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女股神栽了,你会娶个机器人老婆吗?
机器人不仅生前让你爽,还能帮你处理身后事。
这年头,如果不是去少林寺或者遁入空门出家,估计很难在大街上见到什么和尚了。除非......你出席一些葬礼丧事,偶尔会看到一两个过来装个样子帮逝者超度念经。
有些比较敬业的,或许还能在葬礼来上一段。据说出场价格也是不菲,果然这行当比活人的钱好赚太多了。
不过,这群高僧高枕无忧的日子估计也快到头了。据美国 Odditycentral 网站 8 月 18 日报道。一家日本公司近日推出了「机器人葬礼服务」计划,让机器人主持葬礼,还能诵经念佛,比请真正的僧人价格便宜得多。
▲劳资来抢你们饭碗啦哇咔咔
我说你们这群吃电的,给我们吃饭的留条活路好不咯?
能够阅读人类感情的机器人要想知道这只念经机器人的来头,恐怕就要从它的前前前世说起啦。
额....放错图了不好意思,这张才是。
早在 2014 年,日本软银机器人公司研发的一种名为「胡椒」(Pepper)的人形机器人,自称是第一种能够阅读人类感情的机器人。
之所以被描述为「情感机器人」,因为 Pepper 能够通过人类的面部表情和语调判断出人类的情感。
比如你一杆进洞,它会给你拍手叫好。
或者陪你玩玩剪刀石头布,当然这个对它来说比较小儿科。
由于基于云端的面部和语音识别,Pepper 执行完每一项任务后,都会对使用者有着进一步的了解,程序员也会更多地了解如何以编程的方式来读出这些情绪,来使得 Pepper 变得更加聪明。
到了 2015 年,Pepper 正式投入市场应用,服务于多个行业。比如在银行中当柜员,在寿司店当服务员,甚至在养老院通过面部识别软件分辨来访的客人,为其提供信息,还能和老人聊天。(???所以我们人类干嘛还要工作)
把各行各业的饭碗都端个底儿掉之后,Pepper 渐渐开始打死者的算盘了。在最近日本举办的丧葬产业大会上,一家叫 Nissei Eco 的日本公司展示了改进版本的软银 Pepper 机器人,以僧侣的装扮在展会上诵佛念经。
Nissei Eco 公司承认,这项业务目前主要还是面向不信教、对生死看得开的客人使用,更多是希望尝试在丧葬业中引入更多新的技术,让其随时代变化而改变。
机器高僧,接受度还有待考验把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类交给一个机器来为其超度,这听起来多少有些奇怪。不过在这个近乎「暴利」的行当,机器人胜在价格比人类祭祀要便宜不少。
▲传统高僧祭祀价格不菲
同样的祭祀服务,机器人只需要收取大约 460 美元,但如果是人类祭祀价格则高达 2200 美元。面对逐步进入高度老龄化的日本社会,祭祀的数量很有限,这就导致市场出现远远供不应求的局面。价格便宜可能是目前丧葬机器人能带来的最大优势。
据英国通讯社 Reuters 采访,佛教祭祀 Tetsugi Matsuo 说:「希望了解机器人能否像人类一样传达出祭奠亡灵的情感。」毕竟,目前还没有任何真实的葬礼,采用机器人来进行祷告。
机器为人举办葬礼还没出现,但人为机器举行的葬礼确实存在。今年 6 月,日本千叶县伊角市的光福寺为索尼机器狗 AIBO 举办了「葬礼」,约有 100 台机器狗 AIBO 摆在祭坛被「供养」。
近几年,索尼公司业绩不佳,为削减开支,以缺少零部件为由在去年 3 月关闭了 Aibo 机器狗的售后服务。没有零件的 Aibo 只有无奈退休。
于是一些喜爱 Aibo 的粉丝们自发为这些 Aibo 举办了葬礼,正儿八经地将它们放在寺庙里,超度这些机器狗的灵魂。
▲在日本,很多人都把机器狗 Aibo 当真正的宠物狗来看待
在今年的葬礼上,有大约 100 多只 Aibo 放在了祭坛上。来自富士软体公司的新版机器人 Palro 充当了这次葬礼祭祀的角色,两只索尼的 Aibo 狗也换上了僧侣的服饰,与 Palro 机器人一起进行祷告。
目前,还不知道「跳槽」到丧葬行业的 Pepper 机器人能否被大众所接受,与人相比,Pepper 机器人在传递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或许在大多数人观念更开放之前,对这种新型的诵经模式还是要有个过渡期吧。
GEEK君有话说随着机械技术发展、自动化程度提高,许多以往必须由人类才能做的工作逐渐被机器取代。但从道德层面上讲,机器人很难取代掉人类一些情感上的东西。
这也是人们难以全然接受机器人的主要原因,或许哪天机器人被赋予情感,人们的看法会有所改观吗?
