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谈谈交易的境界。
1.交易的第一重境界,我称之为“海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疯狂地吸收学习各种理论、知识、道理。
从道氏理论到江恩理论,从K线图到曲线图,从财务分析到产业理论,从宏观理论到交易心理。。。
总之,凡是跟交易有关的,都疯狂地吸收。
这是每个人在投资成长路上的必由之路,是打地基的过程。
这个地基打得越扎实,未来就能走得越远。
像海绵一样吸收不难,难在去粗取精,难在消化,难在融会贯通。
但是,很多人不幸地停留在了吸收阶段。以懂得多少道理为荣,并以此沾沾自喜。
而这个阶段离稳定盈利,还差十万八千里。
2.交易的第二重境界,我称之为“迷失者”。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道理我读懂,但为啥就是不赚钱呢?
人的复杂的生理系统的特性注定了一件事情,就是从懂得某个道理到执行之间,是一个漫长的回路。
这个回路上可能会受到很多东西的干扰和破坏。
好比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间要爬雪山过草地,要忍冻挨饿,还要跟敌人各种周旋,九死一生。
从懂得道理到执行到位的这个回路的艰难程度,一点不亚于二万五千里长征。
因为在这个路上你会遇到一个极其强大的敌人,就是你的情绪。比如贪婪和恐惧。
情绪的威力是如此巨大,它的力量是你的理性力量的100倍
最可怕的是,这个情绪就是你身上的一部分。
外在的敌人再强大也不可怕。但你的情绪不是外在的敌人,它跟你同根同源,它是你的一部分,它就是你。
比如,该止损的时候,你就是舍不得止损,就是犹豫下不去手。这个舍不得的部分,也是你的一部分。它不是外在敌人,而是在你的血肉之中。
无论一个人多么强大,他能打败自己吗?
所以为什么古人说知行合一是如此之难。难就难在这里。
很多人就迷失在这个漫长的回路当中,终其一生。
3.交易的第三重境界,我称之为“无情”。
既然情绪总是干扰我们,那我们就让自己变得无情吧。
葵花宝典开篇讲,欲练神功挥刀自宫,就是这个意思。
在做决策的时候,尽量不让情绪参与进来。
比如在止损的时候,练习自己手起刀落那一刹那的无情。
其实,这个阶段已经进入金刚经中所说的“善护念”的修炼当中。
只有聚焦于当下,不被过去的交易成功或者失败所困扰。你才能做到“无情”。
这个阶段,通常也是走向盈利的开始。
4.交易的第四重境界,我称之为“三好学生”。
这个阶段的特点就是守纪律,特别守纪律。
无情的阶段,说明其实你还是有情绪的,只不过努力地,强行地把情绪堵在门外。
但当你只是简单地执行交易纪律的时候,事情就变得更简单的。
你会养成习惯,在每天收盘之后做第二天的交易计划。
第二天,无论发生什么,你都会按照这个计划执行。
无论要付出怎样的代价,你都欣然按纪律办事。
比如,你昨天的交易计划写明了,某只股票跌到5.38元你就止损。结果今天盘中的最低价下探到5.38元,你按计划止损了。然后股价就一路上涨,收盘涨到了5.8元。
从交易的结果来说,今天的操作很糟糕。
但是从交易的过程来说,你对交易计划的执行很完美。
这个阶段的你,开始懂得把交易结果和交易过程分开来对待。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正确的交易过程远比某一次正确的交易结果重要100倍。
因为某几次的交易结果正确,是短期的,长期来看对你的投资生涯影响微乎其微。
而交易过程的正确证明你养成了良好习惯,这才是长期的,能够陪伴你一辈子的重要的事。
事实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你用错误的过程,赢得了正确的结果。
比如刚才那个例子,计划中写明了5.38元止损,但是价格到了之后,你犹豫没有执行,结果价格后来涨上去了。
表面上看你盈利了,但这才是最危险的地方。因为你靠违背交易计划而获得了“奖赏”。于是下次你会进一步违背交易计划。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最终你的整个交易系统都会坍塌。
5.交易的第五重境界,我称之为“内化”。
你甚至已经不用每天写交易计划了(对于99.99%的人,还是强烈建议你要写)。
因为所有的纪律、铁的执行,这些东西已经内化了。
好比一个熟练的驾驶员,什么时候踩油门,什么时候刹车,已经内化了。
你的内心已经形成了一个交易系统,你下意识地严格按照这个系统来执行交易。
6 .交易的第九重境界,我称之为“大道至简”。
“大道至简唯嫌选择”,这句话出自于禅宗三祖僧璨的《信心铭》。我非常喜欢这句话。
当你试过了万千法门,装过无数高深的逼,用过无数公式之后,最后你发现世界其实是简单的。
能够在时间的长河中保持长期有效的,都是朴素而简单的东西。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感慨,交易之路真心不容易啊。好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一些交易高手最终走出来,都是经历了几次爆仓,历经人生起伏,最终才大彻大悟。
其中滋味,冷暖自知。
交易赢钱的奥秘就是只做十拿九稳的事情确定性法则
