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课堂遇上王者荣耀,教育者如何平衡学习与娱乐?
在校园的走廊、午休的教室,甚至课间的角落里,越来越多的学生低头捧着手机,指尖飞速滑动,沉浸在《王者荣耀》的虚拟战场上,而当老师无意间瞥见这一幕时,往往会陷入复杂的情绪:是严厉制止,还是理解包容?这场“师生对视”的背后,折射出当代教育中关于娱乐、自律与引导的深刻话题。
学生的“峡谷世界”:为何沉迷?
《王者荣耀》作为一款现象级手游,凭借快节奏的对抗、团队协作的成就感和社交属性,牢牢抓住了青少年的注意力,对学生而言,游戏不仅是消遣,更是一种情感出口——在学业压力下,虚拟的胜利能带来短暂的放松与自我肯定,过度沉迷必然导致上课分心、作业拖延,甚至影响身心健康。

老师的视角:担忧与无奈
当老师发现学生沉迷游戏时,第一反应往往是担忧,他们清楚,课堂上的“走神”可能源于前一晚的“五杀”鏖战;课后作业的敷衍,或许是因为“排位赛”的优先级更高,但简单没收手机或严厉批评,可能激化矛盾,甚至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一位中学班主任曾感叹:“我们不是在对抗游戏,而是在和整个互联网时代的诱惑争夺学生的注意力。”
冲突还是共情?寻找平衡点
-
理性沟通,而非对立
与其将游戏视为“洪水猛兽”,不如主动了解学生的兴趣,有老师尝试用《王者荣耀》的英雄台词讲解历史人物,或借团队合作机制引导学生思考现实中的协作精神。 -
培养自律,而非禁止
通过班会课、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制定“游戏时间公约”,明确学习与娱乐的界限,约定“作业完成后再游戏”“周末限时1小时”等规则。 -
用现实成就感替代虚拟满足
老师可以设计更多课堂互动、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真实世界的成就感,通过小组课题、体育竞赛等,转移学生对游戏的过度依赖。
教育的本质:引导而非控制
在数字化时代,完全隔绝游戏并不现实,教育的智慧在于教会学生如何管理欲望、平衡生活,正如一位教育学者所言:“老师不是游戏的对手,而是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的引路人。”
当老师再次看到学生低头玩《王者荣耀》时,或许不必急于皱眉,这场“峡谷相遇”恰恰是教育的契机——它提醒我们,与其对抗时代的浪潮,不如教会学生如何在浪潮中站稳脚跟,毕竟,未来的挑战不仅是知识,更是如何与诱惑共处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