更多有趣有料的视频、问答、新鲜科技资讯,尽在——极客视界
如何看待黄峥卸任拼多多CEO?
黄峥无论担当拼多多什么职务,都是拼多多的灵魂人物,我们先看看他是如何创建他自己这个商业帝国的。
他是一名年轻的80后,出生在浙江杭州的普通人家,凭借自己超越常人的际遇和不懈奋斗和努力,终于成功登上了电子商务领域的巅峰。根据最新福布斯富豪榜实时数据,他已经超越马云,成为中国富豪榜的“榜眼”,离“状元”的宝座仅只有一步之遥!黄峥2015年创立拼多多,仅五年时间就让他超越前辈马云。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如此神奇,改变了自己原本平凡的命运!
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重要力量也许只是一种纯粹的巧合,黄峥和马云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
他们都是浙江杭州人,都没有显耀的家庭背景,但他们都拥有高等的教育的经历。
特别是黄峥,先是毕业于国内排名前五的浙江大学,后又前往美国排名前十三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攻读计算机硕士。
而马云虽然只是毕业于普通杭州师范学院,但在高考录取率还不到30%的1984年,马云绝对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了。
世界上没有偶然只有必然。黄峥和马云两人同样出身平凡,但是求知好学让他们变得不平凡,由此可见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重要力量。
圈子是改变命运的神奇力量有人说黄峥的运气非常好,在人生的道路上总是能够遇到贵人,帮助他一步步走向成功!
事实也就是这样,先是网易的丁磊,再是步步高的段永平,都给予黄峥莫大的帮助,让他实现梦想。
但是没有梧桐树,哪有凤凰来!黄峥之所以能够拥有走进丁磊和段永平圈子的际遇和资格,就已经说明他并非池中物。
1.带他入门的“技术型凤凰”丁磊
丁磊和黄峥的相识,如果再经过几十年的演绎,很可能会成为现代版的“刘备与诸葛亮”。
一个是互联网巨头,坐拥亿万资产,站在人生的顶峰。而另一个只是在校学生,虽然是在国内顶尖学府,但还只是站在人生的起跑线。
他们的神奇相遇,起因是黄峥选择了丁磊没有选择的浙江大学。
当年酷爱无线电技术的浙江宁波人丁磊,选择了远在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
而所有浙江学子对浙江大学的那种情怀,就像北京人对北京大学一样,他们都拥有着深厚无比的感情和无与伦比的自豪。
丁磊对于自己没能够进入浙江大学学习,成为他心中的无法抹去的遗憾。
他在创业成功后仍然时刻关注着浙江大学,一直都想找机会弥补心中的那份缺失。
就在这个时候,浑身充满灵气、和他一样才情出众的黄峥进入了他的视线,填补了他内心的遗憾。
丁磊日后对黄峥的帮助大家都很清楚,让黄峥还在海外求学的时候,就结识了商界大佬段永平,为黄峥修建了一条走向成功的快车道!
2.让他充满信心的“传奇型凤凰”股神沃伦·巴菲特
严格来说黄峥并有进入巴菲特的圈子,他只是跟着段永平和股神吃了顿饭。可他们吃这顿饭的事情,全世界所有从事投资事业的人应该都知道。
古人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黄峥扎扎实实听了股神巴菲特的一“席”话,他的收获是可想而知的,这份收获相信普通人就算花十年时间也未必能够获取到。
黄峥和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给予他的帮助和影响,还远不止只是思想上的成熟和进步!
