚各庄殷商遗址,遗址位于东阚各庄村北滦河南岸的台地上,1976年和1979年由省考古专业人员对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试掘,该地土色灰褐,土质松软,文化层厚1-1. 9米,内含陶器残片、兽骨、蚌片、红烧土和炭屑等,并发现灰坑多处。墓葬五处。灰坑为园形或不规则近似园形,灰坑内表面由于长期被火焙烧而坚硬光滑,坑内积满草木灰。墓葬为小型土穴墓,无葬具及随葬品,骨架保存完好,头向东,仰身直肢。在遗址内出土和采集到的有陶器、残骨角器、石器等标本,是典型的商代文化遗存,二是潘庄镇沈庄村南山的龙虎寺殷商遗址,原有寺庙一座,名龙虎寺,寺庙久废。遗址长150米,宽100米,文化层厚约1.8米。1985年秦皇岛市文物普查队汇同县文物工作者杨卫民同志先后两次到该地进行考古调查,采集的标本有石斧、商时期的陶器碎片,鬲足、贝壳、骨骼等。1986年11月经秦皇岛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语《老马识途》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在卢龙石门镇高各庄村西山存有“夷齐读书处遗址“一处。传说当年伯夷、叔齐二贤士曾在该地读书学习,故此山后来又名书院山,在遗址西岩壁上刻“夷齐读书处”五个楷书大字,大字下原刻有许多小字,现已模糊不清,难以辨认,但“夷齐读书处”五个大字至今依然清晰可见,遗址内旧有寺院一座,不知何代创建,名为“云居寺”。因该地位于山坳,三面环山,山中水清林茂,常有云雾生成,缭绕其间,俨如仙境,故得名“云居寺”。现存云居寺建筑遗址1080平方米。云居寺早年被毁,被毁前,原有山门一间,左配房一间,右廊房三间,沿阶进山门,院内左碑右钟,碑为乾隆20年立,高3米,上刻《书院山云居寺重修佛堂碑记》,正殿五间,歇山顶,木架结构,殿内正像如来。侍童左右,东西两厢泥塑坐姿十八罗汉像,正殿两侧各有配房三间,左配房内供伯夷、叔齐二贤士塑像,高约70厘米,右配房为禅堂,为寺僧居住,院北有古井一眼,井口用整块条石砌成方形,为90×95厘米,井深7.2米,水深2米,井筒下大上小,上部用杂石砌成,下部山石凿穿,井水清凉甘甜,从不干涸,井北即“覆石如厦”的石屏,嵌石屏的“小井”早年遭破坏,已不见原状,但至今仍有小泉孱孱。据传该小井名为洗砚池,乃当年伯夷、叔齐读书时洗砚之处。遗址内现存清代石碑一方,石碾一具,水井一眼及西侧山岩刻石一处,当年云居寺的建筑基础仍隐约可见。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春秋战国时期,卢龙地属燕国辽西郡;从卢龙县盂柳河乡鲍子沟村出土的百余枚刀币、布币及雷店子乡汤池王庄村出土的百余公斤的刀币上不难看出,当时这里曾一度呈现出经济的繁荣,至秦时,由于军事征伐,战火连绵,这里的经济文化曾一度处在短暂的萧条阶段,属于秦时的文化遗存甚少。到汉时开始复苏,又出现了新的繁荣。大量汉代陶器的发现出土及汤池王庄汉墓群、石门汉墓、范庄大型西汉墓和蛤泊黄家营汉遗址的发现,都能有力地证明这里的发达与兴旺。同时,卢龙又是古代的军事要地,有“卢龙塞”之称,传说中飞将军李广射虎的故事就发生在卢龙城南四公里的虎头石村西。诗云:“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首诗即是对李广射虎故事的写照。
在卢龙城东北十八公里处的陈官屯村西北隅,还存有辽代古井千眼,井口方形,以条石砌成,在井口南侧条石上刻有“大安元年(公元1085年)二月十三日造井”等字,石砌井壁,井体完好,现为卢龙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古城西门外十米处,还遗存有元代所建漕运码头遗址一处,南北向,堤长500米。昔日青龙河水面宽广,沿西城南下汇入滦河,后因水患侵城,遂于元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修建东西二堤,以护城池,使青龙河水沿西堤而下,船只得以傍岸,俗称“泊岸”。堤以方形巨石砌筑,石间接以生铁,坚固异常。东堤为明代拓城时所废,西堤尚存。
