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G与网易游戏的吃鸡之争,从模仿到创新的手游市场博弈
近年来,“吃鸡”类游戏(战术竞技游戏)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热潮,而《PUBG》(绝地求生)与网易游戏的竞争成为这一赛道的焦点,从端游到手游,从模仿到差异化创新,两者的博弈不仅反映了游戏市场的激烈竞争,也揭示了本土化策略与全球化IP的碰撞。
PUBG:战术竞技游戏的开拓者
《PUBG》(PlayerUnknown’s Battlegrounds)由韩国蓝洞公司开发,2017年上线后迅速成为现象级游戏,定义了“大逃杀”玩法规则,其写实风格、高自由度和紧张刺激的竞技体验吸引了全球玩家,随着手游化需求增长,腾讯代理的《PUBG Mobile》进一步扩大了用户规模,成为全球最赚钱的手游之一。

PUBG的端游和手游在中国市场面临政策与竞争的双重挑战,由于版号限制,腾讯的《和平精英》不得不对内容进行调整,而网易则抓住机会,通过快速迭代的同类产品抢占市场。
网易游戏的“吃鸡”布局:从《荒野行动》到《终结战场》
网易在PUBG火爆后迅速反应,2017年推出《荒野行动》和《终结者2:审判日》(后更名为《终结战场》),凭借更低的硬件要求、本土化社交功能(如语音包、节日活动)和电竞化运营,成功吸引大量中国玩家。《荒野行动》甚至在日本市场大获成功,成为网易出海的代表作。
网易的策略在于:
- 差异化体验:加入科幻元素、自定义地图等创新玩法;
- 社交粘性:强化组队、直播互动等社区功能;
- 政策适应:通过合规化设计规避审核风险。
竞争背后的市场逻辑
PUBG与网易的竞争本质上是“全球化IP”与“本土化产品”的较量:
- PUBG依赖IP影响力和硬核玩法,但受限于政策与运营灵活性;
- 网易则通过快速响应、文化贴近性和多元变现(如时装、会员体系)赢得用户。
网易还通过《永劫无间》(武侠风战术竞技)等产品拓展细分市场,而PUBG则持续深耕电竞生态,两者在用户留存和商业化上各有千秋。
共存还是替代?
随着游戏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PUBG与网易的“吃鸡”游戏或将走向差异化共存:
- PUBG需加强本地化运营,尤其在海外市场应对网易的挑战;
- 网易需突破创新瓶颈,避免同质化内卷。
PUBG与网易的博弈不仅是商业竞争,更是游戏设计理念的碰撞,无论结果如何,玩家终将是受益者——更多的选择、更丰富的玩法,正推动战术竞技游戏迈向下一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