这次与世界顶级大师交流的经历对黄峥产生的效果,就像参加过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的竞技选手,无论是再参加其他任何级别的比赛,都再也不会有怯场的表现一样,对黄峥心理正面影响巨大。
3.助他腾飞的“超级凤凰”段永平
年龄大黄峥19岁的浙大学长段永平,从第一面见到黄峥时就在他身上看到了年轻的“段永平”。
段永平甚至认为黄峥比自己更加幸运,因为黄峥属于互联网时代!
段永平的前半生都非常成功,无论是上世纪90年代初,他通过打造小霸王学习机品牌,仅五年时间就将一间年亏200万的小厂,改变成年产值10亿的行业巨头。
还是1995年时创建步步高集团, 仅四年时间就成为《亚洲周刊》评选出的“千禧年”行业领袖之一。同时步步高集团,也成为当时国内最著名的电子产品生产商。
只要是段永平看准要做的事情,他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而且是巨大的成功,包括看准黄峥也一样!
但是他在40岁之前取得的辉煌成绩,对于2002年后的一年来说实在是沧海一粟!
段永平在2001年底开始投资网易股票,还不到两年时间,他所持有的网易股票就把他成功送入“福布斯富豪榜”,成为身家10亿的超级富豪!
做了十多年的实业,经历无数人生起落的段永平,还是被这一切震撼了。
但他很快就清醒意识到,互联网行业将要成为引领21世纪发展的潜力行业。
虽然已经拥有亿万资产成为超级富豪,但他那颗称霸商界的心还是充满着巨大的活力!
经过段永平精心挑选,黄峥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他心目中替代自己,实现立足互联网称霸商界的梦想!
2002年,在黄峥面对入职谷歌还是微软这两家公司的选择题时,段永平坚定让他选择明显弱小,但主攻搜索引擎的谷歌,因为这才是段永平看好未来将会爆发性增长的新型互联网科技公司。
2006年,段永平唯独带着黄峥去参加股神巴菲特的午餐,这是一次让黄峥提前拥有世界级商业战略眼光,迅速成为商业巨子重要的一堂私密课。
2007年,已经获取第一桶金和段永平毕生绝学的黄峥,按照段永平的思路全面投身到互联网商业浪潮中,开始迈向称霸互联网商业帝国,实现人生导师梦想的道路!
坚持是改变命运的根本力量2007年时,国内互联网发展已是如火如荼。百度、阿里、腾讯三大巨头已分别抢占了搜索引擎、电子商务和电子休闲三大领地。
在这群雄逐鹿的复杂局面,即便是身怀武功秘籍、手握屠龙宝刀的黄峥也是寸步难行。
但黄峥没有因此而退缩,他始终抱着坚定的信心,一心向着回国前段永平制定的目标前进。
1.小富不安,坚持最初梦想
在3G网络即将登陆国内的2007年,黄峥嗅到了智能手机爆发前夜的味道。
他果断成立欧酷,进入互联网商业手机细分市场,准备抢滩登陆B2C市场。
他果然得到了段永平的真传,他对市场的判断非常准确!没有让他等待多久,智能手机市场在安卓手机操作系统面世后彻底爆发了,他的B2C平台欧酷随着智能手机的爆发,也在迅速发展壮大。
但就在公司形势大好的时候,黄峥却选择退出电子商务市场,出售了自己的公司。因为他很清楚在B2C这个领域,想要战胜阿里和京东坐上行业第一的宝座根本不可能!
他在美国求学的时期,亲眼目睹了在本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各大互联网巨头的残酷竞争。
互联网公司发展就是依靠着先进的技术和快速抢占市场的能力而发展壮大的,公司兼并是快速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途径。
黄峥清楚当时阿里和京东在国内B2C领域的地位,自己想要和他们硬拼,最好的结果也只会是被他们吞并掉。
如果做不了行业巨头,实现不了段永平的霸王梦,那么干再多也只是浪费时间。
2.不忘初心,坚持砥砺前行
2010年黄峥卖掉已经能够盈利的欧酷后,继续在互联网领域寻找机会。
当时互联网在国内已经开始全面普及化,2010年3月5日腾讯公司正式宣布,即时通讯软件QQ同时在线用户数突破1亿,这是人类互联网史上重要的一个里程碑。
随着市场越来越大,竞争也越来越大!黄峥不论是创建乐其,投身电子商务代运营,还是创建寻梦,涉猎网络游戏。
精明强干的黄峥都取得了成功,但这些都不是他真正想要的结果,他还是初心不改,继续向着他的目标砥砺前行!