城中旧有石幢一座,名于陀罗尼经幢,俗称石塔。经幢始建于唐,后因自然灾害所毁,于金大定9年(公元)1169年)5月至11年9月重建,后又经明万历28年进行重修。幢高10.35米,共六级,一级刻《平州石幢记》,二、三级刻《千手千眼大悲神咒》及《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文,四级刻《重修北平石幢记》,五、六级刻佛像。经幢雕艺古朴,秀美壮观;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卢龙境内所辖明长城位于卢龙和青龙两县交界处,东起燕河营镇白家房村的西大炕。西至刘家营乡刘家口村西山一点五公里处出境,长二十二点三公里。设刘家口关,桃林口关及重峪口关。敌楼86座,墩台若干,其边墙以石砌为主,近关隘处及地势平缓处为砖砌,坍毁多于完整,现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长城重峪口关南九公里处的红山北坡,现存“红山长城采石场遗址”一处,遗址东西长约1300米,南北宽约700米。原遗存大量的规格长城基石及漫山遍野的条形基石毛料,劈山凿石的斑痕比比皆是,如今规格的成品基石已不复见,只存劈石凿痕及部分条形基石毛料成排成组地散布在遗址中,
在卢龙城北三十五华里的大刘庄乡土山村北1500米处的山坡上,有清代墓葬一座。墓主郎廷佐,字一柱。生前任福建等省总督,清康熙16年(1677年)葬于该处。当地人称“郎家坟”。墓区南北长165米,东西宽近100米。缘高5米,直径约20米,封土内有青砖拱砌墓室一个,用石门封闭,墓室及封土早年被毁,现只存北侧封土—堆。在墓南23米处,有用整块汉白玉雕磨的供桌一个,基本完好,长4.66米,宽1.21米,高约0.8米,供桌上面光滑平整,立面浮雕花草兽首等纹饰,雕工精细,供桌南十余米处原立有汉,白玉质巅石碑四块,通高4.86米,宽1.25米,厚0.45米,碑首雕龙,一块用满汉两种文字刻叙墓主郎廷佐生前所任官品及人格赞词,其余一块文字不清,二块初查无文字,现倾倒于地,在墓区南东西两端各有一汉白玉雕华表,名为望柱,座落在青石拼砌的方形台基上,八棱式,下为须弥座,表面浮雕花草、杂宝,座上是八棱光面汉白玉石柱,柱上部插汉白玉雕云板,再上是汉白玉雕园形顶盖,盖上所置石雕望天吼,现已无存,现存望柱通高6.8米,东侧望柱早年倾倒,西侧望柱至今依然耸立完好。该墓在《卢龙县志》中有简要记载。当地传说郎家坟原有碑五块;忽一夜间一块碑不异而飞,只剩四块。据说失踪之碑系被驮碑之龙一质巅于一夜间驮走而不知下落。这毕竟是传说。但巧的是1995年6月间,在卢龙镇西300余米处102国道北侧,因路桥加宽施工,在施工现场地下两米处沙层中,出土一汉白压雕质巅石碑,俗称"王八驮石碑”,碑、座具完好,下有夯实的三合土基础,平坦坚固。质巅座长1.8米,宽1.2米,高约1米,体上刻纹完好,碑高3.85米,碑首宽1.27米,碑身宽1.14米,厚0.5米。
在卢龙县东南十五公里的六百户乡塔上村西端,还存有砖塔一座,始建年代史籍无载,经对现存建筑年代鉴定为清代,该砖塔已不完整,只存四级,觚棱八面,残高6米,面宽1.25米,塔身外表面砌以青砖,内部用土填实,须弥座,座上有青砖雕砌的围栏一圈,塔身第一节东西南北四面砖雕门形,余四面为窗形。南面门上正中嵌方形石额一块,上阴刻楷书“重庆宝塔”四字。门窗上各有按后天八卦方位顺序排列的八封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