有 一个令无数交易者魂牵梦绕的字眼,叫“成功”;有一个令万千追梦人日思夜想的目标,叫“致富”;有一个令芸芸众生汲汲以求而往往终生不可得的境界,叫“自 由”。何谓“成功”?不同行业、不同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但对于金融交易者来说,成功就等同于“致富”加“自由”大约是没有什么疑问的。在交 易者看来,致富可以导致财务自由,而财务自由意味着可以免除体力劳苦的自由与免除脑力劳苦的自由。虽然财务自由并不完全等同于也不必然推导出终极意义上的 精神自由,但至少可以解决我们一生之中99%的烦恼。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获致成功?掌握交易技术、提高交易水平固然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是还不 够;成功地从事交易还必须恪守交易法则、执行正确的交易策略,且需深层次的交易哲学和心理学的支持与配合。实践证明,我们应该设法提高胜率、扩大战果、保 住盈利,通过兢兢业业地稳步积累从而在交易市场上站稳脚跟,而不是妄想通过孤注一掷达到快速致富的目的。欲速则不达,这是万古不易的真理;而持续稳定盈 利,则是金融交易的最高境界。
鉴于此,我结合自己的实战经验,总结出两条通向成功之路的重要交易法则确定性法则与稳健性法则,作为护佑交易者达致持续稳定盈利境界的两大法宝。
确定性法则没有绝对把握不动手 关于“确定性法则”,我把它概括为一句易懂易记的通俗的话,叫做“永远只做十拿九稳的事情”,或“没有绝对把握不动手”。
“绝 对把握”究竟是多大把握因人而异,这是个容易引起误解的字眼在交易市场上固然没有百分百保证赢利那回事,我所说的“绝对把握”只是个人的一种感觉,这显然 需要过硬的交易技术和长期实战经验的积累。不同的交易者其“绝对把握”价值不同,差异之大有如天壤之别。市场才是唯一的客观事实,作为一名交易者对行情的 判断必须尽量贴近这一客观事实;两者的吻合程度越高,交易者得到的报偿就越大。显而易见,所谓的“高手”首先是指那些判断行情正确率较高的人。当然,判断 正确是一回事,执行正确是另一回事,这里我们先讨论前者。
不管哪一个交易者,只要他掌握了正确的交易技术,且具备丰富的交易经验,肯定会对 行情有一种“感觉”,有时候这种感觉非常强烈,就形成了前面所谓的“绝对把握”,而有时候这种感觉又是模糊不清的。无论是谁,只要行情的性质是无趋势的, 他都不可能有太大作为;而一旦出现趋势行情,高手和低手的分野立判。高手都是靠趋势吃饭的,他对行情的感觉和判断本质上就是对多空力量强弱对比的感觉和判 断。
反映在K线图上,就体现为对下一交易日、下一交易周或下一交易月的K线形态的预测或者更简单的说,是对下一交易日、下一交易周或下一交 易月将收阳线还是将收阴线的一种“猜测”。不要对“预测”或“猜测”这样看似不太严谨的字眼有排斥感,一个人,无论他宣称自己的哲学素养多么高深,只要他 还是人类,他就无法做到不去“预测”;趋吉避凶本来就是人类无法摆脱且事实上无害的本能之一。实践证明,“猜中”或“大致上猜中”行情的发展虽然困难但却 是可行的,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无疑具备了一项价值连城的本领,虽然这项本领还不足以保证他成为富豪。
相信每一位交易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某一 天拿起计算器,启用对数运算,假定自己的起始资本为1万元,每年盈利率50%,计算者惊奇地发现,只需12年的时间,这笔钱就将变为100万元大大短于他 原先的估计;哪怕最不济的,每年盈利率30%,那么也仅需18年,这笔钱就将变为100万元。这个数字游戏还可以更加宏伟一些:假定自己的起始资本是10 万元,每年盈利率50%,那么只需17年之后,这笔钱就将变为1亿元!哪怕最不济的,每年盈利率30%,那么也只需27年之后,这笔钱就将变为1亿元!而 且从我们的实战经验来看,每年盈利50%似乎并不困难,30%则“完全可以达到”,那么这样一个看起来合情合理、有着严谨的数学逻辑支持的“复利之梦”为 什么从来就没有变为现实呢?
问题的答案并不复杂:是交易的亏损,是资金的倒退,严重削弱了“复利”的原子弹威力,并最终把原子弹变成了一枚 “哑弹”。但凡具备十年以上交易经验的交易者,哪个没有一点心得?之所以还在不断赔钱,往往恰恰就是因为违背了“确定性法则”即在不适合交易的时候管不住 自己的手,做了大量不太有把握的交易。我可以作证,只要我在实战中违背“确定性法则”,即从事那些不太有把握的交易,我一定会发生亏损,从不例外。每一次 的亏损,都会导致资产的倒退。而倒退,恰恰就是复利的大敌。“复利增长”固然是原子弹性质的,但是亏损造成的倒退同样是原子弹性质的。就这样,那些看似漫 不经心、可有可无的交易最终把“复利增长”这样一个看上去简单的事实渐渐变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由此可见,比较准确地“猜中”甚至“连续猜中”行情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在不太有把握的情况下克制住自己“强行交易”的冲动!所谓“强行交易”,就是明知道没有绝对把握,交易时机欠佳,却偏偏去赌一把运气。
用 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有盈利的机会要交易,没有盈利的机会创造机会也要交易”。时间就是金钱,勤劳总能致富,作为一名交易者怎么可以闲着?闲着怎么能够 盈利?这类交易者太急于致富,哪怕让资金空闲一分钟对他来说都会产生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家人的罪恶感。对他们来说,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就是分秒必争,绝不 让资金闲置,并且一定要把最后的一兵一卒都投入战斗,以期发挥最大功效,美其名曰:“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这类交易者显然没有理解金融交易这行与其它行业 的不同之处。在这行,“勤劳”并不意味着“收获”。“勤奋研究”可以,但那是就脑力付出而言的,绝不是指勤动手。实践证明:动手越勤、效果越差、距离成功 的目标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