3.夹缝生存,坚持开拓创新
2015年,辗转八年的黄峥再度回到B2C市场,开始向实现梦想发起最后的冲击。
当时阿里和京东两大电商平台已经吞并几乎所有的市场份额,甚至连互联网巨头腾讯公司为打入电子商务领域而打造的拍拍网,也被京东收入旗下。
如果想要在夹缝中生存,黄峥只有华山一条路,就是另辟蹊径。
苹果教父史蒂夫•乔布斯给世人上了一堂精彩绝伦的创新实践课,而黄峥同学绝对是优秀的课程毕业生。
他看准微信的横空出世,已经彻底革新了智能手机用的使用方式,一种新的社交模式随之孕育而生。
聪明的黄峥开创了与新的社交行为相结合的B2C新方法,成功的搭上了掌上社交的顺风车,硬生生的从阿里和京东之间挤出了一条生路,开拓了电商购物的新潮流。
4.心无旁骛,坚持做对的事
段永平一直教导黄峥做对的事,并尽量把事情做对。
黄峥自始至终都在坚持这个原则,就算是在身受四面八方涌过来的攻击和非议时也从不动容。
他清楚的知道,互联网领域本就是一个靠热闹而生存的活跃区域,如果没有热度那么就等没有市场和地位。
面对所有人的任何议论,他从来都不会进行任何反抗,因为他很清楚,把用来管住别人嘴的精力,用在做对的事上,肯定能够把事情做的更对!
总而言之,所有成功的人没有偶然而只有必然的!黄峥之所以能够从浙江大学的学霸,神奇走到网易丁磊身边,是因为他具有无与伦比的才华和风华脱俗的灵气。黄峥之所以能够从求学海外的学子,逆袭成为商业大佬段永平的衣钵传人,是因为他拥有沉稳独特的性格和天之骄子般的品格。这每一步他都走得非常精彩!往后不管他在拼多多担任什么职务,都将会带着拼多多越做越强!
文\车踪迷影
由于水平有限,描述不正确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将立即删除!
有哪些经典书籍推荐阅读?
《理想国》
作者:[古希腊] 柏拉图《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一部重要对话录、一部典型的大综合的著作,涉及到哲学、政治、伦理、教育、心理、社会、家庭、宗教、艺术等等诸多问题,而且语言颇富文学色彩,充满了思辨哲理,细细品味,余香四溢。《理想国》是西方知识界必读之书,震古铄今。我们要认识当代西方社会政治文化,就需要追本溯源,了解西方古代的政治文化思想,而《理想国》正是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一个源头,是留存下来的第一部反映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专著。
《围城》作者:钱钟书。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冲进去了,就被生存的种种烦愁包围。《围城》是钱钟书撰写的一部“新《儒林外史》”。钱钟书以他洒脱幽默的文笔,描写了一群知识分子的生活百态。《围城》里面的精言妙语是这部小说的最成功之处,也是最值得赏析的地方。
《穆斯林的葬礼》是霍达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以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斋升沉起伏为主线,在历史的背景下描写梁家三代人不同的命运变迁,表现了主人公为追求理想和事业,为完善自身素质所发出的蓬勃不息的命运意识。看了《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就如同走进一个完全新奇的世界。我觉得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是一部描写爱情与婚姻的经典小说。作品以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由于傲慢和偏见而产生的爱情纠葛为线索,共写了四起姻缘。丽莎白与达西、简与宾利、莉迪亚与威克姆、夏洛蒂与柯林斯。伊丽莎白、简和莉迪亚是贝内特家五个女儿中的三个姐妹,而夏洛蒂则是她们的邻居,也是伊丽莎白的朋友。男主人公达西与宾利是好友,且与威克姆一起长大,而柯林斯则是贝内特家的远房亲戚。
《老人与海》人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
《追风筝的人》作者:[美]卡勒德·胡赛尼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在年幼的时候做过一些让自己今后感到羞愧的事,这些事可能如影子一般伴随自己一生,让你只能低着头去看它。可是时光不会掉头,自己尽力的弥补,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拯救呢?
