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朝野到身死名裂,三国杀董卓的覆灭之路
董卓的崛起与专权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军阀权臣,他最初以军功起家,在凉州一带积累了大量军事力量,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朝廷陷入宦官与外戚的权力斗争,大将军何进为铲除宦官势力,错误地征召董卓率兵入京,这一决定彻底改变了东汉王朝的命运轨迹。
董卓入京后迅速掌控朝政,他废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自封相国,独揽大权,他的统治手段极为残暴,放纵士兵在洛阳城内烧杀抢掠,甚至挖掘皇陵盗取珍宝,董卓还大肆诛杀反对他的大臣,如袁绍的叔父太傅袁隗全家五十余口皆遭杀害,这种暴政使得朝野上下对他恨之入骨,各地诸侯纷纷起兵讨伐。

反董联盟的形成与讨伐
公元190年,关东各州郡守、刺史联合起来,推举袁绍为盟主,组成反董联盟,联盟成员包括曹操、袁术、孙坚等十八路诸侯,声势浩大,董卓面对联军压力,决定迁都长安,并强迫洛阳数百万百姓随行,在迁都过程中,董卓军队沿途烧杀抢掠,洛阳城被付之一炬,昔日繁华的都城化为废墟。
迁都长安后,董卓的暴政变本加厉,他在长安城西修筑郿坞,号称"万岁坞",囤积了足够三十年的粮食和无数珍宝,扬言:"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终老。"他继续诛杀异己,朝中大臣人人自危,司徒王允等一批忠于汉室的大臣开始秘密策划除掉董卓。
董卓的覆灭与历史评价
公元192年,王允联合董卓的义子吕布,设计除掉了董卓,吕布原本是董卓最信任的将领和贴身护卫,但因与董卓婢女私通而心怀恐惧,王允利用这一点,成功说服吕布参与刺杀计划,四月二十三日,董卓乘车入宫时,吕布一戟刺中董卓咽喉,将其杀死,董卓死后,尸体被暴晒于市,守尸的士兵见他肥胖,将灯芯插入其肚脐点燃,据说燃烧了数日。
董卓之死引发了连锁反应,他的部将李傕、郭汜等人为报仇攻入长安,杀死王允,劫持汉献帝,使关中地区再次陷入战乱,董卓专权虽只有三年,但其残暴统治加速了东汉王朝的崩溃,开启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在《三国杀》游戏中,董卓作为群雄势力的代表武将,技能设计也体现了其暴虐性格和最终被义子背叛的历史结局。
董卓的一生印证了"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古训,他从一个边地将领崛起为掌控朝政的权臣,却因倒行逆施、不得人心而迅速败亡,他的统治虽然短暂,但对东汉末年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为随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埋下了伏笔,在历史长河中,董卓成为暴政与短命专权的典型代表,其结局也警示后人权力若不受约束必将招致毁灭。