《挪威的森林》作者:[日]村上春树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希望你可以记住我,记住我这样活过,这样在你身边呆过。
《情人》作者:[法]玛格丽特·杜拉斯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那些成功人士在三十而立的时候正在做什么?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三十而立,简单说就是到了30岁那应该就干出一番事业出来了,但在现实当中,真正能够在30岁以前做出一番事业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都是在30岁之后才开始发迹的。
我们先来说一下那些在30岁之前就取得较大成功的人。在人类历史当中,有很多年轻有为的人,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就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这样的人太多太多,我们不能一一列举。远的不说,我们就来列举最近几十年比较成功的几个企业家吧。
1、扎克伯格
说到小扎,可能大家不一定熟悉,但说到Facebook相信大家都不陌生,Facebook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这个平台是扎克伯格在2004年创办的,而扎克伯格出生于1984年,相当于他在20岁的时候已经创立了Facebook。到了2012年Facebook正式上市,Facebook超过谷歌成为硅谷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IPO,持有Facebook28.4%股份的扎克伯格身家超过300亿美元。
到了2014年,当扎克伯格年满30岁的时候,Facebook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这时扎克伯格的身价也仍然维持在300亿美元左右。
2、黄光裕
说到黄光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国美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家电零售业的探索人之一。黄光裕1969年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潮阳区,1987年,刚满18岁的黄光裕在北京前门珠市口开设第1家国美电器门店。到了1999年,当黄光裕三十而立的时候,国美已经从北京走向全国之后,之后在全国88个城市开了330家门店,这一年黄光裕还创办了总资产约50亿元的北京鹏润投资有限公司进行资本运作。从这大概可以推算出在30岁的时候,黄光裕的个人财富至少在50亿人民币以上。
到了2004年的时候,年仅35岁个人财富已经超过百亿元,成为中国内地的首富。
3、陈天桥
陈天桥是盛大的创始人,1973年出生于浙江新昌。1999年,26岁的陈天桥与妻子弟弟还有同学一起创办了盛大网络开始了创业路程,到了2002年,当陈天桥29岁的时候,盛大网络年营业额已经达到6.8亿人民币,纯利润超过1亿人民币,也就是说当陈天桥30岁的时候,他已经是一家大型公司的董事长,个人身价也达到数十亿元,2004年,盛大在纳斯达克上市,陈天桥的盛大一举超过丁磊的网易,陈天桥也成为中国首富,而当年才堪堪31岁。
再来看一下那些在30岁还默默无闻,但是后来大红大紫的成功人物。我们前面所列举的这些人物,在30岁之前就已经取得了很多人难以达到的成就,但这种人毕竟是少数,可以说是万里挑一,在现实生活当中,绝大多数人在30岁之前都默默无闻,他们的成功更多的是在30岁之后才取得。
1、马云
马云196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曾经参加过三次高考,其中前两次数学得分只有1分还有19分。1988年马云从大学毕业之后分配到一所大学里面担任讲师,到了1992年,28岁的马云开始成立了海博翻译社,但是翻译社生意并不太好,马云还去义乌等其他地方进货来摆地摊补贴公司。
到了1994年,年满30岁的马云所创办的海博翻译社勉强实现营收平衡,自己也没有积累下多少财富,也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商人而已。
直到1999年,年满35岁的马云开始创立阿里巴巴,从此开启了开挂的人生。
2、任正非
任正非1944年出生于贵州省安顺市,1963年大学毕业之后到建筑工程单位上班,1974年年满30岁的任正非应征入伍成为一个基建工程兵。也就是说在三十而立的时候,任正非也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工程兵而已,后来在部队表现比较优秀,历任技术员,工程师,副所长,还出席了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
也就是说在30岁的时候,任正非跟无数个普普通通的人一样,没有什么亮眼的成绩。直到1987年年满43岁的任正非集资2万多人创立了华为公司,从此他一路带领华为高歌猛进,目前华为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任正非也成为教父级的人物了。
3、王建林
王健林是万达集团的创始人,1954年出生于四川广元市。1970年,17岁的王健林开始参军,并成为了一名侦察兵。1984年年满30岁的王健林还在辽宁大学读书,1986年才从辽宁大学正式毕业,之后调任陆军学院管理处任副组长。
1989年年满35岁的王健林正式担任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总经理,后来这家公司在1992年改制成立了大连万达房地产公司,之后王健林也开始迎来了自己辉煌的人生历程。
从以上这些商业大佬的经历来看,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有的人在二十几岁就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但很多人都是在30岁之后才开始创业,然后开启辉煌的人生,甚至有不少人到了四五十岁之后才开始发光发热。
所以成功任何时候都不晚,只要大家努力能够坚持,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相信有一天大家也有很大的机会可以取得成功的。
财经类专业有哪些?
财经院校分布全国,地理位置对其有什么影响?会计、金融学、经济学……财经专业名目繁多,哪所学校是强势所在?特色在哪里?全国没有一所财经院校进入“985工程”,只有多所进入“211工程”,这反映出财经院校的影响力仍然在于其经济方面,和以人文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有差距。财经院校以其专业上的优势,不能算报考热度中的第一梯队,但绝对是第二梯队的领跑者,追逐程度高于同档次的师范类、理工类和综合类。
财经院校可分为四类,首先是地方财经院校,这类院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适合当地发展的财经人才,在地区或者某一省份有很强的影响力;其次是专业财经院校,比如外贸类、审计类、税务类等,这类院校虽然在地区中的声望可能小于财经院校,但在行业中的知名度丝毫不逊色;第三是商学院或者工商大学,这类院校和传统的财经院校有所差别,其专业设置主要是面向“商业”,也就是包含制造业、物流运输等更广泛的行业,财经的味道或多或少被“稀释”了,更多人是向“企业”而非银行、证劵、会计师事务所等传统财经行业靠拢;第四是各地的经济学院、金融学院,往往建立的时间不长,前身是商贸学校、银行学校,或是在几所院校合并后升格而成的,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财经行业的基础操作人才。
财经院校的口碑在业内是颇高的,尤其是重点财经院校,校友遍及审计、统计、会计、银行、证券等行业,因此在毕业生就业方面,这些院校有优势。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全国巡回招聘时,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绝对是当地主要的校园宣讲会场所,其他学校的求职者都要沾其“地利”之光;花旗、汇丰等外资银行,除了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做宣传以外,全国几所主要的财经院校都有专场招聘。
不过财经院校也有很多弱点,专业过于集中而缺少人文氛围,很多院校开设的选修课太少,学生学到的东西太过单调;比较实际,学术气氛不如综合院校,讲座、学术活动不够活跃;社团少……财经院校的实力与困惑,还得靠考生综合权衡。
接下来普及一下关于财经类各个专业的简介:
经济学专业
经济学专业可以细分出很多研究方向,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民经济学等。由于在本科阶段侧重基础学习,大多数高等院校仅设有经济学专业,只有少数几个实力雄厚的重点院校才设有各个分支方向的专业,比如说中国人民大学的政治经济学专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贸易经济专业。经济学专业作为我国最早开设的经济类专业,虽不像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后起之秀红得发紫,但近几年升温的迹象也非常明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经济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提高了人们对经济学的认同度;另一方面是经济学专业自身知识涉及范围广、注重基础研究的特点使学生无论是就业还是深造都有充足的选择余地。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非常重视实践技能的专业,想搞外贸,你必须要有个会办事的脑袋,里面装满点子。至于其他条件和能力,都好说,可以慢慢历练积累。不过毕业后求职跨门槛的时候最好有英语六级证(口语好的话另说),否则容易被绊倒。在大学时,同学们还可以参加外销员、报关员考试,增加就业筹码。地理位置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也非常重要,东部沿海地区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对外贸易最为发达的地方,对贸易人才的需求也多于其他地区。每年在宁波、东莞举办的贸易高级人才洽谈会吸引了大量贸易精英前往求职。另外发展潜力巨大的京津塘、环渤海地区以及成、渝地区也是贸易人才需求较多的地区。 金融学专业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成熟,银行、证券、信托等行业快速发展,金融学专业成为了近几年来热得烫手的经济学科专业。金融学同沃尔沃S系轿车一样,“产品”主要面向高端市场并且安全系数高,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是金融学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学习该专业,你会发现金融学就是讲钱、钱、钱,货币是钱,股票、债券都是钱。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业务及中央银行业务都是金融学的主要课程。除了课堂上学习理论之外,很多学校都会组织股票和外汇的模拟投资交易活动,来帮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毕业前2-3个月在银行或证券公司的实习,更能加深学生对投资的理解。
财政学专业 说到印花税率上调,许多股民是一把鼻涕一把泪;提起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大型项目,许多人可以洋洋洒洒地说出其中的许多
故事
;提起农业税取消,10亿农民翘起大拇指……财政学专业涵盖的内容要小得多。财政学专业的学生通过深入地学习财政学、国家预算、税收管理、国际税收、国有资产管理等核心课程,将掌握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处理财政税收业务的基本能力。财政学专业的特点是强调“核算”能力。在学习工作中需要运用数学工具,特别是统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数学、逻辑学学得较好或感兴趣的同学会占有优势。比较谨慎、细心的同学,出现错误的概率小一些,适合学好本专业并从事相关工作。财政学专业毕业的同学可以在政府财政部门,如财政部、税务局等单位从事税收规划、资产管理、审计等工作,或在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做报税工作和审计企业的财务报表,或者从事税务咨询服务工作,也可以在大型企业的财务部做税务规划的工作。保险学专业 同学们千万不要误认为保险学专业就是培养一线保险推销员。保险是一个产业,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险种的设计、保费的定制到保险的销售,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保险人才参与其中。风险管理、再保险方向的知识体系都非常复杂而有用,绝非保险营销这么简单。其他工作诸如组训、培训讲师、核赔核保人员和资金运作人员、精算人员不仅人才需求大,而且工作体面、待遇优厚。保险业不光需要吃苦耐劳的营销人员,更需要具有比较深厚的理论素养的本科层次的专业人才。保险学专业人才具体就业去向除了专门的保险企业外,还有中介企业、社会保障机构、政府监管机构、银行和证券投资机构、大型企业风险管理部门等,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投资学专业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无论是英特尔斥资25亿美元在大连建厂,还是“股神”巴菲特买卖股票,他们都是在从事一项活动——投资。“投资”这个词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国家发展、企业赢利、个人获利,都离不开投资。肯德基、麦当劳风靡全球、丰田汽车遍布世界都是成功投资的典型。最早将投资学设为本科专业的院校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实力也属翘楚之列。目前,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都开设投资学本科专业。200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新增投资学本科专业,开始招生。 因此在选择报考本专业时,应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来选择。投资学专业的毕业生将来会到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地方工作,从业者必须性格开朗,善于与人沟通。学习本专业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敏锐的市场“嗅觉”,还要对数字敏感。 一般来说,投资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毕业去向:第一,到证券、信托投资公司和投资银行从事证券投资;第二,到企业的投资部门从事企业投资工作;第三,到政府相关部门从事有关投资的政策制定和政策管理;第四,到高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同保险学专业一样,由于开设投资学专业的高等院校比较少,开设投资学专业的学校往往是一些实力雄厚的名牌大学,因此毕业生有比较强的竞争力。而投资学专业的毕业生需求较大,这无疑为投资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增加了不少砝码。
财经院校的命运永远和财经环境息息相关,中国的经济走势总体看好,因此在未来,财经类毕业生的总体优势还将继续存在。但选择财经行业和选择财经院校又是不同的概念: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驰名全球,被称为“经济师摇篮”;美国偏偏又把商学院归在综合性大学的名下,尽管许多著名的商学院名压其所在的大学。财经类大学以其特有的专业魅力,吸引着考生,在金融危机的时代,考生也将做更深刻的思考来选择彼此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